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语文备考马说知识梳理2018062014.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303467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中考语文备考马说知识梳理201806201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中考语文备考马说知识梳理201806201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中考语文备考马说知识梳理201806201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中考语文备考马说知识梳理201806201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中考语文备考马说知识梳理2018062014.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马说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1、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2、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3、文体:本文体裁是说。说:古代一种文体,内容以议论和说理为主,表达作者对某一社会现象的精辟见解,与现代杂文相似。马说”即谈马、论马。常用的手法。我们还学过。二、语音:骈死(pi)槽枥(co)()粟(s)外见(xin)衹(zh)石(dn)一食(sh)食(s)马者而食(s)也三、重点词语解释(一)1、衹:只是。2、 辱,受屈辱或辱没。3、骈死,并列而死。骈(pin):两马并驾。4、槽枥:喂牲口用的槽,指马厩。5、以:凭借。6、称

2、:著称。(二)1、一食,吃一顿。2、或,有时。3、食(s):通“饲”,喂养。4、是:这,这样(代词)。5、才美:才能和美好的素质。6、其:它(代词,指千里马)。7、见,通“现”,表现;显现。8、且:犹,尚且。9、欲:想要。10、与:和。11、常马:平常的马,普通的马。12、等:等同,一样。13、安:怎么,怎能。(三)1、策之:鞭打马。策:用鞭子打。2、 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道:正确的方法。3、 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材:通“才”,才能。4、鸣之:听见它叫。5、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通:通晓。6、执策:拿着鞭子。执:拿着,握着。7、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8、其真不知马邪?其

3、:难道(表反问);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9、其真不知马也:其:其实(表陈述)。4、 特殊字词(一)、通假字食马者(食,通“饲”,喂。)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二)一词多义。1、而:三种用法,表转折,译为“却”、“但是”、“可是”,如“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表顺接,译为“来”或不译,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执策而临之”;表并列,译为“和”或不译,如“溪深而鱼肥”“泉香而酒洌”。2、 虽:表示条件关系,译为“即使”,如“故虽有名马”;表转折关系,与

4、“但是”连用,如“虽有千里之能”。3、 之:助词“的”,如“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代词“他(它)、他们”,如“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定语后置的标志,如“马之千里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尽:完、全,如“一食或尽粟一石”;竭尽,如“食之不能尽其材”。5、其:代词,“他(它)”,如“安求其能千里也”;表反问,难道,如“其真无马邪”;表推测,其实、恐怕,如“其真不知马也”。6、 策: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执策而临之马鞭子(3) 词类活用1.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作动词,受屈辱2.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作动词,吃尽3.策之不以其道

5、。名词作动词,原意指马鞭,这里用作动词,引申为用鞭子打,这里是驱使的意思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作动词,日行千里(四)古今异义1、虽有名马古:即使今:虽然2、是马也古:这,代词今:判断动词3、或尽粟一石古:有时今:或者4、等不可得古:等同,一样今:等候5、安求古:怎么今:安全四、重点语句翻译1一食或尽粟一石。译:一顿有时要吃掉一石粮食2、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译:世上有(会相马的)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译:听见千里马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4、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译:千里马是经常有的,然而伯乐却不常有。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译:喂马的人不懂得要

6、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五、按要求默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

7、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10、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11、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12、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3、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14、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15、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6、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

8、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17、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六问答题:1、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披露。2、 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3、本文写作有何特点?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的命运来比喻人才的命运,文章采用反问、设问、排比等手法,反复论述,层层深入,耐人寻味。4、课文首先为我们摆明了什麽观点?突出强调了什麽问题?摆明的观点是“

9、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突出强调了伯乐能识马,如果没有伯乐的慧眼,千里马就会被埋没,即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5、请从第三段中找出千里马被摧残、被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千里马被摧残、被埋没体现在三个方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文中的千里马、伯乐、说天下无马的人各比喻什么?“千里马”:寓指有才能的人。“伯乐”:寓指能发现人才赏识人才的人。“食马者”:寓指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7、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起句就揭示全文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对论点作概括论述,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展开论述,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第三段对“策马者”进行辛辣的嘲讽,结尾

10、再次强调造成不合理现象的原因,是“不知马”,与开头的论点相照应。8、从文中找出三个通假子并释义。食马者(“食”通“饲”,喂)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9、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10、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伯乐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才能,任人唯贤,要善于发现并重用人才。如:齐桓公发现并重用管仲,使齐国强盛起来。11、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示例

11、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12、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在讲究“素质”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中,适应环境,发挥潜能是最重要的.没有遇到伯乐,怎样才能避免”骈死于槽枥之间”,最终能以”千里称也”?首先,马必须调节自身的尽是与跑步情况的比例,尽可能在吃不饱的情况下,跑出与常马等的水平,自己呢利用食马者偶然的”加餐”,跑出更胜一筹的速度。千里马最终成功了.显然,策不以道,食不尽材,鸣不通意的境况,才是真正考验千里马的素质。13、“策之”“食之”

12、“鸣之”是什么句式?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1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15、 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16、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17、 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伯乐更重要。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七、分析:世有伯乐

13、,然后有千里马。开篇提出论点: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性作用、文章的中心论点、提挈全文、总领全文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不以千里称也的必然性、怀才不遇之感和愤世嫉俗之意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对千里马的痛惜、千里马的悲惨、终身遭遇(仅有:“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此两句)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夸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仅“食不饱,力不足”)、千里马的痛苦遭遇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作者愤怒之情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

14、意,对比、千里马不被理解赏识、反被埋没摧残的遭遇、为千里马的遭遇而感到愤懑不平、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讽刺、刻画了统治者目光短浅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文章主旨句(仅有“其真不知马也”)、总结全文、讽刺统治者八、中心思想:马说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难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揭露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九、写作方法托物寓意:文章以托物寓意的写法,作者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和不平之情,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进行嘲讽和鞭挞,巧妙地发挥了针砭时弊的作用。摧残和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