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影响开发导向下山地居住区场地设计策略初探.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945529 上传时间:2021-12-08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影响开发导向下山地居住区场地设计策略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低影响开发导向下山地居住区场地设计策略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影响开发导向下山地居住区场地设计策略初探.doc(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1 1低影响开发导向下山地居住区场地设计策略初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姜贝摘要本文尝试以低影响开发理念为基础,结合山地居住区特殊的生态环境,优化传统场地竖向设计,初步探索山地居住区内低影响场地设计策略,控制场地开发对自然水循坏的影响,维护居住区内生态水文环境,形成人与自然共 享共生的聚居环境。关键词低影响开发;山地居住区;场地设计;设计策略本文受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资助,受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院自筹基金项目资助 1 1近年来,城市建设开始重视生态海绵建设的研究,作为生态 海绵建设的重要理论一一低影响开发理念,通过反思传统的开发 行为,维持场地水文状态,将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

2、 小,从而确定场地设计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内可利用平坦用地越来越 少,山地发展开始备受关注。山地地区的自然生态资源,具有敏 感脆弱的特点,易造成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而在开发建设 中,过分追求开发强度和住区景观,忽视了场地设计的重要性。场 地设计不仅是山地居住区生态整体开发的一部分,更是首要环节。 低影响开发作为生态恢复理论的延伸和实践,探索研究山地居住区 内低影响场地设计策略对山地住区的开发具有现实意义。1概念内涵低影响开发,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发展起的城市暴雨管理和 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是雨水源头控制技术方法。最初强调从源头 控制径流,随着理念及技术的发展,现已延伸至不

3、同尺度的控制 层面与控制措施,在建筑、道路、绿地、广场、水体等空间有广 泛应用。2、低影响开发在山地居住区建设中的适应性 分析山地居住区由于其特殊地形地貌,建设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 展,对紧缺的山地资源合理化利用。低影响开发的目的是实现城 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因而,在理念与目标上,低影响 开发建设与山地居住区建设能实现整体协调。在传统的开发模式中,山地居住区建设中会带来较大的土方工 程与经济投入,开发后使用中会改变场地内水文环境,破坏场地的 生态环境。通过低影响开发,能有效改善与修复区内自然环境。3、场地设计策略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场地竖向策略,包括土地干扰最小化 的地形平整策略、单元系

4、统开发策略、适宜山地空间的场地设计 策略。(1)土地干扰最小化的地形平整策略充分了解场地内土壤特性、承载力等现状地质信息后,制定 场地平整方案,尽可能地多保留场地的原始地形和特色,对场 地的改动和土方工程应仅限于建筑物坐落等必要地区。对场地内 的建筑物进行合理规划,减少受扰动地块的限制面积,尽量保留 现有植被、湿地、沟渠。有效利用场地自身的地形特征,统一规 划道路和建筑,建筑物的定位尽量减少场地平整工程。减少对场 地环境的影响,保持原有的生态平衡。从低影响开发理念层面上 理解,减少土地的改变有助于抑制因为开发而受到干预的生态循 环过程的负面影响。通过场地的最小化改动,可以减少径流增加 量,减少

5、受侵蚀的风险及雨水处理设施的需求,减少场地开发和 后期维护的成本;在场地内保留植被地区,作为受扰动地区的缓 冲带,有助于减少主动侵蚀和沉积保护措施的需求;减少对现有 植被的清理,有利于保留场地的渗透能力。(2)单元系统开发策略对场地基本情况进行现场踏勘,了解场地内空间条件与自 然环境等相关资料,包括场地内开发情况、现有建筑物、原有用 途、目前场地状况、现有的道路状况与规划道路、场地出入口、 相邻地块功能等场地状况;了解场地的总体地形特征、陡坡与斜 坡区域、斜坡稳定性等地形地质状况。对场地进行充分分析后,划分出生态敏感保护区与适宜建设区,对适宜建设区进行场地单元划分,对各单元进行规划控制。生态敏

6、感保护区的划定:一般将大于25%的斜坡、易受侵蚀的土壤区、坑塘沟渠等划分为生态敏感保护区。该区域一般不 宜进行高强度的开发利用,预留为天然的休憩用地,并作为区内 不同用地或相邻用地的缓冲空间,以稳定和保持水土。在该区域 内,最大限度的保留山地的原始地形,种植一定的绿化植被,对 雨水进行滞留和储存。适宜建设区的划定:将适宜建设区进行生态单元划分,每个 生态单位都控制在较小区域内,对每个单元进行规划控制。通过 该手段,对雨水进行分散控制,保持和利用自然排水路线,将水 体径流导入和汇集场地的承水区域。(3)适宜山地空间的场地竖向设计策略 1 1DOI: 10.16116/ki.jskj.2018.04.023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