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评级简介资料.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071607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部评级简介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外部评级简介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外部评级简介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外部评级简介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外部评级简介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部评级简介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部评级简介资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外部评级简介定义外部评级是指社会专业资信评估公司的信用评级活动。 外部评级是相对与银 行来说的。一般情况下,社会专业资信评估公司在进行信用评级时, 都以新巴塞尔资 本协议为基础,决定风险权重。因此,与各具特色、各不相同的内部评级相比, 外部评级的依据与标准及其结果具有通用性。优势 独立性。外部评级是以独立的第三方的身份开展信用评级业务,不易受委 托方和评级对象间利益的左右,其评级结果会更客观、公正,为贷款决策、利率 确定、资产风险管理提供比较客观的参考。 专业性。外部评级机构大多采用国际上比较先进的评级技术和方法, 一般 拥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和专业的技术人员, 更重视对评级对象偿债能力、意愿的评

2、 价,尤其关注行业间风险的比较,能够给出相对准确的评级结果。 信息来源的广泛性。专业的评级机构一般拥有更多的渠道搜集企业相关信 息,尤其是企业相关的负面信息,这样得出的评级结论更客观、更全面。局限商业银行与外部评级机构的合作意愿不强, 被评级对象的覆盖面较窄,评级 机构积累的数据有限,其技术方面的优势很难发挥;另外,商业银行对评级机构 的评级结果使用率太低,限制了评级机构业务的推广,同时限制了评级机构违约 率的计算。基本关系外部评级可以简单定义为专业评级机构的评级, 评级的目的是为其他投资者 的投资提供参考;内部评级可以简单定义为投资机构 (如银行、保险公司、基金 等)主要为自身投资决策开展的

3、评级或评价,评级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给别的投 资者提供参考。“保险机构投资各类债券,应当进行内部信用评级。”因此,外 部评级主要是为投资者提高参考,能否为投资者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评级成果, 提 供高质量的评级信息,是外部评级机构存在的核心基础。 外部评级存在的另外的 重要基础是投资者的需要,即投资者参考评级机构的评级成果更有成本节约的意 义。内部评级可以参考外部评级的结果, 但因为投资者要承担实际的风险,自己 也应该尽可能进行内部评级。“使用评级结果的机构(资产管理公司、金融服务企业等)应该最终对其客户 和股东负责,应对风险做出独立判断,而不是光把风险评估职能外包给评级机构。 在必须使用外部评级时

4、,还要进行内部独立判断并以此作为外部评级的补充。监管者应鼓励金融机构提高内部评级能力,减小对外部评级的依赖。中央银行和监 管机构需要出台新规定,要求金融机构外部评级的依赖度和使用率不超过业务量 的50%至少对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应该这样规定。同时,有系统重要性的 机构还应加强内部评级能力,对信用风险做出独立判断。”可行途径目前,多数商业银行已经逐步建立、实施了内部评级,对外部评级的认知度、 认可度不高,主动与评级机构开展业务的意愿极低。要实现商业银行对外部评级 的认知到认可促进外部评级在防范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方面发挥作用,需要有个过程,但可以通过走“实践-检验-交流-提高-认可”之路。具体如下

5、:1. 商业银行可以选择评级机构对贷款客户进行试验性评级。试验性评级可以让评级机构对商业银行已做过内部评级的少部分信贷客户 进行信用评级,也可以让评级机构技术人员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人员共同对 某一客户进行试验性评级。在试验的过程中,双方评级人员对评级应该考虑的因 素进行解剖,对评级的思维方式、基本判断标准,以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交 流分析。2. 商业银行可以让评级机构对某些特定贷款客户进行信用评级。考虑到时间、精力、成本、资料来源或专业知识的限制,商业银行在对某些 客户的信用风险状况无法把握时,可以把该部分客户推荐给评级机构实施外部评 级,把外部评级结果和报告作为与自身的初始判断进行比较

