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习题及答案名师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314465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习题及答案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习题及答案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习题及答案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习题及答案名师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习题及答案名师优秀教案.doc(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习题及答案与朱元思书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二、解释加黑的词语 从流飘荡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急湍甚箭 负势竞上 蝉则千转不穷 鸢飞戾天者 经纶世务者 横柯上蔽 互相轩邈 猛浪若奔 任意东西 蝉则千转不穷 三、翻译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8。负势竞

2、上,互相轩邈。 9.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四、填空 1. 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_。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_。2.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_写富春江水清澈的,_。 3.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_。 .写听觉感受的,_。 4.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思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_ 5. 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 视觉, ? 听觉, ? 表达效果, 6. 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7. 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8. 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3、,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9. 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 10. 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 11. 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2. 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参照你乘船或坐车时的体验,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13. 从写景方面看,甲文的写景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景物的, 14. 五、选择题 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4、(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五柳先生传 1 一、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造饮辄尽, , 短褐穿结, , 衔觞赋诗 , , (性嗜酒而家贫, , 曾不吝情去留, , 颇示己志, , 箪瓢屡空,晏如也, , , , ,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无怀氏之民欤, ,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每有会意, 造饮辄尽, (环堵萧然, 晏如也, (衔觞赋诗_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 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 不汲汲于富贵 汲汲,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俦, 亦不详其姓字。 详 , 颇示己志。 颇:_ 亲旧知其如此。 旧, 或置酒而招之。或

5、,_ 置,_ 三、翻译, 好读书,不求甚解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四、填空 1. 本文是一篇 ,作者 , ,朝代,著名诗人,我们在上学期曾学过他的散文 。选段中的一个成语是_ 2. 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3. 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_的形象,赞美了他_的精神。 4. “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答,_ 5. 饮酒一诗所表达的志趣与本文有相同之处,请对其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简单赏析。 答,_ 6. 文中“不慕荣利”与下文“赞语”中的哪句相照应, 答, 7. 从表达方式看,文段主要用了_的表

6、达方式,这部分内容与下文的“赞”语的关系是 8. 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的语句。 ?性格, ?生活, ?志趣, 五、选择题 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 马说 一、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2 祗辱, , 骈死, , 槽枥, ,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 粟, , 外见( )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或尽粟一石 , 虽有千里之能 , (才美不外见 , 且欲与常马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 , 策之不以其道, , 策勋十二转

7、,赏赐百千强, ,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骈死于槽枥之间( )(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才美不外见 通 含义, 其真无马邪 通 含义,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 含义, 三、翻译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安求其能千里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邪, 四、填空 1. 马说是一篇 ,作者 朝 。文章短小精悍,通篇运用 手法。 2. 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 ”,将人才比做“ ”,而伯乐喻指 。 3.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作者借此表达了 的心情。 4. 第一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5.

8、 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往往遭受到“ ”的命运。 6. 怎样才能使千里马充分发挥其日行千里的才能,整理文中有关句子回答, 7. 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 , , 。 8. ?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不以千里称也 9. 归纳第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10. 第二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起什么作用? 11. 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 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 食马者不知其能

9、千里而食也 _ ?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_ ? 安求其能千里也_ ?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 ? 不以千里称也_ 13. 马说的中心论点是, 。 14. 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3 15.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 16.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 17. 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 18. 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 。 19. 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 。 20. 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 。 21. 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 22. 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 23. 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

10、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 24. 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_。 25. 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_。 26. 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_。 27. 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_。 28. 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_ 29. 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_。 30. 本文采用“_”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千里马”指 _; “伯乐”指_ , “食马者” _ 。 五、选择题

11、 “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丛草为林 C、以至鸟兽木石 D、不以善小而不为 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下列句子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食之不能尽其材 B,才美不外见 C,其真无马邪 D,安求其能千里也 2,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执策而临之 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D,骈死于槽枥之间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

12、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强烈的愤慨。 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马说第二自然段中四个“不”有力地谴责“喂马人”的无知。 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1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并列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养 C、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鞭子打 D执策而临之 临,靠近 六、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

