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教师用书:板块三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板块提升(三) .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313871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教师用书:板块三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板块提升(三)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9版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教师用书:板块三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板块提升(三)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9版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教师用书:板块三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板块提升(三)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版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教师用书:板块三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板块提升(三)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教师用书:板块三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板块提升(三) .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板块提升(三)现代中外文明关联1国际格局变化与中国外交的关系阶段国际格局新中国外交19491955年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苏联支持、援助中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遏制中国。新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接受苏联的经济技术援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赫鲁晓夫推行霸权政策中苏关系开始恶化,中美关系继续对立。中国在外交上,既反苏也反美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中苏关系全面恶化;美国改善对华关系20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攻势,苏联处于守势中苏关系走向缓和,美中建交后不和谐的音符时常出现。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奉行不结盟

2、外交政策1991年后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外交上坚持对外开放,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点演练1 (2018山东滨州模拟)当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内战取得胜利之际,杜鲁门总统似乎听任大陆解放台湾,并考虑要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是,1950年中国出兵朝鲜后,改变了美国对外政策制定者的观念,它被认为是共产主义在亚洲扩张的更大图谋的组成部分。这一变化说明()A.意识形态的对立决定了中美关系的对抗B.美国对华政策的摇摆性与不确定性C.中美关系的缓和与对抗受双方政策影响D.中国出兵朝鲜是为了扩大国际影响解析解读题干材料,可知反映了不同阶段的中美关系的变化,从变化中可以说明二者

3、的关系受双方政策的影响,故选C项。答案C关联2中国的改革开放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比较(1)历史背景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列宁发现无法在短时期内进入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阶段,战时共产主义使工农联盟岌岌可危,因此列宁认识到应采用粮食税政策,保证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有剩余粮食进行自由贸易。进而在工业部门中开始实行“租让制”和“租借制”,由此形成新经济政策。中国:十年“文化大革命”,百业凋零,经济同样处在崩溃的边缘。同时由于受苏联影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关闭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往来。中苏关系破裂后,与东欧各国的交往大门又关闭了。正是在这种内忧外困的形势下,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4、2)政策内容苏联新经济政策:a.交纳完粮食税后的剩余粮食,归农民支配,可自由贸易。b.实行“租让制”和“租借制”,前者是把国家的厂矿企业租给外国资本家经营,后者是把一些中小企业租给本国资本家生产,国家获取税金和产品。中国改革开放:a.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人民公社制度的废除,极大地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b.城市进行以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c.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置经济特区,实行改革开放。(3)启示:用经济手段来处理解决现实的矛盾和问题,即发展商品经济。对点演练2 (2018海南海口模拟)俄共(苏共)领导人布哈林

5、说:“我们起先打开了一半,我们说。实行地方性的商品流转。但是地方流转根本没有守住自己的地方性的范围之内,它冲出去了。于是我们再打开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所堵塞的东西,于是就有了新经济政策。”材料中“打开” 的本质含义是()A.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B.承认和运用市场经济关系C.允许农民进行农产品交换D.通过租让制吸纳外国资本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中运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体现了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突破,故选B项。答案B关联3近现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1)经济全球化对近代中国造成了双重影响:一方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成为西方列

6、强的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造成中国的贫穷落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瓦解了旧的社会结构,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出现了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救国救民的探索和社会实践;促使先进的中国人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2)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中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对外开放,并相继加入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区域性经济集团和全球性经济组织,为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对点演练3 (2018河北邯郸模拟)下面是2007201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变化表(单位:亿元)。据

7、表可知中国()年份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进出口差额200721 738.312 180.29 558.12 622.1200825 616.314 285.511 330.82 954.7200922 072.712 016.710 056.01 960.7201029 727.615 779.313 948.31 831.0201136 420.618 986.017 434.61 551.4A.外贸盈余呈下降趋势 B.贸易逆差趋势较明显C.入世后外贸形势恶化 D.外贸结构在不断优化解析观察表格,材料中“进出口差额”逐年下降,说明外贸盈余呈下降趋势,故选A项。材料中“进出口差额”是正值,是顺

