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hop cs2第2讲选区与自由变换.ppt

上传人:peixunshi 文档编号:13072504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3.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hotoshop cs2第2讲选区与自由变换.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photoshop cs2第2讲选区与自由变换.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photoshop cs2第2讲选区与自由变换.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photoshop cs2第2讲选区与自由变换.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photoshop cs2第2讲选区与自由变换.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hotoshop cs2第2讲选区与自由变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hotoshop cs2第2讲选区与自由变换.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教学目标,在Photoshop中,要对图像的某部分进行编辑,首先要通过各种途径将其选中,也就是通常所讲的创建选区。选区是一个封闭的区域,Photoshop的操作命令,一般都在选取范围内才有效,而对选区以外的图像区域则不起作用,因此,创建符合自己要求的选区,是Photoshop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操作。本讲从最常见的选区创建工具入手,了解选区的创建和编辑操作。,本讲概述,二、教学重点,本讲概述,熟悉选区工具的使用方法 掌握选区的变换操作 掌握图像的自由变换操作 熟练各种立体图像的绘制 掌握图像的变形操作,选区用来表示图像被选中的范围,在Photoshop中用来决定操作的有效影响区域。缺省情况下

2、图像没有建立选区,Photoshop会以整个图像区域为操作对象。大部分情况下只有建立准确有效的选区,才能指定正确的编辑区域,以保证最终得到想要的效果。图中虚线围绕的区域,是Photoshop用以标示选区的范围。,2.1 选区概念和规则选框工具,2.1.1 选区的概念,规则选框工具,用于创建标准几何形状的选区,它们是最基本、最常用的选区创建工具。 在Photoshop中,规则选框工具具体包括【矩形选框工具】 、【椭圆选框工具】 、【单行选框工具】 以及【单列选框工具】 。在工具箱中用鼠标按住【矩形选框工具】,可弹出规则选区菜单。,2.1 选区概念和规则选框工具,2.1.2 规则选框工具,2.1

3、选区概念和规则选框工具,2.1.2 规则选框工具,Photoshop规则选框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情况参见表2-1所示。,表2-1 常用规则选区工具,选择任一选区工具,都会出现该工具的工具属性栏,工具属性栏包含了工具的细节选项,对工具执行的效果有较大影响。例如下一实例中调整了选区的羽化值,从而产生了边缘逐渐递减选择的效果。,2.1 选区概念和规则选框工具,2.1.2 规则选框工具,设定选择范围的长宽比,输入数值设置固定大小的选区,使有曲线的选区边缘平滑,使选区边缘产生过渡的选取,图 【矩形选框工具】选项栏,【操作目的】 本例将为一幅普通的照片制作出朦胧的效果。这种效果应用广泛,其特点是能突出照片中的

4、重点并增加美感。为了得到这一效果,我们将通过调整选区的属性,从而影响选区的具体表现。,2.1.3课堂实训照片朦胧效果,2.1 选区概念和规则选框工具,【实例效果】,2.1.3课堂实训照片朦胧效果,2.1 选区概念和规则选框工具,图 (1) 实例效果图,【操作步骤】 (1)启动Photoshop程序,执行菜单栏中的【文件】【打开】命令打开一幅需要处理为朦胧效果的图像。 (2)选择工具箱中的【椭圆选框工具】,并在工具属性栏中设置其羽化值为60。,2.1 选区概念和规则选框工具,2.1.3课堂实训照片朦胧效果,(3)在图像需要突出重点的地方拖拉出一个椭圆选区,如图所示。,2.1 选区概念和规则选框工

5、具,2.1.3课堂实训照片朦胧效果,图 (2) 确定选取范围 图 (3) 反向选择选区,(4)执行菜单栏中的【选择】【反向】命令(或按下键盘上的Shift+Ctrl+I组合键),对当前的选区进行反选操作,得到与当前选区完全相反的选区,如图所示。 (5)确认当前的背景色为白色,按下键盘上的Delete键删除选区内容,即可得到图像边缘羽化的效果,如图所示。,2.1 选区概念和规则选框工具,2.1.3课堂实训照片朦胧效果,(6)最后,执行菜单栏中的【选择】【取消选择】命令(或按下键盘上的Ctrl+D组合键)取消选区,即可得到如图(1)右图图像所示的最终效果。,2.1.3课堂实训照片朦胧效果,2.2