13、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 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26 小石潭记 4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篁, , 冽, , 坻, , 缀, , 翕, , 怆, , 邃, , 佁, , 二、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 如鸣佩环, , ?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 , ? 潭中鱼可百许头, , ?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 ?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 , ? 隶而从者, , , 三、翻译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7 岳阳楼记 一、给加点字注音。 谪守, , 霪雨霏霏, , ,

14、岸芷汀兰, , , 樯倾楫摧, , , 浩浩汤汤, , 阴风怒号, , 二、解释加点的词。 增其旧制, , 前人之述备矣, , 沙鸥翔集, ,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胜状_骚人_去国_仁人_庙堂_微,_ 尝,_为,_以,_则,_潜,_ 把,_ 三、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a.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b.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四、填空。 1. 文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 2. 从时空两个角度描写洞庭美景的句子是,_。 3. “前人之述备矣”与上文“_”一句照应。 4. 从正反两方面阐述古仁人内涵的句子是,_。 5. 赞美滕子京政绩的文字是_,表明

15、作者写作缘由的句子是_,“前人之述”指的是_,从空间上写洞庭湖胜境的语句是_,从时间上写洞庭湖气象万千的语句是_。 6. 分别默写描写“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 7. 表达范仲淹忧乐观的句子 8. 写出文段中的四对反义词,(4分) (1) _和_ (2) _和_ (3) _和_ (4) _和_ 9. 文章末段提到的“二者之为”是哪二者?试找出原文句表示。(4分) 答, 10. 文中的“进”是指_,文中的“退”是指_。 11. 文段中体现全文主旨的句子_ _ _。 12. “古仁人”指什么人,联系全文看这里说的“古仁人”是与_ _相对而言的。 答, 13. “二者之为”是指什么?(用上面词语概括)

16、,1分, 答, 14. 文中是怎样概括“古仁人之心”的,1分, 答,_ 15. 文中的“进”指 ,“退”指 。 5 16. 形式上看,“吾谁与归,”是 问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 17. 表达作者阔大情怀、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 _ _。 18. 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用原文填空)。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形成了对比。 19. 赞美滕子京政绩的文字是_,表明作者写作缘由的句子是_,前人之述指的是_,从空间上写洞庭湖胜境的语句是_,从时间上写洞庭湖气象万千的语句是_. 五、翻译句子。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微斯人,吾谁与归, ?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 微斯人

17、,吾谁与归?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六、选择题 ?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 或,异二者,之为 C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D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选出对文中对比手法运用有误的一项, , A. “迁客骚人”情怀与“古仁人之心”的对比。 B. “春和景明”的美景与“霪雨霏霏”的悲凉景色的对比。 C. “感极而悲”与“其喜洋洋”两种心情的对比。 D. “先天下之忧而忧”与“ 后天下之乐而乐”两种思想境界的对比。 ? 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966+56项是( ) A,樯倾楫摧 倾家荡产 B,馋谗畏讥 乐以

18、忘忧 C,去国怀乡 触目伤怀 D,或异二者之为 神情异常 6 醉翁亭记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饮少辄醉 ?醉翁之意不在酒 ?宴酣之乐 ?射者中,弈者胜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行者休于树 A.告之于帝 B.苛政猛于虎 C.躬耕于南阳 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句。,4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选文第二段写了山间的朝暮四时之景,其中写冬景的句子是, ,3分, 5.读了上文,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分, 2005常德市,新课标版,15分, 6.给下面

19、的文字加上标点。,2分, 若 夫 日 出 而 林 霏 开 云 归 而 岩 穴 暝 晦 明 变 化 者 山 间 之朝 暮 也。 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往来而不绝者 B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C颓然乎其间者 D而不知人之乐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8.填空。,4分, ?选文?中写夏季之景的句子是 ,1分, ?选文?写到了“滁人游”等四种情况。请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其它三种情况,且与“滁人游”结构形式相同的短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滁人游 ? ? ? 9.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20、1,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10.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也写到了“饮酒”。同是写“饮酒”,两篇文章所体现出的情趣与境界有什么不同,3分, 2006,百色非课改, ,13分, 11,下面加点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B,已而夕阳在山 游人去而禽鸟乐 C,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D,颓然乎其间者 在乎山水之间也 12,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负者歌于途 负, ?杂然前陈者 陈, ?觥筹交错 觥, ?山肴野蔌 蔌,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