8、差而非贸易逆差, B项错误;材料中“进出口总额”不断增加,表明外贸在发展而非“恶化”, 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外贸结构, D项错误。答案A主题一世界现代中外工业化道路(经济模式)1.世界两种工业化模式及特点(1)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具有渐进性,经历了从原始积累、轻工业到重工业的过程,基础较扎实,体系较健全,但时间长,速度慢,并伴随血腥残暴的对外殖民扩张。(2)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斯大林模式):集中国内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时间短,速度快,但经济结构不合理,农轻重比例失调,以牺牲农业为代价。2.苏俄(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经济建设中工业及民生问题苏联美国中国工业国家大型企业仍由国家控

9、制;中小企业和国家无力经营企业允许资本家经营,一定限度内恢复发展资本主义,给予企业经营自主权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资本家们遵守“公平竞争”的规则,适当指导私人企业,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新中国成立初期,优先发展重工业,逐步形成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私营经济快速发展,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民生实行粮食税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实行自由贸易制;推行“按劳分配”的原则,调动工人生产的积极性通过农业调整法刺激了农民的积极性;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推行“以工代赈”和加强社会保障从农业合作化到人民公社化再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解决民生问题,实行按劳

10、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3.世界各国不同现代化模式的相互借鉴(1)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恢复商品流通和价值规律,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模式,恢复和发展经济。(2)罗斯福新政采用凯恩斯主义,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的特点,告别了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时代,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现代化模式,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3)中国由照搬苏联发展模式到独立自主探索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至1956年,主要学习苏联,照搬其建设模式,“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逐步确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新时期,中国在内部继承、外部借鉴的基础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为目标,关注经济可持续发展、

11、关注民生和社会和谐发展,逐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押题预测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即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上,其资金积累的唯一来源是农业,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这是一种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材料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

12、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1956年,毛泽东又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工业化与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异同。 (2)根据以

13、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6年前后新中国对苏联工业化模式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历史背景。 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发展工业化是指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相同点可从发展重工业、经济体制、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思考作答,不同点可从重工业的认识、人民生活水平、工业化与独立自主等角度分析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1953年新中国效仿苏联工业化模式到材料二“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可得出变化;第二小问,结合1956年苏联经济、政治相关史实和材料二中体现出的中国工业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总结历史背景。答案(1)相同: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计

14、划经济体制,走社会主义道路。不同:苏联一味片面发展重工业;新中国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意识到兼顾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比例的重要性。 苏联工业化模式过度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导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新中国主张把发展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 苏联工业化具有高度的独立自主性;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化一定程度上借助了苏联的援助。(2)变化:由“以苏为师”转向“以苏为鉴”(或从全盘肯定变为部分否定)。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苏共二十大召开破除了对斯大林及其发展模式的迷信;总结了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主题二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1.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中国虽然实行“闭关

15、锁国”政策,但在早期的东西方交往中,凭借自身的优势,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成为客观上的“受益者”。但面对近代化发展趋势,中国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2.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列强侵华战争的战火,中国开始了被动融入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政治上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中国开始了痛苦的近代化历程。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创始会员国加入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且是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封锁、孤立的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参与全球化的程度处于有限度的参

16、与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努力参与国际事务并发展与各国的关系,如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改善等。5.改革开放后(1)中国积极倡导国际格局多极化,倡导建立和谐世界,走和平发展之路,反对建立单极世界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2)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全面开放,加入世贸组织;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倡导“一带一路”建设,主导建立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押题预测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

17、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材料二中国的经济优势历史悠久,但它对三个方面的侵蚀无能为力。首先,外国供销商能利用鸦片市场。其次,他们能找到中国进口商品的替代品制造自己的瓷器和丝绸,在别的地方如印度和斯里兰卡种植茶叶。最后,他们用工业机械化来超过中国的生产。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在19世纪发生的。从长期来看,这些变化中的最后一项意义最为重大。因为中国无法实现生产的机械化。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1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

