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方法.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070306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方法.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吕叔湘先生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感”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我国现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提出的。语感在听说读写中表现为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读就懂,一写就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有哪些具体可行的方法呢?一、读背训练法在培养语感的诸多方法中,读的作用是大家共同推崇的。可以说,读是语感培养最基本的途径。首先值得推崇的方式是美读(即“有感情朗读”)。在内隐学习机制的作用下

2、,美读可以促进语感能力的发展。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倘“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是受用方法都有莫大的收获。”除美读之外,范读、齐读、互读、分角色读、表演读、配乐读、默读、比赛读等任何一种形式的读也都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以及语感的内化。读的最高境界,是把文本的内容背下来。美学老人朱光潜说:“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行文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古人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暗含了背诵对于语感培

3、养的重要意义。 当然,对于“读”,还可以理解为“广泛涉猎,博览群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早就有“重读”的传统。既然语感是一种言语经验,那么,在阅读他人语言材料的过程中,这些文字会在阅读者的大脑皮层留下连贯的、系统的、符合语言条理性的痕迹,有了这些痕迹,就可以把他人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大脑对语言的反映自然就更快、更准、更敏感了。 二、联想想象法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语感同想象是紧密联系的。别林斯基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但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在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教师应

4、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走进作品所描写的境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使文本的内容在学生的心中产生“内心视像”,使课文内容像放电影一样,在学生头脑中一一闪过,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引起感情共鸣,从而体味到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如草原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骏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教师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象,使其头脑中浮现出牧民们盛装迎远客的热烈场面,从而进一步体会到蒙汉情深这一主题。 三、语境创设法语文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真正的语文教学应时刻着眼于生活,充满生活气息。好的语文教师要善

5、于运用多种手段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重视语文教学的生态化,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不容置疑的是,朗读、想象等方法都有助于语境的创设。教师积极组织学生按照课文内容模拟一些动作,或分角色参与表演,也可营造情境。随着现代教育手段的日益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语境创设的方法也日益增加。如教学山中访友,教师可以出示相关图片或视频,也可配上轻柔的音乐,通过自己的朗读引领学生进入大自然之美好情境当中。教学蒙娜丽莎之约,可以在讲解过程中,配以蒙娜丽莎的图画,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边欣赏图片边理解课文。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放映动画展示小女孩在雪花纷飞的大年夜,穿着单薄破烂的衣服卖火柴的凄惨画面,使

6、学生进入情境,之后让学生在背景音乐中自读自悟,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四、品词析句法品词析句,是指细细品味、揣摩文章中的重要词句,深刻领悟其意义、情味和表达技巧。叶圣陶先生曾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文章的作者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常常会设置一些关键词句来表露自己的情感、心声。这些词句在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抓住这些词句,仔细分析、比较、品味,就会理解作者的用意。否则的话,教学就会如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也很难得到提高。品词析句的具体方法很多,比如:1、换词比较法,即将要重点分析的那个词换成另一个跟它意思相近的词,再与原句进行比较,

7、这样就可以体会到这个词语独特的情味。2、删减比较法,即将重点分析的那个词删去再与原句进行比较,体会这个词独特的作用。3、借助标点知识,训练学生语言运用的情味感;4.借助词汇、语法知识,训练学生语言运用的规范性。五、实践运用法通俗地讲,语感便是一种语言感受经验。它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言语学 习的实践话动。只有通过长期的系统的言语学习实践,才能逐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感。语感除了表现在理解上的正确、迅速、全面、深刻程度,还表现在表达上的清楚、准确、形象、得体。不仅阅读理解能培养语感,说写应用同样能培养语感,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好的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说写实践。这种语感训练在课内课外都可以进行。比如在课内,可以让学生辨析近义词、反义词、判断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搭配、选词填空、修改病句、比较文中某些词句是如何准确使用的。在课外,可以引导学生多表达多阅读,也可以用抄写、仿写、改写、积累等形式来培养语感。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如开展辩论会、演讲比赛、成语接龙、课本剧表演等活动,也能锻炼学生的语感。总而言之,一个人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越强,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也就越高。反过来,多进行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又能促进理解能力的发展。当然,语感的形成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语感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要贯穿于学生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之中。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更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