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复习教案:中国地理 中国的气候 .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313827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复习教案:中国地理 中国的气候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复习教案:中国地理 中国的气候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复习教案:中国地理 中国的气候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复习教案:中国地理 中国的气候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复习教案:中国地理 中国的气候 .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师教学实施方案(地理)授课年级课题中国的气候课程类型一轮复习 课时3上课日期年 月 日授课老师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冬、夏季风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了解我国冬、夏季风的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及降水状况;理解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带的形成,并初步掌握雨带的移动规律;理解并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初步掌握综合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知道我国主要的气候特征及对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影响2. 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等温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图等的技能,提高阅读和分析气候图的能力,以及运用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导学建议重点难点1. 我国气温分布规律及

2、成因,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成因;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我国的气候特征2. 气候特征的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图的分析教学建议对探究内容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在归纳分析时,一定要注重强化对地图的使用,如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我国温度带分布图、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等。使知识点从图中得出,并落实到图上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 导学案预学案固学案2.准备与中国气候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以及与中国冬季、夏季气候有关的图片和视频,查找有关中国冬、夏季风的图片或视频,以及有关中国气温差异、干湿差异的图片或视频,制作思维导图,编写课程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在图书

3、馆或上网查阅中国气候相关资料,调查中国气温、干湿状况的有关情况,了解中国冬、夏季风等情况2.把在预习中碰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在课堂上和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导 学 过 程 设 计程序设计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预设)媒体平方关系:商数关系:运用创设情境新课导入2、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新课经过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能作圆.导入上课前播放视频,介绍我国的气候、季风,引导学生进入本课时的探究学习当中即; 认真观看,积极思考问题。2. 图像性质:通过多媒体播放与中国气候有关的视频或图片,如寒潮、洪水、干旱等13.13.4入学教育1 加与减(一)1 P2-3第一层级预习二次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情况检

4、查 分小组让学生对预习部分中的教材知识回顾及自主预习检测进行检查;走下讲台,查看各小组完成情况,并进行评价学生交叉检查预学部分的情况,并进行得分统计,供教师评价参考二次方程的两个实数根PPT展示预习答案第二层级环节一中国的气温和热量带A、当a0时分小组合作探究,最好是前后两组交叉合作,指导、监督学生合作探究(1)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x1,x2是对应一学生认真完成,与同伴互查,把疑惑的问题记录下来,与小组讨论,及时纠正,达到预想的预习效果多媒体展示1月寒冷天气和7月高温天气的图片或视频1.1月我国南北温差大,等温线密集;7月南北温差小,等温线稀疏可能有以下疑问:1.中

5、国的气温特征是什么?2.中国的7月的最高温和1月最低温出现在哪里?3.热量带是如何分布的?展示热量带分布的视频或图片2.1月最低温出现在漠河;7月最高温出现在吐鲁番盆地3.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是大致是8000年等温线;亚热带和温带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环节二我国的降水和干湿分布1. 我国的降水特征: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南方雨季长、北方雨 季短可能提出以下问题:1. 中国的降水特征是什么?2. 中国的干湿分布状况是什么?多媒体展示我国降水、年等降水量分布、干湿地区分布的图片或视频2.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区,反之,则是干旱区环节三我国的气候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冬季

6、风源于亚洲内陆,夏季风源于太平洋和印度洋可能提出以下问题:1. 我国冬、夏季风的特点是什么?2. 我国的气候类型有哪些?多媒体展示我国气候分布、季风的图片或视频2.气候类型多样,分布有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及高原、高山气候第三层级知识运用监督学生完成当堂练习,即技能应用与拓展,要求人人达标,可以不时抽查学生的作业情况学生小组讨论或同桌之间互查,将不会的问题向老师请教PPT展示相关答案第四层级思维建模归纳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关键词:南北气温、东西干湿、季风气候、冬夏季温差学生做好记录,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完成好思维导图的填写PPT展示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总结概括提升创设总结 情境【旁白】同学们,本课时我们探究了中国的气候和季风,重点记忆我国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学生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多媒体播放轻松的轻音乐板书设计第19课时 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一、南北气温差异 二、地形复杂多样1. 冬季 1.分布2. 夏季 2.干湿地区3. 温度带与农作物 三、季风气候显著4. 影响 1.影响因素 2.季风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四、气候复杂多样 1.形成原因 2.类型 3.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