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第一节高油大豆病害主要种类及防治.ppt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311010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课件第一节高油大豆病害主要种类及防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医学课件第一节高油大豆病害主要种类及防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医学课件第一节高油大豆病害主要种类及防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学课件第一节高油大豆病害主要种类及防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课件第一节高油大豆病害主要种类及防治.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凸 磕 灰 武 宙 餐 匈 帧 潦 跳 梳 智 脏 邦 件 正 占 河 曼 徊 厩 莲 颂 硫 妄 角 聘 膝 见 论 砒 傈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一节 高油大豆病害主要种类及防治 大豆霜霉病 大豆灰斑病 大豆根腐病 大豆褐斑病 大豆菌核病 大豆褐纹病 胞囊线虫病 大豆立枯病 大豆猝倒病 根结线虫病 细菌斑点病 大豆羞萎病 婉 嗅 辉 煎 产 杨 庸 毖 涣 垣 无 臣 沾 撑 药 鲤 敲 梧 馋 算 卓 悦 侯 丢 估 假 猾 篓 窝 艇 瘤 尹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2、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大豆霜霉病 危害部位: 主要为害幼苗或成株叶片、豆荚 及豆粒。 发病症状: 成株叶片表面生成圆形或不规则 病斑,黄绿色,边缘不清晰,后 变褐色,严重时多个斑点汇合成 大的斑块,使病叶干枯。花期前 后雨多或湿度大,病斑背面生有 灰色霉层,病叶转黄变褐而干枯 。豆荚染病 外部症状不明显, 但荚内常现黄色霉层,即病菌菌 丝和卵孢子,受害豆粒发白无光 泽,表面附一层黄白色粉末状霉 层。 畦 枢 争 帽 毅 苇 投 号 麻 娶 幽 侠 噬 茎 搏 镁 苞 紊 井 妥 兴 帮 润 襄 砍 粘 瘟 凡 掷 靶 巧 存

3、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大豆霜霉病 : 病菌以卵孢子随种子发芽而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侵入植物 生长点,从而引起植株感染。北方一般在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 7、8月份为高发期,田间湿度大、温度在20-24度有利于发病。 发病规律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并精选种子,做好种子处理,剔出 病粒; (2)加强田间管理,锄地时注意铲除系统侵染的病苗, 减少田间侵 染源。 (3)种子药剂处理: 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90乙 膦铝或35甲霜灵(瑞毒霉)粉剂拌种。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洒

4、40百菌清、25甲 霜灵、58甲霜灵锰锌。还可选喷1:1:200倍波尔多 液、65代森锌500。 憋 唱 驹 稗 揩 逃 挫 拧 瓮 荔 咖 痊 踢 航 啄 樊 撩 私 虽 骚 勾 妻 模 歇 浴 呆 瓤 利 国 库 汇 数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大豆灰斑病 危害部位:大豆灰斑病主要为害成株期叶片,也可侵染幼苗、茎、荚和种子 症 状:主要危害叶片,成株期叶片病斑初呈红褐色小点,后扩展成圆形、椭圆形或不 规则形,边缘褐色,中部灰褐色。严重发病时几乎所有叶片长满病斑,造成叶片过早 脱落, 受害

5、减产20%30%, 同时百粒重下降, 品质降低。 哼 呼 肘 慈 诚 柠 罪 药 惜 噶 岔 箕 褂 倪 诛 婿 簇 政 娇 子 荡 杯 顷 爹 卷 赘 眩 墒 炕 适 匪 路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大豆灰斑病 发病规律:灰斑病是老病害,一般在6月上中旬,在叶上开始 发病, 7月中旬进入发病盛期。豆荚从嫩荚期开始发病, 鼓 粒期为发病盛期, 7月8月份遇高温多雨年份发病重。 综合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优质、高产、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 求的品种 选用末感染田生产的大豆种子。 种子药

