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103026 上传时间:2021-12-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互联网+”背景下“二十四节气”课程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课题提出的依据1 .“二十四节气”独特的课程价值(1)节气文化的传承需要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表明自然节律仍是现代人应当遵循的,是一种对生活的合理 规划,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2)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人的生命成长需要实现天地人事的融通,节气活动就是抓住节气的自然本质与儿童的率真的契合点,激发他们探索自然乃至世界的渴望,让儿童的好奇心与自然千变万化的植物、动物、天气

2、、天象、人事等变化相连,让他们走进自然,发现自然界的规律,感受自然的奥秘,发现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享受自然的阳光雨露,感受到自然的律动,并由此获得心灵 的自由与智慧,改造与发展自己的成长经,获取儿童生长应有的自然节律,在属于儿童生命 成长的生活节律中不断生长。2 .“互联网+”的课程创新价值(1) “互联网+”的课程融通价值互联网+教育旨在尝试结合虚拟学习和现实学习,创建学习社区,利用互联网各平台的互动学习功能,形成互联网 +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由传统的被动式接受到自主研究的转变, 实现虚拟和现实、时间和空间、多学科课程的融通。(2) “互联网+”的课程实践价值从教育角度来讲,“互联网+”背景下

3、的课程实践研究是一种方法引领,创新性地探索新时期校本课程开发新路径,填补了目前这一块领域的研究空白。从文化的角度讲,“互联网+”背景下的课程研究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建构。它引领学生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传统与现代手段都可以关注生活,汲取世界和民族教育的精华,通过体验与熏陶,理解与扬弃,沉淀与创造,形成一种高品味的精神建构。*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推进项目第三批课题项目组成员:徐青 金淑文祁馨白小华倪佳华竹芳周瑾解星莹季梦丹岳旭勤陈夏婷张慧慧张文颖从课程育人讲, “互联网+”的课程具有个性化、动态性和丰富性的特点,更加能适应小学生的学习特点。3. 学校课程的研究基础( 1 )扎实的课程活动

4、推进从 2016 年开始,我校每学期都会开展“二十四节气”课程课程活动。比如春分节气中,组织全校学生开展玩蛋活动;谷雨节气中,发动师生开展种植活动。 “我与谷雨有约”新基础基地回访获得专家好评。 “你好,小满”获常州市天宁区第二届少先队活动课评比一等奖。核心团队设计并实施的“你好,二十四节气(春) ”课程方案获天宁区优秀课程方案设计。(2) “互联网 +”研究基础2012 年 3 月我校开始了“e 学习”的实验。在探索中,不断建立和完善e 学习的学习环境、学习平台、学习社区。在e 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正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体。研讨中,教育教学专家肯定了e 学习的教育价值观,对

5、e 学习这种新的数字化教学方式给予高度肯定。通过“龙城网民看教育”、 “把学校建在微博上”、各省市兄弟学校的观摩研讨,以及多家新闻媒体的采访宣传,得到社会大众的聚焦和认可。家长的亲身参与,也使 e 学习走得更深更远。6 月 21 日,成为常州市24 所“首批常州市数字化校园实验学校”之一,校长受邀做了题为数字化:未来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的专题发言。8 月 6 日,成为常州 13 所省基础教育百校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之一。2013 年度还被评为了省课题研究 “先进集体” 。在此基础之上,学校也尝试将“e 学习”的理念运用到了青年教师培训中,在优酷网上建立了学校的视频网账号,几年来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视频、

6、学习视频、专家讲座视频等资源。为“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与学校课程体系的关系1常州市北郊小学学校课程体系我们的校训是:爱、民主、科学,进一步分解成两句话:创造校园新生活,追寻教育新理想。依照校训以及我校课程实施特色,我们把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进行了统整,而后划分成教师课程、学生课程和家长课程三类。每类课程又按课程载体的不同,一般分为线上课程、线下课程、线上线下融通区三部分(详见“北郊小学课程结构图”) 。教师课程北郊小学课程结构图2.二十四节气课程二十四节气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学生课程”的组成部分。它的线上课程指向学校办学理念的关键词之一一一“爱”,着力培养学生

7、热爱自然、乐于探索的情感态度,可以细分为线上直播课程和线上录播课程。它的线下课程指向学校办学理念的另一关键词一一“科学”,主要通过学科学习、班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三条途径开展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线上线下融通区”则指向学校办学理念的关键词一一“民主”。通过线上群组和线下班级两个平台进行成果交流与展示、提出疑惑、进行评价等。二十四节气课程的结构为各课程的基本样例。当然,各门课程在执行中,可根据课程特色进行适当调整。三、研究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目标1 .建立“二十四节气”与学生生命成长之间的关系,丰富学生知识、技能、生活体验以 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意识和热爱的情感。2 .

