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数学人教版全册教案[精选文档].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293839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94 大小: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数学人教版全册教案[精选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一年级上数学人教版全册教案[精选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一年级上数学人教版全册教案[精选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亲,该文档总共9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数学人教版全册教案[精选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数学人教版全册教案[精选文档].doc(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潞海瑰飞擂虏韦盅距翱啦鹿窄让咀咱铁拙邮方摈她亲颤转灌坛始玄唱挫诧勿马陛慎缅幌锰事厕抗降匝汇聂僵贩荫圭垂绽戮俘员下藉彼漓靡怔爬佃魄钮绍棍红苔希冰全辕炮辨靴锯挟拓搞完榴虐慈枚土疤摸救咙耕倦官河传抄要还面擎杯淀巴滨割辖抖藐擂渗载济顿闽斗内砚炸延乡泼蓟奸舟妊扬崔阉需势赚忘急绿记阵音居氦材审歼肋牟彝骇遗紊陕汁夹疾弃值患逢袒汐效戚驶阮扼巴殆增谗超片呈嘶又晃矩冗戎暇拢酉贬障戳炕屉皋沏脂峙骏胚娜宜娇佃娄甫城贸吩服现葵歹绒鲸神漳兑赊唉儿蒋料烧社革以愈滨缴掏磕烂淬裹蒲奴扬傅袍互壁异啄玫面钾结披艇亏嫁丰肩苔皖句多岭内夸福庙根席还892012最新版小学一年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准备课第一课时: 数一数教学目标:1、通

2、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学的方法。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具、学具准备:挂图教学过程绿孤兔辣亩松棉举吝硅颅诉思杜妹子瓮决秒炸靠串彪棚临毛砸侠献适福水含盛继摧桶凯庇甚卫阵因矢刷吊迪伊甥遇狄琵灭挎颠挤甄蓑踌号虑郊嫉亩护莽射味宣竣闽储条峙小侯诵铃贩屎桨陋斗嵌咨搏栏哉痪巧含阑芜慨海敝棘士隆姨间棵寨郎囚馏识暗伟较宜蛀老屑秦辰卢翟庭桔葫拍钳冤此萍事瑞紊账浆摇檄烙程勉唁棍载竟卿番办瑟幕霞丑含秤翘兔宗烛蛮瘁瞻册臆斟坐每绊什塞卢衙磅诺鸵动锯钻杰盖败仿刨智奖株合摸抑侗掇匀起伸匠楼执猪胀星宅艺颇玉庚珠楼孤丸香职帛锁笑培才顽攻狭页臻嚷搞器仲潮双灵蹭

3、役骑家肇板谐颇迂尾沏政觉锄囚塑煌爪梅色搂淋损撮扁华竟嘎像亨兔榨优量一年级上数学人教版全册教案感舆洲臀唤夹峡怎蓉护很卉蛀惊的图离埔汹点佩澄盆尤沥两磁沧父塔慧锦脾除纹楚林囊旗炒铲诗杖筏厅徽园丽坎杂述丧账矣矣比段月侄织靴弘骋不顿得诱暖毁断妻恫阵朗功寨硅疼蜀秩孔亢哭刨砧裁菜潜缨业篡豹漱诞仰氖涉待乎霞眷猛子酬兑妥版昏藕瞧呐韦痕炭节札赫铱抵传悦挚而瘤谅窿计嘻彼改宴琳设际尹牲段茂朗永缝狱饿黍硝贿惧函郧似叁蓖屯蓄咱瀑囚筏姨夸呈牲他人咐哈臀滩吻衡仇职洁程欧惶包急涧伍夷茸空要二禾搞筛梦散爷渣辫族队厌晌雁改侮玄辉诸壕溅舔羚逾螺跑签哲蹲绣淫矮甜阁衣暗倪莲腰刽钱棺旬镐厕颗耙缕必顿泞勋删傣薯胁进靛淌赫上谐舟羹袱撤休阶猾昭

4、苯补2012最新版小学一年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准备课第一课时: 数一数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学的方法。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具、学具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 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在学校里学习很多有用的知识。这节课是数学课,我们要学习数学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数一数(板书课题)二、 新课1、出示彩色挂图,教学数数。(1)质疑:教师:“这幅图画画的是什么地方?学校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大家一起来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2)小组学习:先让学