6、分析,从而做出授信决策。这样操作既能够解决商业银行技术问题,同时也可以满足独立性的要求。3. 商业银行可以委托评级机构对某些重要贷款客户进行信用调查。鉴于一些重大项目的授信管理中风险控制的需要,商业银行可以委托外部评 级机构对企业进行信用调查,其中包括行业分析、企业经营现状调查、财务数据 真实性调查、法人代表和管理人员调查、历史经济合同履约率调查等。应用巴塞尔资本协议(下称“新协议”)的宗旨是提高监管资本对风险的敏感性。 从本质上说,它是一个风险监管和风险管理的协定.新协议是通过两个方面促使 银行加强风险管理的。一方面是对高级风险计量方法提供监管资本激励, 促使银 行采用对风险更加敏感的高级风

7、险计量方法;另一方面,为从监管当局获得采用 高级风险量化方法的资格,银行必须达到更高的技术标准和制度标准, 从而迫使 银行在追求具有资本激励的高级计量方法过程中全面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新协议对内、外部评级法应用的具体规定新协议规定银行计量信用风险资本的依据是评级, 此评级可以是外部评级也 可以是内部评级,应根据银行采用的风险资本计量方法来确定。 其中,使用标准 法计量的银行必须采用外部评级结果,使用内部评级法的银行可以有初级法和高 级法两种选择。以上各种评级方法的使用必须得到银行监管当局的认可。对于标准法下对外部评级机构的认定, 新协议确立了六项认定合格标准,即 客观性、独立性国际通用性、透明度

8、、资源充分度和可信度。外部评级机构提 供可靠评级结果的基本条件是要拥有充足可靠的历史数据和相关信息资源,具有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稳定的评级方法系统,能够不受政治经济及其他因素的 干扰进行独立、客观和公正的评级活动。利用银行内部评级结果进行资本金计量的内部评级方法与标准法的根本不 同在于,银行对于重大风险要素的内部评估值可作为计算资本计量要求的基本参数,即可基于银行自身的内部评级系统来计算信用风险的资本要求。 其中,内部 评级法中初级法仅允许银行测算与每个借款人相关的违约概率, 其他数值由监管 部门提供,而高级法中所有资本要求的计算参数都要由银行测算数值来决定。应用内、外部评级方法进行资本计量

9、的比较新协议指出,基于内部评级结果进行风险资本计量的内部评级方法是比标准 法高级的处理风险的方法,其优点是:使资本的计量更具有风险敏感性, 更能反 映银行对风险控制的要求。同外部评级相比,银行内部评级体系能掌握更多的关 于债项和债务人的信息,评级结果更为严格。由于新协议的最低资本规定,银行 应用内部评级结果可以获得更有利的监管资本测算结果,因而,内部评级法的应用可以促进银行安排更高级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机制,有利于银行提高经营管理水 平。但是,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具有严格的技术前提和规范,要求银行建立完善的内部评级系统、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高级的风险管理和缓释技术等, 因 此,对内部评级法的应用

10、有基础条件的限制。 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现在难以适应新 协议中技术方法的复杂性要求。标准法下采用外部评级的优点是:评级公司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强,其评级结 果的社会透明度高。在企业国际化背景下,大型评级公司能够取得更广泛的信用 信息,使评级更加全面。外部评级公司的业务受到市场、社会和业界、监管部门 的多重制约和监督,具有维护其自身公正性并积极促进评级技术进步的压力和动 力。但实现外部评级机构的优势同样要有一定的前提条件。首先,只有基于比较在市场机制不健全的评级结果的制约和监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形成的成熟评级机构才具备上述优势。经济中,评级公司的实力和技术条件往往都处于较低水平,督机制也不够成熟,这些都制

11、约了外部评级机构评级业务的可靠性和客观性。其 次,新协议中对外部评级机构的认: 定,一般都要求评级公司有较强的实力和规 模,如具有充足的技术和人才储备、具有广泛的信息资源渠道以及相当容量的信 用信息库等。我国应用内,外部评级方法的现状与发展评级行业建议我国银行业应用新协议内部评级法; 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有:管理信息系统落 后,评级信息资源积累不足,处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水平比较低, 风险管理体系 不成熟,缺乏有关风险缓释方法的应用,内部评级系统落后,与新协议的要求差 别较大,现行银行的债项评级基本采用贷款五级分类法,尚不能称是新协议要求的贷款评级分类,从银行业监管当局看,目前尚无完善的资本监管制度

