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的开发与利用.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022172 上传时间:2021-12-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茱萸的开发与利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吴茱萸的开发与利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吴茱萸的开发与利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吴茱萸的开发与利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吴茱萸的开发与利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吴茱萸的开发与利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茱萸的开发与利用.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吴茱萸的开发与利用-姓名-学院班-级摘要:一直以来各种各样的疾病一直困扰着人们。健康在人们生活中显得尤为 重要。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对中草药的认识进一步增加。 我们对中草药的研究 也日益加深,对一些常用的中草药更是加大了他们的开发和利用程度。其中吴茱萸具有很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吴茱萸的主治:高血压,呕吐,反胃吞酸等心血 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疾病。是生活中的常见疾病,故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特 对其进行阐述。概述: 吴茱萸(学名 Tetradium ruticarpum,原名 Euodia ruticarpa),其属于双子叶被子植物,无患子目檀香科吴茱萸属吴茱萸种。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 辣

2、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等。通常分大花吴 茱萸、中花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等几个品种。吴 茱萸及其变种的接近成熟的果实为常用中药。其 性热味苦寒,有散热止痛、降逆止呕之功,用于 治疗肝胃虚寒、阴浊上逆所致的头痛或胃腕疼痛 等症。李时珍云:“茱萸二字意未详。”陈藏器云:“茱萸南北总有,入药以吴地者为好,所以有吴地之名也。”植物形 态 灌木或小 乔木,高2.58m。幼枝、叶轴、叶柄及 花序均被黄褐色长柔毛。羽状复叶对生;小叶511,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 形,长514cm,宽26cm,上面疏生毛,下面密被白色长柔毛,有透明腺点。花单性异株,密集成顶生的圆锥花序。蓇葖果紫红色,有粗大腺点每果含种 子1粒。花

3、期68月,果期910月。生于温暖地带山地、路旁 或疏林下。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陕西、湖南、湖北、福 建、浙江、江西。正文:1.药性与药理作用:1.1 归经:肝、胃、脾、大肠、肾经。辛,苦,热,有小毒。1.2 化学成分:顺式-5,8-十四碳二烯酸,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吴茱萸烯、罗勒烯、月桂烯、吴茱萸内酯、吴茱萸内酯醇等。还含吴茱萸酸,吴茱萸 碱,吴茱萸内碱,吴茱萸啶酮,吴茱萸精,吴茱萸苦素等【11】。1.3 药理:1.3.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主要是强心作用升压作用可以预防晚期失血 式休克,有加速血栓形成和良好的止血作用对球结膜循环有影响加速血栓形 成和止血。1.3.2对消化系统的

4、作用主要是抗胃溃疡对胃液分泌和对胃的运动有影响, 还可以止泻保肝利胆短期促进胆汁的分泌作用。研究表明:吴茱萸中所含的吴 茱萸苦素为苦味质,有苦味健胃作用,其所含的挥发油又具有芳香健胃作用.吴 茱萸的甲醇提取物,有抗大鼠水浸应激性溃疡的作用;水煎剂还具有抗盐酸性胃 溃疡和消炎痛加乙醇性胃溃疡作用,对水浸应激性和结扎幽门性溃疡有抑制形 成的倾向.1.3.3抗病原微生物与杀虫作用,特别是对霍乱弧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1.3.4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可以延迟痛觉反应时间,延长刺痛反应的潜伏期,主 要为镇痛作用,其镇痛成分为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异吴茱萸碱及吴茱萸内酯.1.3.4对生殖系统的作用,对子宫平滑

5、肌有收缩作用。吴茱萸中的拟交感成分对 羟福林有松弛离体子宫作用,除去拟交感成分的残存液则兴奋大鼠子宫并可对 抗对羟福林的松弛作用.其兴奋子宫的成分为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芸香 胺去氢吴茱萸碱可能为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其兴奋子宫作用能被二甲基麦 角新碱阻断而不能被阿托品阻断.1.4使用禁忌不宜多服,久服。阴虚火旺者禁服。本草经集注:“恶丹参,硝石,白垩。畏紫石英。”孙思邈:“多食伤神,令人起伏气,咽喉不通。”本草经疏:“呕吐吞酸属胃火者不宜用;咳逆上气非风寒外邪及冷痰宿水所致者不宜用; 腹痛属血虚有火者不宜用;赤白下痢因暑邪入於肠胃者,而非酒食生冷停滞积垢者不宜用; 小肠疝气非骤感寒邪及处