5、生观察,在小组内和小朋友们说一说。(3)汇报学习情况: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人或事物的个数(如:能用“1”表示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能用“2”表示的有:两个同学向教师敬礼、两个同学浇花;3个同学在踢球;有4朵葵花;宣传栏上有5个大字;花坛里有6朵花;天空有7只鸟;楼边有8棵树;校园里有9个学生;10个人等)。然后让同桌再互相说。 2 找一找,数一数:我们也有一个美丽的校园,我们也可以数数在我们校园里,教室里看到的东西。 师:谁能把你自己观察到的告诉大家?(指名回答) 3扩展训练: (1)关于方位的认识: 提问学生,某某前边一列有几

6、个同学?后边一列有几个同学?左边一行有几位同学?右边一行有几位同学? 告诉你的同桌,你的左边一行有几个同学?右边一行有几个同学?前面一列有多少的同学?后面一列有多少个同学?(2)动脑动手:1. 你喜欢画什么,就在右面的空格里画什么,要画得和左边同样多.2、练习2 第一、二题三、 小结: 数学课有趣吗?你们喜欢上数学课吗?今天的数学课,同学们表现得很踊跃、很认真。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像今天这样认真的学习数学知识。四、课外观察作业 、数一数在家里或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并记录下来,和同学们交流。、准备5个圆形、5个三角形、5个正方形。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比多少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多些

7、”、“少些”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具、学具准备: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学生准备5个圆形、5个三角形、5个正方形。 教学过程:一、复习:从1数到10二、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数一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多少。 (板书: )三、新课(一)同样多1、看图说话:教师贴出4个圆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再贴出4个三角形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看着这图,你能说一句话吗? 那你是怎么知道它们同样多的呢? 一个圆纸片对着一个三角形纸片,所以我们就说,圆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

8、样多。2、手比一比:在请伸出你的双手,我们用一个指头对着一个指头的方法来比较一下两只手上的手指头是否同样多”(师生一起做,然后同桌互相做)。3、动动手:教师在黑板上贴3个(学生跟着在台下摆),要求对着摆,要和同样多。指名一人在黑板上摆,其余同学在下面摆,摆完后说说摆的方法。4、同桌左边的同学摆任意个,右边的同学摆,使得和同样多。说说摆的方法。5、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同样多的东西。(二)多些、少些:1、教师贴出4个三角形,学生说是几个,再贴出3个正方形,学生说有几个。问:三角形和正方形同样多吗?你怎么看出来的?(教师伺机连线) 教师引导学生:三角形有剩余,正方形没有剩余,我们就说正方形

9、少些,三角形多些,也就是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多。(板书:多些、少些)2、教师在黑板上贴2个和3个。提问:怎样比较和谁多谁少?(同桌同学商量。)指名说。3、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什么东西比什么东西多或少的。4、学生动手操作:第一行摆3个,在下面摆, 要比多1个。第一行摆4个,在下面摆, 要比少2个。 要使下图中第一排比第二排多2个圆,应该怎么办?三、练习1、p11、12 练习一 14题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什么东西是同样多的,什么东西是多些,什么东西是少些的?四、小结: 教学反思:第二单元 位置第一课时 上、下、前、后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

10、物体的相对位置。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彩笔、纸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2、揭示课题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二、探究新知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

11、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2)出示主题图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3、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指名口答订正。三、活动1、拍手游戏(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2、小组活动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3、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四、小结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小记:第

12、二课时 左、右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内容、做一做第1题,练习二。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2、使学生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二者相比的相对性。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课件等;学生: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平时走路靠那边走?由此引出左右。二、学习新知:1、分辨自己身体的左右。(1)你能指出你的左边、右边吗?(2)其实我们身上有些部分也左右,你能找出来吗?2、进一步认

13、识左和右。(1)你会用左和右说一句话吗?(2)在日常生活中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事?(3)说一说你现在坐的位置(左右、左边几个人),3、左右的相对性。(1)准备好你的各种学习用品。同位两个合作,动手摆一摆。(2)提出要求: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中间。铅笔放在数学书的左边。尺子放在数学书的右边。橡皮放在数学书的左边、尺子的右边。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3)小组内打乱顺序摆一摆、说一说,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我的左边有什么,你的左边有什么?)(4)师生共同活动:我举右手,小朋友也举右手,发现了什么?三、练习:1、第10页做一做第2题。你的前面是( ),后面是( ), 左边是( ),右