18、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材料三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节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重要演讲(1)以中国宋代经济为例,指出材料一中“引领”世界的主要成就。(2)依据材料二简述19世纪中国失去“经济优势”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西方的冲击”对中国经济转型所产生的影响。(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现在倡导建设“一带一路”的有利条件。答案(1)成就:城市打破“坊”“市

19、”界限;出现夜市、晓市;使用纸币;海上贸易繁荣。(2)原因:西方利用了中国的鸦片市场;减少了从中国的进口;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影响: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3)古代丝绸之路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改革开放和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形成;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主题三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利与弊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影响(1)积极影响:有利于成员经济的发展,缩小成员之间的经济差距;对国际资本、技术、人才和商品的流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发展中国家获得了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良好机遇,有利于优

20、化经济结构;各个区域的和平与稳定,进一步增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2)消极影响:由于经济区域集团的排他性,使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导致国际竞争加剧;经济区域集团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因此使南北差距、南南差距加大,国家间的不平衡加剧。2.中国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都是中国参与的具有实质内容的国际区域合作。此外,中国还参与了如亚欧会议、中非合作论坛、20国集团等各类具有论坛性质的国际区域合作组织。3.英国脱欧:一方面是英国保守派和利益既得者的胜利;但长远看有可能会导致英国经济衰退,对英国

21、与欧盟的贸易带来负面冲击;欧盟在全球的影响力被削弱,欧盟的自由贸易进程放缓,欧元存在下行压力。押题预测31979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要求欧共体减少英国需给付的预算份额,并公开放言:“把我的钱还给我!”2016年夏英国公投退出欧盟,卡梅伦首相黯然下台。这反映了英国()A.两大政党执政风格迥异B.希望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C.首相掌控财政外交大权D.国家利益与欧洲一体化产生矛盾解析在欧盟预算里,英国缴纳的比例约为1/8,按额度计算为德法后第3位,但德法利用欧元区内的有利地位,通过欧元区内的差异化利率政策,在制造业、服务业上都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反之,英国因为依然处于欧元区外,并未得到与付出相

22、称的好处,所以材料里撒切尔首相说“把我的钱还给我”,故D正确。答案D主题四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反思1.列宁的探索:十月革命后列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设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结果是不成功的;1921年,列宁又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他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2.斯大林的探索:斯大林时期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形成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斯大林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促进了苏联的工业化,但也存在严重弊端,影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3.为纠正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赫鲁晓

23、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不断对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改革。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实际上是对斯大林经济体制进行修修补补,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弊端,注定难逃改革失败的命运。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押题预测4农业集体化是苏联时期的重要农业政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的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

24、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行政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材料二1956年11月,一位乡村女教师写信给赫鲁晓夫,信中写道:“我们的人民还没有过上好日子,尽管十月革命后已经有39年,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也有11年了。在整个国家的范围内我们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大家目前还只是为未来而活着,而却不是为了自己。所有的人都应该明白,人不能只靠热情生活。改善我们人民的物质生活是完全必要的,瞧瞧集体农庄的庄园,各个集体农庄庄园的庭院吧一无所有,农村已经没有人了。我们的人民为报刊上公布的有关收获庄稼进程的数字感到高兴,但我们以什么样的努力代价才取得这些成绩的!这些成就并不来自

25、组织生产的集体农庄。”苏共中央通报(1989年第6期)(1)据材料一,概括1928年以后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的目的。(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农业集体化运动给苏联带来的消极影响并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针对材料二中的现象,当时的苏联政府主要采取了什么样的改革措施?(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苏联时期的农业集体化政策。答案(1)目的:满足国内工业化的资金需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或答提高人均粮食产量);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或“更容易通过行政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2)影响:苏联农业发展缓慢,国民经济发展受到极大影响;人民

