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半年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答案.doc

上传人:doc321 文档编号:13038547 上传时间:2021-12-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上半年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上半年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上半年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上半年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上半年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上半年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上半年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7年上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1、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 若=a0,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r(0,a),N0,当nN时,有arB. r(0,a),N0,当nN时,有arC. r(0,a),N0,当nN时,有arD. N0,r(0,a),当nN时,有ar2. 下列矩阵所对应的线性变换为关于y=-x的对称变换的是()A. B C D3. 空间直线:与它们的位置关系是()A. 与垂直B. 与相交,但不一定垂直C. 与为异面直线D. 与平行4. 设f(x)在a,b上连续且,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对任意xa,

2、b,都有f(x)=0B. 至少存在一个xa,b,使f(x)=0C. 对任意xa,b,都有f(x)=0D. 不一定存在xa,b,使f(x)=05. 设A、B为任意两个事件,且AB,P(B)0,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 P(B)P(AB)B. P(A)P(AB)C. P(B)P(AB)D. P(A)P(AB)6. 设A=下列向量中为矩阵A的特征向量的是()A. (0,1)B. (1,2)C. (-1,1)D. (1,0)7. 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卷)的我国数学家是()A. 徐光启B. 刘徽C. 祖冲之D. 杨辉8. 在角、等边三角形、矩形和双曲线四个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又是

3、中心对称的图形有()A.1个B.2个C.3个D.4个2、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9. 已知抛物面方程2x+y=z(1) 求抛物面上点M(1,1,3)处的切平面方程;(4分)(2) 当k为何值时,所求切平面与平面3x+ky-4z=0相互垂直。(3分)10. 已知向量组a=(2,1,-2,),a(1,1,0),a=(t,2,2)线性相关。(1) 求t的值;(4分)(2) 求出向量组的一个极大线性无关组。(3分)11. 有甲、乙两种品牌的某种饮料,其颜色、气味及味道都极为相似,将饮料放在外观相同的6个杯子中,每种品牌各3杯,作为实验样品。(1) 从6杯样品饮料中随即选取3杯作

4、为一次实验,若所选饮料全部为甲种品牌,视为成功。独立进行5次实验,求3次成功的概率;(5分)(2) 某人声称他通过品尝饮料能够区分这两种品牌,现请他品尝实验样品中的6杯饮料进行品牌区分,作为一次实验,若区分完全正确,视为实验成功。他经过5次实验,有3次成功,可否由此推断此人具有品尝区分能力?说明理由。(2分)1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用行为动词“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描述结果目标,请解释了“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的具体含义。13. 书面测验是考查学生课程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方式,以“有理数”一章为例,说明设计数学书面测验试卷应关注的主要问题。3、 解答题(本大题1小题

5、,10分)14. 已知f(x)是a,b上的连续函数,设F(x)=,xa,b,证明:(1) F(x)在a,b上连续;(5分)(2) F(x)在a,b上可导,且F(x)=f(x)。(5分)4、 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15分)15. 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1) 请分别阐述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含义;(6分)(2) 举例说明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在解决数学问题的作用(6分),并阐述二者间的关系。(3分)5、 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20分)16. 案例: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发展学生推理能力、几何观察能力等,一节习题课上,甲、乙两位老师各设计了一道典型例题。 【教师甲】如图1,

6、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ABSD中,E为AD边上一点(不同于A、D),连CE。在该正方形边上选取点F,连接DF,使DF=CE。请解答下面的问题:(1) 满足条件的线段DF有几条?(2) 根据(1)的结论,分别判断DF与CE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教师乙】 如图2,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ABCD中,E、F分别为AD、AB边上的点(点E、F均不与正方形顶点重合),且AE=BF,CE、DF相交于点M。证明: (1)DF=CE (2)DFCE 问题:(1)分析两位教师例题设计的各自特点;(10分)(2)直接写出教师甲的例题中两个问题的结论(不必证明);(4分)(3)结合两位教师设计的例题,你还能启发学生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请写出至少两个问题)。(6分)六、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17.针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与解法的一节复习课,教学目标如下:进一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进一步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种解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会运用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在理解相关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问题:根据上述教学目标,完成下列任务:(1) 为了落实上述教学目标、,请设计一个教学片断,并说明设计意图;(18分)(2) 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性通法,设计问题,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配方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作用。(12分)9 /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