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武义县俞源村研究报告_图文.doc

上传人:doc321 文档编号:13024133 上传时间:2021-12-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武义县俞源村研究报告_图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江省武义县俞源村研究报告_图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江省武义县俞源村研究报告_图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浙江省武义县俞源村研究报告_图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浙江省武义县俞源村研究报告_图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武义县俞源村研究报告_图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武义县俞源村研究报告_图文.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浙江省武义县俞源村研究报告 环艺1402丁若红31418140321、 概述 图2 图1 俞源村,属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位于武义县西南部,如图1。该村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奇异的布局,罕见的古建筑群和精致的木雕、砖雕而闻名,据俞氏宗谱载,俞源村是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国师刘伯温按天体现象设计的村庄布局建造,现存宋元明清古建筑395栋1027间。在村口有占地120亩的巨型太极图,村中布有“七星塘”,如图2,是其中之一。故也称太极星象村。2、 历史与发展 1.始建南宋,明嘉靖为鼎盛,至清乾隆、道光时期再度兴盛。 2.俞源古村落是明朝开国谋士刘伯温按天体星象"黄道十二宫二十八星宿"排

2、列设计建造的太极星象村,古村现存宋、元、明、清古建筑53处,其中一级保护36处,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 3.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2003年又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俞源可称为中国古代村落生态建设的典范。3、 地理条件与布局 1.俞源村在武义县西南部,距县城20公里。俞源村四面环山,乡地势自西南向东北缓降,西南部属中低山区,北东部为丘岗与溪谷相间地形。与桃溪镇界上的白岩头尖,海拔1098米,为境内高点,呈“九山半水分半田”的地理格局。 2.俞源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3.按星象太极文化布局的村落规划,源自九龙

3、山的溪流横穿整个村庄,与另一条小溪汇合折向村北,这条溪流为全村提供水源。 图3 4.从高处俯瞰,穿林而过的溪流在北豁口呈“S”形流向村外,“S”形溪流与周围的山沿在村口勾勒出一个巨大的太极图,并且正好是一条阴阳鱼的界线,把田野分成太极两仪,溪东阴鱼古树参天,鱼眼是一圆形小塘;溪西阴鱼则稻谷金黄,鱼眼处高山田畈,种旱地作物。如图3。4、 主要建筑与风景 图5 图4俞源太极星象村村内名胜古迹众多,现存古建筑1072间,占地3.4万平方米,有民居、宗祠、店铺、庙宇、书馆等。有明代的古戏台,如图4;始建于南宋的圆梦胜地洞主庙,建于元代的“利涉桥”。村口的伯温草堂是为了纪念刘伯温而建,其中的展览能看到刘

4、伯温的生平、手迹、塑像等,如图5。从村西侧的小溪旁穿过公路,沿着石阶上山,能俯瞰整个村落,农田构成的太极图案也能尽收眼底。 1.俞式宗祠 图6 建于明代隆庆年间公元1567年,分三进二院,共51间,总面积达2400平方米。如图6,俞氏宗祠的大门装饰并不多,一走到里面,这“处州第一祠”的气派还真有些惊人。不管是正厅、中厅或寝堂及两侧的庑厢、廊房均高低有序,错落有致,犹如天成。站在湿漉漉的天井里,环视宗祠:厅堂轩敞,廊柱挺拔,屋梁稳重,三雕精美绝伦。据说,俞氏家族人才辈出是因为俞氏宗祠恰好坐落于天枢、天璇、天玑和天权四星所组成的七星"斗魁"(又称为文昌星)之内,也许这就是俞源之

5、所以能长盛不衰之奥妙所在。 2.裕后堂 建于清代乾隆五十年,原158间,现有120间,占地2560平方米,是全村最大的古屋,故有"大大厅"之称谓。其大厅次间墙壁正中有一个直径约1.5米的木制圆窗,圆心处木雕的形状乍看是两条龙,龙头清晰可见。但两条龙却组成了“福”和“禄”两个中国汉字。裕后堂的"五无"就是指梁上无灰尘,无蜘蛛结网,无苍蝇、蚊子,无鸟雀过夜栖息过,屋内阴凉好像无夏天。传说是八卦阴阳的缘故。 3.洞主庙 图7 始建于南宋,是俞源村最古老的建筑,素有“洞天清幽,避暑仙府”美称。洞主庙的主神是劈山救母的沉香和营造都江堰的李冰。从方位看,洞主庙位于村

6、外,两小溪汇流之处,背枕青山,旁有古樟围护,古樟下有一道小巧的梦仙桥。如图7。 4.声远堂 为清康熙二年所建,因正厅正对巍峨苍翠的六峰山,故而声远堂又叫六峰堂和大花厅。整座大堂共分前后两部分,共92间。前厅宽敞高 图8大,梁饰华丽、精美,小太极图雕塑珑玲别致。后厅儒雅宁静,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环视整座老屋,柱基均为明代典型的覆盆式,雀替雕花古朴典雅,地梁全用砖雕,栋梁、桁条、牛腿均为木雕之精品,特别沿口的三根桁条雕刻更是令人感叹叫绝。左边是百鸟朝凤,右边是蛟龙出海,中间是四只麒麟及鹿、牛、羊等动物,故有“百兽大梁"之誉。转过右侧的沿口,就是百鱼梁了。桁上有九条鲤鱼,因为用了不同的木头,