6、发一二次者不宜用;霍乱转筋,由于脾胃虚弱冒暑所致, 而非寒湿生冷干犯肠胃者不宜用;一切阴虚之症及五脏六腑有热无寒之人,发所咸忌。”1.5应用配伍: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本品辛香性热,气味俱厚,长于温脾胃,散寒热,降逆气,止疼痛,故常用于寒 凝湿滞所致腕腹冷痛。呕吐吞酸,泻痢霍乱转筋等症。凡脾胃虚寒,腕腹冷痛者, 多与干姜桂心白术人参等配伍, 以温中散寒止痛。凡肝胃不和,呕吐吞酸偏寒等 症可与干姜半夏等温中药同用。或与黄连,半夏配伍。凡脾胃虚寒,五更泄泻者, 可与补骨脂肉豆蔻等配伍。暖肝止痛本品辛热下行,最能暖肝肾,散寒逆温经脉,止疼痛。故常用于厥阴头痛,肋痛, 寒疝腹泻。脚气肿痛,痛经等症、凡肝胃

7、虚寒,降逆止痛,多与人参,生姜,大 枣配用以温肝暖胃,如伤寒论吴茱萸汤。凡下焦寒湿所致疝气腹痛者,可与小茴香,木香等同用。如医方集解导气汤。凡寒湿脚气肿痛,则上冲入腹昏 闷者,可与木瓜槟榔为伍。 以散寒除湿。 如茱萸木瓜汤。 此外,本品能导热下行, 与地龙研末醋调外敷足心,可治口疮及咽痛。如朱氏集验方茱萸散。以乌贼骨,硫磺研末外掺,可治皮肤湿疹。如中医皮肤病学简编吴茱萸散。同时本 品又有杀虫之能,与驱虫药同服,可治蛲虫蛔虫病。 食疗本草 医学启源 赤水玄珠 得宜本草 王氏医存脚气冲心,可和生姜汁饮之甚良。 消宿酒,以白豆蔻为佐。 ” 得高良姜亦止腹痛。 ” 得干姜治吞酸,得黄连白芍治赤白下痢

8、吴茱萸能燥肝血,以黄连制之。 ”2 研究开发 : 1,治疗高血压病吴茱萸水煎 , 制成冲剂 , 每包含生药 15g, 每日 2 包, 早晚饭后各服 1 包, 用开水 冲服或吴茱萸研末,每次2131g,用醋调敷两脚心,睡前敷,用布包裹,约敷 1224小时,一般敷后血压即可下降,症状改善。【湖南医药杂志1975】2,治疗眩晕吴茱萸912g红参69g、大枣9g、生姜30g,水煎服。12剂即见效或吴 茱萸末20g肉桂末2g,醋适量,外敷双足涌泉穴,临睡贴,次晨取下.治疗高血 压引起的眩晕。【云南中医药杂志 1988】3,治疗美尼尔综合征吴茱萸5g、党参15g、桂枝6g、生姜4片、大枣4枚随证加减水煎服

9、,日1 剂。【新中医 1990】4,治疗呃逆吴茱萸20g苍耳子20g、肉桂5g,共研末每次取10g,用醋调敷双足涌泉穴。 【中医药学报 1990】5,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吴茱萸、生甘草各80g,炒白术、桂枝各100g,元胡、生龙骨各50g.共研末,过 120 目筛, 备用每次 5g, 日 3 次, 用红枣 5 枚、生姜 3 片煎汤饭前半小时冲服【浙江中医杂志 1991】6,治疗肾绞痛吴茱萸9g,边条参(另炖)10g,淡附片、炙甘草各5g,小茴香、台乌药各15g,生 姜汁 1 匙(冲).水煎服 , 日 1 剂.治疗肾绞痛 , 效果良好.【江苏中医1989】7,治疗肩周炎吴茱萸、薏苡仁、莱菔子、菟丝

10、子、紫苏子、食盐各 30g.先将食盐在铁锅内炒 黄, 再将以上中药拌炒至微变色为度 , 然后倒入布袋内 , 热熨患肩 , 同时作肩关 节上举后伸等活动 , 日 3 次, 连续治疗 2 天, 第 3 天将上药水煎熏洗患肩 2 次。【 广 西中医药 1990】8,治疗黄水疮吴茱萸粉 1g, 凡士林 9g, 制成 10%的软膏.温水洗净患处后涂药膏 , 每日 1-2 次。【中级医刊 1965】9,治疗湿疹炒吴茱萸 30g, 乌贼骨 21g, 硫磺 6g, 共研细末 , 渗液多者撒干粉 , 无渗液者 , 用 蓖麻油或猪板油化开调抹 , 隔日 1 次, 纱布包扎。【中草药通讯 1971】 10,治疗疥疮

