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认识厘米苏教版.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099952 上传时间:2021-12-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认识厘米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认识厘米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认识厘米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认识厘米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认识厘米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认识厘米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认识厘米苏教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认识厘米教学目的:1通过动手量一量、找一找、画一画等活动,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定长线段,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2通过经历探究认识厘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才能、动手才能、估测才能。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重点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线段。教学准备:直尺一把、光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谈话:生活中的物体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假如我们想要知道课桌的边有多长怎么办呢?你们量量看。2说说你是怎样量的?3假如我们用手量,手有大有小,量得的数是不一样的,那么怎样量更好呢?小

2、结:为了更加准确,我们在一般情况下用尺子来量一量最好,要量出物体的长度,首先要认识尺上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境,由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困惑引发考虑:大家量的结果不一,是因为没有同意的尺度,动而引入新课的学习。二、探究新知1认识刻度尺1和小组同学的尺子比一比,找找有哪些地方是一样的?2尺子上的一条条线叫刻度。刻度线有长有短。3刻度尺上的数字是怎样表示刻度的?最小是几?2认识厘米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1指一指1厘米有多长,你能在刻度尺上指出吗?能说说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是1厘米吗?2数一数从刻度0到刻度3之间有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

3、米?小结:从刻度0到刻度几,它们之间的长度就是几厘米。3量一量拿出练习本,量一量一条横条的长是多少?讨论:量长度时应该注意什么?3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在观察的根底上先找出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说明理由。4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通过测量来解决问题,可以分别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再算出它们的差;也可以直接量出两条线段相差部分的长度。5想想做做第7题教学画一画:画一条7厘米的线段。会画吗?动手试试看。明确画指定长度线段的方法,并提醒学生标明线段的端点。设计意图:在量长度时,先让学生动手试一试,然后讨论得出既正确又简便的量长度的方法,变学生消极承受为积极发现,并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别人的发言,培养

4、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合作意识。老师不断创造时机,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形成1厘米的概念,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意识。三、应用与反思1想想做做3出示题目,让学生讨论,说说线段长多少厘米。8厘米超过一点或8厘米不到一点都是大约长8厘米。2.想想做做4还可以量很多物体的长。如食指的宽、手掌的宽。3.想想做做5下面我们先来比一比谁的估计才能好。再测量长方形长边的长和短边的长,进一步明确测量线段的方法,再测量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并交流结果。在填写测量结果时,可以告诉学生:习惯上,标注图形的边长,文字要和所标注的边的方向一致。这次要先估计再量一量。4想想做做6学生先自己看一看,填一填,交流时引导学生说清

5、楚是怎样看出每条线段的长度的。明确:线段中有几个1厘米,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还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量出线段的长度,能通过挪动直尺,使学生看到:这条线段的长度是确定的,它的长度不会因为直尺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小组的交流的形式,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稳固所学是知识,并与旧知识相联络,经历了学生动手活动后,学生的动手才能,想想才能得到了开展。四、总结与作业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学生答复以下问题。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才能,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开展语言。

6、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才能和语言表达才能的进步。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的知识,反思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板书设计:认识厘米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颖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稳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才能,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才能、思维才能等等,到达“一石多鸟的效果。尺教学反思: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

7、中的老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老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那么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方书院、皇室,也称老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是本节课的重点,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这一环节的操作指导必须细致、严密、到位才能正确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在认识厘米的时候,先是呈现给学生一个1厘米的表象,让学生说说对1厘米有什么感觉;然后让学生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少加深对1厘米的表象。再是让小朋友们找找我们生活中或者身体上的一些1厘米的物体,再一次的让孩子们感受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这些活动都便于学生在充分观察的根底上形成体验。*.;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