12、,现行的 资本充足率计算方法离新协议要求差距很大; 另外,监管指标和监管技术体系都 不够先进和完善等。针对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目前银行业尚不具备采用内部 评级法的技术和管理基础,同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一样,我国在银行内部风 险管理水平达不到要求之前,只能应用标准法来适应新协议的要求。但在标准法下应用外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时, 我国的外部评级机构也存在 一些问题。由于没有发达的信用服务行业和信用产品市场, 我国的外部评级机构 评级业务数量相当少,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行业规模,导致评级技术水平不够发达、 信息数据资源库的积累程度低,从而影响了评级结果质量。我国外部评级机构与 新协议的认定要求也有一

13、定的差距。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为了适应新协议对评级制度的要求和规范, 笔者认为, 我国对于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和外部评级机构的发展应采取如下策略:鼓励和推动国内银行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开展构建自身内部评级体系的工 作,促进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新协议中内部评级法的应用将成为商业银行能否达到国际管理标准的标志 之一,是未来银行业内部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 内部评级法对我国银行业的积极 意义表现在:新协议允许管理水平高的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计算资本充足率,因此各银行可将资本充足率与银行信用风险的大小紧密结合起来,这有利于银行彻底改变当前资产风险管理意识和水平低下问题。新协议对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规 定的具体标准

14、及要求较少,有利于各银行根据国内实际情况作进一步完善。重视外部评级机构的作用,大力发展外部评级机构,提高其运作水平,促进 银行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发展。外部评级机构的发展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从提高社会主体信用 度的角度看,发展外部评级机构和提高银行资产质量、 增强风险控制能力的目标 是一致的。在我国尚不具备全面实施内部评级法要求的情况下, 按照新协议的要求,可 以应用外部评级结果来测定银行风险程度和计算监管资本要求。针对我国外部评级行业的不足,应按照新协议对外部评级机构认定的相关标准来促进评级行业的 发展,努力使其生产出客观有效的评级产品,使银行在标准法下的风险管理手段 真正起到控制风险

15、的作用。从推动银行业加强内部评级体系建设的角度来说, 外部评级机构将是支持该 项工作的重要技术和信息资源伙伴。当前制约我国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核心因素 是评级技术手段和人才资源问题,另外银行自身信息系统的落后也影响着内部评 级的开展。基于这一点,外部评级机构可以利用自身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以及其在评级市场上的运作经验,同商业银行开展其内部评级系统建设和管理的技术合 作,另一方面,外部评级机构的信息资料系统可以为商业银行信息采集提供帮助。在银行全面推行内部评级法后,外部评级结果仍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补 充。这种补充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外部评级结果的应用将是对内部评 级系统运作效率的验证手

16、段,特别是对于银行监管机构来说,需要利用外部评级 机构所具备的公开独立性的评级结果,来对银行的内部评级进行一定的控制和分 析,避免银行自身评级系统因利益相关性所带来的一些问题。 二是从银行业务开 展的角度看,根据国外的相关数据,银行的内部评级系统往往过于苛刻, 被其拒 绝或认定有风险的客户,一般来说会有相当大的比例是正常风险系数的客户, 这 就意味着银行内部评级会限制业务的充分开展。 这种情况下,银行需要借助外部 评级结果来对内部评级进行验证, 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和争取客户,提高自身经 营效益。当前我国促进外部评级机构的发展, 应从促进评级市场发展、推动社会对评 级的需求人手。而银行作为评级市场的最大需求者,直接影响评级市场的需求状 况。有关部门应引导银行重视外部评级机构的作用, 加强同外部评级机构的合作。 应该明确指引银行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引入外部评级结果作为风险管理的参考, 增加对评级的市场需求。应积极鼓励外部评级机构提高评级技术水平,提升信息 管理系统层次,通过技术引进和国际合作,缩小我国评级行业同国际水平的差距, 以此来满足市场对外部评级的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