6、剂处理:在播种时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 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拌种 药剂防治: 应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ha在大豆6叶期对 水喷雾防治叶部病害,在初荚期喷药可防治荚部病害。 注意防治荚部病害不能过晚,病菌在荚部潜育期1724 天,荚部显症后穿透荚皮需要5天以上,大豆生育后期感 病的荚一般不能侵染籽粒 速 遗 烛 瓮 齿 格 袭 朗 乐 集 乙 波 瘴 去 试 库 坞 笼 枣 淄 残 烦 嘘 识 拥 臂 导 堪 抨 撂 逛 幸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大豆根

7、腐病 危害部位:主要危害是大豆根部,在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 症 状 : 病株地上部生长不良,病苗矮瘦,叶小色淡发黄,一般病部斑初为褐色至黑褐色小斑点,以后迅 速扩大呈梭形、长条形、不规则形大斑,叶片下垂变黄,并向上不同程度的扩散至下部侧枝,以至使整 个主根变为红褐色或黑褐色,皮层腐烂呈溃疡状,病部有细小的裂痕,有的凹陷,重者因主根受害使侧 根和须根脱落腐烂,造成主根“秃根”。苗期发病影响幼苗生长甚至造成死苗,使田间保苗数减少,成株 期由于根部受害造成地上部生长发育不良,从而导致产量下降。 琵 挂 寐 旅 食 等 豌 鲍 炳 狄 享 铺 俞 栽 囤 酣 馒 押 擒 若 峪 炸 抓 溅 密 笔

8、卫 蜂 陵 伸 迈 甫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大豆根腐病 发病因素 大豆幼苗期多雨、地温低、上壤湿度大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 有利于根腐病的发生。干旱,大豆幼苗长势弱,抗病力低, 被害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染。 长期连作 几年不断连作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原因, 病菌在土壤里积 累达到相当程度和规模。 品种单一、抗病品质下降,必须引进新的高产、抗病大豆品种 发生规律 是由镰刀菌、丝核菌和腐霉菌等多种病菌侵染而引起的。不同病 菌引起的病害症状不同,但共同点是根部腐烂。这些病菌

9、均 能在土壤中越冬并存活5年以上,近表面密度最大。 在大豆 子叶期病菌可以侵入幼根,病菌靠土壤、种子和流水传播。 大豆根腐病发生程度主要取决于菌源数量、土壤环境条件和耕作 栽培措施。 榨 枕 予 徘 抗 蜀 油 灭 撅 灿 琼 籍 瞳 鸯 半 咙 腕 跌 匆 蜂 弛 毙 死 漾 茧 纶 堰 卢 晚 查 枣 蕾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综合防治 药剂防治: 药剂拌种,用50%多福合剂可湿性粉剂,按种子录的0. 4%拌种。或用菌克毒克(2% 宁南霉索水剂)按种子录的1%拌种。或用50%福美双可湿

10、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 粉剂按种子录的0. 5%拌种。还可用含有杀菌剂的35%多克福大豆种衣剂用种子重量 的1.5%剂量拌种。 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减少菌量。 适期播种(适时晚播)播种深度控制在23厘米,并要早中耕,深中耕, 以起到防寒增温,增强大豆生长势提高抗病力的作用 改善田间土壤通气条件,及时排除积水,创造疏松平整的耕层,避免田间 积水,采取垄作法,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促进大豆根系生长,提高免疫力 。 增施有机肥、磷肥和钾肥,进行叶面喷肥,适时进行中耕培土以利于侧生 根形成。 朽 逮 荚 皖 事 咙 戊 氯 呼 玫 筋 掸 溃 芳 氯 新 杆 塔 葛 设

11、曹 治 瓜 绝 睫 茫 钩 湖 纽 羌 臼 径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大豆褐斑病 发病症状: 真叶病斑棕褐色,轮纹上散生小黑点,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直径l5mm,严重时病斑愈 合成大斑块,致叶片变黄脱落。 茎和叶柄染病 生暗褐色短条状边缘不清晰的病斑。病荚染病 上生不规则棕褐色斑点。 温暖多雨,夜间多雾,结露持续时间长发病重。 浓 尉 刺 干 烘 躲 疫 痒 斯 枕 躁 础 封 炉 豪 磊 哄 债 亭 恤 璃 蜗 痹 大 高 醛 迷 奸 珠 瞪 唉 而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12、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实行3年以上轮作。 (3)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10天 左右防治1次,防治1次或2次。 皆 廉 外 份 娄 攫 佰 州 谱 肇 叹 翠 腊 符 阅 优 宇 段 袋 狄 命 缮 诽 卫 衔 胰 簇 福 铃 椭 亩 通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大豆菌核病 俘 植 孪 咆 燎 存 梳 批 礼 渡 奶 壕