21、乐也。 14,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15,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2006 ,衡阳, 7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饮少辄醉。 辄,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翼然, 17,翻译下面句子。(3分)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 18、根据作者对文中饮酒赏景的描述,下面对“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必须借助喝酒才能在心里领会得到。 B,山水的景色领会在心里,陶醉于喝酒之中。 C,欣赏山水得到乐趣,心中畅快,自然

22、酒兴大发。 D,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之中。 2006吉林省 21、本文作者欧阳修是 代的文学家。,1分, 2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3、欧阳修寄情山水,诗酒山林,除享受山水之乐外,还具有怎样的深意,2分, 24、“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2分, 25、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3分, 2007遵义市 3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醉翁之意不在酒 ?云归而岩穴暝 ?伛偻

23、提携 ?觥筹交错 34、翻译下列句子。,4分,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5、本文是一篇寓情于景的山水游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4分, 2006,安徽非课改,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24、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欧阳修醉翁亭记第?节 3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37,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8,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8 39,【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2004、靖西县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之远则忧其君。是

25、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乎,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未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40、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往来而不绝者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居庙堂之高则忧 居十日,扁鹊夏见 C、不以物喜 以天下之所顺 D,宴酣之乐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41、,甲,文中的“进”是

26、指“ ”,“退”是指 。 4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3、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岳文着眼于“ ”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统一起来,抒发自己 的情怀。 44、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参考答案, 1. ?就 ?情趣 ?尽兴地喝酒 ?下棋2.C3.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爱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一个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4.水落而石出。5. 不胜酒力,与民同乐,陶醉山水,自得之意。,答出其中

27、三点即可得满分。,?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B ?(1)佳木秀而繁阴,1分, (2)?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3分,?,1,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2,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乐事的人,是我太守啊。?陶渊明,忘怀宠辱,自得其乐,欧阳修,寄情山水,与民同乐。11,B 12,背 摆放 酒杯 蔬菜13,?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 ,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游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快乐,而不能知道太守把他们的欢乐当作乐趣。14,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15,写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 16,

28、?就?象鸟展开翅膀的样子 评分标准,2分。?题的“翼”是名词作状语,一定要解释准确,否则不给分。 17远望那长满茂盛树木的山峰和显得幽深秀丽的山谷,就是琅琊山。 ,评分标准,3分。“蔚然”和“深秀”是主要计分点。翻译正确各计1分,整个句子翻译通 顺计1分。, 18,D 2分。 参考答案,甲,21、宋,北宋,1分,22、,1,倾泻,倾注或快速地流,2,离开,共2分,每小题1分,23、围绕“与民同乐”回答即可。,2分,24、围绕“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回答即可。,共2分,每点1分,25、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回答即可。,共3分,启示1分,结合生

29、活实际1分,语言表达1分,33、?情趣?昏暗?脊梁弯曲。这里借指老人。?交互错杂。,答对一词给1分,共4分,34、?峰回路转,有一座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对一句给2分。共4分,35、体现了作者寄情山奈水,与民同乐的思想。,意思接近即可。共4分,36,3分,1,“全”或 “都” ,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 ,3,钓鱼 ,每小题1分,37,4分,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每小题2分, 38,4分,世外桃源 与民同乐 ,各2分, 39,4分,共同之处,?人民生活安

30、逸。?民风淳朴。?人与人和乐相处。,答出两点就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40D 41、居庙堂之高 处江之远42、见翻译书43、忧 醉与乐 44、先天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汇编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与“宴酣之乐”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B,辍耕之垄上 C,邻人之孀妻 D,渔人甚异之 2,对第一段文字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髻”均指老人和小孩。

31、9 B,“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以酒浇愁的样子。 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此段以醉翁事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地写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3,第二段紧扣一个“乐”字来写,用_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_之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句中表达的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是_。 5,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有, , A,“滁人游”的欢悦情景侧面反映了太守治下的政治清明,写“滁人游”,衬托了“太守醉”。 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句的意思是,一个面

32、容苍老,满头白发的老人,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C,“醉能同其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意为,太守说的谁,就是庐陵欧阳修。 ,二,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_ _,_ _,_ _,_ _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子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