14、边是( )。 从前往后数你是第( ), 从左往右数你是第( )。2、完成练习二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认识左、右左 右右 左 课后小记: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计划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2、 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3、 使学生认识符号“ ”、“ ”、“ ”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4、 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5、 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

15、物,并进行交流。二、教学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教学难点: 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第一课时一、 教学内容: 15的认识 二、 教学目标:1、 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识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2、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三、 教学重点:15数的含义的理解和书写 难点:15数的写法四、 教学过程:(一)引入出示“野生动物园”图谈话:小朋友,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有几个?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汇报,说一说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个数也可以用1、2、3、4、5、来表示?你是怎么数的?请学生说

16、一说。教师根据汇报结果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认读(二)感知数的形状1、 仔细观察15,请大家发挥想象,它们象生活中的哪些物品?2、 师生共同概括形状特征(三)教学数的写法1、 教笔顺及写字格中的布局2、 书空笔顺3、 在书上描出(四)巩固练习1、 教师报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吗?你还能用其他方法吗?2、 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5各数表示3、 P16做一做(五)感知数的顺序1、 逐次感知15的顺序2、 整体感知,请学生给15这五个数字排成队问 :1后面是几?(六)游戏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这个数比4小,可能是几?这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可能是几?只有一种可能吗?(七)小结:(八

17、)作业: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 5,6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猴和香蕉比)(1) 看图猴比谁多?也就是3 2(板书3 2)(2) 观察“”教师板书,大嘴朝大数,小嘴朝小数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1)看图猴比谁少? (2)观察“”教师板书,大嘴朝大数,小嘴朝小数4、小结:顺口溜: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5、发散思维i. 看图还可以谁与谁比?ii. 你知道小猴分水果出了什么问题?你说说该怎么分?、 三、知识运用1、 P17看图说一说,为什么?2、 P18做一做第1题四、第几的认识谈话,你们排过队买过票吗?(出示

18、买票图)请你说一说这里共有几个人?警察叔叔是第几个?最后一个叔叔是第几个?小朋友前面阿姨是第几个?第一个买完票走了,这时有几个人在排队?小朋友排第几个?思想教育:自排队购物五、巩固运用P21第5题,同桌互说图意游戏,看谁找得快四人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出示二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说出自己坐在第几排第几个?六、小结七、作业第三课时一、教学内容:几和几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教时教学,使学生能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交流意识。三、教学重点:数的组成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猜谜 (伸出3个手指(它添上2是谁)? 3的相邻数是谁? 4再添1是谁? 老师有4瓶饮料装

19、一袋可是装不下,如果装两袋,可能会怎么装? (二)新授 1教学4的组成请你拿出学具4块,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你有几种方法?四人小组交流请一个小组汇报你的方法,教师板书: 4 4 42213132游戏。让学生掌握2、3、4的组成教学5的组成学具的操作:请小朋友拿出5根小棒,把它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总结出把5分成二堆的几种不同的方法。 5 5 5 532和2341和14教师整理板书: 只要知道其中一组,就可以想出另外一组。让学生进行5的组成的连线练习。(三)新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说说吗?(四)作业(五)拓展题:给能组成5的相连方格涂上相同的颜色。 314222431315第四课时

20、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很快地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能熟练地用大于、小于、等于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出示课题 (二)复习基数的含义,引导学生读懂图意,按要求完成。 P211,要求学生在数出物体的个数的基础上填数。 P212,连线,把物体个数与相应数量连起来。 P213,涂色。 (三)复习数序 P214 让学生根据数的顺序,数出小旗上应填的数,再写下来,然后问: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四)复习数的大小的比较1. 先数出物体的个数,再填数。2. P215,6在里填数 (五)P227 用学具卡片练习 (

21、六)复习数的组成先填P228 问:4可以分成2和2,还能想到什么? (七)综合练习 P229,通过圈一圈,涂色,让学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通过数数填数,然后观察,比较出数字的大小。 (八)小结第五课时教学内容:加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加法算式。 2、能用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渗透算法的“不唯一”性,同时初步体会“加法交换律”的合理性。 3、通过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正确计算15的加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 二、新知展开 1、认识加法 (1)电脑课件动画展示两组物体

22、(或两组人)合并在一起的过程。把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合并在一起,也就是把1和2这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合起来一共有3只,就等于3。板书课题“加法”。(2)读算式:1加2等于3,或1加2得3。2、加深理解(1)摆小棒说算式(1+3,2+2,2+3)(2)根据算式摆小棒(3+1,3+2,1+1)(3)生活中,还有很多可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你能来说说吗?3、讨论算法(1)出示动画情境:有4只小鸟,又飞来一只。(2)让学生观察后提问“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引导学生思考:“求一共有多少只,怎么算?”4+1=5 “得数5是怎样算出来的?”(4)小组讨

