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词学批评中尊体论的承衍.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992260 上传时间:2021-12-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词学批评中尊体论的承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传统词学批评中尊体论的承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传统词学批评中尊体论的承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词学批评中尊体论的承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词学批评中尊体论的承衍.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词学批评中尊体论的承衍The Connecting Link and Spreading out of the Theory ofRespecting Ci?C?N 攀?H?e? s Style in ChineseClassical Ci?C?N 攀?H?e?HU Jian 揠?担?LI Guo?攀(Chinese Language & Literature Department ofHumanities College,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330031, China):The connecting link and spreading

2、 out of the theoryof respecting Ci?C?N攀?H?e? s style in Chinese ClassicalCi?C?N 攀?H?e?, mai nly embody in three aspects: the first is the theory to respect Ci?C?N攀?H?e? s style from theangle of the difficulty of writing, the second is the theory to respect Ci?C?N 攀?H?e? s style from the an gle of th

3、e poetry and Ci?C?N攀?H?e? are the same fountainor the sameaim, the second is the theory to respect Ci?C?N攀?H?e? s style from the angle of that conduce to represent thefeeling of poetry. The above 淠攀?'?HN?'攀搀 clues, deploy the respecting to Ci?C?N 攀?H?e? from de angle of main body, syllabify

4、present the basic face of the theory ofrespecti ng Ci?C?N 攀?H?e? s style in Chi nese ClassicalCi?C?N 攀?H?e?.词体论是我国传统词学批评的基本命题。 这一命题主要从词 与诗、曲之体的联系与区别角度,来辨析词体的内在艺术质性, 论说其创作特征,以便人们对词体本身有更为清晰的认识把握。 在我国传统词学史上,对词体的论说显示出两种相对的批评取 向,一是对词体持贬抑态度之论,二是对词体持推尊态度之论。 此两方面论说或此起彼伏,或相互掺杂,形成交集,贯穿于词学 历史发展的始终。 它们从深层次上影响着词

5、学批评的发展, 也内 在地作用着词学理论的建构, 成为影响词学历史发展及铸就其面 貌特征的重要因素。 本文对我国传统词学批评中尊体论的承衍予 以考察。一从创作实践之难角度对词体的推尊我国传统词学批评中尊体论承衍的第一个维面, 是从创作实 践之难角度予以论说。 这一线索起始于宋元、 主要呈现于清代而 流衍于民国时期,其主要体现在沈义父、仇远、李渔、沈德潜、 厉鹗、许宝善、谢章铤、汪甲、汪兆镛等人的论说中。他们从具 体笔法运用方面将对词体的推尊不断拓展、充实与张扬开来。南宋末年,沈义父乐府指迷云:“余自幼好吟诗。壬寅 秋,始识静翁于泽滨。 癸卯,识梦窗。 暇日相与倡酬, 率多填词, 因讲论作词之法

6、。然后知词之作难于诗。盖音律欲其协,不协则 成长短之诗。 下字欲其雅, 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 用字不可太露, 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 意。” 1(p277) 沈义父较早提出词的创作难度大于诗的论断。 他从用韵、下字、用语、表意四个方面展开阐说,认为词作艺术 表现相对于诗体而言,体现出更大的难度,它追求音律的协和、 下字的雅致、用语的含蓄及意致表现的微婉合度,如此等等,其 在综合性构造上是难于诗体的。 沈义父之论开启后世从艺术表现 角度对词体的推尊之道。元代前期,仇远山中白云词序云: “世谓词者诗之余,然词尤难于诗。词失腔犹诗落韵,诗不过四 五七言而止,词乃有四声

7、、五音、均拍、重轻、清浊之别,若言 顺律舛,律协言谬,俱非本色。或一字未合,一句皆废;一句未 妥,一阕皆不光采,信戛戛乎其难。又怪陋邦腐儒,穷乡村叟, 每以词为易事,酒边兴豪,即引纸挥笔,动以东坡、稼轩、龙洲 自况,极其至四字沁园春、五字水调,七字鹧鸪天、步蟾宫,拊 几击缶,同声附和,如梵呗,如步虚,不知宫调为何物,令老伶 俊倡,面称好而背窃笑,是岂足与言词哉!” 2 (p391) 仇远 也界断词的创作难于诗体。 他认为, 词作更讲究细微的声调运用 与音律表现, 这当然也为其是否本色的重要体现, 也是衡量词作 者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仇远批评一些缺乏音律素养的诸如 “陋邦腐儒,穷乡村叟”之

8、人,认为他们常常不以作词为难事, 容易即兴挥豪,动辄吟咏,而不知宫商协韵、均拍清浊为何物, 这无疑从艺术表现上降低了词品, 矮化了词格, 不啻如十足的词 道之门外汉。 仇远之言对后世从艺术表现角度推尊词体亦起到一 定的导引作用。清代前期,李渔窥词管见云:“盖词之段落, 与诗不同。 诗之结句有定体,如五七言律诗,中四句对,末二句收,读到此处,谁不知其是尾。词则长短无定格,单双无定体,有望其歇而不歇,不知其歇而竟歇者,故较诗体为难。” 1(p556) 李渔对诗词之体在结构展开与收束上的不同予以比照。 他论断, 诗的 结构展开相对更具有固定性, 一般都呈现为由“对”到“收”的 样式,程式化色彩比较明

9、显; 而词在结构展开上则相对少固定性, 其收束也更富于变化, 常常表现为当结束时而未结束, 不当结束 时却戛然而止,给人以多样的审美体味。正因此,他归结词的创 作比诗体更难以驾驭与把握。 李渔之论, 从笔法运用角度将对词 体的推尚进一步予以了具体化。清代中期,厉鹗楮叶词序云:“词为诗余,而词倍难工 于诗。调叶宫商,有小令慢曲之不同,旨远辞文,一唱三叹,非 别具骚姿雅骨,诚不能窥姜、史诸公堂奥也。” 3 (p738) 厉 鹗在肯定词体源于诗体的同时, 认为两者相比, 词的创作在两方 面更体现出难度, 一是在声调择选与音律运用上更为讲究, 二是 在意旨表现上更注重吟咏含蓄之道。 他认为, 只有“别

10、具骚姿雅 骨”亦即才情充蕴、 格调与品味拔俗之人, 才可入乎词作之至境。 厉鹗把词的创作视为一项“高难度”的事情, 进一步从艺术表现 角度体现出对词体的推尊之意。 吴陈琰云: “词有四声五音均拍 轻重清浊之别, 其为之也较难于诗。 ”(冯金伯 词苑萃编 引) 1(p1951) 吴陈琰亦简洁地从声调运用与音律表现上对诗词之 体予以别分。 他评断词体更显示出“戴着镣铐跳舞”的特征, 其 在创作上确是难于诗体的。许宝善自怡轩词选自序云:“夫 词者,诗之余,其为抒写性情,与诗无二。然诗不过四、五、七 言而止,词则自一言、二言至八、九言,其中句断意联,尽而不 尽,加以四声五音,移宫换羽,阴阳轻重,清浊疾徐之别,其难 更倍于诗。” 2(p766) 许宝善论断词作为“诗余”之属,其 与诗体一样,将抒写人之性情作为了自身艺术表现的本质所在, 在此基础上, 他论断词的创作更讲究句式的变换, 更注重句不接 而意联,更强调音律表现的内在之美,因而,其创作的难度是更 大的,因而需要受到特别的训练。 许宝善之言也从艺术表现层面 体现出对词体的推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