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现浇钢筋砼楼面裂缝的防治.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958071 上传时间:2021-12-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现浇钢筋砼楼面裂缝的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常见现浇钢筋砼楼面裂缝的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常见现浇钢筋砼楼面裂缝的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常见现浇钢筋砼楼面裂缝的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常见现浇钢筋砼楼面裂缝的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现浇钢筋砼楼面裂缝的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现浇钢筋砼楼面裂缝的防治.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常见现浇钢筋碎楼面裂缝的防治摘要: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的裂缝, 是目前较难克服的质 量通病之一,特别是住宅工程楼面出现裂缝,往往会引起投诉、 纠纷以及索赔要求等。现结合笔者多年来大量施工实践中的经验 和教训,从施工的角度,阐述楼面裂缝的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关键词:楼面裂缝;钢筋网;彼浇;养护1、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楼面裂缝的发生除以阳角 45度斜角裂缝为主外,其他还有 较常见的两类:一类是预理线管及线管集散处, 另一类为施工中 周转材料临时较集中和较频繁的吊装卸料堆放区域。现从施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弁分类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技术 措施:1.1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钢筋在楼面彼

2、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役收缩和 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 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 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 筋网在受到碎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到1.5m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 障,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 1m左右。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较难解决的问题。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 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 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

3、;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撑马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上述四种原因中,后二种原因在施工中必须大大加以改进,对于最后一个原因,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 (包括分离式配置 的负弯矩短筋)必须设置钢筋小撑马,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 700mm (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 2只),特别是对于 8 一类细小 钢筋,小撑马的间距应控制在 600mm以内(即每平方米不得少 于3只),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对于第 3条原因,可采取下列 综合措施加以解决:1.1.1 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 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予埋和模板封镶收头应及时穿插弁

4、争取全 面完成,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或铺设)临时的简易通道,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员通行;1.1.2 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 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必须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小马撑支撑点 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1.1.3 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一般应不少于34人或以上) 在硅浇筑前及浇筑中跟踪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 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容易发生处 (四周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 大跨度房间处)应重点整修;1.1.4 彼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 大区域,应铺设临

5、时性活动挑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尽力 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1.2 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 散处是截面砂受到较多削弱, 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 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理线管的直径较小,弁且房屋的开间宽度 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重于(即垂直于)碎的收缩和 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 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弁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即垂直 于)砂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 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 应按技术导则3的第4条要求 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 根据经验,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

6、用 6-8,间距W150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 300mm。线 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可按技术导则 3的第4条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 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砂灌筑顺利和振 捣密实。弁且当线管数量众多,使集散口的砂截面大量削弱时, 宜按予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中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1.3 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 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d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 5d一层。 因此当楼层砂浇筑完毕后不足 24h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

7、 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 除了大开间的硅总收缩值较小开间要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 则的受力裂缝。弁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水久 性裂缝,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对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1.3.1 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楼层砂浇筑完后 的必要养护(一般不宜24h必须获得保证。主体结构阶段的楼 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 6-7d 一层为宜,以确保楼面彼获得最起码 的养护时间;1.3.2 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彼浇筑完毕的24h 以前,可限于做测量、定位、弹线等

8、准备工作,最多只允许暗柱 钢筋焊接工作,不允许吊卸大宗材料,避免冲击振动。24h以后, 可先分批安排吊运少量小批量的暗柱和剪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做到轻卸、轻放,以控制和减小冲击振动力。第 3d方可开 始吊卸钢管等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在模板安装时,吊运(或传递)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 分散就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荷重和振动。1.3.3 对计戈中的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堆放区域部位(一股约40m2左右)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就预先考虑采用加密 立杆(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均不宜大于800mm)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 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

9、域 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弁应在该区域的新筑彼表面上铺设旧木模加 以保护和扩散应力,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1.3.4 加强对楼面彼的养护。砂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 脱水弁大量减少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但实际施工中,由于抢赶 工期和浇水将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因此楼面彼往往缺乏较充分和较足够的浇水养护延续时间。为此,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弁建议采用喷养护液进行养护,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 弁可避免或减少对施工的 影响。2、对裂缝的弥补处理在采取了上述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由于各种原因仍可能有少 量的楼面裂缝发生。当这些楼面裂缝发生后, 应在楼地面和天棚 粉刷之前预先作好妥善的裂缝处理工作,然后再进行装修。根据施工经验,住宅楼地面上部的粉刷找平层较厚,可以通过在找平层中增设钢丝网、钢板网或抗裂短钢筋进行加强, 弁且上部常被 木地板等装饰层所遮盖,问题相对较小。但板底则粉刷层较薄, 弁且通常无吊顶遮盖,更易暴露裂缝,影响美观弁引起投诉,所 以板底更应妥善处理。板底裂缝宜委托专业加固单位采用复合增 强纤维等材料对裂缝作粘贴加强处理。复合增强纤维的粘贴宽度以350-400mm为宜,既能起到良好的抗拉裂补强作用,又不影 响粉刷和装饰效果,是目前较理想的裂缝弥补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