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420180620.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314768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42018062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42018062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42018062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42018062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420180620.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尤溪七中2017-2018学年(下)“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高一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80分,每题4分)1. 据清代广州十三行纪略记载,1822年发生在十三行的一场大火持续七昼夜,大火中熔化的洋银满街流淌:竞流出一二里地,大火烧毁的财物价值4000万两白银。这表明()A. 朝贡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B. 中外商贸往来的密切C. 十三行是中外文化交汇区D. 中外贸易额数量巨大2.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卷从东水门外虹桥以东的田园开始,向西是汴河上的市桥及周围的街市、城门口的街市、十字街头的街市。画面人物达770多人、房屋楼阁100多间、大小船舶20多艘,街道两旁随处可见各类商店的招牌幌

2、子,酒楼、茶坊与“瓦子”都通宵营业。这些可以佐证开封城()A. 设计体现皇权至上风格B. “瓦子”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C. 布局凸显浓厚商业色彩D. 市场监管相对宽松3. 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A. 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 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C. 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D. 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4. 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 明成祖认为国体纲常重于经济利益B.

3、 明成祖认为向外商征税会侵害外商的利益C. 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利益D. 明成祖想借外商引导百姓投身海外贸易5. 亚当斯密(英)国富论(1776):“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然而,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马可波罗的记述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也许在马可波罗时代以前,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对这段话的理解最为深刻的是()A. 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实际上长期处于停滞状态B. 亚当斯密时期,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C. 马可波罗时期,中国经济水平达到相当高程度D. 中国的法律制度一贯制约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6. 明清统治者依然固

4、守重农抑商政策,其主要影响是A. 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B. 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C. 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D. 推动了长途贩运出现7.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中写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该词作内容不能反映出当时A. 人口众多 B. 市民殷富C. 商业繁荣 D. 雇佣关系出现8. 明朝中期以后,被学界称为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大多出现在民营手工业中,其主要原因是()A. 官营手工业不关心产品的市场竞争力B. 民营手工业生产受政府限制较少C. 民营手工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较高D. 官营手工业极力排斥雇佣关系9. 下列企业中最能

5、体现洋务运动初衷的是()A. 开平煤矿B. 轮船招商局C. 江南制造总局 D. 发昌机器厂10. 钱乘旦评价某一件事时说:“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这一事件()A. 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B. 拉开中国近代史序幕C. 体现“体用统一思想D. 以建立共和国为目标11.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像潮水一般涌进来的西方工业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得不到广泛的销路,英国下院一个调查中英贸易状况的报告承认:近来同这个国家的贸易处于十分不能令人满意的状态。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 没有开放通商口岸B. 中国关税税率偏高C. 英

6、国商品质量不佳D. 自然经济顽强抵抗12. 观察下表。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1872-1919年间中国商办企业的发展情况年份新建商办企业数量(家)年平均增长数(家)1872-1894年5321895-1900年104171901-1911年326301912-1919年47059A. 清朝末年民族工业发展曲折B. 洋务运动大力发展军事工业C. 甲午战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 民国初期商办企业发展最快13. 图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发展的6个阶段。下列属于第3阶段发展原因的是 A. 外商企业的刺激B. 洋务运动的诱导C. 清朝放宽设厂限制D. 欧洲列强忙于战争14. 对下表分析正确的是(

7、) 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表(单位:两白银)年代进口出口1885年88,200,01865,005,7111895年171,696,715143,293,2111905年447,100,082227,888,1971911年471,503,943377,338,166A.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发展较快B. 进出口增长源于宽松的社会环境C. 清政府面临贸易逆差困境D. 一战爆发促进中国出口的增长15. 据资料记载,美国大萧条发生后,无锡以出口为主的缫丝工业遭受严重打击,其他行业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到民国二十五年,无锡工业资本总额就达34009万元,增长743%,其中投资缫丝工业的薛氏集团成功登上“丝

8、茧大王”的宝座。该时段无锡工商业的发达主要得益于A. 清政府放宽对设厂的限制B. 欧洲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C. 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D. 抗战中英美对华经济援助16. 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流通的本位币既有银两、银元,其中银两又有规元、库平、关平等,银元有鹰洋、墨洋、龙洋、袁头等。辅币则有铜毫、铜元、制钱和各种各样的纸币。对此,南京国民政府先后实行了“废两改元”和“法币政策”。这一措施A. 加重了民族企业经济负担B. 降低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C.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 解决内战所需的军事费用17. 造成如表现象的直接原因可能是()中国关税收入总额及在中央政府财政总收入中的比重情况收入比