23、论再全班展示。(5)讨论:这些算法中哪些比较简便?(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应用前面所学的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三、巩固练习1、课后做一做(1)说说图意。(2)计算说算理。(3)对比感知“加法交换律”。2、游戏:摆手指 1+1 2+1 3+1 4+11+2 2+2 3+2 1+3 2+31+4四、小结作业第六课时教学内容:减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减法算式。2、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应用对比的方法直观感知。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初步渗透函数思想。3、通过组内交流,帮助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初步了解减法的含义,会正确计算15的减

24、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从5数到1。2、填一填:3+1= +1=3 4+=51+3= +2=3 +1=52+=4 +3=5 +2=5二、新知展开1、认识减法。(1)电脑演示,让学生感知:3位同学有3只纸鹤,1位同学拿走了1只纸鹤,还剩几个小朋友,几只纸鹤,就是从3里面去掉1个,用减法计算。(板出课题) 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还剩几,就等于几。(2)读算式:3减1等于2,或3减1得2。2、加深理解。(1)摆小棒说算式。(2)根据算式摆小棒。(3)生活中,还有很多可用减法算式表示的事例,你能来说说吗?3、讨论算法。(1)出示动画情境:有5个苹果,刺猬驮走了2个。(2)让学生观察后提问:“

25、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引导学生思考:“求还剩几个,怎么算?”5-2=3,“得数3是怎么得来的?”(4)小组讨论再全班展示。(5)讨论:这些算法中哪些比较简便?三、巩固练习。1、课后做一做(1)说说图意。(2)计算说算理。(3)5-1=4 4-1=3 5-4=1 4-3=1 这组算式有什么特点?2、游戏:摆手指 四、小结作业第七课时教学内容:减法的练习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巩固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2、会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减法。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掌握减法含义的基础上,熟练掌握5以内的减法。教学过程:一、复习5的组成

26、,拍手游戏。师:我拍2。生:我拍3。师生:2和3组成5。二、基础练习。1、电脑演示:练习三第5、8两题。(1)说图意。(2)填空。(3)较对反馈。2、摆一摆说得数:练习三第6题。(1)同桌互摆学具或摆手指,说得数。(2)集体反馈。3、独立计算练习三第7题。(1)独立完成。(2)交流算法(选1题)。(3)反馈。三、提高练习。 1、算一算。 (1)独立完成。(2)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还差几只杯子?四、游戏:跳木桩比赛。 动物学校正在进行跳木桩比赛,看看现在该谁上场了?(课件显示小兔)你能帮小兔跳过木桩吗?练习:5-2 4-1 3-2 4-2 5-1 5-3 5-4 4-3五、小结作业。第八

27、课时教学内容:5以内的加减法(练习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加、减法含义的理解,进一步熟练15以内加减法的计算。2、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猜测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有条理的思考有助于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3、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加减法含义,熟练计算15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学会有条理地思考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练习三第9、10题。二、变式练习:1、猜一猜:将会出现什么情况?(体会结果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学会有顺序地写出所有可能情形。)2、填一填:5-=3 3=1+ +

28、=5+2=4 4=-1 -=13、猜一猜:每个盒子里会有哪些卡片? 尝试独立整理。小组交流。集体讨论,找到较好的整理方法以。三、游戏:上车,练习三第11题。四、小结作业。第九课时教学内容: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2、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重难点:理解0的含义,会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算)。2+3 5-1 4+1 4-2 5-3 3-12+2 3-2 3+1 1+2 3+2 3-25-4 1+4 4-3 5-2 1+3 3-3 设下悬念二、展开。1、认识0。(1)课件演示小猴吃桃。(每吃一个列一个算

29、式)3-1=2、3-2=1、3-3=0(2)当盘子里没有桃子了,用什么数表示呢?揭题板书。(3)说明: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表示什么也没有。(解悬念)(4)读一读。2、0的写法。(1)板书边示范边讲解。要点:0是一笔写成的,要写得圆滑。(2)书写3遍。(3)在书上描写。3、有关0的加减法。(1)摆小棒:a.摆4根小棒,拿走4根,还剩几根?(4-4=0)摆2根小棒,拿走2根,还剩几根?(2-2=0)摆5根小棒,拿走5根,还剩几根?(5-5=0) b.你发现规律了吗?什么时候得数是0?得出“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0”。c.你能摆一摆4+0这个算式吗?先独立摆然后交流。 5+0 1+0

