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伯牙绝弦语文教案(清风).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932876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伯牙绝弦语文教案(清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伯牙绝弦语文教案(清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伯牙绝弦语文教案(清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伯牙绝弦语文教案(清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伯牙绝弦语文教案(清风).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伯牙绝弦语文教案 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下面就是松鼠给大家带来的伯牙绝弦语文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一: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情,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

2、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让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去珍惜友情,呵护友情。 课前热身:这节课我要和我们六(1)班的同学给各位领导老师献上一节精彩的课堂,同学们有没有信心?mdah;mdash;da;mas;有,好,有点我们六(1)班的味道。那么我们首先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的到来。(掌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积累了不少古诗,下面老师就考考大家填空: , 天涯若比邻。 相识满天下,桃花潭水深千尺, ,欲觅知音难上难。 谁能起来把它们补充完整啊?(分别抽学生) 补充完整后学生齐读师

3、: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以上这几句古诗都是描写什么的呢?生: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师:自古以来纯真的友谊被人们所歌颂、所颂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伯牙绝弦就是描写真正友情的一篇古文。 师:板书:伯牙绝弦,(出示课件) 二、理解课题 师:谁来读一读这个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 生:伯牙绝弦。(师适时评价、纠正。再全班齐读) 师:谁能说说这个题目中绝的意思。 (指名回答,教师引导)三、学习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勾画出来,把自己认为难度较大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懂生:自由读 师:哪个同学起来读一遍 生1:读,生2:读。 师:做出鼓励性的评价。(声音哄亮,读得很有感情,读出古文的味道)古文和

4、现代文不同,读古文的时候要注意节奏,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课件)现在老师也想读一读怎么样啊 师:范读师:请同学起来读。 生1,生2.(适当评价,适当给以掌声,读古文不但要注意节奏和停顿,还要注意读出感情)师: 同学们齐读一遍四、总结全文 师:正是这震-撼-人-心的痛,才演绎出这凄美动人的“伯牙绝弦”。这真是让人痛不欲生、撕心裂肺啊。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得遇知音而又痛失知音才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的荡气回肠。师:同学们,今天学习了这个故事,以后遇到很知心的人,我们就可以叫他是我们的das;mdash;mda;sh;什么?篇二: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1、 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

5、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 读好课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的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课前谈话:、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词语“皑皑白雪”,你们根据这个词语的结构来继续说像这样的词语。(AABC) 2、出示课件: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

6、、萋萋芳草、middot;ddot;middot;middot;ddo;middot; 、 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美丽的景物)平时如果我们多加积累这些词语,对我们的写作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课文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 2、音乐的魅力就在于那些美妙的音符,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享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音乐有关的文章。因为音乐,使两个陌生人成为挚友,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是什么样的音乐这般神奇呢?请欣赏古筝曲高山流水。出示课件2:播放高山流水3、悠扬的古筝曲仿佛把我们带入了时光隧道,我们仿佛来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在高山流水间,寻着琴声,见到了这首曲子的演奏者,楚国著名琴师俞伯牙。

7、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俞伯牙和他的朋友钟子期的故事。板书课题:伯牙绝弦。出示课件3:5、伯牙绝弦 二、 熟读课文 1、这是一篇文言文,同学们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读不通的地方,可以反复读几遍。指导读音。同学们读得都非常好,但是有些地方还有所欠缺。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五年级时学的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吗?还记得那篇课文是怎样读的吗?老师起头,学生接。读杨氏之子。出示课件4:杨氏之子的朗读节奏。 2、现在谁来试着用这样的方法读一读课文?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自由读课文。 a) 现在我们一起来配合音乐读课文。出示课件:伯牙绝弦的朗读节奏。 解题。出示课件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三、 品读感悟 1、同学们读得很

8、好,老师想说,善哉,善哉是什么意思呢?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些句子在读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理解了,但可能还会有不准确的地方,老师现在就教大家一种理解文言文的方法mdas;msh;替换法。也就是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吧课文中的生字词替换成易懂的词语。例如课文注释 2:“鼓”理解为“弹”,那么第一个句子我们就理解为伯牙善弹琴。 2、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教的方法理解课文,可以分组学习,也可以同桌间相互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a)看看我们学习的成果怎么样,现在我来问问同学们。出示课件8、 、10. b) 单句提问,学生回答。 c) 现在我来看看哪组同学理解得最准确,说得最好。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9、。) 这则故事虽然很短,只有7字,但却是流传了两千多年的经典文章。他给我们提供了交朋友的最高标准,究竟文章的魅力何在,让我们来细细品读。 e) 出示课件1:反复朗读,思考问题。文章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f) 出示课件12、13,通过这几个句子,我们对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有了更深的了解,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钟子期的赞叹和俞伯牙的欣喜,更体会到纯真友谊的基础是mash;mash;理解。难怪伯牙会 说: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g) 出示课件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翻译句子,伯牙所念,可能不只是高山流水,还会有什么呢? ) 出示课件15,换位体验。如果你是子期,伯牙志在高山,

10、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情景?你会怎么赞叹? ) 学写古文,伯牙可能会弹到明月。你能仿照课文把句子补充完整吗?注意帮助学生找到更合理的表达。如:皎皎明月、徐徐清风。 j) 知音相遇,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让我们以喜悦的心情在读读这些句子。 四、 能力训练1、我们真为伯牙找到知音而高兴,然而世事难料,相聚的日子总是短暂,故事的结局是悲惨的。 2、出示课件16:伯牙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家,生活中应该不缺少别人的赞美,但他因为钟子期的死而“绝弦”了,你怎样看待他的举动?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3、 出示课件17:

11、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篇三:伯牙绝弦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高山流水的乐曲 课件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1、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 课件出示:“清风徐徐 杨柳依依 明月皎皎 炊烟袅袅 bdu;dqo;” 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都是描写美丽的自然景物) 、师:平时如果有

12、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文言文伯牙绝弦。 3、师生共同释题。 伯牙:晋国上大夫,琴艺高超。绝:断绝。弦:琴弦。 4、质疑:一代琴师为何从此不再弹琴?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三、读懂课文内容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

13、文;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意思等) 2、师: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4、通过学习,你读懂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的?不懂的可以同学再交流。 (在生与生的交流中,教师作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意思,并继续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5、出示课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质疑:后面的“善哉”中的“善”可以怎么说? 相当与现代的什么?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总结: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第一次是擅长;后面表示赞叹。、学到此时,我们能理解“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含义了吗? 8、课堂练习:选字填空(善的不同用法)。16 /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