26、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造成农民的不满。原因:在农业生产中没有关注农民的经济利益,农民的积极性受到挫伤。措施: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承认个人物质利益以刺激生产。(3)评价:苏联实现农业集体化后,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金。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对工业的发展也不利;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板块提升练(三)现代中外文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2018江西宜春检测) 伦敦工人日报社论指出:中国的事情“证明美国不是万能的”。德国柏林苏占区电台称:“

27、中国政协首届会议引起了国际政界的极大注意。”这些新闻报道反映()A.西欧已经脱离了美国的控制B.部分外国媒体欢迎新中国的成立C.西方国家有明显的反华倾向D.英国和德国都受到了苏联的影响解析“中国政协首届会议”召开于1949年,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根据材料“中国的事情证明美国不是万能的”“中国政协首届会议引起了国际政界的极大注意”可知,英、苏等国媒体都对新中国的成立表示了关注、肯定,故B项正确,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之时,英国紧随美国,与苏联进行“冷战”,故D项错误。答案B2.(2018贵州贵阳摸底考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

28、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A.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B.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C.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D.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解析1954年宪法与1982年宪法,分别适应了“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与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需要,故选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与重建和完善民主制度不符, A项错误;1982年修订的宪法起到了为拨乱反正提供法律依据的作用, 1954年宪法没有这一作用, B项错误;1954年宪法确立了新型国家架构,1982年宪法没有这一作用,故C项错误。答案D3.(2

29、018甘肃天水模拟)201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要求,保留并进一步完善边疆山区、 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优惠政策。该项规定的实质()A.巩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体现教育公平和民族平等C.推进高考制度深入改革D.加大少数民族的教育投入答案B4.(2018江西红色七校联考)1950年5月蒋介石在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对大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1979年元旦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和平统一”。这两份告台湾同胞书都()A.有利于国家的和平统一B.反映了国共关系走向缓和C.以“一个中国”为前提D.说明了国共两

30、党对抗激烈解析据题干材料,无论武力统一,还是和平统一,都统一在一个中国之下,故选C项;材料“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不利于和平统一,故A项错误;前一份反映了国共关系的对立,故B项错误;后一份反映了国共关系走向缓和,故D项错误。答案C5.(2018海南八校联盟考试)1950年,中国与苏联、东欧国家的贸易额占中国外贸总额的26%,到 1954年上升到80.55%。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A.朝鲜战争爆发后西方对华封锁加剧 B.中国优先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关系C.苏联对中国实行大规模的经济援助D.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50年1954年中国与苏联、东欧国家的贸易额增加,再结合

31、所学知识,当时正值朝鲜战争,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故选A项。答案A6.(2018湖南株洲一模)1985年邓小平说:“现在世界上真正的大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这里的“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指()A.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B.美苏争夺全球战略资源的问题C.制约中国西部开发问题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较量问题解析东西问题指战争与和平问题,南北问题指发展问题,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关切到每个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具有普遍性,故A项正确;美苏争霸和中国西部问题都是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问题,不能影响全世界每个地区,故B、C项错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较

32、量问题不牵涉第三世界,故D项错误。答案A7.(2018福建宁德模拟)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政策,统购价格由中央规定,对城市人民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严禁私商自行经营粮食。这一政策的制定是基于()A.国家经济困难的应对 B.国家全面建设的需要C.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 D.解决人民温饱的需要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政策严禁私商自行经营粮食”,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一化三改”的目标,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要服务于国家工业化,故选C项。19591961年国家遭遇严重的经济困难, A项错误;国家经济全面建设始于

33、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 B项错误;据材料“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政策”,可知当时国家工作的重点是工业化,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政策是为工业化服务的,D项错误。答案C8.(2018湖北武汉调研)下图是1954年漫画家韦启美创作的幻想变成现实。该漫画表明()A.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B.农业合作社适应了农村发展的需要C.人民公社有效集中了农业生产资源D.国有经济较个体经济优势更加明显解析据题干漫画时间是“1954年”。观察漫画迁移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政府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采用的是农业合作社形式,故选B项。答案B9.(20