9、重1913年1697万元21%1928年17914万元41%1929年27554万元51%A. 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B. 南京国民政府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C. 一战后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增加D. 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了关税自主政策18. 据统计,从1913年到1921年,北洋政府总共颁布了40余项经济法规,基本上涵盖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且涉及了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经济管理等领域。这些经济法规的颁布A. 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潮流B. 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C. 扭转了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D. 健全了中国的经济法律体系19. 阅读1936 年国民政府贸易和生产指标表,对该表中的信息解读正确

10、的是() 棉纱进口 棉布进口 面粉进口 港铁进口 机器进口 生铁产量 下降38% 下降20% 下降15% 增加20% 增加20% 增加30% A. 官僚资本在中国形成B. 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C. 民族工业的日益萎缩D. 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20. 据史书记载:天津进口货物中,美国货占到70%,大量走私进口的美国货还不包括在内。天津市场上出售的货物,美国货占到将近60%,天津的民族工业因此纷纷破产。这种情况发生在A. 辛亥革命后B. 国民革命时期C. 土地革命时期D. 抗日战争胜利后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2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

11、;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钱穆中国经济史材料三1887年,他(严信原)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5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40台新式轧花机,雇用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1897年,据9月21日中外日报称,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

12、史请回答:(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经济政策?(4分)(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8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通久源机器轧花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这种性质的企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8分)2017-2018尤溪七中高一历史周测卷【答案】(每题4分,共80分)1. D2. C3. A4. C5. A6. B7. D8. C9. C10. A11. D12. D13. D14. C15. C16. C17. D18. A19. D20. D21. (共20分)(1)(4分)时期: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期)。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13、(2)(8分)基本模式:小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等。(3)(8分)性质:民族资本主义。背景: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解析】1. 材料“1822年发生在十三行的一场大火持续七昼夜,大火中熔化的洋银满街流淌:竞流出一二里地,大火烧毁的财物价值4000万两白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外贸易额数量巨大。故D正确。 题干与朝贡贸易无关。故排除A。 B项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C项明显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故选D。本题考查古代对外贸易的相关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

14、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2. A画卷上的建筑多为商店、酒楼、茶坊等,无法体现皇权至上的建筑风格,排除; B重农抑商政策在宋代以后还在推行,违背史实,排除;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的代表之作,展现了北宋都城的市井生活和繁荣的商品经济,正确; D材料没有涉及到政府对市场进行监管的问题,排除。 故选C。本题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开封城布局凸显浓厚商业色彩。本题以清明上河图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宋朝商业经济发展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3. B项属于农业方面。故排除。 C项属于手工业方面的表现。故排除。 结合所学,宋代经济繁荣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几个方面,D项长安在唐朝

15、时是国际性的大都会,故排除。 四川地区交子的出现表明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故A项正确。 故选A。本题考查宋朝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商业革命。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额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4. 朝贡贸易是古代中国一种很特殊、很特别的国际贸易形式,它的主要目的是炫耀国威,显摆自己的富有,绝对不计较是赔钱还是赚钱,所以,材料表明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的朝贡贸易 1403年明成祖朱棣夺取帝位后,大力扩大并巩固朝贡体系,频繁遣使出洋,突出的实例就是派遣郑和下西洋郑和船队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

16、1405 1433年)七下西洋,历时29年,遍访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使团兼具外交使团和贸易使团的双重性质郑和船队的出访,以明朝的强盛国力为后盾船队每到一处,除以一系列官方仪式在形式上或名义上确立明朝与海外各国的宗藩隶属关系外,还在传统的朝贡贸易体制下,用所载的货物和当地的居民进行“厚往薄来”的贸易,使当地居民获益匪浅,因而也深受到访地居民的欢迎本题通过材料的形式考查明朝的朝贡贸易,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5. A根据材料“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然而,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

17、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马可波罗的记述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这表明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实际上长期处于停滞状态,A项最符合题意 B亚当斯密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已完成时期,中国早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已经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B错误 C根据材料,材料的主旨是在强调中国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实际上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而非强调马可波罗时期,中国经济水平达到相当高程度,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D中国的法律制度一贯制约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这种表述太过绝对化,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 故选A本题考查对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把握,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经济自由主义:提倡市场机制,反对人为干

18、涉经济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最初作为一种口号由法国路易十五的外交大臣达让逊提出,后来魁奈等人确认社会中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秩序支配着社会的发展亚当斯密宣扬“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对经济自由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发挥“自由经济”思想是斯密整个经济学说的中心,李嘉图也阐明过同样的思想经济自由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是长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思想主张6. 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统治者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B正确;ACD均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B。7. 本题考查宋词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于北宋商品经