7、一大奇观就是会随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变换颜色,或黑或黄或红,甚是奇妙。如图8。五太极现象与原理 1.经仪器测量,太极图直径为320米,面积达120亩。俞源村的布局是明朝开国谋士刘伯温按中国古代的天体星象黄道十二宫环绕来排列的,与1974年在河北宣化辽墓中出土的星象图的排列完全一致。 2.村口的太极图即环绕俞源村的双鱼宫,与围绕村子的十一道山岗正好组成黄道十二宫。村中的28处古建筑群则按东方苍龙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和南方朱雀七宿的方位排列,七口水塘呈北斗七星状排列,组成天罡引二十八宿的布局。更巧妙的是,位于西方白虎之首的俞氏宗祠恰好装在北斗星的斗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理

8、想境界。 3.俞源村在地形几乎是四面环山,仅在北面一个小缺口,雨季时每当大雨过后,溪水流量陡增。因由于溪流出口狭小,溪道笔直,形成涝灾。刘伯温将溪流改成S形,就是要把溪道变长,溪道容积加大,使溪水下泄速度减缓,使瓶颈口处的水量不至暴积,溪水可以缓缓流出村庄。据说太极图置于村北口上,一则可以挡住北方的寒冷空气和邪气,二则好似一座气坝,防祥瑞之气外泄。在村内民居上发现的30个太极图可以说明,太极文化已完全融入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中,为村民们认同和崇拜。 4.同样,刘伯温用黄道十二宫的理论把环绕俞源的山岗变成神山,培育村民保护山林的生态意识,从而世代禁绝滥砍山林,改善小溪源头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消除了山

9、洪下泻、溪流泛滥的诱因。据史书记载,刘伯温的好友俞涞还带头在家乡营造过两片人工林近5公顷。刘伯温让人在村内挖了7口池塘,作旱时救旱、火灾时救火之用。刘伯温还把它们按北斗七星状排列,曰七星塘,并将村落的民居全部按天罡引二十八宿排列。六人文民俗1.俞源村的文化气息十分浓厚,在明清两朝出过进士、举人、秀才等共293人,另外还出过画家、书法家、医术家。宋濂、章溢、苏平仲、冯梦龙、凌濛初等名家与俞源有着不解之缘,明翰林院士苏平仲撰写的俞源皆山楼记被载入四库全书,有关俞源的很多故事被编入二刻拍案惊奇和中国情史。俞源曾出过画有、书法家、医术家。2.俞源村还有许多不解之谜,自刘伯温为俞源改溪设太极河之后,60

10、0余年来未发生过一次洪灾;“商坐楼”边有口井称“气象井”,天晴水清见底,井水变浑浊定要下雨。 3.圆梦节起源于南宋时期,每年正月十三是“圆梦节”,白天村里举行“擎台阁“民间文娱活动,以消灾撵祸。晚上,进入洞主庙“清幽阁”席地而卧,望做个好梦。农历六月二十六日,传说是治水功臣李冰的生日。每年这一天,许多百姓要杀猪宰羊到洞主庙祭拜。为纪念李冰生日,村里要演三日四夜戏。奇怪的是每年演戏期间,即使是久旱未雨的天气,俞源也总是下雨,至今是不解之迷。七.结构与装饰 图9 1.俞源村的古宅是浙江中部和东部的样式,院落宽敞开放,不似徽州民宅那般紧凑,如图9。其典型样式也是三进两院,前厅后宅,围墙高大有封火墙。

11、俞源的古宅保存状况十分好,其村子后半部分(北斗的斗柄)是成片的老宅,几乎没有现代的房屋,让人惊叹。由于俞源村历史上曾是商业重镇,这些古宅相对比较豪华气派,每个大院子都住了数家人家,因此也不再有大门,可出入自由。 图10 图11 2.俞源村的建筑装修,大致有木雕、石雕、砖雕和彩画几种。石雕和砖雕不很多,一般比较简单,石雕很少,主要用在柱础上,其次是旗杆石和大宗祠的抱鼓石,如图10为砖雕,雕刻的柱础一般用在大型住宅的大厅里和宗祠、庙宇的厅堂里。丰富的彩画也是特点,大多由漆匠绘制,彩画只在照墙上缘形成一个装饰带,题材很广泛,可惜因不易保存,彩画现在多已剥落褪蚀,残损得很厉害了,如图11为古戏台的彩绘

12、藻井。 3.俞源民宅最主要的特色是极其繁杂的木刻装饰。木雕大多是东阳师傅做的,也有泰顺师傅,做的很精致华丽。一般而言,古村落大多以宗祠装饰最复杂,而在俞源,几乎各个大宅都有大量木雕,显示了以经商致富的大家气派。梁、柱、门、窗、牛腿、斗拱,只要有木结构,就必有雕刻,题材从花草鱼虫到人物、亭台楼阁应有尽有,保存也十分完整,没什么破坏,是浙江罕见的天然木雕博物馆。会随天气而变色的鱼、两面看起来图案不同的雕花透窗、指甲盖大小的太极阴阳图等神奇雕刻也都能在这里找到,相对于样式较相同的住宅外貌,其内部才是真正的千变万化。如图12为木雕牛腿,图13和图14为木雕窗扇可开启的木雕窗扇,图15和图16为圆形木窗,图17和图18为木雕雀替,图19为枕头状的木梁,图20为室内木雕。 图14 图13 图12 图16 图17 图15 图18 图20 图19 俞源古建筑,历史风貌保存较好,整个村落仍保持原有的形态和格局,被誉为“江南水乡民居建筑的辞典”。刘伯温按天体星象原理规划俞源村布局,意在营造良好的风水环境,已具有生态学意义,是古代生态环境意识在村落建设上的体现。我认为俞源作为历史陈迹,俞源古建筑是一种物化的记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俞源古建筑艺术是祖先天才杰作的移交,我们有责任将其本来风貌和内涵传给后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