34、18河北石家庄二中模拟考试)1980年春节前夕,商业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最好是“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又过了几天,国务院下达文件,允许“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这表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国家尝试以市场手段调节社会经济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D.单一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已经被打破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与材料时间“1980年春节前夕”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等信息可知,国家尝试以市场手段调节社会经济,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商业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大城市”可知,

35、该通知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到所有制改革,排除D项。答案B10.(2018湖南长郡中学检测)下图是19802010年深圳、珠海等城市与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对比变化情况,据此可知()A.经济特区间的发展存在着差异B.经济特区带动了全国的发展C.对外开放与体制改革相辅相成D.对外开放呈现多层次的特点解析观察题干图,材料中“深圳”“海南”的数据差距悬殊,反映了经济特区间的发展存在着差异,故选A项。从长时段来看,材料中“汕头”“海南”低于全国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体制改革,故C项错误;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

36、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标志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与材料中只体现“经济特区”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11.(2018广东深圳一模)1977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抨击“文化大革命”,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问题上的“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这说明()A.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B.改革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C.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D.教育和考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解析1977年考生直接抨击“文化大革命”的高考作文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与零分的问题上打“官司”,这说明“左”倾错误的影响依然存在

37、,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故A项正确;1977年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还没有进行改革与拨乱反正的工作,故B、C两项错误;教育和考试不能坚持“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即所谓的政治原则,故D项错误。答案A12.(2018山东日照校际联合检测)1950年,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召开。会议确定工农教育要以识字、学文化为主,“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这表明当时中国教育事业的目的主要是()A.壮大工农革命力量B.扫清封建残余文化C.开展人民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D.宣传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解析由材料可知,受教育的主体是工农大众,再结合时间信息可知,当时教育事业的主要目的是开展人民教育,为即将展开的经济建

38、设储备人才,C符合题意。A、B、D均与题干要求不符。答案C13.(2018河北“名校联盟”质量监测)有学者指出,与其说是历史选择了列宁、选择了布尔什维克,不如说在1917年这个关键时刻,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据此可知,该学者()A.否定了列宁革命策略的灵活性B.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C.认为十月革命不符合俄国国情D.夸大了一战对俄国革命的影响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将群众自发的骚乱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可知,列宁顺应了民众需要和平、土地和面包的愿望,故选B项。据“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

39、择了历史”信息可知,作者肯定了列宁的革命策略, A项错误;据“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可知十月革命符合俄国国情, C项错误;材料未突出一战对俄国革命的影响, D项错误。答案B14.(2018河南名校联盟联考)下面是一本关于“朝鲜战争”的历史专著的目录(局部)。从该目录可以看出,朝鲜战争的主要影响是()二、东北亚资本主义阵营的初步形成 (一)美国策划对日本单独媾和 (二)美韩特殊关系的初步形成三、朝鲜战争与两极格局的固定 (一)朝鲜战争 (二)东北亚成为冷战的重点地区 (三)东北亚两极格局的固定A.使资本主义阵营受到严重打击B.导致了美日韩关系的急剧变化C.形成相对稳定的区域关系格局D

40、.推动了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东北亚资本主义阵营的初步形成”和“两极格局的固定”等信息,可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区域关系格局,故选C项。朝鲜战争并未严重打击资本主义阵营,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美国策划对日本单独媾和”“美韩特殊关系的初步形成”可知,当时美日韩关系并未变化,故B项错误;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的成立,故D 项错误。答案C15.(2018陕西西安模拟)在法国看来,建立包括法国、德国参加的欧洲联合组织,有利于将联邦德国纳入共同的利益之中和欧洲的监督之下,而且欧洲联合有利于加强欧洲的世界地位。在联邦德国看来,加入欧洲联合组织,有利于消除各国,特别是法国对曾经