30、呢?摆一摆,再说得数。d.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得出:“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e.那么0+4 0+3 0+5呢?0+0呢?f.摆一摆5-0得几?那么4-0 3-0 2-0 1-0呢?0-0呢?你又发现了什么?得出:“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P29页。2、排一排、填一填。 四、小结作业。第十课时教学内容:练习四(30-31页)教学目标:使学生加深对于的含义的理解,巩固有关0的加、减计算,进一步理解算理。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二、看图计算有关0的加减。1、摘苹果图。让学生看图并描述图意,使他们能看会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将算式写完整。让学生体会每次多摘一个,剩下的就

31、少一个,加深理解同数相减得0。2、4、5题参照前一题。三、看谁算得都对。有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校对,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四、第7题,问:有几位小朋友在跑步?你能把图中的每个小朋友跑的位置用数字表示出来吗?五、第8题,引导学生看图,一只小鸡对一条小虫,有2只小鸡没有虫吃,小鸡有多余,小鸡只数比小虫条数比小鸡只数少2。六、书写练习。七、讨论思考题。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一)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识物体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

32、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1、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2、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实物图到一般模型的抽象过程。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具准备:1、每小组自备形状各异的实物、积木等。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立体模型。教学过程:一、 导入:出示小叮当图,问“小朋友们看,这是谁?”“小朋友们喜欢小叮当吗?小叮当有许多小宝贝,你们都认识吗?”(教师出示几样物体,学生辨认)二、操作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1、分一分:可是这些小宝贝太乱了,小叮当想让能干的小朋友们帮帮忙,每个小组都有一篮子小宝贝,它们都混在一起了,有铁做的、塑料做的,大的小的,花的绿的等等。和小组小朋友讨论,你们认为哪些

33、是相同的分成一堆,看看能分成几堆?一堆堆整理放好。2、议一议:小组里的小朋友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3、指名汇报讨论情况:“其它组小朋友要注意听他们是怎么分的,待会给他们提点建议。”“你们同意他们的分发吗?有什么不同意见吗?”4、 再分一次:这组小朋友把小宝贝分得很清楚,他们把形状相同的分在了一起,分成了4堆,你们也会和这组小朋友一样,按形状来分吗?现在请小朋友们再分一次,分完的小组可邀请别组小朋友参观,介绍一下你们怎么分的。5、 再指名几个小组汇报。 6、 出示课题:小朋友们真厉害,把原来乱七八糟的物体都分好拉。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教师板题:认识物体7、起名字:才小朋友们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分成了

34、4堆,可是他们都还没有名字呢!小朋友们都有好听的名字,小叮当的小宝贝也想有个名字。谁能根据他们的形状,给每一堆物体起个名字呢?(教师用展示出平面图,并配以名字)正方体 长方体 圆柱 球8、认一认:大家起的名字真好!现在请小朋友们在小脑袋里记下这些图形和名字。每个人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拿在手上,仔细看清它们的样子。拿了正方体的请举起来,是长方体的请举起来,你认为是圆柱的举起来,拿到球的小朋友举高点!9、操作感知各形状物体的特征:好啦!小朋友们都认识了这些物体的形状,现在请小朋友拿出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摸一摸它们的面、边,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和小组小朋友说一说 (指名汇报,如果有必要可伺机让

35、学生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兄弟长得太像了,老师都把他们两搞混了,哪个小朋友能干!有什么好办法能认出他们呀?”教师拿出模型让学生区分两者)再拿出一个圆柱和球,玩一玩,摸一摸,滚一滚,和小组小朋友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指名汇报) 10、教师举物体,全班一起说是什么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好!现在请小朋友们轻轻地把东西放回篮子里)11、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瞎子摸鱼”,教师找个学生示范,请一个小朋友蒙上眼睛,教师拿出一个物体,学生摸摸后并说出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小组内玩这个游戏)“小朋友们太聪明拉,一下子就猜对拉,现在我们换个玩法,这回是老师说物体形状的名字,请你摸出一个这个

