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设计说明书.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011286 上传时间:2021-12-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设计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道路设计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道路设计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道路设计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道路设计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道路设计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设计说明书.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道路工程说明书*;一、工程概述xxx道路工程,位于本溪县小市镇内,工程起点为张堡街向西延伸至山脚,与规划中的隧道相接,终点与长江路交叉。道路红线宽度40m,道路全长997.136m。现受本溪满族自治县城乡规划建设局的委托,我公司进行施工图勘察设计。本次设计主要内容包括:道路、桥涵、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二、设计依据及有关标准(一)、设计依据1、现场实地勘察所得数据及资料2、本溪满族自治县城乡规划建设局道路总体规划3、其他相关技术资料(二)、国家有关标准及规范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2、);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C632006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7、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3.320099、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10、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1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12、其他相关规范规定; 三、工程现状概况本工程道路全长997.136m,K0+000-K0+420为新建道路,沿线经过农田及居民区,地形复杂,纵向起伏较大;K0+420-K0+

3、997.136为原长江路,原路宽度21.00m,排水系统完善,网裂较多,对此段道路进行改扩建。四、主要技术指标a、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级;b、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c、设计车速:40km/hd、设计年限:15年e、道路红线宽度:40mf、设计安全等级:一级;g、环境类别:类h、桥涵汽车荷载等级:公路级;i、设计洪水频率:小桥涵为1/100;五、道路平面设计起点至K0+420为新建道路;K0+420至终点为扩建段,道路中线与原路中心线重合,尽量利用原有旧路。道路平面位置结合本溪满族自治县城乡规划建设局提供的道路总体规划,并做到与实际地形、地物及周围景观相协调,做到线形连续、指标均衡,在工程量

4、无较大增加的情况下,力求平、纵、横配合得当。全线无曲线。六、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道路标准横断面形式为:1、填方路段:4米(人行道)+4米(非机动车道)+7.5(机动车道)+0.5米(路缘带)+8米(中分带)+0.5米(路缘带)+7.5(机动车道)+4米(非机动车道)+4米(人行道)。2、车行道路拱横坡坡度为2.0%,人行道坡度为1.0%,坡向机动车道。七、道路纵断面设计道路起点与规划中的隧道相接,沿线高程主要考虑两侧建筑物、山体排水要求。K0+420-K0+997.136旧路段基本维持原路标高,其余路段本着符合技术标准、经济合理的原则,严格控制填挖高度,做到填挖平衡,在工程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尽量采

5、用较高标准。本设计最大纵坡6.890%(起点处与一三级路平交,待隧道实施后此段道路从新设计),最短坡长117m,共设变坡点3个,平均每公里变坡3.1次。八、路基路面设计(一)、路基:1、路基设计原则: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少占山体、不破坏自然环境及天然水系,视具体情况设置结构物和防护工程。2、路基宽度40m(不含绿化带)。根据此路基宽度和现场实际情况设计出多种路基标准横断面,包括:填方路段、半填半挖路段、挖方路段、及改渠路段等。3、路基填筑路堤必须分层填筑,每层松铺厚度不得超过30cm。在路基顶面,路基填料各层填料最小强度及压实度要求见下表 路基填

6、料强度及压实标准填挖类型路床表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最大粒径(mm)压实度(%)填方030810096308059680150415094>150393零填及挖方03081009630805964、超高方式当平曲线半径小于300m时,在平曲线上设置超高,所以全线无超高。(二)、路面:路面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多层弹性连续体系理论,以设计弯沉值、沥青混凝土面层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为路面结构设计指标,并进行各层层底抗拉应力计算,确定路面结构厚度,设计标准轴载BZZ100。根据本项目工程设计使用年限按照15年,计算设计使用年限内一个车道累计弯沉设计轴次为487.9

