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与传统缝线桥固定术在肩袖撕裂修复中的效果比较.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082345 上传时间:2021-12-1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与传统缝线桥固定术在肩袖撕裂修复中的效果比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与传统缝线桥固定术在肩袖撕裂修复中的效果比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与传统缝线桥固定术在肩袖撕裂修复中的效果比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与传统缝线桥固定术在肩袖撕裂修复中的效果比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与传统缝线桥固定术在肩袖撕裂修复中的效果比较.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与传统缝线桥固定术在肩袖撕裂修复中的效果比较 摘要 目的比较传统缝线桥固定术和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在肩袖撕裂修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2014年 2 月 2016 年 9 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5 例肩袖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 33 例)和研究组( 42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关节镜下缝线桥固定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后 1 年,两组患者的肩关节Constant 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肩关节评分( UCLA )、美国肩肘外科协会

2、评分 ( ASES)及肩关节活动度与手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 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关节僵硬和肩袖再撕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治疗肩袖撕裂相比传统缝线桥固定术虽然不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相关肩关节功能评分和肩关节活动度,但能明显降低术后关节僵硬和肩袖撕裂再次发生的风险,且其操作方便简单,手术时间短,更具有广泛适用性。 关键词 肩袖撕裂;外科手术;缝线桥技术;关节镜 中图分类号 R6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 2018) 2( a) -0089-04AbstractObjective To

3、 compare the effect of arthroscopic traditional suture bridge fixation and arthroscopic double pulley non suture bridge fixation in rotator cuff tears repair.Methods 75 patients with rotator cuff tears who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4 to September 2016 were analyze

4、d retrospectively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 33 cases) and the study group ( 42 cas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arthroscopic suture bridge fixation , and the study group treated with arthroscopic double pulley suture free bridge fixat

5、ion.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shoulder joint Constant score , visual score (VA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shoulder score( UCLA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score( ASES) and the activity of shoulder joint of the two groups at the 1 y

6、ears after surgery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before operation ( P0.05).The incidence of ankylosis and rotator cuff tear again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7、traditionalsuture bridge fixation , double pulley knotless suture bridge fixation under arthroscopy for the treatment of rotator cuff tear can not obviously improve the patients postoperative shoulder function scores and shoulder activity degree ,but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isk of the postoper

8、ative ankylosis and rotator cuff tear recurrence ,and it is simple and easy to operate, with short operation time , which is more widely applicable.Key wordsRotator cuff tear ; Surgery; Suture bridgetechnique; Arthroscopy肩袖撕裂是 ?R 床常见的一种肩部运动性损伤, 具体表现为肩部无力、活动受限和疼痛,其中大多数患者需要采取手术修复治疗 1 。随着微创技术的应用,肩袖撕裂修复

9、手术已经由最初的切开修复发展到关节镜下修复,且关节镜下修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可和应用,目前已经成为肩袖撕裂的主要手术方式在临床广泛应用2 。关节镜下肩袖撕裂修复术方式包括单排固定技术(SR)、双排固定技术(DR )、缝线桥固定技术( SB)等,为了解决术后肩袖再撕裂和腱骨愈合等问题,关节镜下缝线桥固定技术又在传统的内排锚钉基础上出现双滑轮缝线桥固定技术、无结缝线桥固定技术等,且有报道指出这些新的固定方式能够降低术后肩袖再撕裂的发生率,且有利于腱骨愈合 3-4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对传统缝线桥固定术和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在肩袖撕裂修复中的治疗效果,旨在进一步明确新式缝线桥固定技术的优势所

10、在,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 2014 年 2 月 2016 年 9 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5 例肩袖撕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体格检查和MRI 检查确诊,且需手术治疗。对75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传统的关节镜下缝线桥固定术,33 例)和研究组(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 42 例)。对照组男21 例,女 12 例;年龄 3274 岁,平均( 54.3± 6.1)岁;右肩10 例,左肩 23 例;大型撕裂 12 例,中型撕裂21 例;慢性劳损19 例,急性损伤1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 20 d,平均( 10