19、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出现、发展,人口增多,出现了适应当时社会状况的宋词,ABC都符合材料柳永望海潮的内容,但不符合设问要求;明朝中后期才出现雇佣关系,所以D不符合材料时间“北宋”,但符合设问要求。故选D。8. 民营手工业发展在明清超过官营手工业,其原因在于自身的发展的动力,而这个动力来自于市场的需要,即面向市场生产商品,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较高,故C项正确 官营手工业产品不面向市场,因此不存在市场竞争力,故A项错误 民营手工业生产受政府的限制较多,故B项错误 官营手工业部门没有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因此不存在雇佣关系,故D项错误 故选C本题考查资本主义萌芽考查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民营手工业中的原因明朝

20、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学术界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但是其发展趋势始终是缓慢发展,其原因有: 1、政治方面: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主要原因) 2、经济方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农民贫困,购买力十分低下,影响了国内市场 3、政策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地主和大商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严重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封建关卡众多,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4、外交方面:闭关锁国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不能拥有国外市场9.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初衷是“自强”,创办军用工业,而江南制造

21、总局是军用工业,故C正确; AB是民用工业,排除; D是民族工业,排除 故选C本题考查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的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以“自强”、“求富”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工业的一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10. “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表明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故A正确; BCD材料未体

22、现,排除 故选A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11. 自古以来中国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西方列强侵入中国,开放了通商口岸,但是外国商品在中国的销路并不乐观,究其原因是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故选D本题考查的是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侧重于考查的是中国自然经济的抵抗经济决定政治,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究其存在的原因是中国的小农经济的存在12.

23、从表中的数据可知,1912-1919年中国商办企业发展最快,故D正确; 从表中的数据可知,清朝末年民族工业发展呈上升趋势,故A错误; B材料未体现,排除;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C错误。 故选D。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短暂的春天“,这是中国社会发展和国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制度上的束缚和障碍。革命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激发了他们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13. 本题考查短暂的春天,旨在考查对材料的解读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第

24、3阶段时间是19121919年,结合所学,这一阶段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主要原因是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D正确;AB是第1阶段发展原因,排除;C是第2阶段发展原因,排除。故选D。14. 从表格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晚晴政府的进出口不平衡存在着贸易逆差的严重问题,出口小于进口,故C正确; 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材料并不能直接得到反应,故A项错误; 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的侵略要求反映的是资本输出,并不能说明进口增多,故B项错误; 一战是1914年开始的,故D项错误 故选C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曲折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甲午中日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竞相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

25、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也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日益萎缩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5. 本题主要考查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据材料“民国二十五年”的时间信息可知,其发展于1936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得益于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符合题意;ABD均与题干时

26、间信息不符。故选C。16. 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想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涉及的措施改善了国民政府的财政状况,稳定了政府统治;对统一国内市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方便人民的生活起了起了积极作用,故C正确;A说法片面,故排除;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应该有所增加,故排除B;D不是主要目的,当时内战的局面还未出现,国家形式上是统一的,故排除。故选C。17. 表格数据,1928年-1929年收入大幅增加,比重由41%逐渐增加到51%,其主要原因是国民政治统一, 并实行了关税自主政策,导致国内税收的增长,D正确ABC项均不符材料,排除故选D本题考查

27、宗教改革,具体考查国民政府时期经济政策本题考查国民政府时期经济政策,重点考查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因,表现、和影响18. 本题主要考查北洋政府的举措与民族工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了1912年后北洋政府发展经济的举措,北洋政府颁布经济法规,促进民族工业发展,顺应了近代化的潮流,故A项正确;实业救国思想产生于甲午战后,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C项“扭转了”、D项“健全了”说法绝对化,故CD项错误。故选A。19. 本题考查的是20实际0年代中国民族

28、工业发展相关概况,旨在考查对图表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紧扣图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A项结论在图表信息中并未体现,排除;仅仅根据进出口量的数据无法得出当时国民经济结构的实际状况,因此不能得出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结论,排除B;轻工业产品的进口量下降,间接反映出轻工业的发展,说明民族工业是在发展,而不是“日益萎缩”,据此排除C;再结合材料的时间分析,这是抗日战争前夕,钢铁、机器等战略物资的大量进口和产量的提高,有利于全民族的抗日战争,D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正确。故选D。20.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9、。根据材料“天津进口货物中,美国货占到70%,大量走私进口的美国货还不包括在内。天津市场上出售的货物,美国货占到将近60%,天津的民族工业因此纷纷破产”可知,美国货在中国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结合所学可知,1946年南京国民政府和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在中国获得更多的政治、经济特权,美货如潮水般涌入中国,沉重打击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项符合题意,BC项排除;A项表述不够准确,排除。故选D。21. (1)本题考查古代的经济政策,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中的“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可得出这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期实行的的重农抑商政策。(2)本题考查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的“勤劳本事,上农除男乐其畴,女修其业”,可知其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其特点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本题考查近代民族工业,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提炼材料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的“1887年”、“雇用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可得出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根据所学知识,产生的背景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等方面进行总结。- 1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