8、 汇聚整合“二十四节气”课程资源,形成课程的整体架构与实施策略,构建互联网 +背 景下的“二十四节气”课程学习模型。(二)研究内容1 . 学生学习需求和现有资源分析的研究( 1 )学生学习需求的研究互联网 +背景下“二十四节气”课程的实践研究是学生、家长(支持)教育各方力量的统一过程,二十四节气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在研究时不能脱离和土地的联系,把对自然最好的节律和儿童的生命成长融合起来,实现真正的“天人合一”。通过这些需求的调研,统一各方教育理念。( 2)现有资源分析对“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积淀进行搜集。包括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天文、地理、俗语、谚语、历史故事、风俗活动、诗歌和艺术等,包括在学生周边活

9、跃着的与之相关的手工艺人、文化讲述人和艺术家们,还包括互联网上留存的视频、文字、软件资料等。依据趣味性、适用性、实践性的原则进行筛选,将资源结构化。2 构建互联网+背景下“二十四节气”课程整体与年级序列的研究( 1) “整体”与“分层”结合确定课程目标。整体策划时,根据学校实际,主动融入常州民俗、地方特色,以 “学 (节气知识)、 诵 (节气诗歌) 、画(节气笔记)、做(节气活动)、过(节气生活)、悟(节气文化) ”为主要形式,推进节气活动的展开。分层设计时,首先对年级的活动的目标进行分层:一、二年级以“体验”为目标组织活动;三、四年级以“体察”为目标组织活动;五、六年级以“体悟”为目标组织活

10、动。其次是对同一年级班级活动内容的分层,四个班的活动有统有分。比如:二年级的春分活动,4 个班都有“春分画蛋、立蛋、斗蛋”活动,但二( 1 )班是读春分绘本的活动;二(2)班是交流春分的自然笔记;二(3)班是认识春分时常见的植物;二(4)班是测日影、观星相的活动。最后在同一个班级还有小队活动的分层。2)融合学科学习、班级活动、教师工作和校外教育资源开发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知识.民俗与文化、亲近自然学科渗透与融通班队、教师 工机等苜A 资源的融合线下与线上融通'节点推进与日常渗透转化互生我们根据“知识、民俗与文化、亲近自然”三方面课程目标,架构了二十四节气课程的结构(详见上图)。学科渗透

11、活动将学校节气活动整体设计,与学生学科学习生活相联系。比如语文学科:“秋分”节气品茶、吟诗、美文诵读;数学学科:研究树叶的比例与变化; 音乐:吹奏与欣赏秋的声音;美术:画出秋的颜色;科学:气候与环境;体育:韵律操与绳 操,学科学习与节气生活体验通过具体的活动贯穿其中。班队渗透活动我们积极实现节气活动的重心下移,与班队活动与班级文化建设整合融通,让学生在群体活动,在小队成长中进一步感受个人的成长。如开展“敬老助老活动”“爱心义卖活动” “义工志愿者服务”等,在具体的活动体验中感受与社会的联系,与人的交往,对社会的奉献。学生主题和探索的融合活动节气活动与学生的升旗仪式、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

12、等融通,进一步打通学科 壁垒,使学生主动应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参与到积极的社会生活发现中。比如开展“新能源 探访”活动,学生走进“绿色科技住宅”,了解现代住宅设计理念;走进“石墨烯研究院”,了解现代新材料应用;走进“新能源汽车基地”,了解现代汽车发展。教师工作和生活的融合活动学校节气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是一种创新生活,更是教师教育生活方式的转型。教师学科人的身份被打破,还原为“教育人”,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成长。从学科指导向教育生活引领,工作生活的转型与融通,实现教师教育生活的变革。校内外教育资源的融合活动学校“节气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注重活动中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让学校里的一花一树、一

13、墙一角成为有效的教育资源。沟通校内、外教育资源,因地制宜的使用与开发,建立学校、教师、家长、社区、乡镇、企业、高职院校、科研机构等方面共同创生“四 季活动”的机制与平台,体现学校及地区特色,形成整体融通的资源应用。(3)线下活动与线上直播融通,节点推进与日常渗透互生,推进课程实施。“线下做活动、线上做交流”的融通线下让孩子们经历有趣、丰富和优质的节气活动、节气生活。利用各种互联网+学习平台将线下优质的活动资源集聚,并向全年级、全校、或其他学校开放和辐射出去,打破课内与 课外、班内与班外、校内与校外的界限,提升节气活动的育人价值。节点推进与日常渗透融通互生线下的日常是学校提倡的家庭的节气种植,通

