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情况调研建议.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292826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情况调研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情况调研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情况调研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情况调研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情况调研建议.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情况调研建议 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情况调研建议随着我市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加快建立一个与市场化、专业化、区域化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基层农技推广新体系,机遇难得,也面临全新的挑战。 一、我市农技推广队伍的现状 农业科技成果必须借助农技推广体系,通过农技推广部门的试验、示范、培训、推广等环节,使之转化为有效的农业生产力。近年来,我市农业科技推广经过广大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不能适应结构调整和市场变化的需要,以下是对我市种植和畜牧两大产业的调查统计情况。一是推广力量薄弱、人员偏少。20xx年全市

2、农技在编人员756人。其中乡镇525人,县级199人,市本级32人。但是,据近期调查,农业技术人员在编不在岗达到246人,占32。11个县(市)、区畜牧兽区站在编人员155人,平均每个县(市)、区不足14人,其中有两个县(市)、区无一事业编制,靠聘用临时工来担负动物防疫监督工作。二是机构设置不科学。全市有130个乡镇建立了农技推广站,大都实行的是一乡一站,使本来就有限的技术力量更加分散,出现了有站无人的现象。以全市畜牧为例,共有乡镇畜牧站109个,除宁海、象山、镇海建有14个区域站外,其它都是一乡一站,编制畜牧兽医人员420人,而在职的只有235人,占定编人数的60.4,有些畜牧站长期五人,形

3、同虚设。三是农技推广经费不足。市、县、乡镇三级都不同程度存在经费不足问题,且县市区之间、单位之间也不平衡。担负全市农技推广的市农技推广总站,20xx年试验、推广经费为10万元,不到省厅对口单位的1。乡镇情况更为突出,全市除鄞州、江东、宁海、象山由县级财政补助20xx-4000元人年外,其他县(市)的乡镇更少,其工资、奖金和福利未列入财政预算,处于“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状态,使畜牧兽医人员不得不为生计而谋,以至出现动物检疫工作“重收费、轻管理,童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四是农业技术人员外流普遍。据对一个县(市)调查,1994年以来该市陆续有49名农业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到乡镇农技站,但目前只剩下

4、9人,另一个市20xx年招了22名应届大学生,现在还有3人在岗工作。畜牧也是如此,如北仑区1992年有31名乡镇兽医,十年来减少了15名,减幅达48.4。农技站仅仅是年轻专业人员的一个跳板,而且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年龄偏大,目前乡镇50岁以上农技人员占总人数的38以上,有的还更高。 二、存在问题分析 形成目前这种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思想观念跟不上。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科教兴农,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到了战略高度,提出了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代现化,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但是在一些地方少数乡镇领导思想认识出现偏差,没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只重

5、视工业和第三产业,忽视农业,表现在:一是对推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许多地方农技推广部门经费少,只够发工资和日常开支,技术培训、技术指导、高产示范等所需的经费没有着落,技术推广工作难以开展。二是服务手段落后。一些地方农技部门至今未配备电脑、打印机和传真机,绝大多数乡镇农技人员仍靠“一张嘴、两条腿”开展工作,很难掌握先进的科技信息,农技推广服务手段落后。三是人员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由于受经费短缺的制约,一些农技推广单位多年未进大专院校毕业生,使得乡镇政府对缺编补员采取能少则少,能缓则缓的态度,进而影响基层农技队伍的充实更新,同时导致在职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农技推广工作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四

6、是农技人员待遇较低。农技人员工作辛苦,但待遇普遍较低,没有与其职称相对应的工资福利,部分乡镇农技人员统筹医疗、养老保险未办理,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不完善。从科技成果用得上、推得广、转化快的要求来看,目前支持农业技术推广的机制还存在一定问题。一是体现相对独立的农业技术职能推广单位缺乏政策、项目等方面的沟通,重复立项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与农业科研等单位缺乏有效的配合,相互联系少、合作少、形成推广与科研脱节。一方面科研单位有大量的科研成果急需转化,另一方面推广职能部门又找不到适合农民急需且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导致许多成果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造成了科技

7、成果的浪费。三是非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如民营科研机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单位,在物化程度比较高、市场潜力比较大、竞争力比较强的推广项目上具有较强的优势,但由于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业技术推广激励机制等政策,制约了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 (三)农技推广形式单一,思路狭窄。我国农业推广工作的目标已由增加产量向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中心转移,并逐步发展到把农村、农业、农民的生产发展与生活改善作为农技推广的总目标。推广工作的内容将由产中服务向产前、产后纵深拓展,并逐步拓展到农业推广咨询服务等。而我市大部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推广形式还比较单一,只满足于七、八十年代

