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培训方案.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093663 上传时间:2021-12-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6.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培训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工程测量培训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工程测量培训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工程测量培训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工程测量培训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培训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培训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工程测量培训方案项目一:闭合水准路线白天操作训练:一闭合水准路线网形1闭合水准路线的布设方法:如图所示, 从已知高程的水准点 BMA出发,沿各待定高程的 水准点1、2、3、4进行水准测量,最后又回到原出发点 BM.A的环形路线,称为闭合水准路 线。BM Ah32 成果检核:从理论上讲,闭合水准路线各测段高差代数和应等于零,即:刀如果不等于零,则高差闭合差为:fh=刀h测二、闭合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1) 在A点前方适当距离处,选择转点TP1,放上尺垫,在A和TP1点上分别竖立水准尺,并在A1,TP1两点中间安置水准仪,使圆水准气泡居中,仪器粗平(2) 照准后视(A点尺),精平后读数a1为1.93

2、3m,记录员复诵后记入手薄中A点的后视读数栏内 照准前视(TP点)尺,精平后读数b1为1.012m,记录员复诵后记入手薄中A点的前视读数栏内.并计算A1,TP1两点间高差,即h1= a1-b1=1.933-1.012=0.921,记入测站1的高差栏内.以上为第一测站的观测与记录工作(4)第一站测完后,转点TP1上的水准尺不动,A点上的水准尺与水准仪向前移动 ,在距TP1点 适当距离处选择转点 TP2点,水准尺立于TP2点上,在TP1,TP2两点中间安置水准仪,用与第 一站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和记录计算 ,逐站再测至A点三、检核(一)、测站检核 目的:保证前后视读数的正确。方法:变动仪器高法、双面

3、尺法1、变动仪器高法在同一测站上变动仪器高(10cm左右),两次测出高差;等外水准测量其差值| h < 6mm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2、双面尺法 采用黑红面的水准尺,利用双面的零点差检核观测质量。(二)、计算检核(三)、成果检核1 、水准测量时,一般将已知水准点和待测水准点组成一条水准路线;2、 在水准测量的施测过程中,测站检核只能检核一个测站上是否存在错误或误差是否超限;3、 计算检核只能发现每页计算是否有误, 对一条水准路线来讲必须进行成果检核。晚上讲解内容:一、水准测量成果计算(一)计算闭合差:fh=刀h测-刀h理1 闭合水准路线:fh=刀h测-刀h理=E h测2 附合水准路线:

4、fh=刀h测-刀h理=刀h测-(H终-H始)(二)分配高差闭合差1高差闭合差限差(容许误差)对于普通水准测量:有:fh容=± 40VL适用于平原区fh容=± 12V n适用于山区式中:fh容-高差闭合差限差,单位:mmL 水准路线长度 , 单位 :Km: n 观测站2. 分配原则 :按与距离 L 或观测站数 n 成正比 , 将高差闭合差分配到各段高差上(三)计算各待定点高程用改正后的高差和已知点的高程来计算各待定点的高差一、附合水准路线的计算例2-1 图1是一附合水准路线等外水准测量示意图,A B为已知高程的水准点,1、2、3为待定高程的水准点,h1、h2、hs和h4为各测

5、段观测高差,n1、ru、ns和n4为各测段测站数,L1、L2、Ls和L4为各测段长度。现已知 HA= 65.376m, HB= 68.623m,各测段站数、长度及高差均注于图1中。h2= + 2.036mh3= 1.742m 3h4=+ 1.446mL1 = 1.0km L = 1.2km L3 = 1.4kmL4 = 2.2km图1附合水准路线示意1 填写观测数据和已知数据将点号、测段长度、测站数、观测高差及已知水准点A、B的高程填入附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表2-6中有关各栏内。表2-6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点号距离/km测站数n实测高差/m改正数/mm改正后咼差/m高程/m点号备注12345678

6、9BM.A1.08+ 1.57512+ 1.56365.376BM.A166.93911.212+ 2.03614+ 2.022268.96121.4141.742161.758367.20332.216+ 1.44626+ 1.420BM.B68.623BM.B5.850+ 3.31568+ 3.247辅助计算f h =+68mmL=5.8km- fh/L=12MMf h容=± 40V5.8= ± 96mm|Wh|<| WP|2 计算高差闭合差fh=E h 测-(HB-Ha) =3.315-(68.623-65.376)=+0.068mm根据附合水准路线的测站数及路

7、线长度计算每公里测站数50/5.8 (站 /km )v 16 (站 /km)故高差闭合差容许值采用平地公式计算。等外水准测量平地高差闭合差容许值WP的计算公式为:f h 容=± 40VL= ± 40V 5.8= ± 96mm因|fh|<| fhp|,说明观测成果精度符合要求,可对高差闭合差进行调整。如果说明观测成果不符合要求,必须重新测量。3调整高差闭合差高差闭合差调整的原则和方法, 是按与测站数或测段长度成正比例的原则, 将高差闭合差反 号分配到各相应测段的高差上,得改正后高差。将各测段高差改正数填入表 2-6 中第 5 栏内4计算各测段改正后高差各测段改

8、正后高差等于各测段观测高差加上相应的改正数。 将各测段改正后高差填入表 2-6 中第 6 栏内5计算待定点高程根据已知水准点 A 的高程和各测段改正后高差,即可依次推算出各待定点的高程最后推算出的B点高程应与已知的 B点高程相等,以此作为计算检核。将推算出各待定点的高程填入表 2-6 中第 7 栏内。二、闭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 闭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的步骤与附合水准路线相同。项目二:全站仪坐标放样:白天操作训练:一、全站仪坐标放样步骤:(一)、把仪器架在测站点上,对中整平。(二)、开机,设置仪器参数:温度、气压、棱镜常数(三)、放样步骤 在放样的过程中,有以下几步:1 选择数据采集文件,使其所采集

