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要建造一汪沐浴灵府的清泉.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018804 上传时间:2021-1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是要建造一汪沐浴灵府的清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是要建造一汪沐浴灵府的清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是要建造一汪沐浴灵府的清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是要建造一汪沐浴灵府的清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是要建造一汪沐浴灵府的清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是要建造一汪沐浴灵府的清泉.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育是要建造一汪沐浴灵府的清泉   灯,其本质是心灵的撼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在与学生的心灵沟通与教育中,需要做的是努力唤醒、呵护每一个心灵,去感受彼此生命的互动、和谐与幸福。  而现实并非如此,正如文化名人易中天说的那样:“社会上很多人教育目标是望子成龙,标准是成王败寇,方法是死记硬背,还美其名曰压力即动力,至于孩子们是否真实、是否善良、是否健康、是否快乐,没人去想。最需要以人为本的领域,却最拿人不当人,这真是一个奇迹。”  的确,我们整个社会给所有的孩子设计了一个只有5的孩子才能达到的目标,使100的孩子沿着

2、5的路走,这样扼杀了孩子的多样性,导致变化统一,知识单调,结构一致、伦理价值一致整个社会趋于一同。为了达到5的目标,则是以“灌输”为手段,以“训练”为中心,以剥夺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水平”为代价去实现的。这样下去,会把100个人培养成1个人,而发达的国家则是把100个人培养成102个人。弹丸之地的以色列人口仅有800万,占世界总人口的0.2%,却出了16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占诺贝尔奖总数的20%。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欲。教育是启迪灵性的艺术,是自然的生活,学生是活着的灵魂,灵性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宝贝,而“灌输”却将其谋杀。卢梭曾提出:“教育即

3、生长”。它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意,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水平得到健康成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包括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这就是明确告诉我们: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水平,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这种看似“无为”的教育,使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而教育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协助他们发挥了潜能。教育的真谛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育智力活动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水平等,这些智力上的素质显然是不可能像知识那样传授的,培育的唯一途径是受具有这样的素质的人不妨笼

4、统称之为大师的熏陶,而名副其实的大师是个稀缺资源。古代教育大师孔子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永远是第一位的,就是明白道理,启迪智慧,点亮心灯。  通过教育得到某种功利的思想,已渗透到方方面面。为了升学,为了有风光体面工作等人生目标,去拼命应付各种考试。这种为名利去读书的结果是:“上幼儿园,把天真弄丢了;上小学,把童年弄丢了;上初中,把快乐弄丢了;上高中,把思想弄丢了;上大学,把追求弄丢了;毕业了,却又把专业给丢了。”一个心灯点亮的人或社会,应该会明白,世上的道路远不止一条,何必去挤山涧道、独木桥。个人选择适合的路,前途自然柳暗花明。努力前行,各得其所,一切的埋怨、牢骚都是

5、用不着的。  清华校长陈吉星说:“一个国家是否有创意,取决于能否让学生持续产生新想法、孕育新创意。杰出人才,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自己成长起来的。仅仅需要成长的环境。”这说明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自我成长、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的故事,做了很好的证明。85岁高龄的屠呦呦没有引人注目的光环,仅仅一名普通的医药工作者,如果不是获得诺贝尔奖,绝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屠呦呦是什么人、干什么的。屠呦呦的成功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其实,教育就是要建造一汪沐浴灵府的清泉,让人沉醉其中,使人神清气爽,让人们有可能去经营生活、咀嚼生活、品味生活,成为一个情性通达,才智清明的人。为此,我们任重而道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