33、也。 1,在文段中默写横线上空缺的内容。 2,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指出其句式特点。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 3,两段文字均选自醉翁亭记,该文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为一炉,有一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_。 4,第?段先写_之景,再写_之景,最后收笔,引出人之乐亦无穷也。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5,第?段共4句话,从原文中找出4个最能概括其意思的短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 6,对第?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借酒浇愁的样子。 B,“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C,“至于”

34、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此段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显示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7,联系全文,可从以上语段中看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 , A,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B,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C,山水之乐。 D,“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参考答案 ,一, 1,C。A项是陋室铭中的选句,这里“之起到提宾标志的作用,是宾语前置,B项是陈涉世家中的选句,这里“之”是动词,“到,往”的意思,D 项是桃花源记中的选句,这里“之”是代词。C项是愚公移山中的选句,这里“之”是助词,“的”的意思,与例句“宴酣之乐”的“之”用法相同。 2,B。太守

35、虽被贬谪,但并未消沉不振,而是旷达乐观,与民同乐。B项理解错误。 3,禽鸟 太守 4,仕途失意,寄情山水,与民同乐,排遣内心郁闷,但壮志未酬,不禁发出游人“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慨叹。 5,A、B、C。D项句意翻译有误。这句话的意思应为,“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呀。”这里的“谓”不是“说”的意思,而是“叫做,称为”的意思,可译成“是”。 ,二,1,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2,译,容颜苍老,头发斑白,歪歪倒倒地坐在宾客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这是文言文中的一个判断句式,“者也”是这一句式的标志之一。 3,醉翁之意不在酒 4,朝暮 四时 10 5,?滁人游?太守宴?

36、众宾欢?太守醉 6,A7,B 28 醉翁亭记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琅琊, , 环滁, , 晦明, , 伛偻, , 觥筹, , 林霏, , 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 , ?泉香而酒洌, , ?负者歌于途, , ?树林阴翳, , 3.填空。 ?醉翁亭记以“_”“_”二字提挈全篇。文中的脉络关系极为密切的句子是_。结尾部分用_一句就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的主旨。 ?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_。 4.课文里连用21个“也”字作句尾。这些“也”,表示了不同的语气和作用。请把下面的判断句中“也”的不同表达作用填

37、在相应括号中。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环滁皆山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而乐亦无穷也。 ?故自号曰醉翁也。 ?庐陵欧阳修也。 表示判断语气的, , 表示解释语气的, , 表示肯定语气的, , 表示感叹语气的, ,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5.这个片段写了四种情况,

38、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_ ?_ ?_ ?_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7.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翻译成现代汉语。 8.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个片段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山水之乐 B.与民同乐 C.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 9.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_,_”的旷达胸襟。 ,二,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

39、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醒能述以文者”中“文”指_。 11.概括本段大意。 11 12.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 13.作者用禽鸟之乐衬托_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_之乐。 14.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意思的句子是,_。 ,三,黄州快哉亭记 苏 辙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合。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父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

40、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鹜,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注,?盖,大概。有提示缘由的作用。?亭之所见,在亭上能看到的。?一舍,三十里。?鱼龙,泛指水中动物。?动心骇目,使心振动,使视觉惊奇。?乃,竟然。?称快世俗,使世间普通人称为快事。 15.比较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 16.把文中描写“快哉亭”下江中景物变化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17.用简短的语句概括文中写“快哉亭”命名的两方面缘由。 三、作文 18.我们的家乡有许多让我们引以自豪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请你选择你最熟悉和最喜欢的一处向游人介绍。 要求,自拟题目,语句通顺,200字以内。 ?28 醉翁亭记 一、 1., , , , , ,

41、, , 2.?情趣 ?清 ?背负东西 ?遮盖 3.?醉 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能同其乐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4.? ? ? ? 二、,一,5.?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6.B 7.背东西的人在途中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8.B 9.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二,10.醉翁亭记 11.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 12.醉能同其乐 13.人 太守 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三,15.?三十里为“一舍” 房舍 ?抬 全 16.涛澜汹涌,风云开合。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17.在此亭上可以欣赏远近、昼夜变化倏忽的景物,可以凭吊往古流风遗迹。 三、18.提示,要写出概貌和特点,条理清楚。 醉翁亭记测试题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一、解释加点的词。,10分, 1、环滁皆山也, , 2、林壑尤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