6、不规则选框工具,图(3) 按Delete键删除选区内容,不规则选框工具主要用来建立不规则的选择区域,它们的使用情况往往是图像中有一定的特征区域,或者要建立毫无规律的、需要通过手钢笔或套索工具手动绘制选区。,2.2 不规则选框工具,2.2.1应用简介,常用的不规则选区工具如表2-2所示:,2.2.1应用简介,2.2 不规则选框工具,表2-2 常用不规则选区工具,【操作目的】 很多时候,创建选区的工作往往不能一步到位,例如在已有选择区域的范围内,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被除去的不规则图像。这时,就需要考虑选区操作的组合,使之产生相加、相减与相交的关系。本例就利用【魔棒工具】 ,并结合其工具属性栏的设置,快

7、捷有效地完成了不规则心形的选择。,2.2.2课堂实训选取不规则心形,2.2 不规则选框工具,【实例效果】,2.2 不规则选框工具,2.2.2课堂实训选取不规则心形,图2-10 实例效果,图 (1) 实例效果,【操作步骤】 (1)选择工具箱中的【魔棒工具】,设置其工具选项栏中的容差为80,此参数控制选取颜色的相近程度,如图所示。,2.2 不规则选框工具,2.2.2课堂实训选取不规则心形,图 (2) 【魔棒工具】选项栏,(2)在需要选取的心形左下角位置单击,得到如图(3)所示的选择效果。当前心形的边缘和背景颜色有较明显的反差,因此很容易被选取出来。但是心形的内部也有一些颜色偏差较大的文字,它们同样

8、没有被选中。,2.2 不规则选框工具,2.2.2课堂实训选取不规则心形,图(3)使用【魔棒工具】选取选区 图(4) 选区相加操作,(3)按住Shift键,这时出现带加号的【魔棒工具】,表示将新建选择区域与原选区进行相加(也可以通过工具属性来设定新选区与已有选区的联系,如图(5)所示的【魔棒工】属性栏中,选择【添加到选区】按钮,同样可以将新选区加入到原选区中),效果如图(4)所示。在心形内部未选中的文字上单击,直到全部被加选,最终得到如图(1)所示的效果。,2.2 不规则选框工具,2.2.2课堂实训选取不规则心形,图(5) 选区属性按钮,在实际操作中,创建选区的过程往往并非一步到位,常需在现有选

9、区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调整,制作出更加符合要求的选择效果。 在Photoshop中,用来调整选区的大部分命令均包括在【选择】菜单中。例如扩展或收缩选区、平滑选区边缘、变换选区等。其中变换选区命令是最为强大的灵活的,在实际运用中也最常见。,2.3 使用变换选区,2.3.1应用简介,【操作目的】 本例制作一个太极标志图案。通过操作本例,一应当掌握变换选区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并体会其灵活性;二要养成良好的作图习惯,在作图时应有意识的将不同内容分别用新图层保存起来,这样既方便以后的修改,也可以作为选区灵活的载入。,2.3 使用变换选区,2.3.2课堂实训制作太极标志,【实例效果】,2.3 使用变换

10、选区,2.3.2课堂实训制作太极标志,图1 太极标志,【操作步骤】 (1)首先新建一个文档。在菜单栏中单击【文件】【新建】命令,在打开的对话框中设置图像为500500像素大小,并给文档命名,效果如图2所示。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2.3 使用变换选区,2.3.2课堂实训制作太极标志,2.3 使用变换选区,2.3.2课堂实训制作太极标志,图2 【新建】对话框,(2)单击工具箱中的【设置前景色】图标,如图3所示。在弹出的【拾色器】对话框中设置颜色的色值为#4852BC,效果如图4所示。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2.3.2课堂实训制作太极标志,2.3 使用变换选区,计算机图像的色彩模式,2.3 使

11、用变换选区,2.3.2课堂实训制作太极标志,单击此处设置前景色,单击此处设置背景色,默认前景色和背景色图标,切换前景色和背景色图标,图3 前/背景色设置 图4 【拾色器】对话框,(3)按下Alt+Delete组合键,使用前景色填充当前图层,效果如图5所示。,计算机图像的色彩模式,2.3 使用变换选区,2.3.2课堂实训制作太极标志,图5 填充前景色效果 图6 创建新图层,(4)单击【图层】面板底部的【创建新图层】按钮 ,新建一个图层得到“图层1”,如图6所示。 (5)在工具箱中选择【椭圆选框工具】 ,按住Shift键在图像上拖动,创建出一个正圆选区,得到如图7所示的效果。,计算机图像的色彩模式