8、的“行政推广模式”,服务内容也仅仅停留在一般的田间指导上,很少触及产前、产后服务,推广各类实用技术多凭农技人员的个人经验而为,很少运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来推广新技术。 (四)对农技队伍的日常管理不够完善。目前,乡镇政府对农技队伍的日常管理不够完善。例如对农技人员的年度考核、继续教育、工资调整、档案管理、外出培训、表彰奖励等还不够规范。县(市)和乡镇政府两级管理权限不明确,导致乡站情况好时,两级都爱管,不好时,谁都不想管。编内人员调动等权限被乡镇政府掌握,经常出现非科技人员占编顶岗现象,使很多农技推广站变成了“安置办”、“书记处”、“干休所”;个别乡镇农技推广站资产产权被乡镇政府控制,导致乡镇农技推

9、广站被变卖、承包,法人主体地位不明确,使农技推广人员连“家”都没有了;有的乡镇政府还经常向乡镇农技推广站摊派与专业无关工作,牵制农技推广人员精力,影响业务工作正常开展。 三、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建立健全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是实现科技兴农的组织保证。历史地看,我国的农技推广组织由小到大,逐步完善,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面对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和加人世界贸易组织的形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确实存在许多不适应,必须进行改革和完善。从我市农业的发展来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必不可少。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增强活力,真正成为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业结构

10、、保障大宗农产品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技术支撑。 (一)推进体制创新,增强一线力量。改革现有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要通过体制创新,增强推广第一线的力量。县级各农技推广机构应通过改革成为当地本行业的技术推广龙头;各县(市)、区可根据农业结构布局,对县乡农技推广机构进行整合,开展农技推广区域站试点工作,作为县级推广机构的派出单位,承担公益性职能;对于承担公益性职能的机构,要在严格实施“三定”的基础上,人员实行持证竞争上岗,择优录用,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已组建区域站的地方,原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应逐步走向市场。这样,既有利于精简机构和人员,又有利于把县里的农技推广队伍充实到一线去,还能用有限的财政支出巩固

11、一支精干的农技推广队伍。 (二)加大财政投入,加速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进程。要实现农业“双增”,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必须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加大财政的投入,对技术推广的专项投入是农技推广经费的主要来源,并能带动县乡财政对技术推广的投入。如农科教结合项目,各县(市)、区也投入了相应的配套资金,这既为广大农技人员提供了“练兵”基地,又推动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另一方面,从农技推广与经营服务两方面来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坚持“立足推广搞经营,搞好经营促推广”的原则,积极开展经营服务,兴办经济实体,扩大技术服务范围,增强自身实力。 (三)加强管理,提高待遇,进一步稳定乡镇农技队伍

12、。首先,乡镇政府应关心支持农技人员的工作,要切实保证在岗农技人员的主要精力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其次,乡镇政府应规范对农技人员的日常管理。第三,乡镇间人员交流是人事管理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但涉及到农技人员跨乡镇交流调动的,县(市)、区组织人事部门应事先征求农业部门的意见,以避免造成农技人员在乡镇分布不均、专业不对口。第四,在乡镇开展人才竞聘工作中,要力求避免把农技人员聘任到其他岗位而造成农技队伍在编不在岗、缺编缺岗或在编串岗的现象发生。第五,要关心农技人员的生活,在不断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的同时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适当提高他们的待遇,以稳定农技推广队伍,调动他们安心农村、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积极性

13、。 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纪监干部综合素质当前国内形式极端复杂,封建残余思想尚存,法制制度不够健全,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现代化程度不高,在加上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我们党的建设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由于体制机制和制度原因,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思想不够解放、纪律不够严明、业务不够熟练、经验不足、方法简单、站位不高、信息来源少、监督不力、思想狭窄等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钓鱼”式工作。工作不积极主动,采取“直钩钓鱼,愿者上钩”的工作态度,“等、靠、要”思想严重,领导说说动动,不说不动,不搞调查研究,致使信息来源少,最基础工作动态掌握不了。一旦出事,乱手乱脚,闭门造车,疲于应付。

14、二是“蜻蜓点水”式工作。工作浅尝辄止,或因领导干预,怕得罪领导,或因人情面子,浮皮潦草,不求甚解,稍有头绪,便草草打结。三是“墙头茅草”式工作。思路不清晰,立场不坚定,得过且过,这边压力大了倒向这边,那边压力大了倒向那边。其结果往往是使问题复杂化,处理起来更难。四是“溜须拍马”式工作。这种人没有原则,见风使舵,看领导眼色相机,以领导喜恶行事。不思钻研业务,不讲政治学习。五是“蛀虫”式工作。此种人置党和人民的利益不顾,以个人私利为重,平时一本正经,善于伪装,看似坚持原则,办事认真,一旦捅到捅到“痛处”、“痒处”、“敏感点”便露出丑恶嘴脸,党和人民利益,统统抛到脑后。在案件查处中,尤其是关健时刻、

