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推行土地股份制的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971461 上传时间:2021-12-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推行土地股份制的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农村推行土地股份制的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农村推行土地股份制的调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推行土地股份制的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推行土地股份制的调查报告.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农村推行土地股份制的调查报告区镇城西村是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产粮区。全村共1800 人,4000多亩耕地,除去人均1.3亩口粮田外,还有人均1亩的 责任田。近十年来,为摘掉贫穷帽子,城西村不断进行土地制度 改革的探索,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实现了土地分散经营到集约 经营、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嫗变。他们的经验,对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有地没钱找出路地处十年九旱的区镇,水资源严重短缺,种植玉米和大 豆都歉收,加上粮食价格持续走低,即使遇上好年景,一亩大田 也很难看到200元钱的纯利。1996年以前的城西村农民年人均纯 收入仅有1800元,远远低于区的平均水平。面朝黄土背朝天, 辛苦劳作

2、一整年,有地没钱的处境让村民们愁眉不展,村里70%的 劳动力不再坚守土地而涌向城市,全村弃管土地达1300亩,大批 土地处于攥荒状态,土地成了农民手中的“鸡肋”。国家庄严地 把土地承包权交给农民,“30年不变”。然而,守着几千亩的土 地为什么还会受穷?城西村一不靠山,二不靠海,是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产粮 区。在农副产品紧缺的年代,土地产出效益高,自然是农民的 宝。然而到了农产品相对过剩的年代,农民在地里刨食是刨不出 小康的。遇上丰年,即使农民多收了三五斗,也会因为供过于求 而压低了农产品价格,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有时甚至不升反降。 为寻求出路,1996年以来,城西村把目光投向了高效农业,开始 种植

3、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村委会带领全村农民闯市尝交外 商、签订单。几年下来,他们发现,种玉米改成种菜养花,并不 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农民增收难的症结在于土地,以三五根儿垄 为单位的小生产在产业化大潮中无异于井底之蛙,以一亩三分地 为单位的独自经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啻于风中浮萍,即使有 点效益,增加的幅度也很有限,村民收入增长仍然不快。要彻底 摆脱农民有地无钱的困境,就必须在千家万户分散的土地上做文 章。全村几千亩土地竟难以承接来自日本的小额订单需求,这个 尴尬成为解决全村土地问题的导火索。村委会认识到,要提高农 业整体效益,就要在土地整合上下工夫,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将 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实行集

4、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真正形成 与国内外市场对接的能力。由此,城西村土地改革开始浮出水 面。农民摇身变股东城西村土地股份制改革的最大阻力首先来自思想障碍。从最 初集中土地建现代农业园区,到推行土地股份制成立农业发展有 限公司,每个时期、各个阶段,无不经历着思想观念的撞击和交 锋。一辈子刨食在土地上的老一代农民,虽然对贫穷充满着无 奈,但没有田地种,让他们觉得没有了依靠。而年轻的新一代农 民,宁肯将土地扌畧荒几年,也不情愿转让土地承包权,毕竟,那 赖以安身立命的几亩土地承载着农家未来的希望,除非你能带给 他更多的实惠和长远的利益。为了打消村民们的思想顾虑,村委 会成员分工包户,与村民一笔一笔算清收支账,解答村民一个又 一个问题,先后四次召开村民大会,渐渐消除了农民的担忧。 1998年村委会采取租赁和反租倒包的形式,集中了部分农民扌畧荒 的400多亩土地,建起了大连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订单农业。一时间,城西村花卉、蔬菜等订单农业发展迅速,生产规模化程 度得到提髙,产业优势日益凸现,村民也一次性得到了固定的租 金和承包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