12、,2.3 使用变换选区,2.3.2课堂实训制作太极标志,2.3 使用变换选区,2.3.2课堂实训制作太极标志,图7 创建正圆选区,(6)按下Ctrl+R组合键,调出标尺。Photoshop中的标尺可以为作图提供很好的辅助,运用它可以辅助定位和构图,并可创建参考线。 (7)按下Ctrl+Delete组合键,使用背景色(当前为白色)填充正圆选区,效果如图8所示。,2.3 使用变换选区,2.3.2课堂实训制作太极标志,2.3 使用变换选区,2.3.2课堂实训制作太极标志,图像标尺,图8 填充正圆选区 图9 拖拉出参考线,(8)将鼠标移到左侧的标尺栏上,按住鼠标左键拖动,拖拉出一条参考线并置于正圆选区

13、的中心位置。得到如图9所示的效果。 (9)单击【图层】面板底部的【创建新图层】按钮 ,新建一个图层得到“图层2”。 (10)在工具箱中选择【矩形选框工具】 ,选择工具选项栏中的【与选区相交】按钮 。在正圆选区左侧以外的地方向右拖拉,以建立一个与正圆参考线左侧半圆相交的选区,效果如图10所示。松开鼠标后,得到如图11所示的选区效果。,2.3 使用变换选区,2.3.2课堂实训制作太极标志,2.3 使用变换选区,2.3.2课堂实训制作太极标志,图10 利用参考线建立与半圆相交选区 图11 选区相交后的效果,(11)单击【图层】面板底部的【创建新图层】按钮 ,新建一个图层得到“图层3”。(12)单击工

14、具箱中的【默认前景色和背景色】 图标,将前景色设置为黑色。按下Alt+Delete组合键进行填充,效果如图12所示。,2.3 使用变换选区,2.3.2课堂实训制作太极标志,2.3 使用变换选区,2.3.2课堂实训制作太极标志,图12 填充半圆区域为黑色 图13 调出正圆选区,(13)按住Ctrl键单击“图层1”,调出“图层1”的正圆形选择区域,如图13所示。然后单击【图层】面板底部的【创建新图层】按钮,新建一个图层得到“图层4”。 (14)在图像选区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变换选区】命令,如图14所示。观察到正圆选区周围出现了带有8个控制点的方框以及变换中心点,如图15所示。,

15、2.3.2课堂实训制作太极标志,2.3 使用变换选区,2.3 使用变换选区,2.3.2课堂实训制作太极标志,变换控制点,变换中心点,图14 选择【变换选区】命令 图15 【变换选区】控制框,(15)将鼠标拖动处于选区中心的变换中心点,将其移动到正圆上部的中间位置,如图2-31所示。,2.3 使用变换选区,2.3.2课堂实训制作太极标志,图16 调整变换中心点位置,(16)单击变换工具选项栏中的【保持长宽比】锁定按钮,并设置变换的高度值为50%,调整参数值如图17所示。,2.3 使用变换选区,2.3.2课堂实训制作太极标志,单击上面的节点确定变换时中心点的基准位置,精确改变对象的宽度和高度位置。

16、单击 按钮,将保持选区的长宽比来缩放选区,设置放转,设置水平/垂直斜切,图17 调整变换工具选项栏,(17)按下Enter键,得到如图18所示的效果。此时,建立了一个半径大小为原来正圆一半的圆形选区。再次按下Enter键确定当前变换。,2.3 使用变换选区,2.3.2课堂实训制作太极标志,图18 设置变换高度值后的效果 图19 填充变换后的选择区域,(18)按下Alt+Delete组合键,使用前景色填充,得到一个黑色圆,效果如图19所示。 (19)单击【图层】面板底部的【创建新图层】按钮,新建一个图层得到“图层5”。再次执行【变换选区】命令,将变换中心点移到小圆选区下部的中间位置,如图20所示

17、。,2.3 使用变换选区,2.3.2课堂实训制作太极标志,2.3 使用变换选区,2.3.2课堂实训制作太极标志,图20 移动变换中心点,(20)在图像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旋转180度】命令,按下Enter键确定当前变换。得到如图21所示的效果。,2.3 使用变换选区,2.3.2课堂实训制作太极标志,图21 旋转小圆角度为180度 图22 填充白色,2.3 使用变换选区,2.3.2课堂实训制作太极标志,(21)按下Ctrl+Delete组合键,填充背景色为白色。得到如图2-37所示的效果。 (22)单击【图层】面板底部的【创建新图层】按钮,新建一个图层得到“图层6”。再次执行

