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20180613411.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309066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201806134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201806134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201806134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2018061341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20180613411.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1宋太祖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取了许多措施,包括( )禁军掌握发兵之权设置副宰相知州三年一换地方设置转运使A. B. C. D. 2宋代儿童启蒙教育读本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表明当时( )A. 尚武风气盛行 B. 全国读书风气深厚 C. 藩镇割据 D. 社会风气比较开放3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宰相)的地位,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的措施有( ) A. 分化事权

2、B. 重武轻文 C. 设置通判 D. 废除丞相4“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主要是由于( )A. 统一文字 B. 独尊儒术 C. 始设进士科 D. 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5下列对北宋和辽、西夏关系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 他们之间有战有和 B. 北宋和辽、西夏在边界进行贸易C. 北宋向辽、西夏称臣 D. 北宋给辽、西夏“岁币”6为了写论文,刘刚搜集了契丹的兴起西夏王李元昊辽、宋、夏的和战等书籍,据此推测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A. 民族政权的并立 B. 国家的统一 C. 藩镇割据的时代 D. 各民族友好往来7西夏立国之初,频频举兵攻宋,直至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平协议。下列关于

3、这段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元昊多次进攻北宋 B. 北宋节节败退C. 议和史称“澶渊之盟” D. 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8“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一三字经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A. 耶律阿保机 B. 耶律大石 C. 耶律楚材 D. 阿骨打9我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是在A 隋朝 B唐朝 C南宋 D北宋10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原因是A. 南方战祸少,许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B. 麦田面积扩大 C. 南方重视兴修水利 D. 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11你认为下列不正确的选项是A. 东京的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的界限。

4、B. 东京城内的店铺不仅白天营业,还有夜市和早市。C. 东京城内还出现了娱乐场所,叫做“瓦肆”。D. 北宋都城东京商业发展程度比不上唐都长安。12下面是南宋地方官就江南农业发展情况向朝廷做的汇报,查明属实的是()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并加以推广粮食产量提高,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棉花的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江南新辟了许多茶园A. B. C. D. 1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产生在北宋时期的A. 河北地区 B. 苏杭一带 C. 四川地区 D. 福州地区14成吉思汗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下列内容与他有关的是( )建立蒙古政权建立元朝 灭亡西夏灭亡南宋A. B.

5、C. D. 15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编排有关成吉思汗的课本剧,设置了以下场景,其中符合史实的是案上摆着史记蒙古军队进攻辽、西夏时使用突火枪成吉思汗登长城察看军情营帐内挂着一幅元代疆域图A. B. C. D. 16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中,曾在定都或迁都到今北京地区的是辽 金 元 西夏A. B. C. D. 17下列朝代都曾结束分裂局面、完成国家的统一,这些朝代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 秦朝、隋朝、西晋、元朝 B. 秦朝、西晋、隋朝、元朝C. 西晋、秦朝、隋朝、元朝 D. 隋朝、元朝、西晋、秦朝18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铁木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组织家暨军事家之一,他在政治上和战场上的光辉成就,在二十世纪之前,

6、很少人可跟他媲美。”他给予铁木真如此评价的主要依据是A. 统一蒙古 B. 统一全国 C. 建立元朝 D. 创立行省制度19诗词大会上有这样一道题目:根据以下线索说出一位诗人,宋代一位著名的状元,官至丞相,著有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应为A. 李白 B. 杜甫 C. 苏轼 D. 文天祥20下列搭配正确的是()A. 秦朝-孝文帝改革-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B. 汉朝-指南针的发明-为欧洲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C. 唐朝-科举制的创立-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D. 元朝-行省制度-我国省级行政区设立的开始21小明在某博物馆看到一张破损的古地图,依稀能辨认出“江浙行省

7、、岭北行省”等宇,此图最有可能绘制于( ) A. 西周 B. 东汉 C. 宋朝 D. 元朝22“至元初时,立总制院,而领之以国师。”“总制院者,掌浮图氏(佛教)之教,兼治西藏之事。”材料中的“总制院”指的是() A. 西域都护 B. 中书省 C. 宣政院 D. 军机处23历史上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并接受中央政府的管理开始于( )A. 唐朝 B. 元朝 C. 宋朝 D. 隋朝24元朝统治的岁月是短暂的,但是这个王朝的历史是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对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都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关于元朝的历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成吉思汗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B. 元朝在地方设立行

8、中书省进行有效管辖C. 设宣政院管辖台湾地区 D. 文天祥是著名的民族英雄25元史地理志载:元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导致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 行省制度的推行 B. 三省六部制的实行 C. 郡县制的实行 D. 分封制的推行二、 非选择题(50分)13. (15分)历史事件总是和历史人物紧密联系的。观察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1)图一中历史人物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暴君,请问他是谁?在他统治期间,开凿了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这项工程是什么? (4分)2图二中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被后世

9、誉为什么?请写出促成这一局面出现的一个原因。(3分)3图三中历史人物在他统治期间唐朝达到全盛,请问他是哪位皇帝?后世把这一全盛时期称为什么? (4分)4图四中历史人物黄袍加身当了皇帝,请问他是哪位皇帝?他当皇帝是通过哪次事件完成的? (4分)27. (20分)我国古代经济格局曾出现过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脱脱宋史“苏湖熟,天下足”。南宋时期谚语1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材料二:如图2材料二图中的“交子”在货币发展史上有何特殊地位?这类货币的产生和发行有什么作用?(3分)材料三:宋朝的海外

10、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3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宋朝政府设立了什么机构?如果你是当时的商人,在出航时你会装载什么货物?(6分)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5分)28. (15分)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大范围的交融时期,政权并立战和交错形成了社会的独特面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规定双方为兄弟国家,送每年向辽纳岁币,绢20万匹、银10万两。材料二:西夏向宋称臣,宋每岁赐西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1)上述二则材料反映的分别是什么事件?

11、(4分)(2)简述材料二中的“西夏”的建立,并列举出西夏的汉化措施。(6分)(3)如何看待宋与辽、西夏的“战”与“和”?(5分)初一历史答案1-5 CBADC 6-10 ACACA 11-15 DDCAA 16-20 DBADD 21-25 DCBBA26.【答案】(1)隋炀帝或杨广;大运河(2)贞观之治;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知人善任、善于纳谏、实行“贞观新政”或具体写出贞观新政的内容(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分)(3)唐玄宗;开元盛世(4)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27,【答案】(1)现象: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北方战乱,民众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工具,为南方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政府重视。(2)地位: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作用:促进南方经济发展(3)机构:市舶司;瓷器、丝绸、茶叶、棉织品等。(4)原因: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农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船业发达28.【答案】(1)澶渊之盟 宋夏和议(2)公元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政权,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3)宋辽、宋夏之间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人民负担,“和”则有利于双方人民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双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是历史的主流,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