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蚕养殖技术.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930077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僵蚕养殖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僵蚕养殖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僵蚕养殖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僵蚕养殖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僵蚕养殖技术.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僵蚕的功效与作用僵蚕养殖技术僵蚕养殖技术僵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4—5龄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致 死的干燥体。别名白僵虫、僵虫。白僵病是一种古老的传染性蚕 病,凡是有蚕茧生产的地区都有白僵病和僵蚕,随着养蚕技术的 提高,消毒防病的加强,僵蚕几乎绝迹,医药部门为了满足人民 用药需要,曾先后在海南、江苏投资,开始人工培养药用僵蚕。僵蚕味咸、辛,性平。具有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的功效,主 治惊风抽搐、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皮肤瘙痒 等症。一、僵蚕生物学特性(一)形态成虫又叫蚕蛾,体长16—23毫米,展翅宽39—43 毫米。头小,复眼黑色,

2、半圆形。触角羽毛状。口器退化。翅2 对,前翅较大,略成三角形,后翅较小,略成圆形,翅面有白色 鳞片。雌性腹部肥硕,末端钝圆。雄性腹部狭窄,末端稍尖。雄 体分8节,雌体分7节,各节侧面有新月形的气门1对。末端有 交尾器。踰节5节。有1对黑褐色的爪。幼虫叫桑蚕,圆筒形灰 白色,由13节组成,前3节是胸部,后10节是腹部。头部有触 角1对。嘴有一对几丁质的大额,大频下方中央,有白色的吐丝 管。口器咀嚼式。在桑蚕的胃部下方两侧有管状物,叫“丝腺”(二)生活习性蚕蛾成虫白茧内羽化,不取食即交配产卵,以卵越冬。卵孵 化后,成幼虫,叫“桑蚕”,以桑叶做食料。桑蚕经过4天休眠 后,丝腺发育显著,能制造丝浆。丝

3、浆经过吐丝口分泌出来,遇 空气就凝结成丝,由下唇须缓丝成茧。蚕结茧后,化成蛹,浓褐 色,外有几丁质的外骨骼,受刺激时,能左右摆动。蛹经过 5— 6天,如果不收茧杀蛹,就会羽化成蚕蛾。蚕蛾咬破茧, 爬出茧外就是成虫。僵蚕的形成是家蚕的幼虫(即桑蚕)被一种叫白僵菌的分生砲 子附着在蚕的皮肤上,这种胞子,遇到适当的温度和湿度,经过 6—8小时就发芽,生出芽管,侵入到蚕体中去,形成胞子, 摄取营养,蚕就逐渐衰弱死亡。蚕死后,由于菌丝的蔓延和大量 繁殖,吸收养分和水分,使蚕体干燥,同时,菌丝分泌的草酸 钙,堆积在尸体内,促使尸体硬化,于是就变成粉白色的僵直死 蚕,

4、这就是僵蚕。二、僵蚕养殖技术(一)白僵菌培养白僵菌属半知菌纲线菌目淡色菌科白僵菌属。菌种的来源, 由僵蚕尸体上的白僵菌砲子,经分离选取优质单株菌落移植于斜 面培养基上,在25—28°C的恒温下进行培养。经10天左 右,将提纯分离所得的纯种在59低温下保存用于扩大培养。白僵 菌的培养过程,用下列公式简示僵蚕养殖技术:带活胞子的僵蚕尸体(分离提纯)斜面培养基接种一级菌种(固体发酵培养)二级菌种(蚕体复壮)三级菌种(供生产接种用)(二)l— 4龄桑蚕养殖技术及防病l— 4龄蚕的饲养要特别加强蚕体、蚕座的消毒,防止小 蚕发僵蚕病死亡

5、。对僵蚕病的防治,除蚕室、蚕具消毒外,应重 点抓住两个方面,即杀灭病源;切断感染途径和控制温度等发病条 件。(1)消灭感染源病蚕、蚕沙要及时处理,旧簇具必须烧毁,蚕沙要挖坑泯制 堆肥,商品僵蚕要及时烘干灭菌,菌种僵蚕要密闭保管,蚕室、 蚕具要清冼消毒,防止病源体飞散传染。(2)使用防僵药剂防僵药剂的使用,是有效防止白僵菌侵入蚕体寄生的办法。 一般每个龄期使用二次防僵药剂,如发现小僵蚕,每天使用一次 防僵药,但眠中停用。(三)5龄响食后接菌(1)准备在蚕发育至5龄响食后首先要做好蚕补湿准备工作,调节湿 度以求接菌后迅速达到一定湿度状态,以使白僵菌良好发育,迅 速进入蚕体。(2) 菌液调制接菌之前

6、测定菌种僵蚕的砲子数,做发芽试验测定菌种的毒 力,按照胞子数的多少和菌种毒力的大小,确定合理的菌种加水 量。按照所需水量先取三分之二,把菌种僵蚕浸入水中充分擦 洗,洗到僵蚕体上白色粉末全部洗落为止,用滤纱滤去蚕组织及 粗碎片.cYone. /,再用余下的水冲洗滤纱及蚕体组织,使胞子充 分洗落,最后用铜丝筛过滤,即可使用。菌液在接菌前1 —2 小时配制好。洗落胞子的僵蚕晒干后仍能人药。(3) 菌液浓度菌液浓度根据菌种的毒力,不同品种的蚕五龄期的长短,接 菌当时的温湿度条件灵活掌握。一般掌握在白僵菌胞子数每立方 毫米3. 6— 6万个,干旱季节要浓,多湿季节

7、要淡。(4) 接菌量每0. 11平方米蚕座面积喷菌液40—45毫升。干燥季节 可以适当增加菌液量。(5) 接菌时期五龄起蚕开叶之后3— 5小时。(6) 接菌方法用专用的农用喷雾器将菌液均匀喷于五龄开叶后的蚕体上, 接菌后经10— 20分钟给桑叶,16&mdEish; 20小时除沙,以保 证有多湿环境,利于白僵菌胞子侵入蚕体,提高成僵率。(7) 温湿度接菌后,温度保持24—30C,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 上,经过一昼夜,恢复丝茧蚕培育的一般要求。(8) 发病接菌后经3—3.5天开始出现病斑

8、,首先出现在气门周 围,使气门颜色变深,轮廓变大,渐至围绕气门扩大成黑褐色块 状斑,周围油迹透明,还有病斑出现在尾部肛门附近或尾角变焦 黑等,虫体一般在接菌后5—6天死亡,在适温范围内温度 高发病早死亡快,温度低死亡慢。(9) 僵蚕养殖技术注意事项 接菌后至第1次除沙前的16—20小时内必须做好温 度、湿度调节工作,春季温度不低于24°C,夏秋季温度不高于 30C,相对湿度控制在90%以上。 初死僵蚕的尸体尚未发红变硬以前,防止30'C以上高 温,以减少细菌性烂蚕发生。 接菌后仍需按照丝蚕培育的规定使用防蝇和防其他蚕病(臼 僵病除外)的药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