18、【变换选区】命令,单击变换工具选项栏中的【保持长宽比】锁定按钮,并设置变换的高度值为20%,将圆形选区缩小,效果如图23所示。按下两次Enter键确定当前变换。,2.3 使用变换选区,2.3.2课堂实训制作太极标志,图23 缩小圆形选区 图24 填充前景色后的效果,2.3 使用变换选区,(23)按下Alt+Delete组合键,使用前景色填充,效果如图24所示。 (24)按住Ctrl键单击“图层4”,调出黑色圆的选区。单击【图层】面板底部的【创建新图层】按钮,新建一个图层得到“图层7”。继续执行与步骤(22)相同的操作,得到如图25所示的变换选区。,2.3.2课堂实训制作太极标志,2.3 使用变

19、换选区,2.3.2课堂实训制作太极标志,图25 缩小圆形选区 图26 最终效果,2.3 使用变换选区,(25)确定变换选区后,按下Ctrl+Delete组合键,填充背景色为白色。再按下Ctrl+D组合键取消当前选区,并使用【移动工具】将参考线移到图像窗口以外,即可将其删除。最终效果如图26所示。,2.3.2课堂实训制作太极标志,2.4 自由变换图像,图像的变换是图像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当把一幅图片中的对象复制到另个一幅图片中时,为了使两者更加匹配,经常要把它放大或者缩小,或者调整角度。自由变换命令可以灵活调整图像的位置变化,功能非常实用。 在Photoshop中,用来变换图像的主要命令均包括在

20、【编辑】【变换】命令的子菜单下面。其中旋转、缩放、斜切、扭曲和透视等变换操作,完全与【编辑】菜单下面的【自由变换】命令一致,只是分解成单一的执行选项而已。,2.4.1应用简介,2.4 自由变换图像,2.4.2课堂实训绘制立方体,【实例效果】,图1 立方体效果,2.4 自由变换图像,【操作步骤】 (1)启动Photoshop。单击【文件】【新建】命令,新建一个640480像素大小的图像文件。 (2)单击工具箱中的【设置背景色】图标,在弹出的【拾色器】对话框中设置颜色的色值为#422FF9。按下Ctlr+Delete组合键,填充背景色。,2.4.2课堂实训绘制立方体,2.4 自由变换图像,(3)单

21、击【图层】面板底部的【创建新图层】按钮,新建一个图层得到“图层1”。然后选择工具箱中的【矩形选框工具】,按住键盘上的Shift键画一个正方体。按下Alt+Delete组合键,填充前景色为黑色。并按下Ctlr+D组合键取消选区,效果如图2所示。,2.4.2课堂实训绘制立方体,2.4 自由变换图像,2.4.2课堂实训绘制立方体,图2 建立正方形选区并填充,2.4 自由变换图像,(4)按下Ctrl+R组合键,调出标尺(如果当前已显示了标尺,就不必执行这个操作,否则此操作将会隐藏标尺的显示)。选择【移动工具】分别拖出水平方向面和垂直方向上的两条辅助线并置于适当位置。 (5)拖动“图层1”到【创建新图层

22、】按钮上,对“图层1”进行复制,得到名为“图层1副本”的图层。按下Ctrl+T组合键,对“图层1副本”层进行自由变换(见图3)。,2.4.2课堂实训绘制立方体,2.4 自由变换图像,2.4.2课堂实训绘制立方体,图3 自由变换操作,2.4 自由变换图像,(6)拖动矩形左边中间的控制点使其靠紧垂直方向上的辅助线,然后在变换区域内按下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透视】命令(见图4)。移动右侧最下方的控制点,使立方体产生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然后将右侧的控制点向上移动到两辅助线的交叉点处,效果如图5所示。,2.4.2课堂实训绘制立方体,2.4 自由变换图像,2.4.2课堂实训绘制立方体,图4 选择【透

23、视】命令 图5 拖动控制点使之产生透视效果,2.4 自由变换图像,(7)按下Enter键确定自由变换操作。拖动“图层1副本”到【创建新图层】按钮上得到“图层1副本2”层。按下Ctrl+T组合键对“图层1副本2”层进行自由变换。 (8)按照步骤(6)的方法将“图层1副本2”图层的立方体进行向上调整,制作出立方体的顶面,得到如图6所示效果。,2.4.2课堂实训绘制立方体,2.4 自由变换图像,2.4.2课堂实训绘制立方体,图6 制作立方体顶面 图7 立方体的受光效果,2.4 自由变换图像,(9)确定“图层1副本2”为当前层。选择菜单栏中的【图像】【调整】【色相/饱和度】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调整参