14、过每天记录自然笔记,具体、完整地经历一次节气种植的过程。在学校开设“亲亲节气农场”,每个小队有种植箱,孩子们自主选择种植当季的蔬菜,体验种植的乐趣。线上则利用CCtalk直播平台进行种植体验、体悟、体察相互分享交流,让每一位孩子都参主动体验、体察和体悟节气生活。3 .“互联网+”背景下课程学习模型的构建与运用研究本课程教学方式的特质就在于“融合”:技术上是线上与线下的融合;资源上是校内与校外的融合;时空上是课内和课外的融合;方式上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我们希望挖掘“互联网+教育”中蕴含的大量具有价值的教育、教学资源,将其作为一种高效的研究武器来设计学习活动、准备学习资源从而实现新型教学方式的尝试

15、(详见下图)。I二一正LW比二触手可吐区=:*:子耳上七与:”学习壮区合关“互联网+”背景下课程学习模型图24个节气,每个节气涵盖了多个领域,为活动组织实施方式的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互联网+作为一种优质的学习资源,在课程中主要是利用学习“四件套”:用“ CCtalk ”软件进行网络直播学习;用“沪江学习网”建帖跟帖,进行学习成果的反馈;用umu软件进行课程的互动;用“钉钉”这一即时通讯软件进行学习信息的发布,以积分的方式进行过程性评 价。通过创建学习社区、线上线下课程互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打 破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壁垒,具备学习共同体意识。4 .“互联网+”背景下课程实施方

16、式的研究本课题将在线上线下互动式研究的引领下,通过阅读与观察、走访与考察、调查与实践、研究与辩论等实施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创生多样化学习机会,培养自主 学习能力。走访与考察1向读与观案rS 线上线下互动式蟠与藉论.一 J、一|我.与实践“互联网+”背景下课程实施方式示意图5 .“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推广和辐射研究我们拟采用四种方式进行课程的推广。一是网络自然辐射。即利用 CCtalk、钉钉群、沪江学习网和微信作品打卡等互联网平台进行成果发布和评价。二是学校的微信公众号发布课 程活动讯息。三是开展面向家庭、社区的团队活动。四是利用出版物发布学生的课程学习经 验和成果。四、推进思路

17、该研究的总体推进思路如下图。首先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法,对学生学习需求和现有资源就行调研分析,统一各方教育理念,对已有资源进行筛选,将资源结构化。然后进行“互联网 +”背景下“二十四节气”课程育人价值的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接着设计实施“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整体序列与架构的研究,开始对“互联网+”背景下学习模型的构建与运用、实施方式及推广辐射进行研究。二十四节气课程研究思路图其中,课程的构建方式将以学生、 家长、教师和社会4种力量组成的学校课程共同体,采用“互联网+”思维和相应的网络平台共同体开发、实施。五、预期成果1 .阶段性成果序号研究阶段(起止时间)阶段成果名称成果形式负责人12

18、018.3 2018.7课题论证、方案设计课题申请评审书课题开题报告书张逸22018.8 2019.2对“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学习需求和现有资源进行分析研究分析报告张逸、祁馨32019.2 2020.2撰写中期评估报告; 构建互联网+背景下“二十 四节气”课程整体与年级 序列,对学习模型的构建 与运用、实施方式和推广 辐射进行研究。中期评估报告论文案例集张逸、金淑文42020.2 2020.10阶段总结、资料汇编阶段报告结题报告张逸、祁馨、倪佳2 .最终研究成果最终研究成果形式成果名称鉴定指标研究报告实施互联网+背景下的“二十四节气”课程的实践研究报告、结题报告准时完成论文在互联网+学习社区中感受二十四节气生活论文准时完成案例集互联网+背景下“二十四节气”课程教学案例集准时完成3 .项目成果的预期成效“二十四节气”课程将丰富学校的课程门类;整个节气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范式对学校的其他课程能形成参考与辐射;对其他课程的实施有很大的借鉴价值。课题组成员基本上都是学校优秀中青年教师,他们工作热情高、责任心强,有充沛的精力、积极的进取精神。在学校行政和教导处的统一管理下,实施本课题研究的人员和时间的 落实有足够的保障。本课题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是我们一定会克服各种困难,保质保量 按时完成各项研究任务,确保课题按时结题。2018年6月9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