41、发动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德国的成见和疑虑,取信于国际社会,重新崛起。基于上述认识,法德()A.共同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B.共同协商以推进德国实现统一C.联合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通过主权让渡推进区域一体化23.53.11加与减(一)4 P4-12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加强欧洲的合作对法德和欧洲的积极作用可知,法德主张建立欧洲联合组织,进一步推进欧洲的合作,故选D项。“欧洲复兴计划”是指美国推行的马歇尔计划, A项错误;材料中主要是加强欧洲的联合,不是推进德国统一, B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项错误。答案D定义: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

42、即;16.(2018湖北百所重点学校联考)1993年,美俄在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中规定:双方部署的核弹头数量减少约 1/3,运载工具可减少近一半,削减目标须在生效后7年内完成。对此合理的解释是()(4)面积公式:(hc为C边上的高);A.世界多极格局正在形成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B.国家间对抗逐渐弱化2、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C.世界霸权的争夺日益激烈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数量特征:D.国际局势出现缓和趋势6、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解析两极

43、格局结束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正反映了国际局势出现缓和趋势,故选D项。多极格局并未形成, A项错误;国家间的军事对抗在弱化,但是综合国力竞争却更加激烈, 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争夺世界霸权的问题, C项错误。|a|的越小,抛物线的开口程度越大,越远离对称轴y轴,y随x增长(或下降)速度越慢。答案D17.(2018安徽十校联盟摸底)该经济体制(政策)不是经济规律自然发展的产物,而是在当时苏联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高速度工业化的追求与某种先验的“社会主义观”相结合而衍生的结果。此经济体制(政策)()(7)二次函数的性质:A.促进了苏联经济协调发展B.注重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C.允许多种

44、所有制成分并存2、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D.加速了苏联工业化的实现解析在当时苏联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高速度工业化的追求(优先发展重工业)与某种先验的“社会主义观”(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结合而衍生的结果,可以判断此经济体制指的是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加速了苏联工业化的实现,故选D项。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A项错误;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的落后,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项错误;斯

45、大林模式表现为一种单一的公有制, C项错误。答案D18.(2018山东德州期中)20世纪中期开始,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的所有者逐渐退出经营第一线,然后由专门的科技人员与管理人员等人才进行经营。这一现象()A.实现了资本的社会化 B.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C.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D.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解析题干材料“20世纪中期”,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材料中呈现的是经营者革命,即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伴随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的规模扩大,引发了需要更为专业的管理者,故选B项。答案B19.(2018四川成都摸底)二战后美国实行“廉价货币”政策,大量美元涌入欧洲,同时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恶化,造成美元贬值

46、的压力,动摇了人们对美元与黄金固定兑换比价的信心。1960年10月,伦敦黄金市场价格猛涨,美元大幅贬值,形成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此次危机表明()A.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缺陷B.英美两国争夺经济霸权C.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D.战后国际金融秩序混乱解析根据题干中“大量美元涌入欧洲,同时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恶化,造成美元贬值的压力”、“伦敦黄金市场价格猛涨,美元大幅贬值,形成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得出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两挂钩一固定”存在缺陷,故选A项。二战后美国因经济实力雄厚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秩序,英国已经不能与美国争夺经济霸权, B项错误;题干现象说明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弊端,不能说明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 C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是战后国际金融秩序有序的表现,题干中的“美元危机”不能说明国际金融秩序混乱,D项错误。答案A20.(2018河南郑州模拟)全球化使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由此而形成的相互影响、制约也大大增强,这对超级大国以实力和强权推进单极进程无疑会起到牵制作用。这表明经济全球化()A.影响世界政治格局B.严重削弱超级大国实力C.改变美苏争霸局面D.延缓了“一超多强”进程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对超级大国以实力和强权推进单极进程无疑会起到牵制作用”信息,说明经济全球化对政治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故选A项。材料中说明经济全球化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