24、数如图8所示。,2.4.2课堂实训绘制立方体,图8 调整立方体的亮面,2.4 自由变换图像,(10)继续利用【色相/饱和度】命令分别调整立方体的灰面和暗面,参数设置分别如图9、10所示。,2.4.2课堂实训绘制立方体,图9 立方体灰面的调整 图10 立方体暗面的调整,2.4 自由变换图像,2.4.2课堂实训绘制立方体,图11 立方体效果 图12 上色后效果,(11)最后,使用【移动工具】将标尺辅助线移除,得到效果如图11所示。还可以再使用【图像】【调整】【色相/饱和度】命令,分别为立方体的各个面上色,效果如图12所示。,2.5 变形图像,包装设计是在Photoshop图像处理的常见应用领域,在

25、Photoshop中可以轻松为方体、柱体和球体等,贴上商标或图案。以往这类处理往往会使用自由变换命令来调整,而在Photoshop CS2版本中,则在【编辑】【变换】命令下面新增了一个【变形】命令,它的效果更加灵活方便。,2.5.1应用简介,2.5 变形图像,当执行【编辑】【变换】【变形】命令时,将出现带有12个控制点的网格形方框,类似于【自由变换】操作。但不同的是,【自由变换】时的控制点只能拖出直线变化。而【变形】命令的12个控制点中,有8个是平滑点,用鼠标拖动平滑点时可产生曲线变形,这使得变形后的效果更加丰富。另有4个角点位于边角处,可以随意拖动网格以形成弯曲变形的效果。现在要产生透视或翻

26、页效果变的格外轻松,如图所示。,2.5.1应用简介,2.4 自由变换图像,2.4.2课堂实训绘制立方体,平滑点,角点,调节手柄,图 用变形命令制作翻页,2.5 变形图像,【操作目的】 本例将合成包装贴图效果,从而熟练地掌握其变形操作,理解与自由变换的不同之处,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在两者中作出适当选择能力。,2.5.2课堂实训包装贴图,2.5 变形图像,2.5.1应用简介,【实例效果】,图1 实例效果,2.5 变形图像,【操作步骤】 (1)分别打开名为“人物标志”和“纸盒”的两幅素材图像,并使用【移动工具】将人物图像拖拉入“纸盒”图像放置标志的位置,执行【编辑】【变换】【变形】命令后得到如图2所示

27、的效果。,2.5.1应用简介,2.5 变形图像,2.5.1应用简介,图2 对商标进行变形 图3 调整变形效果,2.5 变形图像,(2)用鼠标拖动变形控制点及移动网格中心位置,调整过程如图3所示,效果满意后按Enter键确定当前变形操作。然后改变图层混合模式为【叠加】,得到最终效果如图4所示。,2.5.1应用简介,图4 包装贴图效果,2.6 扩展练习,2.5.1选择题 (1)下列哪种方式可生成浮动的选区: A使用矩形选框工具 B使用【色彩范围】命令C使用【取出】命令 D使用魔棒工具 (2)下面是使用椭圆选框工具创建选区时常用到的功能,正确的是:A按住Alt键的同时拖拉鼠标可得到正圆形的选区; B

28、按住Shift键的同时拖拉鼠标可得到正圆形的选区; C按住Alt键可形成以鼠标的落点为中心的椭圆形选区; D按住Shift键使选择区域以鼠标的落点为中心向四周扩散;,2.6 扩展练习,(3)下面是创建选区时常用的功能,哪些是正确的: A按住alt键的同时单击工具箱的选择工具,就会切换不同的选择工具; B按住alt键的同时拖拉鼠标可得到正方形的选区; C按住alt和shift键可以形成以鼠标落点为中心的正方形和正圆形的选区; D按住shift键使选择区域以鼠标的落点为中心向四周扩散; (4)要增加选区范围,下面哪个操作是正确的:A在选取一个范围后,选择矩形选框工具,并按下Alt键进行选取B在选取

29、一个范围后,选择矩形选框工具,并在工具栏中选择【与选区交叉】按钮,最后在图像窗口中拖动选取C在选取一个范围后,选择矩形选框工具,并按住Shift键进行选取D以上都不对,2.6 扩展练习,(5)下面关于变换选区命令,说明正确的是:A变换选区命令用于调整当前的选区,它能影响选区中的图像内容; B变换选区命令用于调整当前的选区,它不能影响选区中的图像内容;C变换选区命令在进行选区变换时,其变换的参照点保持不变;D变换选区命令在进行选区变换时,其变换的参照点可以根据需要调整;,2.6 扩展练习,2.5.2 操作题【制作五环叠加效果】 使用选区和填充等操作,制作如图所示的五环叠加图像效果。,五环叠加效果,2.6 扩展练习,【制作商品包装盒效果】使用选区和自由变换等操作,制作如图所示的商品包装盒效果。,商品包装盒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