7、8万轴次,路基顶面回弹模量E0=27Mpa,计算出路面设计弯沉值为Ld=30.3(1/100mm) ,计算确定路面结构如下:1、车行道、非机动车道上面层: 4cm 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 粘 层:快裂阴离子PA-3型乳化沥青,用量为0.6L/m2下面层: 5cm AC-20F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封 层: 1cm 乳化沥青碎石,乳化沥青用量为1.4L/m2上基层: 20cm 4%水泥稳定砂砾 下基层: 20cm 4%水泥稳定砂砾垫 层: 20cm 天然砂砾2、人行道面 层:3cm 花岗岩火烧板基 层:3cm M7.5水泥砂浆15cm C20混凝土15cm 天然砂砾人行道设置盲道,材质同人

8、行道板;人行道设置树池,条石尺寸为1.2m×1.2m,间距为5.0m。遇环岛及交叉口均不设置。3、路面竣工验收弯沉值路面竣工时的整体刚度,以竣工后第一年为不利季节,在BZZ-100标准轴载作用下,路面各结构层及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第 1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30.3 (0.01mm)第 2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33.9 (0.01mm)第 3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40.4 (0.01mm)第 4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85.4 (0.01mm)第 5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70.4 (0.01mm)路基顶面交工验

9、收弯沉值 LS= 345 (0.01mm)九、材料要求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遵循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通过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确定矿料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沥青:沥青采用90重交通A级石油沥青,应符合下表技术要求 技术指标90重交通石油沥青针入度 25,100g,5s (0.1mm)80100针入度指数PI-1.51.0延 度15(cm)100软化点TR&B()4460动力粘度 (Pa·s)140闪 点(COC)()245溶解度(三氯乙稀)(%)99.5离析,软化点差 ()2.5弹性恢复25(%)60旋转薄膜烘箱试验(RTFOT)

10、后残留物质量损失(%)±0.8针入度比25(%)57残留延度(10)8(2)改性沥青混凝土采用聚合物改性沥青SBSIC型,技术要求如下表:编号项 目单位SBS()-C1针入度(25、100g、5S)0.1mm60-802针入度系数(P)-0.43延度(5、5cm/min)Cm304软化点(环球法)555运动粘度(135)Pa.s36闪点2307溶解度%998离析、软化点差2.59弹性恢复(25)%65a 改性沥青混凝土应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适合的沥青用量及矿粉级配,其试验结果应符合沥青混凝混合料的技术要求,但试验温度应提高1020。对橡胶类及热塑性橡胶类改性沥青混凝土,其流值可放宽到2

11、050(0.1mm)。b 48小时残留稳定度不应小于80%。c 冻融劈裂试验劈裂强度比不小于80%。d 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温度应比现行施工规范规定的普通沥青混凝土施工温度提高1020。e 当气温低于10时,不得进行改性沥青混凝土施工。必须施工时,应采用相关措施:如提高拌和温度、运料覆盖保温层、熨平板加热、缩短碾压长度等。(3)粗集料:用于沥青混凝土的粗集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质量须符合下表要求:编号项 目要 求1石料压碎值(%)262洛杉机磨耗损失(%)283视密度(t/m3)2.64吸水率(%)2.05针片状颗粒含量(%)156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17软石含量

12、(%)3()细集料: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级配,其质量应符合下表要求:编号项 目要 求1表观密度(t/m3)2.52含泥量(小于0.075的含量)(%)33砂当量(%)604坚固性(>0.3mm部分)(%)125亚甲蓝值(g/Kg)256棱角性(流动时间)(s)30()矿粉:采用石灰石加工制成,应干燥、洁净、无团粒,其质量应符合下表要求:编号项 目要 求1视密度(t/m3)2.52含水量(%)1.03粒度范围<0.6mm(%)1004粒度范围<0.15mm(%)901005粒度范围<0.075mm(%)751006塑性指数<47亲水系数&l

