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文科学生复习学案湘教版4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35.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114197 上传时间:2021-12-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文科学生复习学案湘教版4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3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3年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文科学生复习学案湘教版4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3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3年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文科学生复习学案湘教版4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3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3年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文科学生复习学案湘教版4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3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3年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文科学生复习学案湘教版4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3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文科学生复习学案湘教版4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3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文科学生复习学案湘教版4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35.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2013年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文科学生复习资料4。4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1、控制人口规模: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发 展与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2、转变发展模式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和提 高消费水平为目的。后果:使人类的社会生产以牺牲资源、环境为 代价,形成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使人类陷人 严重的资源、环境危机。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环境承载能力和土地、水、森 林、矿藏等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改变传统的以“高投人、高消耗、 高污染”为特征的发展模式,通过引人市场机制,平衡需求与供给 的矛盾,以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2、,减少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 压力和资源消耗。生态工业:生态工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 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 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工业,它通过一定的方法使物质和能量多级利 用、高效产出或持续利用。循环经济: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 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 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 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典型例题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1、下列属于协调人地关系主要途径的是A、控制人口规模B、控制

3、城市规模C、控制经济规模D、控制资源开采规模解析: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有:控制人口规模、转变发展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等几个方面.答案:A2、下图是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中品同祷拓1,产总批希驾高!IiSv摄行屈加工产品使用回螃1 Wx 后 1ws®sa- = w wr - J Jl一(1)将下列字母填入相应的方格内:A、资源的摄取B、产品生产制造C、产品废弃物处理(2)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传统生产方式只注意 处理,清洁生产方式却注意从原料开采一-生产制造一一消费使用-一废弃物处理的 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3)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

4、是以 、和 为目的。这使得人类的社会生产多以牺牲、为代价,形成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使人类陷入严重的 、危机。(4)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 和土地、水、森林、矿藏等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改变传统的以"、"为特征的发展模式,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平衡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以实现 和,减少经济活动所造成的 和。3.阅读下列图表:图一我国海、黄、淮、长江以南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表一:我国2000年近海海域水质情况类 别所比例 (%)水质状况说明类16。4我国近海水质标准分 为四类,一类无污染一类25.9二类污染较轻,能满 足养殖需要二类15.5污染较重四类21.6丧失使用功

5、能五 类6。9劣 五类13.8表二: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水资源上的比较国家农业灌工业用工业万居民人溉水 利用系 数水重 复利用 率元产值 取水量均 生活用水中国0。4不到50%91立方米180 升/天(太湖 流域)发达 国家0。880%以上918立方米130 升/天(德国)请回答:(1)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如何?(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表二所反映的现象的原因 ? O(3)针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谈谈你对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 看法。O2、(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BAC (2)末端 全过程(3) 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提高消费水平资源 环境 资源 环境(4)环境承载能力 高投入 高消耗 高污染 清学必求

6、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洁生产 文明消费 环境压力 资源耗竭3. (1)水资源总量小;空间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黄淮海流 域尤其少;水资源的利用率低;污染和浪费严重。(2观有的工业技术设备落后,农业灌溉技术落后导致水资源 利用率低;节水意识淡薄,水的浪费现象严重。(3)针对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的问题,实施跨流域 调水,当前要加快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北方地 区日益严重的缺水问题。针对我国水资源总量小,浪费严重的现 状,必须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节水意识;推广节水技术, 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针对水污染严重的问题,必须建立和完 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实施依法治水,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7、,加大治污 力度。针对水资源利用率低的现实,加大科研力度,改进生产技术, 并充分利用经济(市场)手段,改革水价,形成机制,提高水资源的 利用率.第四单元测试一、基础测评(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o环境的反馈作用对人类都是不利的 B。环境问题是进入工 业社会以后才出现的C.环境问题是在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D。环境问题都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2.下列问题属于环境污染的是A.土地盐碱化B.大城市郊区的垃圾山Co 土地荒漠化Do水源枯竭3下列人类活动中,可引起生态破坏的是A.围湖造田 B.黄土高原上种草种树C内蒙古高原上退耕还 牧Do发电厂向大气排放烟尘学必求其心得,业必

8、贵于专精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森林资源的减少,是人口增加的必然B.目前世界人口数已 经远远超出了人口容量C.居住地的纬度差异,明显影响到了人口生育率D.制约人口容 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状况5 .下列环境问题,不是按地理空间划分的是A。区域环境问题B.农业环境问题C.局部环境问题D。全球环境问题6 .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灌溉会导致A.土壤盐碱化B。水土流失C。水体污染D. 土地荒漠化7。环境问题的本质是A。发展问题 B。人口问题C.资源问题D。协调问题8。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主张Ao自然是主宰,人类必须完全适应于自然 Bo人类是能动的, 人类能依据自己的意愿任意利用和改造自然Co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即“天

9、人合一”Do宁可舍弃发展,也要保护好子孙后代生存的环境9.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观念的是A.美国把一些排污较大的企业设在国外B.中国建立多个自然保护区C.中美合作,建设全球气候监测系统D.沙特限制石油生产,发展沙漠旅游业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10可持续发展要从观念走向实践的必要条件是A.实施环境标志认证B.工厂实行清洁生产C。公众认识、接受和积极参与D.决策者的观念转变和行为转变11作为中学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从自身做起,下列叙述 中正确的是参与环保活动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等工作后再接 受环境教育积极购买非生态标志的商品Ao Bo C,D.12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10、o采猎文明时期,人受地的制约比较小B.农业革命以后,人地 关系得到和谐发展C.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 问题D.到了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13。实现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最关键 的措施是Ao控制人口数量 Bo提高劳动者素质Co提高公众的环 保意识 D。加大自然资源开发力度14。关于清洁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o清洁生产始终是工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标志Bo评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焦点放在末端处理上,即产品使用后 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C.生产所需的资料和能源都来自于外部环境,同时又把产品废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弃物归还给外部环境Do