11、.4± 3.1) d。研究组男 24 例,女 18 例;年龄 3275 岁,平均( 53.7± 6.5)岁;右肩 14 例,左肩 28 例;大型撕裂 15 例,中型撕裂 27 例;慢性劳损 25 例,急性损伤17 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 23 d,平均( 11.0±3.4) 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1.2 手术方式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手术。患者行侧卧位,全麻后行常规肩关节镜入路操作,首先探查肩峰下间隙和盂肱关节,使用刨刀清理肩峰下间隙内的炎性滑囊;之后测量并记录肩袖撕裂前后向

12、和内外向的长度;对肩袖肌腱组织的破损边缘应用射频或刨刀进行修整,用抓钳牵拉肩袖,观察其张力大小和复位情况,若张力过大,则同时进行松解处理。对肱骨大结节用磨钻磨平,直至松质骨渗血;边对边对肩袖撕裂进行缝合,使之成为 “新月形”撕裂。对照组患者在上述操作完成后将带有1 条缝合线的2 枚内排锚定置入肱骨头关节面外侧缘(肩袖止点足印区),在距离边缘 2 cm 处用过线器打孔,每枚锚钉打2 次孔,之后依次将缝合线穿过肌腱,然后在镜下用打结器将缝合线打结固定在复位良好的肌腱上方,将缝合线形成缝线桥,将外排锚钉置入固定在大结节外侧。研究组患者在完成上述操作后将带有2 条缝合线(蓝线和白线)的2 枚内排锚定置

13、入肱骨头关节面外侧缘,在距离边缘 2 cm 处用过线器打孔,每枚锚钉打 2 次孔,依次将每枚锚钉中颜色相同的缝合线穿过肌腱;由外侧切口将每枚锚钉中颜色相同的 1 束缝线的一端牵出体外,并打结固定,之后牵拉另一端,将在体外打结固定的缝线通过锚钉钉孔形成的双滑轮牵拉回至肩关节内,固定在已经良好复位的肩袖组织上,将最后的牵拉线应用打结器打结固定,将固定结以外多余的缝合线剪断。之后将每枚锚钉中另一束缝合线采用无结固定的方式在肌腱上方形成的缝线桥将外排锚钉置入并固定在大结节外侧。术后两组患者均根据统一的康复方案进行功能锻炼。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1 年的肩关节Constant 评分5

14、 、视觉模拟评分( VAS)6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肩关节评分( UCLA ) 7 、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 ASES) 8及肩关节前屈和体侧外旋活动度。其中 Constant 肩关节评分系统包括疼痛、 功能活动、 肌力、肩关节活动度 4 方面内容,总分 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肩关节功能越好; VAS 评分 010 分,0 分表示无痛, 10 分表示剧烈疼痛,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 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 MRI 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1 年内关节僵硬和肩袖再撕裂的发生情况。UCLA 评分系统包括功能、疼痛、主动前屈活动度、前屈力量测试、病人满意度,总分 35 分,评分越高表示肩关节功能越好

15、,恢复理想; ASES 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系统包括病人评估部分疼痛和累计日常活动两个计分部分,前者包括疼痛、日常活动和稳定性,后者包括互动度、力量测试、体征和稳定性,满分 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肩关节功能越好。1.4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应用Shapiro-Wilk 检验对计量资料是否为正态分布进行判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1 年肩关节相关评分的比较手术后 1 年两组患者的肩关节 Const

16、ant 评分、VAS 评分、 UCLA 评分、ASES 评分与手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 ( P0.05)(表 1)。2.2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年肩关节前屈与外旋活动度的比较术后 1 年,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前屈与外旋活动度与手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 P0.05)(表 2)。2.3 两组患者术后1 年关节僵硬及肩袖再撕裂发生情况的比较对照组患者术后8 例( 24.2%)出现关节僵硬, 5 例患者(占 15.2%)发生肩袖再撕裂;研究组患者术后2 例患者( 4.8% )出现关节僵硬,无肩袖再撕裂发生。研究组患者的关节僵硬和肩袖再撕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

17、3)。3 讨论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技术是在体外将锚钉缝线的一端徒手打结,然后利用锚钉钉孔形成的滑轮对另一端进行牵拉,使体外打结固定的缝线被牵拉回关节内,并固定于良好复位的肩袖组织上 9 。该种技术的优点在于简化了肩关节镜下的操作,简单易行; 体外打结的缝线结更为牢固,有效减少了术后线结发生松动和脱落;缝线通过双滑轮固定在肩袖组织上能够减少关节液渗入到肩袖止点足印区,增加了肌腱 -骨的接触面积和压力,对术后肌腱-骨和肩袖撕裂的愈合具有促进作用;肩袖组织通过这一方式进行固定,减少了有结缝线桥固定中打结固定所引发的肩袖组织缺血和坏死的发生 10-12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1 年的

