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注意事项有哪些.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991162 上传时间:2021-12-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灸注意事项有哪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艾灸注意事项有哪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艾灸注意事项有哪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艾灸注意事项有哪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灸注意事项有哪些.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艾灸本卷须知有哪些艾灸本卷须知有哪些一、艾灸的操作方式艾灸的操作方式很多,主要有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等。1、艾条灸艾条灸法就是将艾绒卷制而成的圆柱,直径为 1.5厘米、长 20 厘米, 有的也加一些药物,称为药艾条。灸治时将艾条一端点燃, 对准穴位, 并与穴位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使用者感觉温热为宜。2、艾炷灸艾炷灸是将艾绒做成的圆锥形的艾炷,直接或间接地放在皮肤上 , 从 上端点燃。如果直接放在皮肤上,艾炷燃尽后才换炷再灸,皮肤 局部就 会烫伤起疱以产生无菌性化脓,称为化脓灸,又叫瘢痕灸。 唐朝名医孙 思邈的?千金要方?里说的“假设要安,三里常不干, 就是指足三里处 的瘢痕灸。间接灸是在艾炷和

2、穴位间衬隔某些药物 , 如生姜片、蒜片、附 子饼、食盐等,不但能防止烫伤皮肤,还能发 挥这些衬隔药物的作用, 增强灸疗效果。如隔姜灸可治疗虚寒性腹 痛、腹泻,隔蒜灸可用于治疗 毒虫咬伤等。3、温针灸温针灸是在针刺得气后,留针在适当的深度,将一团艾绒缠绕于 针柄 或将一小截艾条套置在针柄上,然后点燃艾绒或艾条,直至燃 尽,使热 力通过针体传入体内,从而同时起到针和灸的作用。艾灸多用于虚症寒症阴症为主的 ?疾病,阴虚阳亢,邪热内盛, 热症 和实症不适合, 3年陈艾条适用于身体保健, 经期,高热病人 , 大饥大饱, 过度疲劳,身体红肿的人不适宜用艾灸;家庭艾灸的本卷须知及禁忌颜面五官,心脏大血管处,

3、心经区,阴部及重要经腱,关节活动 处, 不宜施直接灸,以防危险或留疤痕影响功能;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温灸。脉搏每分钟超过 90 次以上禁灸;过饥、 过 饱、酒醉禁灸;孕妇的腹部和腰舐部不宜 - 禁用;身体发炎部位禁 灸;灸的顺序:先阳后阴,先背腰部后胸腹部,先上部后下部,先头 而躯 干后四肢,先灸左方,再灸右方;不要急于求成,一次灸过多穴位,灸过长时间。治疗某种疾病要 严格 按照治疗该病的要求去灸。日常养生灸,每次可灸 2、3 个穴位, 一个穴 位灸 10-20 分钟。时间上有 4种选择:可以隔天灸或灸 2 天 停一天;每 周灸 3-5 天;连续灸 10天,停 1周;切忌长期不停歇的 一直灸,也不

4、要 想起来才灸一次。温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 排 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局部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 , 在 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及时换取新鲜空气;三、艾灸的成效在哪局部刺激灸疗是一种在人体根本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到达防病治病目 的 的治疗方法, 其机制首先与局部火的温热刺激有关。 正是这种温 热刺激, 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 淋巴循环,缓 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 强,促进炎症、粘 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 起大脑皮

5、质抑制性物质 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 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 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经络调节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重要内容, 也是灸疗的理论根底。 人是一个 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协调的,这种相互协调关系,主要是靠经络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现 代研究说明经络脸穴具有三大特点:1. 经络喻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性即用同样艾灸方法选择一定的腌 穴 与一般的体表点,其作用是明显不同的。2 经络脸穴对药物作用的放大性经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表循行路线,而是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在穴位上施灸时 , 影响其多层 次的生理功能,在这种循环感应过程中,它们之间产生 相互激发、相互 协同、

6、作用叠加的结果,导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应。3.经络脸穴对药物的储存性脸穴具有储存药物的作用,药物的理化作用较长时间停留在腌穴或释放到全身,产生整体调节作用, 使疾病得以 治愈。调节免疫许多实验都证实灸疗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灸疗的许多治疗 作用 也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 特性,即 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状态 下,这种调节 作用更明显。四、艾灸后为什么口干舌燥1、取用的孔穴不当:全身的不同孔穴, 并非均能与不同的疾病 相应, 如选用不当,或是作用形式不曾把握好,岂但灸效不能施展 , 而且在灸时 或灸后热度依然持续上升,并感到厌恶和不适。2、 很多人艾灸后呈现所谓的“上火:如发热,高烧,口干舌燥,便秘便结,眼屎多,黄鼻涕,黄痰,早晨精力亢奋,心烦不安 夜不能眠, 鼻腔发干或流鼻血,血压降低,脾气火暴,皮肤发痒疹 等相似“上火 的景象 . 虽说不扫除有真是热性体质而呈现此景象的 , 不过极少遇见;更 多的人呈现这种景象其实是艾灸补充阳气后,与 体内病邪停止正邪相争 的表达,即是当初很多人所说的恶化发应。艾灸后容易上火的普遍体质1、 上热下寒中气虚详细解释:上热有上火的表现、下寒 畏寒,手脚冰凉,特别是脚、中气虚脾胃差,消化吸收差。2、气血严重缺乏,稍微运动就累,两虚。青脸寡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