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感染.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028341 上传时间:2021-12-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内感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医院内感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医院内感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院内感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内感染.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医院内感染一、医院内感染的概念及分类(一)概念 医院内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探视 者和医院职工在医院内受到感染并出现症状。 医院内感染定义的内涵 包括:感染获得或发生时在医院内, 不包括入院时即有的或已潜伏 的感染;医院内感染包括一切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的感染, 其主要 对象是住院患者。(二)医院内感染的分类1. 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 外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来自于患 者体外,通过直接或间接感染途径, 病原体由一个人传播给另一个人 而形成的感染。 如患者与患者之间、 患者与医院工作人员之间的直接 感染,或通过空气、水、物品的间接感染。2. 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 内源性感染是指患者自身

2、携带的 病原体引起的感染。 寄居在人体内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 通常是 不致病的, 但当人的免疫功能低下时, 或正常菌群发生移位时就可引 起感染,如肝硬化患者易发生原发性腹膜炎。二、医院内感染的形成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即感染源、 传播途径 和易感宿主,当三者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就构成感染链,导致感染。(一)感染源 感染源即感染的来源,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 繁殖、及排出的场所或宿主(人或动物) 。医院内感染主要包括以下感染源:1. 已感染的患者及病原携带者 已感染的患者是最重要的感染 源,病原微生物从感染部位的脓液、分泌物中不断排出,它们往往具 有耐药性,而且容易在另一易感

3、宿主体内定植。此外,病原携带者也 是另一主要的感染源。2. 患者自身 患者的肠道、上呼吸道、皮肤、泌尿生殖道及口 腔粘膜上寄居有人体正常菌群, 或来自环境并定植在这些部位的微生 物,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自身感染或成为播菌者。3. 动物感染源 在动物感染源中,以鼠类意义最大。鼠类在医 院的密度较高,不仅是沙门菌的宿主,而且是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 传染病的感染源。4. 环境储源 医院潮湿的环境或液体可成为某些微生物存活并 繁殖的场所, 绿脓杆菌、 沙门菌等兼有腐生特性的革兰阴性杆菌可在 这些场所存活达数月以上。(二)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感染源传到新宿主的途 径和方式。主要的传播途径有:

4、1. 接触传播 是外源性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1)直接接触传播:由已感染的个体直接(不经媒介)将病原体 传给易感宿主,如母婴间疱疹病毒、沙眼衣原体、柯萨奇病毒等的传 播感染。(2)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媒介传递给易感宿主。最常见的 传播媒介是医护人员的手,其它有共同媒介物(如水、食物、医疗设备)及生物媒介(如昆虫)等。2. 空气传播 空气传播是以空气为媒介,在空气中带有病原微 生物的微粒子,随气流流动,而造成感染传播,也称为微生物气溶胶 传播。空气传播有三种形式:(1)飞沫传播:从感染源排出的液滴较大,在空气中悬浮时间不 长,只在易感者和患者近距离接触时才发生感染。 其本质是一种特殊 形式的

5、接触传播。(2)飞沫核传播:从感染源传出的飞沫,在降落前,表层水分蒸 发,形成含有病原体的飞沫核,能长时间浮游,长距离传播。(3)菌尘传播:物体表面上的传染性物资干燥后形成带菌尘埃, 通过吸入或菌尘降落于伤口, 引起直接感染; 或菌尘降落于室内物体 表面,引起间接传播。与飞沫传播不同,易感者往往没有与患者的接 触史,预防措施的关键是通风、过滤、除尘以及空气隔离。3. 注射、输血传播 通过污染的药液、血液,传播乙型和丙型 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疟原虫等。4. 饮水、食物传播 除可致医院内细菌性食物中毒外,食品中 常带有各种条件致病菌,可在患者肠道定植,增加感染机会。5. 生物媒介传播 指动物或昆

6、虫携带病原微生物作为人间传播 的中间宿主。如蚊子传播疟疾、乙型脑炎等。(三)易感宿主 易感宿主是指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 染的人。若把易感者作为一总体,则称易感人群。医院是易感人群相 对集中的地方,易发生感染和感染的流行。三、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 医务人员对医院内感染的 严重性认识不足;医院内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感染链的存在; 医院布局不妥和隔离措施不健全; 消毒灭菌不严和无菌技术操作 不当;其他危险因素的存在,如插入性(侵袭性)操作和抗生素的 广泛应用等。四、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一)建立三级监控体系 在医院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建立由专 职医生、护士为主

7、体的医院内感染监控办公室及层次分明的三级护理 管理体系(一级管理病区护士长和兼职监控护士; 二级管理 专科护士长;三级管理护理部主任,为医院内感染委员会副主 任),负责评估医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健全各项制度,认真贯彻落实1. 管理制度 如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以及感染管理 报告制度等的健全与落实。2. 监测制度 包括对灭菌效果、消毒剂使用效果、一次性医疗 器材及门急诊常用器械的监测; 对感染高发科室, 如手术室、供应室、 分娩室、换药室、监护室( ICU)、血透室等消毒卫生标准的监测。3. 消毒质控标准 应符合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所规定的“医院消 毒卫生标准”,如医护人员手的消毒及术前手的消毒、空气的消毒、 物体表面的消毒、各种管道装置的消毒等。三)医院布局设施合理 医院建筑布局合理,设施应有利于消毒隔离(四)人员控制 主要是控制感染源和易感人群,特别是易感患 者。医院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五)合理使用抗生素 使用中严格掌握使用指征,根据药敏试 验选择敏感抗生素,采用适当剂量、给药途径和疗程。一般不宜预防 性使用抗生素。(六)加强医院感染学的教育 加强教育,提高全体人员的理论 技术水平, 增强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自觉性, 在各个环节上把好 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