11、吴茱萸风干 , 粉碎, 过筛, 配成 10%-15%的泥膏 , 洗净皮肤后涂药膏【四川中医 1987】11,治疗腮腺炎吴茱萸 12g, 浙贝母、大黄各 9g, 胆南星 3g , 共研细末 , 醋调, 外敷足心 , 患左敷 右,患右敷左,双侧患病,左右均敷每日换药1次 【新中医 1984】 12,治疗婴儿肺炎吴茱萸研成细末 , 醋调成糊状 , 每日用 3g, 贴於双脚心 , 用纱布包好 , 24 小时更 换 1 次, 连用 3 天【陕西中医 1989】13,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吴茱萸 10g, 研末, 醋调成糊状 , 敷於双足涌泉穴 , 48 小时取下【新中医 1980】 14,治疗小儿腹泻吴

12、茱萸 12g, 研末, 取未熟的热饭适量与药粉混合成饼 , 温度适中 , 敷於脐部 , 用 纱布绷带固定 , 敷 10小时【中级医刊 1988】吴茱萸 20g, 研细, 用醋调成糊状 , 敷脐部 , 胶布固定 , 24 小时取下【陕西中医 1987】15,治疗蛲虫病吴茱萸 10g, 大黄 3g, 每日 1 剂, 水煎分 3 次服 , 连服 7 天【广西中医药 1984】 16,治疗口腔炎吴茱萸 g、18 肉桂 12g, 研成细末 , 醋调, 捏成小饼状敷於双足底涌泉穴 , 用绷带 固定, 1 天 1 次【江苏医药 1976】吴茱萸12-15g (小儿酌减),研成细末,用醋调成糊状,敷於双侧涌泉

13、穴,24小 时取下 , 一般敷1次即有效【山东医刊 1965】附方1. 制阳明病,食谷呕吐者: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厥阴病,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一升(洗) 。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 枚。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渣滓,温服七合,日三服。2. 制心中寒,心背扯痛,吴茱萸一升,桂心当归二两,上为末,炼蜜为丸,如 梧桐子大,每次三十,温酒下,渐加之四十。3. 制肝火肋痛,白术陈皮各一钱五分,黄连八分,吴茱萸四分,水煎服。4. 制胃气虚冷,不能饮食,食即吐酸水。吴茱萸(汤浸七遍)干姜各等分,上 为散,每服三钱七。空心热酒调下【 3】。5. 治脚气入腹,困闷欲死,腹胀,槟榔七枚

14、 , 陈皮(去白)、木瓜各一两 , 吴茱 萸、紫苏叶各三钱 , 桔梗(去芦)、生姜(和皮)各半两上细切 , 水煎 , 次 日五更 , 分作三、五服 , 只是冷服冬天略温服亦得6. 治水肿腹胀7. 治妇人,室女内外着寒,小腹痛不可忍。8. 治疗远年近日小肠疝气 , 偏坠搐疼 , 脐下撮痛 , 以致闷乱 , 及外肾肿硬 , 日渐 滋长, 阴间湿痒成疮:吴茱萸(去枝梗)一斤(四两用酒浸 , 四两用醋浸 , 四 两用汤浸 , 四两用童子小便浸 , 各浸一宿 , 同焙干), 泽泻(去灰土)二两上 为细末, 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 空心食前盐汤或酒吞下(太 平惠民和剂局方夺命丹)9. 治牙齿疼

15、, 茱萸煎酒含漱之10. 治口疮及咽痛, 茱萸末 , 醋调涂足心亦治咽喉作痛 此外还有:治一切积冷,脾胃不和,心腹疼痛,呕吐泄泻,腹内绞痛。治脾受湿 气,泻痢不止,小儿疳气夏利。治久下痢下赤白不止治痰饮上气,不思饮食,小 便不利, 投中昏眩治霍乱心腹痛, 呕吐不止治霍乱转筋。妊娠伤胎, 数落而不结 实,或冷或热治产后虚赢盗汗,涩涩恶寒等症状。参考文献:【1】中草药大全【 2】湖南医药杂志 1975【 3】吴茱萸汤证病机分析及临床应用 王海焱 2006【4】上海中医药杂志 19 8 3; (1) : 27【5】新医学 1976; (11): 517【6】新医学 1 9 7 2;(4) : 55【7】云南中医药杂志 1988;9(1):48【8】中医药学报1 9 9 0; (5) : 33【9】广西中医药1 9 9 0; (2) : 8【10】陕西中医 1989;10(2) :7811】吴茱萸化学成分研究方法进展秦泽慧 张丽艳 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