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开展家长工作(二、三).ppt

上传人:peixunshi 文档编号:12989233 上传时间:2021-12-09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2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开展家长工作(二、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开展家长工作(二、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开展家长工作(二、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开展家长工作(二、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开展家长工作(二、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开展家长工作(二、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开展家长工作(二、三).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利用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开展家长工作,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 吴邵萍,一、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教师家长、均有需求提供文本、聆听解读观摩现场、研讨实践,家长1: 孩子的教育应贯穿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幼儿的可塑性强,学习模仿多。家长的言传身教不可忽视。平时生活细节,生活琐事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都是对幼儿进行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良机。生活中多给孩子提供机会、环境,这些直接经验是幼儿学习的基础。,家长2:正确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以前我们的观念就是单纯地教她认字,很机械,今天听了讲座后,认识到应培养孩子阅读图画的能力,更能提高她的阅读的兴趣。,家长3:这次讲座让我了解到幼儿教育不仅是知识方面

2、的,而是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的多方面的教育。而且每个方面都在幼儿不同的年龄阶段有具体地、不同的发展水平。只有了解了每个阶段各方面的发展目标,按照教育建议去教育引导幼儿,那么才能给幼儿的成长打好基础。了解了每个方面细微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不应该因为大人自身的喜好使幼儿失去了各方面的锻炼机会。,观摩音乐活动包饺子后,家长说:,孩子要创造必须有生活经验,知道饺子是什么样、放进锅里是什么样、煮开时饺子会怎样等等?只有这些经验才能在课堂上去表达和创造。原来我们以为看图画书、讲故事、做算术、弹钢琴等才是学习,原来生活中的内容也是学习内容,以后,家里包饺子、煮饺子我们知

3、道要带着孩子一起做。,二、运用文本、指导家长,发挥指南的科学权威效应发挥指南的工具宝典效应,连续看电视等不超过15分钟。,两类极端家长:从不给于幼儿看电视整天给孩子看电视看电视能学到很多知识,让其代替家长。,教育建议:,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如:为幼儿准备多种体育活动材料,鼓励他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展活动。经常和幼儿一起在户外运动和游戏,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开展体育活动。和幼儿一起观看体育比赛或有关体育赛事的电视节目,培养他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三、持续互动、深化理解,对于指南精神的领会和转为自觉地科学教育行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不是仅仅通过一个文本的发放、一次专家的解读、一

4、次活动的观摩就达成的,而是需要幼儿园和家长持续地互动,根据具体的儿童教育问题和教育情境来针对性研究解决的策略,深化对指南精神的理解。,实例1,中班:语言目标“能基本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经历的事情” 家长:他不仅达不到基本完整,还结巴?教师:这是不是他自己想说的事情?这个事情他有无直接的经验?他所见所闻和经历的事情的过程是否丰富?这个要求是在4-5岁年龄段末期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同时,儿童是有差异的,每个人的优势是不一样的。指南提供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和典型表现是家长和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参照,但不是评价和衡量幼儿发展快与慢、好与差的“标尺。,实例2,家长问题:关心尊重他人怎么培养?他常常说

5、其他孩子傻。如:他不懂三国故事就是傻?教师引导:发现别人知道的事儿他不知道各有所长古筝的事儿你懂吗?科学家的事儿你知道吗?,实例3,家长看到:4-5岁女孩:身高:99.9-118.9厘米 家长焦虑:我的孩子只有98厘米,不正常了怎么办?教师互动: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每个儿童生长发育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一年中只要增长5公分就算正常。 这说明,对于指南精神把握,家长科学的育儿观念和行为的建立,育儿信心和能力的提高,教师的后续知识的跟进和指导非常重要。 这也是需要幼儿园和教师们共同努力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家园携手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做出适宜的推进。,实例4,“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家长学习后就给予幼儿提供了自由作画的纸张和材料,并用一面墙展览孩子的作品,幼儿在家自由绘画了。当幼儿自由画完作品后,家长发现画得很漂亮,但是对孩子画画纸张不是很满意,就让孩子画第二张,结果孩子很没有情绪,画得第二张无论是用色还是构图都远远不如第一张。家长很生气地批评孩子,孩子从此后反而不愿意画画了。询问教师:为什么?教师与家长一起分析了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同时给予策略:成人可以将第一张作品剪下贴在你认为好的纸张上,就好像裱画一样,这样,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幼儿的美感,最重要的是激发了孩子对自己作品、对画画的持续兴趣。家长连声说:噢,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