18、各项肩关节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相比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提示 ?手术方式在肩袖撕裂的治疗中可以达到与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相当的效果。目前 ?R 床最为常用的肩袖撕裂手术方式为关节镜下缝线桥固定术,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以往的单排和双排固定,但术后关节僵硬和肩袖再撕裂的发生率仍很高 13 。有报道提示 14 ,中型肩袖撕裂患者术后肩袖再撕裂的发生率超过 10%,而大型肩袖撕裂患者则超过 18%。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肩袖再撕裂的发生率为15.2%。分析术后关节僵硬及肩袖再撕裂的发生原因主要为肩袖组织因内排锚钉处的打结固定而发生缺血坏死,进而引发这一部位发生再撕裂。而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技术由于在内

19、排锚钉处采用的固定方式为无结和垂直压力固定,因此很好地解决肩袖组织发生绞窄性缺血坏死并引发关节僵硬及肩关节再撕裂这一问题15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 2 例发生关节僵硬,无一例发生术后肩袖再撕裂,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治疗肩袖撕裂相比传统缝线桥固定术虽然不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相关肩关节功能评分和肩关节活动度,但能明显降低术后肩袖撕裂再次发生的风险,且其操作方便简单,手术时间短,更具有广泛适用性。 参考文献 1 李梦远,郑秋坚 .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撕裂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4, 16( 4

20、): 348-350.2 任江涛,徐丛 .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修复肩袖撕裂的缝合及固定方式研究进展 J. 中华骨科杂志, 2016, 36( 7):443-448.3Millett PJ ,Warth RJ, Dornan GJ, et al.Clinical and structural outcomes after arthroscopic single row versus double row rotator cuff repai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 of level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J.J

21、Shoulder Elbow Surg ,2014, 23( 4): 586-597.4Kim KC ,Shin HD ,Cha SM,et al.Comparisons of retear patterns for 3 arthroscopic rotator cuff repair methodsJ.Am J Sports Med, 2014,42( 3):558-565.5 郭红亮,史长青,李璐璐 .综合康复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 36(7): 559-561.6 黄成龙, 潘界恩, 蔡震海, 等 .关节镜下缝线桥技

22、术治疗老年创伤性肩关节脱位合并肩袖损伤的疗效评价 J. 中国内镜杂志, 2016,22( 6): 35-39.7 崔芳,王慧芳,王予彬,等 .康复训练对肩关节镜下SLAP 损伤修复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3,32( 5): 394-397.8 党鹏,尼加提 ?阿不力米提,李纲,等 .关节镜下 Bankart修复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的疗效分析J. 中国内镜杂志, 2017, 23(6): 40-44.9Klinge SA , Vopat BG, Paller D , et al.Isolating suture slippage during cadav

23、eric testing of knotless anchorsJ.Am J Orthop ( Belle Mead NJ ), 2015,44( 7):216-219.10Kim SJ , Kim SH , Moon HS , et al.Footprint contact area and interface pressur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knotless and knot tying transosseous equivalent technique for rotator cuff repairJ.Ar-throscopy , 2015, 9( 15)

24、: 625-628.11Warth RJ ,Greenspoon JA,Bhatia S,et al.Arthroscopic double row rotator cuff repair using a knotless ,interconnected techniqueJ.J shoulder Elbow Surg , 2015, 25( 1): 43-48.12 费文勇,袁即山,真启云,等 .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与双排技术修复全层中撕裂肩袖损伤的疗效比较J. 临床骨科杂志, 2017, 20( 2):157-161.13Abtahi AM ,Granger EK ,Robert ZT.Fa

25、ctors affectinghealing after arthroscopic rotator cuff repairJ.World J Orthop,2015, 6( 2): 211-220.14 尚西亮,华英会,陈世益 .肩袖修补术后再断裂原因分析 J. 中华骨科杂志, 2013, 33( 9): 956-970.15Hug K , Gerhardt C, Haneveld H , et al.Arthroscopic knotless anchor rotator cuff repair : a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evaluationJ.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 2015, 23( 9):2628-26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