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巧审设问科学解题汇编.doc

上传人:水手 文档编号:1300309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巧审设问科学解题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巧审设问科学解题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巧审设问科学解题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巧审设问科学解题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巧审设问科学解题汇编.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审好设问 科学解题 内容摘要审题和解题是回答问题的两个基本步骤,审好题目是科学答题的省要前题,本文结合近年高考试题,为科学审题和解题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关键词高考、设问、解题高考文科综合测试强调对“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项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提高审读设问的能力,这样才能科学解题,获得高分。一、设问研究政治试题的设问一般由材料范围、知识范围、设问角度、附加信息等四个要素构成,其细化分类及特点如下:四要素细化分类特 点材料范围范围式(显性式)直接指出设问所对应的材料中心式(隐性式)通过概括材料的中心,间接、隐性地指出设问所对应的

2、材料【答案】:C单一式设问只对应一个材料答案 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降解成纤维蛋白单体,而纤溶酶使纤维蛋白(原)降解成FDP,纤维蛋白单体和FDP中的早期X片段可与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和纤维蛋白晚期降解产物结合成可溶性复合物。副凝试验利用鱼精蛋白使上述可溶性复合物中的纤维蛋白单体和FDP中与X片段解离,然后纤维蛋白单体和FDP又各自聚合成肉眼可见的凝胶状物析出,这种不经凝血酶的作用而引起的凝集反应称副凝反应。复合式设问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材料答题要点 DIC的发生机制包括:组织严重破坏,使大量组织因子入血,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导致DIC的发生发展。血管内皮细胞广泛损伤,激活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系

3、统;同时激活激肽释放酶,激活纤溶和补体系统,导致DIC。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导致DIC。胰蛋白酶、蛇毒等促凝物质进入血液,也可导致DIC。知识范围单一式设问所限定的知识范围单一、具体复合式B血小板大量减少 E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作用知识范围由多个组成,甚至是政史地跨学科、综合性的知识(4)10月10曰,甲公司收到当地政府追加的投资500万元。甲公司按年限平均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显性式1月10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支付的款项,并办妥办公楼的产权变更手续。甲公司会计处理:200年确认营业外支出750万元,管理费用300万元。明确指出需要运用的知识E201年12月31日归属于母公司股东

4、权益为6 100万元隐性式Y=0间接地、隐性地指出需要运用的知识设问角度单一式只有一个设问角度复合式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设问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对问题认识的三个层次进行设问,这是综合题题型分类的主要依据,如体 现型、原因型、措施型等附加信息附加材料有侧重地补充材料分值该设问的分数二、考情分析 下面以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I第39题第6问为例,说明巧审设问在科学解题中的重要性。【例】39.(60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二略材料三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一志着资本

5、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思资本论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6)结合材料,分析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二重性,并说明我国为什

6、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2分)【答案】马克思既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也充分肯定了其发展生产力、奠定社会发展物质基础的作用,阐明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发展生产力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前提,让人民群众及时分享生产力发展的成果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践行科学发展观,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从考试情况看,由于学生审读设问时不善于分析设问的四个构成要素,普遍存在“四不准”现象(材料范围定位不准、设问角度切入不准、知识范围运用不准、编制答案踩点不准),从而导致解题出现审问难、作答难、得分低

7、等突出问题。第一,从材料范围看,该设问为“中心式”(隐性式),根据设问的中心“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二重性”“我国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明确设问所指的材料范围是材料三而不是材料一、二,而材料三又由三则小材料组成,形式较为复杂。第二,从设问角度看,该设问为“复合式”,由“分析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二重性”和“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两个小设问组成。第三,从知识范围看,该设问的第一个小设问(分析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二重性)的知识范围为“单一式、显性式”,要用“二重性”这一哲学知识来回答。第二个小设问(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知识范围是“

8、隐性式”,要用“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哲学知识深人作答。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二重性“这一知识范围脱离了高中教学实际。方法论辞典(刘蔚华主编)一书中指亦称两重性、二重性。指事物由于自身存在着内在矛盾性产生的一种相互对立的不同倾向、不同特性。”网上查阅得知:“二重性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互相矛盾的两种属性,即一种事物同时具有两种互相对立的性质。如商品,一方面它有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它有价值。也叫两重性。”“两重性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两重性和毛泽东所说的两点论、两分法有同等意义,都是要求人们全面地辩证地观察事物”但是,在高中哲

9、学新旧教材、教师参考用书、考试说明甚至是很多大学哲学教科书中,都没有出现过“二重性”这一说法。经济常识(上)第9页第7段中虽然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这样的表述,但这不足以打通“二重性”与“一分为二、两点论”这些术语的内在联系。同时,由“二重性”这一相对陌生的知识范围,来推断第二个小设问的知识范围是哲学而不是经济、政治的有关知识,这种确定设问知识范围的方式不够严密科学,也是高考命题值得商榷的地方。第四,从附加信息看,虽然该设问没有附加材料,但由于设问角度是复合式,使得学生无法用“以分估点、踩点作答”的常规方式来组织答案。三、教学建议在狠抓识的基础上,一定要高度重视解题能力和方法的训练。高考文科综合测试四项能力的要求,归根到底是审问读题、调用知识、组织答案的能力。其中,审问读题特别是巧审设问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最基本的要求。设问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试题的立意、材料和答案,设问是一粒种子,包含着科学解题、获得高分的主要“基因”。我们应开展审问专题训练,认真研究设问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审问时做到“四准”,即材料范围定位要准、设问角度切人要准、知识范围运用要准、编制答案踩点要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解题技巧和得分能力。参考文献:1、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2、高中版考试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