13、拳 蹦 怪 案 拐 撼 恼 咏 蘸 走 猛 剧 逢 掇 步 沏 誊 瓶 涟 津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大豆菌核病 危害部位 大豆菌核病主要 浸染茎秆, 7月下旬开始发 病 发病症状 浸染初期茎秆上 有褐色病斑, 以后病斑上有 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 颗粒, 后变黑色颗粒( 菌核) 。纵剖病株茎秆, 可见黑色 圆柱形老鼠屎样的菌核, 病 株枯死后呈灰白色 宦 缮 围 讼 廖 迹 弄 缓 斩 搬 倚 喊 吟 淬 躇 夹 期 科 亡 樟 围 常 酌 万 疤 哎 捂 岁 程 丘 蛀 课 第 一 节

14、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大豆菌核 狂 毛 晾 琉 竹 梅 谜 旬 霞 诽 烂 幅 籽 皿 滓 诣 元 价 址 简 骄 舜 锌 腐 猩 女 罪 拢 苏 呆 阎 胰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大豆菌核 板 寂 沟 对 捉 旦 它 掂 嚼 舱 般 韦 苫 杖 瓷 伴 鹿 抚 纂 载 湖 多 蚊 姐 朗 蒲 募 兰 旨 望 虹 涝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 一 节 高

15、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发生规律 菌核病菌 最易侵染的植物是向日葵和十字花科植物,其次 是大豆。病菌的菌核可在土壤、病残体和混杂在 种子间越冬。在大豆开花期形成子囊孢子侵染衰 老叶片和瘦弱的茎及凋萎的花,被侵染的叶、花 和茎上的菌丝与健康部位接触进一步感染,扩大 危害。 田间菌核数量是该病发生严重的最重要因子,其次 是环境因素。在大豆开花期土表温度高、空气湿 度大、降雨量大有利于发病。 峨 馒 腆 扭 晦 噪 栏 诽 陡 塑 院 晤 肇 蓟 姜 侩 寿 页 疹 淡 正 惟 恤 攫 猾 算 鸿 启 臂 撰 聘 滩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16、防 治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防治方法 n1、在防治上,轮作、清选种子、深翻、中耕培土、排出田间积水、合理密 植、氮磷钾肥配合施用等有利于控制病害的发生。 n2、在初花期喷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2 1.5kg/ha。710天后再喷1次。或40%核菌净1000倍液或50%甲基托 布津500倍液喷雾。 n防治关键:因大豆菌核病多发生在植株中下部,且发生时期多为大豆封垄 后,因此在防治时必须使用背负式喷雾器 含 搭 魁 帕 凑 跳 倪 哎 固 状 类 碰 秉 毒 眩 凄 蛔 砚 斡 陆 橇 茹 曹 磕 鳃 营 合 钨 谴 先 械

17、抹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大豆褐纹病 褐纹病典型症状 是叶部产生多角形, 大小15mm褐色或赤 褐色小型斑,病斑略 隆起,中部色淡,稍 有轮纹,上生小黑点 ,病斑周围组织黄化 ,多数病斑可汇合成 黑色斑块。 祝 束 丫 会 扳 骚 差 仪 情 梭 低 离 卸 痴 韦 寐 岩 蹋 兹 沤 舜 痴 意 抨 灸 靴 跑 找 闰 蒂 镐 拯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褐纹病 发生规律: 是一种在低

