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之美”在标识设计中的现状.doc

上传人:doc321 文档编号:13118093 上传时间:2021-12-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篆书之美”在标识设计中的现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篆书之美”在标识设计中的现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篆书之美”在标识设计中的现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篆书之美”在标识设计中的现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篆书之美”在标识设计中的现状.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篆书之美”在标识设计中的现状如果不是2008年奥运会,只怕就连中国人自己都忘记了篆书的存在和意义。2008年奥运会会徽整体造型是一封中国印,主体图形则是一个篆书的“京”。在随后发布的奥运会运动项目标识中,篆书可以说才真正好好地秀了一把。vansgn看来,这样的文化传递,比所谓的竞技精神、商业价值不知道要高多少、有意义多少。其实篆书在中国其他领域标识设计中早有体现也有逐渐回归的趋势。 圆明园标识 2007中国玉玺、篆体字作为圆明园标识造型的设计元素,采用“圆明园”三个字的篆体,并将其演化成圆明园的标志性遗址“大水法”。 故宫博物院 院徽 2006“院徽标识设计取宫字形。宫字的一点取材于海水江牙

2、和玉璧的图形元素;宫的两个口,正好符合紫禁城前朝后寝的建筑理念;宫字下边不封口,寓意皇宫过去是封闭的,而今日的故宫博物院是开放的。” 首都国际机场 2006新标志采用变形的篆体“首”字, 远远看去很像一条腾飞的巨龙。 MMEC(中国多媒体产业国际研讨会暨展览会)2005 中国国家图书馆 2003 中国人民大学校徽 2002新校徽由三个篆字体的"人"组成,体现了三层涵义:一是人民大学要为人民办学;二是以人为本培养和造就人才;三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在颜色上,新校徽取自于宫墙的深红颜色。章叶青1992年从人大毕业后曾在日本、德国学习广告设计。2002年创办知行堂。他曾为新华书店

3、、银行、企业做过整体形象设计,还承接了中法文化年等多项涉外大型文化活动的总体形象设计。 北京大学校徽 1917北京大学的校徽最早可以追溯至1917年,是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请鲁迅设计的。在这枚校徽上,“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篆书,广义包括隶书以前的所有书体以及延属,如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六国古文、小篆、缪篆、叠篆等等。狭义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秦始皇统一六国,采纳李斯奏请,统一文字,“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后世称为秦篆,亦称小篆。小篆作为标准字体被重视,结构方整而排列整齐,上密下疏,点画线条均匀修长,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篆书是书体之发端,有着一个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演变过程。当今所说的篆书应从小篆。3 / 3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