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者与听众的关系.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038549 上传时间:2021-12-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演讲者与听众的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演讲者与听众的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演讲者与听众的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演讲者与听众的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演讲者与听众的关系.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演讲者与听众的关系学习如何和人说话。这听起来不难,是吗?你生命中大 部分的时间都在跟人说话。但是现在你要学习的是同时跟3 个或4个以上的人说话,让他们理解你的意思,从你提供的 信息中获益,甚至被你说的话所影响。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 演讲。演讲有着一个骇人的光环,然而实际上它不一定要顶 着这个光环,它的恶名被夸大了。我们要将它分而治之,将 每个部分逐个击破,从而驯服这只怪物。要了解演讲者与听 众之间的关系就需要知道为什么要了解和掌握听众呢?第一,听众是演讲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演讲是演 讲者与听众的双向交流活动。演讲者是信息的传播者,听众 是信息的接受者。演讲者离开了听众就失去了对象,演讲活 动

2、就无法进行。第二,了解和掌握听众是实现演讲目的的客观要求。演 讲的目的是说服听众改变态度并按照演讲者的意图去行动。 这就要求演讲者的意图去行动。这就要求演讲者了解听众的 心理、要求和希望及对你所讲观点的态度,这样你才能有的 放矢地作好演讲。第三,听众在演讲活动中虽处于客体的地位,但也绝不 是被动的接收器,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参与者。如果 听众对演讲内容有极大兴趣,便会采取积极、热情的合作态 度;反之,则会采取冷漠甚至敌视的态度,演讲就不会成功, 因此,演讲者必须在了解听众的基础上力求触发听众的兴奋 点和创造欲,才能实现的最终目的。演讲者行为与听众感知之间的关系演讲者的手在发抖,你感觉到了。

3、演讲者走入投影仪明 亮的照射光线区域并瞟了一眼,你不自觉地全身回缩了一 下。英国实验中的夫妇看见对方受到电击时,他们的镜像神 经元使其产生了先前自己受到电击时一样的反应。新星 节目中罗伯特克鲁维斯手忙脚乱、紧张兮兮地拿着堆起的 沉重箱子,而街上的陌生人也受到他的影响而变得紧张兮 兮。鲍勃多尔说出了充满情感的语言,选民却无动于衷。 格雷戴维斯在阿诺德施瓦辛格面前黯然失色,所以他失去 了州长的位置。所有这些例子都代表了产生消极感知的消极行为。现在 让我们转换镜头:如果行为是积极的,它就会产生正面感知。让我们回到20xx年7月27日召开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 会。当时还默默无名、来自伊利诺伊州的42岁州

4、议员巴拉 克奥巴马,发表了一番激动人心的政策演讲,结尾时他说 道:美国,今晚,如果你和我感受到同样的活力,如果你和 我感受到同样的紧迫感,如果你和我感受到同样的激情,如 果你和我感受到同样的希望,如果我们履行义不容辞的责 任,那么我坚信,整个美国,从佛罗里达到俄勒冈,从华盛 顿到缅因,人们都将在十一月站起来,约翰克里(JohnKerry) 将宣誓成为总统,约翰爱德华兹(JohnEdwards)将宣誓成为 副总统。这个国家将重申她的承诺,在经历了政治的黑暗长 夜之后,光明而崭新的一天将要来临。奥巴马的语言充分表现出了活力、紧迫感和激情,而他 的声音和形象也表现出了活力、紧迫感和激情。这套表达体系

5、将运载物成功送上轨道,在座无虚席的波 士顿舰队中心体育馆(FleetCenter)里,大会代表们一致起 身向奥巴马报以热烈的欢呼。此后的几天甚至几个星期内, 媒体上到处都充满了对这位充满魅力的年轻政治家热情的 赞美之辞,他一夜之间成为一名政治明星。三个月后,他成 为了一名第一任期的美国参议员。他的投票支持率达到了 70%,是伊利诺伊州参议院席位角逐有史以来最高的。四年 之后,他的势头不减,四个月后,巴拉克奥巴马成为了美 国民主党第44届总统候选人这一切仅仅源于一场时长16分 25秒的演讲。演讲中演讲者和听众之间不是敌对关系合作的状态才能让双方获得令人满意的经验。听众知道 你所做的并非易事。他们中的大多数很可能像你一样曾经面 对听众。他们希望你能成功。他们希望听到你的信息,理解 你说的话。他们希望你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感觉良好。最重 要的是,他们希望理解你告诉他们的东西,并从中获益。如 果不是这样,他们就不会来听你演讲了。当你能接受并消化 这一点时,你就在克服演讲的恐惧心理这条道路上迈进了一 大步。演讲者与听众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