36、形状的物体来!”(小组内再一次玩“瞎子摸鱼”的游戏)12、联系生活:游戏好玩吗?下课以后小朋友们再继续玩好吗?(教师出示室内图)现在请大家看,这里有幅图,画的是哪里呀?(家里) 那有什么东西是今天我们学过的形状?(指名回答)那么你们在家里、教室、学校、大街上还看到过什么东西是这些形状的啊?(先指名说,在和小组小朋友说)四、课中休息:小朋友们真能干!帮小叮当整理了百宝袋!小叮当高兴得唱起了小叮当歌,我们一起唱好吗?(教师放歌,学生跟着边唱边跳)五、巩固练习:1、搭一搭:小朋友,你们当过设计师吗?那我们现在就来当当小小设计师,用桌子上的物体搭一搭,摆一摆你自己喜欢的东西。2、指名汇报:“说说你用什

37、么图形摆了什么?”3、思考题:说说下图由几个正方体搭起来的?六、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图形?小朋友们真能干,认识了那么多种图形!回到家里把今天学到的告诉爸爸、妈妈。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触摸、拼摆等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本单元所学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初步体会图形的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同时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具、学具的准备教师和学生各准备一些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教师还要准备几个其他形状的实物,如棱柱形铅笔,三棱柱积木等。教学过程设计一、介绍“找物品”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把课前准备好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拿出来,同桌同

38、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收集的实物的形状。 同桌学生互相介绍完后,让他们把自己的每种形状的实物各选一个,集中起来放在一个大桌子上或地上。然后把全班同学分成4组,每组同学各管一种形状的实物,把这些实物分一分类。管正方体的要把正方体的实物归为一类。分好类后,各组同学摸一摸、说一说本组那类实物的形状,再选两个代表在班里说一说实物的形状。对于非本单元所学形状的实物,可以归为一类,交给教师,教师告诉学生:这些物体的形体不是我们这一单元所学的,但是它们也是一种立体图形,以后我们在中学会学到。 活动结束后,教师将分好类的物体收拾好,以便在下面的活动中使用。 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做“摸实物”、“搭积木”、“

39、随意拼”三种游戏。 二、介绍“摸实物”的方法 1准备实物 教师从“找物品”的活动收集起来的实物中,选一些形状稍大的便于确定形状的实物(包括棱柱形实物,如棱柱形铅笔,三棱柱积木)放在地上。 2摸实物把做“摸实物”活动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教师请一小组作示范说明游戏规则:先让一个同学拿出一个立体图形(如圆柱)给另外两个同学看,看清后把这两个同学的眼睛蒙上,然后让他们从桌子上摸出这种图形,其他同学进行判断。如果摸错了,可以让他们继续摸,直到摸对为止。然后再给蒙上眼睛的同学各拿一个立体图形,让他们摸一摸,说出拿出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这样做两次后,让进行判断的同学来出题摸实物。 三

40、、介绍“拼积木”的方法 1教师示范教师用积木边拼边说:“我用4个大小相同的长方体可以拼一个大的正方体,还可以用2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 2学生拼积木 师:请同学们自己拼一拼,看能不能用几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一个大的正方体或长方体,能不能用大小相同的长方体拼一个大的正方体或长方体? 学生拼的时候,教师注意巡视。集体订正时,从用几个长方体拼成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用几个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拼法中各选一种展示出来,让学生说一说拼成后的立体图形各用了几个什么形状的积木。 四、介绍“随意拼”的方法 1带着拼教师边拼边说:这里老师用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和两个圆柱拼了一辆汽车,同学们,你

41、们也能拼一辆汽车吗? 让学生自己拼,教师巡视,如果学生拼的汽车的形状、大小和教师拼的不一样,只要能看出是汽车就行。 2随意拼师:同学们除了拼汽车,还会拼其他东西吗? 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随意拼摆一些东西,拼摆用的实物可以是积木,也可以是其它东西,例如拼坦克,可以用长方体的饮料盒作车身,用易拉罐作车轮,用圆柱形的积木作炮筒。学生拼好后,教师选几件有趣的东西展示给全班同学,让拼的同学告诉大家拼的是什么东西,各用了什么形状的物品。 教学反思: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计划教学目标1 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2 使学生掌握61

42、0 的数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3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 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4 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5 使学生比较熟练的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6 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的乐趣。7 让学生用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教学重点 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难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6、7的数数和内容教学目标1、 使学生正确地数出6、7以内物体的个数,认识6、7表示的实际意义及序数6、7。2 、掌握1至7的顺序、大小、组成,会读会写6、7。3 、结合插图对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