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ppt

上传人:peixunshi 文档编号:12955730 上传时间:2021-12-08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6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6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6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6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0.6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第十章 热力学定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为了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开发核电、风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还要“节流”,即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措施。,由能量守恒定律知,能量不会减少,但为什么要节约能源?答案:能量耗散虽然不会使能的总量减少,却会导致能量品质降低,它实际上将能量从可用的形式降级为不大可用的形式。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储存着高品质的能量,在利用它们的时候,高品质的能量释放出来并最终转化为低品质的内能。故能量虽然不会减少但可利用能源会越来越少,所以要节约能源。,能量耗散和品质降

2、低,1能量耗散系统的内能流散到_,没有办法把这些内能_起来加以利用,这种现象叫做能量耗散。2品质降低能量从高度有用的形式降级为_的形式叫品质降低。能量在利用过程中,总是由高品质的能量最终转化为_的能量。,周围环境中,收集,不大可用,低品质,能源与人类社会发展、环境,1能源能源是指能够提供_的物质,它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2常规能源常规能源是指_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力等。,可利用能量,已被广泛应用,3能源危机按目前的消耗量,石油、天然气最多只能维持半个世纪,煤炭尚可维持一二百年。4环境污染能源利用的过程也直接污染着地球环境,主要有_、_、_的破坏等。,温室效应,酸雨污染,臭氧层

3、,一、能源概念、分类1概念能源是提供可利用能量的物质。2能源的分类,下列对能量耗散的理解正确的有()A能量耗散说明能量在不断减少B能量耗散遵守能量守恒定律C能量耗散说明能量不能凭空产生,但可以凭空消失D能量耗散从能量角度反映出自然界的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能量耗散问题,解析:在发生能量转化的宏观过程中,其他形式的能量最终会转化为流散到周围环境的内能,无法再回收利用,这种现象叫能量耗散。能量耗散并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宇宙的能量既没有减少,也没有消失,它只从能量角度反映出自然界的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故A、C错。答案:BD点评:要理解能量耗散是可利用的能量减少了,自然界的总能量并没有变。,下列关于能量

4、耗散的说法,正确的是()A能量耗散使能的总量减少,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B能量耗散是指散失在环境中的内能再也不能收集起来被人类利用C各种形式的能量向内能的转化,是能够全额发生的D能量耗散导致能量品质降低答案:BCD,解析:能量耗散是能量在转化的过程中有一部分以内能的形式被周围环境吸收,能量耗散遵守能量守恒定律,但使得能量品质降低,故A错误,D正确;耗散的内能无法再被收集起来利用,B正确;其他形式的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C正确,故选B、C、D。,关于“温室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辐射到地球上,由此产生了“温室效应”B石油和煤炭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

5、化碳的含量,由此产生了“温室效应”C“温室效应”使得地面气温上升、两极冰雪融化D“温室效应”使得土壤酸化答案:BC,解析:“温室效应”的产生是由于石油和煤炭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它的危害是使地面气温上升、两极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城市、海水向河流倒灌、耕地盐碱化等,故B、C选项正确。,易错点:对热现象及内能的有关概念理解不透案例: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四个活动方案,哪些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A制作一个内能回收器,将散失在周围环境中的内能全部收回再利用B发明一种制冷设备,使温度降至绝对零度C汽车尾气中各类有害气体排入大气后严重污染了空气,想办法使它们自发地分离,既清洁了空气,又变废为宝D将房屋顶盖上太阳能板,可直接用太阳能来解决照明和热水问题,易错分析:易错选项及错误原因具体分析如下:正确解答:系统的内能流失到周围环境中,不可能全部收回再利用,A错;温度不能无限降低,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B错;扩散现象具有方向性,逆过程不可能自发进行,C错;太阳能可以用来发电和进行加热,D正确。正确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