18、温条件下容易发生的气传病害,病菌以 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从伤口、气 孔及直接穿透组织表皮侵入大豆叶片,发病严重时 ,大豆叶片自下而上全部黄化脱落。 我省我省6 6月中旬至月中旬至7 7月初气温偏低、多雨、高湿、少日 月初气温偏低、多雨、高湿、少日 照,前期发病重;照,前期发病重;8 8月中旬至月中旬至9 9月上旬降温较快、多月上旬降温较快、多 雨、高湿,后期发病重。雨、高湿,后期发病重。 防治方法: 在6月中旬喷药可控制前期叶部病害,在8月2025日 喷药可控制后期病害,使用药剂为50%多菌灵可湿 性粉剂1.5kg/ha,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5kg/ha。 负 褂

19、搭 廉 鼓 给 狂 摘 丝 访 干 殉 遣 阔 践 雏 含 截 漫 视 轴 携 立 剁 眨 贼 恼 侮 隶 著 谰 鸭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大豆胞囊线虫病 根系染病根系染病 被寄生主根一侧鼓包被寄生主根一侧鼓包 或破裂,露出白色亮晶微如或破裂,露出白色亮晶微如 面粉粒的胞囊,被害根很少面粉粒的胞囊,被害根很少 或不结瘤,由于胞囊撑破根或不结瘤,由于胞囊撑破根 皮,根液外渗,致次生上传皮,根液外渗,致次生上传 根病加重或造成根腐根病加重或造成根腐。 环 矢 睦 殊 蔬 酪 揉 握 边 芳

20、贝 零 局 灯 辨 窜 乙 页 觉 关 敬 柜 刀 惰 慌 隅 涤 酣 宣 御 犯 述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大豆胞囊线虫病: n大豆孢囊线虫病又称大豆根线虫病、黄萎病,俗称“火龙秧子”。 n危害部位:大豆孢囊线虫病主要危害根部,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 n发病特征:大豆根部受害,根部表现根系不发达,根瘤减少,须根增多。 被害大豆地上部矮小,叶片由下向上黄化,生育停滞,结荚减少甚至不结 荚,使大豆产量显著降低。发病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全株枯死,象被 火烧一样。 抨 施 兄 腑 雷 灶

21、重 骗 琅 崔 涯 镁 浑 科 凹 垃 瓶 悸 屁 斟 疯 秸 壬 吹 胯 澎 怠 舶 宦 校 鹅 惮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大豆胞囊线虫病 发生规律 大豆胞囊线虫以胞囊 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可存活 8年以上,最多可达11年。 大豆胞囊线虫生长发育最适 温度为17-28,10 以下不能发育。 传播途径:孢囊线虫主要通过田间耕 作,农作物残枝、粪肥及风雨、 农机具和带种子传播,越冬孢囊 对低温、干旱抵抗能力强,在土 中可存活10年之久。孢囊线虫病 的发生与土壤环境、土壤内线虫 数量有关。土壤温

22、度高、土壤湿 度适中、通气良好以及砂质土壤 及偏碱土壤有利于线虫的生长发 育与繁殖,则发病重。 冯 恨 怀 瓶 聊 漏 冰 笋 吮 案 钨 籽 寒 渤 瑚 婆 纱 绢 端 粘 返 捐 琵 道 墅 浸 象 咀 绣 慨 的 惭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防治方法 实行轮作,防止重迎茬。 选种抗病品种是孢囊线虫重发生区最经济有效的防病方法。 增施肥料:增施底肥和种肥,增强植株抗病力;叶面喷肥 对增强植株抗病 也有明显效果。 药剂防治措施:一是用大豆种衣剂包衣处理。二是用35%的乙基硫酸磷或 35%的

23、甲基硫环磷按种子量的0.5%拌种。或用种子量的2%的大豆根保 剂拌种。 田间防治:苗期喷硼钼微肥或大豆黄萎叶喷剂。 效 嘛 乞 潭 轨 灿 苟 昂 板 啪 侵 氰 央 叭 搽 察 恶 胀 募 坞 韩 威 酗 咀 态 蹬 宴 展 骡 祖 液 匪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大豆猝倒病和立枯病 盒 楚 倘 倪 琼 绰 津 喊 雅 妒 蔫 扑 阑 镰 谎 沽 诉 站 宿 潘 四 崩 发 朽 幕 沈 琶 靶 蛰 乔 峙 晶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 一 节 高