11、从原料开采一生产制造一消费使用一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发展绿色食品,增强环境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 的重要措施.据此回答151鲍.15。绿色食品是指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 Do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16倡导“免赠贺卡” “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B.减少固体垃圾C.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D。移风易俗17下列说法,属于合理利用资源的有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干旱半干旱区退耕还林山地缓坡修筑梯田围湖造田随意开挖矿产资源适度开采地 下水AoB.C。 D。下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1820

12、工业化初工业化后工业 经济发期阶段 起飞阶段 化阶段 展嗣I最典型地反映出这18.1型纪6阵代开始工业化起飞的国家中, 种关系的城市是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A.柏林B.伦敦C。旧金山 D.彼得堡 19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Ao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B. 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D。可采取 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20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Ao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B.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增强C.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的不断调整D o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21我国实现可持

13、续发展的核心是Ao发展生产力 Bo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C自然资 源的合理利用 D.整治生态环境22。关于农业革命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趋于恶化 Bo人类对于人 地关系的认识还没有科学的认识Co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D.大规模的耕作、灌溉和放牧使生态系统日趋复杂稳定23.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体现了下列哪一种人地关 系的思想Ao地理环境决定论B.相互影响,相互作用C.可持续发展论D.人定胜天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24。自然原因形成的环境问题是Ao台风B.噪声C.赤潮D。土壤盐碱化25下列论述哪些不是传统发展模式

14、的特征Ao高投入B.高消耗C。无污染 Do高污染二、能力提升26读“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相关曲线图”,回答问题(1)三条曲线代表的内容分别是:,(2)说明到200砰以前人口、资源和环境三者的关系是(3)当前全球环境问题造成许多国家和地区严重的 和(4)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o27读“可持续发展图二回答下列问题.(1)可持续发展包括 发展、发展和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发展.三者的关系是。(2那立追求经济持续,必然导致 。如果单纯强调经 济发展,没有把环境利益和经济发展联系起来, 势必出现: 潜伏着 口。(3)以 为基础,保持是国家和民族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根本。28下图表示清洁

15、生产过程,回答问题.(1)将下列字母的代号填在相应的空白图框内。环境 I-Ao产品废充处置 C.产品生产制造 E。产品使用回收 Go资源的摄取 (2)清洁生产从Bo产品批发零售Do产品包装运输F。原材料加工到生产制造,到消费使用和全过程都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清洁的过程(3清洁生产包括利用清洁的 和清洁的产品。(4)评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传统方法是把焦点放在末端处理上,即产品使用后对环境的影响;清洁生产是将污染预防上溯到,并拓展到。(5靖洁生产是将 效益和效益有机结合的生产方法与措施,它有利于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6陕现清洁生产最重要、最关键的措施是依靠 ,只 有这样才能

16、达到目的.29读“吉林省西部改造沙漠荒地的林一草一田复合生态 系统景观图”和“简化的系统框图”。该系统的目的是取得经济、 社会、生态三方面效益的统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冉投资卜林一草一田复合生产系统沙荒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图的空白框内。使系统成立(每个字母限填一次)。Ao增加粮食产量B.喂养牛羊Co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腐殖质Do提高经济效益E.粪肥(2)该系统的建立,减轻了当地受 天气系统控制时的等灾害。(3)以该系统的农业产品为原料,可以发展 > ?、等加工业。三、探究创新30读“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外圆A代表,内圆B代表学必

17、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2)图中箭头表示人类通过 从环境中输入,箭头表示人类通过 活动向环境中输出, 箭头表示人类的 箭头表示。(3日L砍滥伐、毁林开荒可用图中箭头 表示;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可用箭头表示;酸雨可用图中箭头表不;植树种草可用图中箭头 表示。31读我国某林场的生产结构示意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茶花卉沼气制茶化什饲 料林地与农田牛舍猪圈残余物和蚓粪鸡粪鱼4_鱼墉JI沼 液、沼渣鸡舍蚯蚓*蛋、沼气池蚯蚓池卜粪便(1)该林场的农、工、商联合生产系统是一个生态工程。它包括了业、业和业及花卉、渔业、副业等农业生产部门。(2)该生态工程的优点是(最少答出三点)第四单元参考答案1 2 3 4

18、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CBADBAACBC A D A D D C D B D A A A26. (1)资源 人口 环境污染状况(2)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均占有的资源越来越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3)环境污染生态破坏(4)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27. (1)社会持续 经济持续 生态持续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共同组成了一个复合系统(2摩济崩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高速发展环境破坏生态危机(3注态持续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性28. (1)从左下顺时针方向

19、依次为 G F C(D、B) E A (2) 原料开采废充物处理(3)能源 生产(4)废充物 源头 生产过程(5)经济 环境(6)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29. (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C A D B E(2)冷锋 风沙、暴风雪(3)木材加工 造纸 畜产品加工 食品 加工30. (1)环境人类社会(2件产物质和能量消费废克物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对环境的作用 环境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反作用(或环境对人类的反 馈作用)(3)3 31. (1淋种植家禽、家畜饲养(2僧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条件 促进林业发展,减轻水土 流失减少化肥施用量,减轻水和土壤的污染 解决了能源问 题,改良了土壤 提高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增加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