13、t;1(6)沥青混合料要求a.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技术标准应满足下表:试验指标单位技术要求击实次数(双面)次75试件尺寸mm101.6mm×63.5mm空隙率VV%35稳定度MSKN8流值FLmm24沥青饱和度%6575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次/mm)800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80冻融试验的残留强度比%75b.沥青混凝土中矿料混合料级配(方孔系列)及沥青用量范围应符合集料级配曲线表中对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要求(7)其它要求a.在半刚性基层顶面上浇洒透层油,应采用慢裂阴离子PA-2型下封层专用乳化沥青,用量为0.9升/平方米,再撒布石屑后用轻型钢轮压路机稳压,在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前将多余集料

14、扫除。透层油沥青的施工质量对半刚性基层的耐久性至关重要。透层油用乳化沥青其质量要求见下表检 测项 目恩格拉度251.18mm筛上筛余量(%)1630C蒸发残余量与矿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贮存稳定性(%)残留分含量(%)针入度25(0.1mm)延 度(15)溶解度(%)1d5d性能指标1-60.15050-3004097.52/315b.基层用水泥稳定砂砾应符合集料级配曲线表中对水泥稳定砂砾的级配要求。c.道路基层所用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4小时,终凝时间大于6小时,标号不低于32.5级复合硅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集料压碎值35%,不含土块或有机质。d. 饮用水可直接作为混凝土搅拌和养护用水。对水质

15、有疑问时,应检验下列指标,合格者方可使用。(1)硫酸盐含量(按SO42-计)小于0.0027mg/mm3。(2)含盐量不得超过0.005mg/mm3。(3)PH值不得小于4。(4)不得含有油污、泥和其他有害杂质。十、交叉本段道路共设置交叉6处,其中与规划路1处,与既有路交叉4处,环岛一处(见香山路道路设计)。1、等级路与主线平面交叉时,主线路面边缘处采取路拱横坡向被交叉路进行顺坡,一般顺坡长度不小于20m,然后与被交叉公路工程进行顺接。其中较大的平面交叉按设计图纵断面及路面结构进行施工。2、为保证主线路面清洁,所有被交叉路口进行硬化处理,最小加铺长度10m,结构为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20c

16、m4%水泥稳定砂砾+20cm天然级配砂砾,填土较多时用碎石找平,加铺转角工程量已列入设计内。所有被交叉道路的硬化处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完成。十一、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1、标志部分全线共设置标志牌7块,其中禁令标志牌2块,指路标志牌5块,指示标志4块。2、标线部分断面形式: 4+4+3.75×2+0.5+8+0.5+3.75×2+4+4 (单位:米)车道边缘设置车道分界线。标线在平交路口处断开,集中路口为虚线,具体布置形式见标线设计图。十二、桥涵(一)、基本概况原路无涵洞,新路设计时考虑到道路周边农田灌溉、景观用水及过路管线的需要,需新建共同沟1处,孔径2-1.5米。(二)、主

17、要材料1、钢筋:采用R235和HRB335钢筋,符合Û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Ü(GB13013-91)和Û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Ü(GB1499-98)规定。2、块石:形状大致方正,厚度为20-30cm,强度满足Û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Ü(JTJ054)规定。3、片石:厚度不小于15cm,强度满足(JTJ054)规定。4、砂: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粒径小于5cm的中砂,砂中杂质含量符合Û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Ü(JTJ041-2000)要求。5、水泥: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6、水:检验合格水或者

18、饮用水。十三、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前通读设计文件,做好图纸核对工作;做好平面控制点及水准点复测工作。2、基层材料采用厂拌,用摊铺机进行摊铺,以保证均匀性和表面的平整度。3、拌和站的产量能保证进行连续作业。4、基层混合料达到最佳含水量时碾压,直到达到设计的压实度要求。5、当基层满足设计强度要求时,并且其平整度及拱度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沥青混凝土面层,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和下面层应连续铺筑。6、半刚性基层施工前应铺筑100m-200m的试验路段,已确定其松铺系数及碾压遍数等方面的数据,施工时严格控制其厚度,在超高段和超高过渡段应注意厚度的调整。7、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应控制在150-165。8、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各种地下管线。9、施工过程中如发生其他问题,应及时提出,并协同有关单位协商解决。10、施工各工序应严格按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组织施工并验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