24、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大豆立枯病 n大豆立枯病俗称“死棵”、“猝倒” 、“黑根病”,为真菌病害。病害严 重年份,轻病田死株率在5%10%, 重病田死株率达30%以上,个别田块 甚至全部死光,造成绝产。 n发病时期:大豆立枯病仅在苗期发生 n发病症状:幼苗和幼株主根及近地面 茎基部出现红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皮 层开裂呈溃疡状,病菌的菌丝最初无 色,以后逐渐变为褐色。病害严重时 ,外形矮小,生育迟缓,靠地面的茎 赤褐色,皮层开裂,呈溃疡状。 宰 磋 炊 溅 牙 杀 柠 揉 寻 魁 唤 墨 皱 蹭 贱 嫌 抛 往 驭 邹 胜 不 硕 潞 戒 熏 监 粟 猖 心 囤 腕 第 一

25、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大豆立枯病 发病条件 1、连作发病重,轮作发病轻。因 病菌在土壤中连年积累增加 了菌量。 2、种子质量差发病重。凡发霉 变质的种子一定发病重,立 枯病的病原可由种子传播, 并与种子发芽势降低、抗病 性衰 退有关。 3、播种愈早,幼苗田间生长时 期长发病愈重。 4、用病残株沤肥未经腐熟,能 传播病害发病重。地下害虫 多、土质瘠薄、缺肥和大豆 长势差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或药剂拌种。 用50的多菌灵拌种 2、实行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实 行3年轮作。 3、合理密

26、植,选用排水良好干 燥地块种植大豆,防止地表 湿度过大,雨后及时排水。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洒下 列药剂:40%三乙膦酸铝 可湿性粉剂200倍液; 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 连续防治2-3次,并做到喷 匀喷足。 篇 渗 膏 坞 垛 几 狗 铃 红 举 崔 格 蝇 喻 痕 纽 疾 拓 且 编 枝 舟 臼 绢 屁 绰 弓 硝 雨 豹 巷 旁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大豆猝倒病 发病时期 该病多发生在芽期和苗期。 发病规律 大豆猝倒病以菌丝体、卵孢子 在病残体上

27、或土壤中越冬,成为次年初侵 染源。 发病症状 靠近地表的幼茎上初现水渍状 病斑,后幼茎变细腐软,呈黑褐色,导致 幼苗迅速折倒死亡,严重时可引起根部发 生腐烂,使病株矮化。 陡 乍 娘 垫 吴 丧 素 盟 桅 静 牟 寻 李 添 铭 蝇 徘 卢 眉 煎 彰 怯 缅 讣 回 藉 昧 秉 狸 枢 悼 鬼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综合防治 n n 1 1、适时播种,合理密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n n 2 2、加强排水排涝,降低土壤湿度,避免在低洼地、加强排水排涝,降低土壤湿度,避免在低洼地 种

28、植大豆,减轻发病。种植大豆,减轻发病。 n n 3 3、实行轮作和施用腐熟有机肥。、实行轮作和施用腐熟有机肥。 n n 4 4、播种前拌种或者苗期灌根的方法,采用、播种前拌种或者苗期灌根的方法,采用35%35%瑞毒瑞毒 霉拌种剂霉拌种剂0.30.3拌大豆种子拌大豆种子100100; n n 5 5、苗期灌根时可选用、苗期灌根时可选用40%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乙磷铝可湿性粉剂400400倍倍 液、液、25%25%甲霜灵甲霜灵800800倍液。倍液。 醒 募 茨 痔 哇 汞 羌 枢 惹 孽 券 刹 肯 算 绍 芹 搓 妄 个 扶 沈 醉 大 凯 逮 插 狭 忿 依 咱 烁 勋 第 一 节 高 油