9、数据存储在该文件中。2 选择坐标数据文件。 可进行测站坐标数据及后视坐标数据的调用。3 置测站点。4 置后视点,确定方位角。5 输入所需的放样坐标,开始放样。3.1 准备工作3.1.1 坐标数据文件的选择运行放样模式首先要选择一个坐标数据文件, 您也可以将新点测量数据存入所选定的坐 标数据文件中。在此模式下仅为现有的坐标数据文件可以被选定,而不能创建一个新文件。当放样模式已运行时,可以按同样方法选择文件。3.1.2 设置测站点 设置测站点的方法有如下两种:1)利用内存中的坐标设置2)直接键入坐标数据例:利用内存中的坐标数据文件设置测站点由放样菜单1/2按F1 (输入测站点)键, F1点号:键,

10、即显示原有数据 按F1 (输入)键 F1点号=PT-0 11 2 3 4 5 6 7 8 9 0 .- ENT 输入点号,按 F4 (ENT键*1 ) 按同样方法输入仪器高,显示屏返回到F1 :输入测站点,输入仪高F2 :输入后视点F3 :输入放样点例:直接输入测站点坐标由放样菜单1/2按F1 (测站点号 输入) F1点号: 键,即显示原有数据 按F3 (坐标)键 按F1 (输入)键,输入坐标值按F4 (ENT) 按同样方法输入仪器高,显示屏返回 返回放样菜单输入 F1 :输入测站点F4 F2 :输入后视点F3 :输入放样点P J3.1.3设置后视点如下三种后视点设置方法可供选用1)利用内存中

11、的坐标数据文件设置后视点2)直接键入坐标数据3)直接键入设置角例:利用内存中的坐标数据文件设置后视点例:利用内存中的坐标数据输入后视点坐标 由放样菜单F2 (后视)键 F2点号:输入调用NE/AZ 回车 按F1 (输入)键 F1点号=BA-011 2 3 4 5 6 7 8 9 0 .- ENT 输入点号,按 F4 (ENT键*1 )输入点号20照准?是否照准后视点,按F3 (是)键显示屏返照准后视点 F1:输入测站点回到放样菜单1/2 F2:输入后视点F3 :输入放样点PJH(B) = 120° 30每按一下F3键,输入后视定向角方法与直接键入后视点坐标数据依次更变。方法1调用已有

12、点号 点号=:方法2直接输入坐标方法3直接输入角度H(R) = 120例:直接输入后视点坐标由放样菜单1/2按F2 (后视)键,即显30' 20F2点号=显示原有数据输入 调用 NE/AZ 回车 按 F3 (NE/AZ)键 F3 E:0.000 m 按F1(输入)键,输入坐标值按F4(回F1后视回车)键, 输入坐标H(B) = 120° 30' 20F4 > 照准 ? 是 否 照准后视点照准后视点 按F3 (是)键,显示屏返回到放样菜单F1 :输入测站点F2 :输入后视点F3:输入放样点P J3.2 实施放样 实施放样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1 )通过点号调用内存中的

13、坐标值2)直接键入坐标值 例:调用内存中的坐标值F1 :输入测站点F2 :输入后视点F3:输入放样点P J 由放样菜单1/2按F3 (放样)键 F1 (输入)键,输入点号 按同样方法输入反射镜高,当放样点设定 F1计算后, 仪器就进行放样元素的计算HR放样点的水平角计算值 mHD :仪器到放样点的水平距离计算值 照准棱镜, 按 F1 角度键 HR :实际测量的水平角 dHR :对准放样点仪器应转动的水平角 dHR =实际水平角一计算的水平角当dHR=Gb00 / 00"时,即表明放样方向正确 按F1 (距离)键 F1 dZ :m HD:实测的水平距离dHD对准放样点尚差的水平距离m=

14、实测高差一计算高差 按F1 (模式)键进行精测 当显示值dHR dHD和 dZ均为0时,则放样点的测设已经完成 按F3 (坐标)键,即显示坐标值 按F4 (继续)键,进入下一个放样点的放样3.3 设置新点当现有控制点与放样点之间不通视时就需要设置新点。 二、全站仪测回法测角度、测边长(一)、在放样出的A点上架好仪器,对中整平。放样好的另外两点 B点和C点上架好棱镜, 对中,整平。开始全站仪测回法测角度的步骤。(二)、全站仪测回法测角度、测边长1、盘左位置:瞄准左目标(如B),置零,设置成00° 00 ' 00,记录,按距离测量键,测出AB边边长,记录;转动照准部瞄准右目标(如

15、C);读数为c左,记录,按距离测量键,测出 AC边边长,记录。则/ A左=b左c左。此为上半测回。2、盘右位置:瞄准右目标(如B),读数为b右,记录,按距离测量键,测出AC边边长,记录;逆转照准部瞄准左目标(如C);读数为C右并记录。按距离测量键,测出AB边边长,记录。则/ A右=b右c右。此为下半测回。3、 当A左A右=土 20时,则成果合格。取上、下半测回角值的均值作为该角 一测回角值。4、 换1人换站到B点上按同样方法观测/ B边BA BCo5、 换1人换站到C点上按同样方法观测/ C边CA CBo6、取每边两次测量的边长平均值作为各边边长。7、当(/ A+Z B+/ C) 180°<± 30,成果合格。晚上讲解内容:分配给每个老师的讲解内容由各个老师自由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