15、重大事件上,往往经不起糖衣炮弹的轰击、金钱美女的诱惑和权势利益的胁迫,丧失立场,毫无斗志,甚至给腐败分子通风报信,泄漏机密,增加了给案件查处工作的困难,给党和人民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上几种现象往往给那些党性不强的人一种错觉,认为犯一点小错误无所谓,纪检监察机关查不出来,查出来也容易对付;给百姓一种错觉,认为官官相护的现象在当今社会仍然很严重,打消了人民群众监督腐败、举报腐败的积极性。要解决以上问题,除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制度外,更主要的是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素质。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纪检监察干部思想境界。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纪检监察工作的实践活动,正确认识和运用手中检查

16、监督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了这样的境界,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将个人的名誉、利益、地位看得淡、摆得正,才能赢得党和人民的信赖,才能自觉得勤奋工作。要认真学习和运用科学发展观,去观察、分析和解决反腐倡廉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工作水平,把这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精神追求,同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有机结合起来,不以权谋私,不要挟他人,不诿过于人,不计个人得失,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职权,爱岗敬业,站得高看得远,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做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护士和钢铁卫士”。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强化政治责任,站位稳妥。作为党的纪律的执行者,纪检监察干部必须有

17、坚定政治立场,经得住各种考验,不使党赋予的权力变形、走调和失误。纪检监察干部扛负着反腐倡廉的重任,政治素质的高低、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直接影响着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果,要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维护纪检监察干部荣誉和形象。纪检监察干部要耐得住寂寞,扛得住诱惑,必须清正廉洁,不徇私情,以对党的事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正视困难和矛盾,刚正不阿,务实开拓,维护和捍卫党的尊严和人民的利益。 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大局意识,创造性的开展纪检监察工作。作为纪检监察干部,维护党纪政纪的严肃性是我们神圣的职责。时时处处以大局为重,处理好全局、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8、上发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重视研究改革发展稳定中遇到的“热点”、“难点”、“敏感点”问题和深层次的矛盾,注重全局性、宏观性和前瞻性。对党员干部队伍的腐败和违纪违法行为,要坚持原则,排除干扰,勇于进取,敢于碰硬。要勤奋学习,勤动脑子,联系实际,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是非分明,思路就清晰,在关键时刻、重大事件、重要工作中要经得起考验,自觉警惕和防范邪恶势力的拉拢和腐蚀,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以坚定的政治力场和全局意识斩钉截铁地剔剜党内的腐败分子,维护和捍卫党的神圣尊严。 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端正作风,发挥职能。纪检监察干部作为党的执纪者,不能等同于一般干部,要对自

19、己的言行举止、喜怒哀乐负责。要有榜样意识,做到以身作则,发挥好表率作用,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好,禁止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培养自控能力,慎独、慎为、慎欲。严于律已、律家人,正确处理与领导、同事、家人、朋友、上级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管好自己的眼、耳、口、手、脚、心,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听的不听、不该吃的不吃、不该说的不说、不该拿的不拿,不该走动的不走动、不该想的不想,培养并形成自己的品格作风,不卑不亢,处事得体,不失尊严。工作中严肃认真的履行职责,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意、体察民情,克服形式主义和不良工作作风。发挥纪检监察工作的职能,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农产

20、品质量安全工作经验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不仅涉及到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还关系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农业如何适应全球化浪潮,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问题。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该项工作,使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所加强,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加快建立了18个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生产范围包括蔬菜、水果、竹笋、畜禽、水产养殖等,总面积达到7万多亩。经检测,这些基地的环境包括大气、土壤、水质均符合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要求,其中洞桥“八戒”西瓜、集仕港的“金银山”蜜梨、福泉山的“东海龙舌”茶叶已获准使用国家无公害农产品gb标志,占全市的2/3,

21、并同时取得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钟公庙“绿由”蔬菜、绿原农业有限公司“绿甸”蔬菜、横街“大雷黄泥拱”毛笋、鄞江“清沅”芋艿及通茂猪肉正在申报省第二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姜山南联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的冻虾仁、甬兴集团的水果罐头、紫云堂紫菜及湾底果酒等正在申报省市级色绿色农产品。 二是积极组建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我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组建工作从今年四月份开始,到八月初完成,总投资80万元,购置了国内较为先进的sp20xx型气象色谱仪、aa370原子吸收仪、755b分光光度计及农药残留速测仪等主要仪器设备,可以对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硝酸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定量测定。中心的职责一是对申报省市绿色农产品的产品进行初检,做到心中有底;二是对已取得认证的农产品开展日常的监督管理。中心成立后,已对我区部分农贸市场上市的蔬菜开展了一次农残抽检。 三是积极制订无公害农产品系列标准。今年以来,我区已制订无公害淡水小龙虾、草莓、翠冠梨、果桑等产地环境及生产技术操作系列标准,并已通过专家审定,预计本月底可发布实施。 四是认真开展无公害技术培训工作。6月2729日我区已举办了首期由镇乡农技站长和区农技人员参加的无公害农产品申报和生产技术培训班,邀请了有关省市专家进行讲课。本月中旬和本月底计划再举办二期,参加对象为各镇乡兽医站长、水产技术员及部分养殖大户。 11 /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