29、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大豆根结线虫病 主要为害大豆根尖。豆根受线 虫刺激,形成节状瘤,病瘤大 小不等,形状不一,有的小如 米粒,有的形成“根结团”, 表面粗糙,瘤内有线虫。病株 矮小,叶片黄化,严重时植株 萎蔫枯死,田间成片黄黄绿绿 ,参差不齐。防治参见大豆胞 囊线虫病。 倔 拓 蚊 琵 坎 锹 亿 炳 烩 赏 凉 惭 恕 蓖 柔 睁 滁 煽 域 拳 滞 槐 寿 耕 汗 色 瑟 瞳 械 蚤 溅 锯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30、 类 及 防 治 大豆根结线虫病 n发病规律 土传病害,连作地 发病重,偏酸性土壤或中性土 壤有利于线是发育,砂壤土或 瘠土壤发病重。 n发病特征 发病为土传线虫病 害,主要危害根部,受害植株 表现好黄化,矮小,下部叶片 似焦灼状,引起早期脱落,根 瘤内有线结虫。被害植株生长 迟缓、茎叶短小而枯黄,花期 推迟,荚少而小,子粒不饱满 ,严重时不结荚,甚至全株枯 死。 臂 表 漆 落 冠 虹 蛾 残 凑 禽 邱 虚 迁 大 滓 鼓 斌 盐 阎 侨 爬 牟 呈 茅 呵 墨 什 陌 虾 竿 亲 锑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31、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综合防治措施: 1.选播抗病品种。 2.控制传染源,发病地块根茎要清除烧毁,使用过的农 具要清除干净后再到无病地使用。 3.增施有机肥,要多施马粪、绿肥等有机肥料,促进大 豆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4.药剂防治:亩施5%甲拌磷颗粒剂4-5公斤或3%呋喃丹颗粒剂4-5 公斤,播种时随开沟施入,预防效果较好。发病后亦可用上述 药剂浸液50公斤灌根。 旷 碳 肇 视 装 捶 拒 水 洽 茸 鲍 甜 具 酥 姜 漾 阮 胁 统 掂 吸 迪 郴 邪 迁 又 之 晒 敷 栈 萤 敷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32、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大豆细菌斑点病 危害部位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幼苗、叶柄 、茎、荚和子粒。 发生规律 大豆细菌斑点病是大豆主要病害之一 ,全生育期均可发生,病情发展快, 发生严重。一般从开花期开始发病, 至鼓粒期是发病盛期(6月中旬田间 植株发病率1530,出现一个高 峰期;8月下旬以后,随着气温降低 ,后期发病重,发病田块达50以上 。) 嘉 刊 菱 果 旁 想 喧 耶 贫 拯 七 冲 搬 赊 誉 瞒 摘 惫 悄 训 盖 醉 斯 扛 仲 没 怕 奢 窟 佃 仓 灿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33、类 及 防 治 n茎和叶柄上病斑呈褐色至黑色的 水渍状长条斑。 n荚上病斑与叶部相似,初呈水渍 状红褐色小点,后变为暗褐色。 n种子上病斑不规则,褐色,常覆 一层菌脓。 发病症状 子叶上病斑半圆或近圆 形,褐色至黑色,周围为水渍状; 真叶初为褐绿色小点,半透明水渍 状,后扩大并转为黄褐色,角斑状 不规则形,直径34mm,中心渐干 枯,暗褐色或黑色,边缘有一黄色 晕圈,天气潮湿,病斑背面溢出白 色菌脓,干燥后为膜状,有时病斑 汇 合为枯死大斑,中央破落。 大豆细菌斑点病 瞅 唁 再 票 夸 委 朔 茶 寂 碳 貌 矩 缕 喻 供 盾 绞 响 肋 搅 本 宇 俏 之 饶 吝 谊 滨 母 盒 誊 占

34、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发病 原因 1气候条件适宜。适宜大豆细菌斑点病的发生温度为25 ,最高温度为37,最低温度为3,致死温度为 471Omin。 2采用不合理的耕作栽培技术措施、给病害流行创造了条 件。如大面积种植单一作物品种和私自引入高度感病 品种、不合理轮作制、种植过密等,造成病害流行。 3缺乏规范化的防治措施,尤在喷药质量上表现突出,错 过了最佳防治时期,因此防治效果差,致使大豆细菌 斑点病在局部地块发生较重的流行。 4所选用药剂质量难于保证,目前农药种类繁多,假冒伪 劣产品时有

35、出现,如假的农用硫酸链霉素等。 大豆细菌斑点病 骗 蟹 赂 捷 猜 罕 辉 胞 伶 捡 尚 握 矿 集 李 善 举 禾 输 事 表 刃 膨 塞 杭 颤 绩 师 竞 易 詹 苟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大豆细菌斑点病 1选用抗病品种,如绥农14号、合丰35号等。 2实行3年以上轮作,合理密植,每公顷保苗25 30万株。 3及时培土,排出田间积水。氮、磷、钾肥配合施用 ,可以控制或减轻病害的发生。 4大豆收割后及时进行深翻,清除田间寄生残体。 5在大豆初花期,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 粉剂3

36、0004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 粉剂500 倍液,每隔710d喷一次,共喷23次 。 耀 红 弄 啪 孺 译 好 作 陵 盒 缓 泅 单 枝 匀 镀 蚤 纷 积 援 莽 汐 褂 缀 婴 伺 纤 缸 牧 氏 堤 啦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大豆羞萎病 症状识别:主要为害叶片、 叶柄和茎。叶片染病 沿脉 产生褐色细条斑,后变为黑 褐色。叶柄染病 从上向下 变为黑褐色,有的一侧纵裂 或凹陷,致叶柄扭曲或叶片 反转下垂,基部细缢变黑, 造成叶片凋萎。茎部染病 主要发生在新梢。豆荚染病 从边

37、缘或荚梗处褐变,扭曲 畸形,结实少或病粒瘦小变 黑。病部常产生黄白色粉状 颗粒。 蒋 捎 行 榔 淫 学 状 唯 乙 赘 购 姿 吩 榜 候 限 细 恩 屎 建 释 挞 贾 畸 瘩 撩 戴 失 动 胶 谜 怠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大豆羞萎病 症状识别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茎。叶片染 病 沿脉产生褐色细条斑,后变为黑褐色。叶柄染 病 从上向下变为黑褐色,有的一侧纵裂或凹陷, 致叶柄扭曲或叶片反转下垂,基部细缢变黑,造 成叶片凋萎。茎部染病 主要发生在新梢。豆荚染 病 从边缘或荚梗处褐变,扭曲

38、畸形,结实少或病 粒瘦小变黑。病部常产生黄白色粉状颗粒。 侗 绘 拆 雷 孵 氰 讫 囤 亥 颓 燎 篷 仟 涡 乍 谦 解 旬 挥 庸 琉 反 锦 谋 租 八 绣 畦 缮 蝶 橱 诗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大豆羞萎病 发病发病 原因原因 n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地下 害虫、线虫多易发病。 n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 ;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肥力不足、耕 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 发病重。 n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用易感病种 子易发病。 n地

39、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 ,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 病,高温、高湿、多雨易发病; n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枷 莉 耽 藉 低 渍 估 陪 亲 牟 铂 悔 旦 酿 励 沸 阀 语 萝 丙 篮 剂 妄 偶 陨 狙 捞 渤 讽 庭 奈 酱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大豆羞萎病 农业防治 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 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 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

40、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 育壮苗,达到“冬壮、早发、早熟”,增强植株抗病力。 化学防治 种子处理:2.5%适乐时种衣剂按药种比1:80拌种在发病初期喷 施 45%使百克水乳剂250毫升+43%好力克50毫升/公顷36甲基硫菌 灵悬浮剂600倍液 惜 乓 角 磐 堆 聘 厚 趟 弓 簿 室 类 牡 瓜 倪 适 八 价 憎 爬 硫 亥 擞 纤 埂 颗 要 己 黍 矮 顶 窒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故 搓 骂 笨 堡 干 钧 涕 奢 鼠 痘 胚 巫 垄 捶 澳 竞 劝 牺 涸 盾 跺 佃 小 雀 银 味 迄 运 绑 劲 冯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第 一 节 高 油 大 豆 病 害 主 要 种 类 及 防 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