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点加氯消毒实验.docx

上传人:doc321 文档编号:13164148 上传时间:2021-12-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折点加氯消毒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折点加氯消毒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折点加氯消毒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折点加氯消毒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折点加氯消毒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折点加氯消毒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折点加氯消毒实验.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水中含有氨氮和其它消耗氯的物质时,投氯量与余氯量的关系见图。图中OA段投氯量太少,故余氯量为0,AB段的余氯主要为一氯胺,BC段随着投氯量的增加,氯胺与次氯峻作用,一部分成为二氯胺(见图),还有部分反应如下式:反应结果,BC段一氯胺及余氯(即总余氯)均逐渐减少,二氯胺逐渐增加。C点余氯值最少,称为折点。C点后出现三氯胺和游离性氯。按大于出现折点的量来投氯称折点加氯。折点加氯优点:可以去除水中大多数产生臭味的物质;有游离性余氯消毒效果较好。图中曲线的形状和接触时间有关,接触时间越长,氧化程度就深一些,化合性余氯则少一些,折点的余氯有可能接近于零。此时折点加氯的余氯几乎全是游离性余氯。折点加氯除氨

2、氮,折点加氯一般氯比氮是10:1左右,pH控到7左右。成本高、效果差。/吹脱法适用于高浓度氨氮系统,折点加氯适用于低浓度氨氮系统。折点加氯消毒实验经过混凝沉淀、澄清、过滤等水质净化过程,水中大部分悬浮物质已被去除,但是还有一定数量的微 生物,包括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仍在水中,常采用消毒方法来杀死这些致病微生物。氯消毒广泛用于给水处理和污水处理。由于不少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氨氮, 掌握折点加氯消毒的原理及其实验技术,对解决受污染水源的消毒问题,很有必要。一、目的1、 了解氯消毒的基本原理。2、 掌握加氯量,需氯量的计算方法。3、 掌握氯氨消毒的基本方法。二、原理 氯气和漂白粉

3、加入水中后发生如下反应:Cl2+H2O=HOCl+HCl(5-1)2Ca(OCl)2+2H2O=2HOCl+Ca(OH)2+CaCl2(5-2)HOCl=H+OCl(5-3)次氯酸和次氯酸根均有消毒作用,但前者消毒效果较好,因细菌表面带负电,而 HOCl 是中性分子,可以扩散到细菌内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妨碍细菌的新陈代谢,导致细菌的死亡。 如果水中没有细菌、氨、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则投加在水中的氯全部以自由氯形式存在,即余氯量=加氯量 由于水中存在有机物及相当数量的氨氮化合物,它们性质很不稳定,常发生化学反应逐渐转变为氨,氨在水中是游离状态或以铵盐形式存在。加氯后,氯与氨必生成“化合性”氯,同

4、样也起消毒作用。根据 水中氨的含量,pH 值高低及加氯量多少、加氯量与剩余氯量的关系,将出现四个阶段,即四个区间。余氯(mg/L)CHB0A加氯量(mg/L)图 5-1 折点加氯曲线第一区 OA 段:表示水中杂质把氯消耗光,余氯量为零,消毒效果不可靠。第二区 AH 段:加氯量增加后,水中有机物等被氧化殆尽,出现化合性余氯,反应式为: NH3+HClO=NH2Cl+H2O (5-4) NH2Cl+HClO=NHCl2+H2O(5-5)若氨与氯全部生成 NH2Cl 则投加氯气用量是氨的 4.2 倍,水中 pH<6.5 时主要生成 NHCl2。 第三区 HB 段:投加的氯量不仅生成 NHCl2

5、、NCl3,同时还发生下列反应:2NH2Cl+HOClN2+3HCl+H2O(5-6) 结果使氨氮被氧化生成一些不起消毒作用的化合物,余氯逐渐减少最后到最低的折点 B。第四区 BC 段:继续增加加氯量,水中开始出现自由性余氯。加氯量超过折点时的加氯称为折点加氯或过量加氯。三、设备及装置1、 折点加氯消毒设备 1 台2、 水箱或水桶 1 个,能盛水几十升;3、 20L 玻璃瓶 1 个;4、 50mL 比色管 20 多根;5、 100mL 比色管 40 多根;6、 1mL 及 5mL 移液管;7、 10mL 及 50mL 量筒;8、 1000mL 量筒;9、 温度计 1 支 四、步骤及记录1、 药

6、剂制备 1浓度的氨氮溶液 100mL称取 3.819g 干燥过的无水氯化氨(NH4Cl)溶于不含氨的蒸馏水中稀释至 100mL,其氨氮浓度为 1即 10g/L。 1浓度的漂白粉溶液 500mL 称取漂白粉 5g 溶于 100mL 蒸馏水中调成糊状,然后稀释至 500mL即得。其有效氯含量约为 2.5g/L。2、 水样制备取自来水 20L 加入 1浓度氨氮溶液 2mL,混匀,即得实验用原水,其氨氮含量约 1mg/L。3、 进行折点加氯实验 测原水水温及氨氮含量(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见附录 1),记入表 5-1。 测漂白粉溶液中有效氯的含量。取漂白粉溶液 1mL,用蒸馏水稀释至 500mL,测出

7、余氯量,记入 表 5-1。 在 12 个 1000mL 烧杯中盛原水 1000mL。 当加氯量分别为 1、2、4、6、7、8、9、10、12、14、17、20mg/L 时,计算 1浓度漂白粉溶液 的投加量(mL)。 将 12 个盛有 1000mL 原水的烧杯编号(1、2、12),依次投加 1浓度的漂白粉溶液,其投加 量分别为 1、2、4、6、7、8、9、10、12、14、17、20mg/L,快速混匀 2h,立即测各烧杯水样的游离氯、 化合氯及总氯的量。各烧杯水样测余氯方法相同,均采用邻联甲苯氨亚砷酸盐比色法。五、成果整理 根据比色测定结果进行余氯计算,绘制游离余氯、化合余氯及总余氯与投氯量的关

8、系曲线。六、思考题1、 水中含有氨氮时,投氯量与余氯量关系曲线为何出现折点?2、 有哪些因素影响投氯量?3、 本实验原水如采用折点后加氯消毒,应有多大的投氯量?8 / 8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表 5-1折点加氯实验记录原水水温()氨氮含量(mg/L)漂白粉溶液含氯量(mg/L)水样编号123456789101112漂白粉溶液投加量(mL)加氯量(mg/L)比色测 定结果(mg/L)AB1B2C余 氯 计 算总余氯(mg/L)D=CB2游离性余氯(mg/L) E=AB1化合性余氯(mg/L) DE附: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附:余氯的测定邻联甲苯氨亚砷酸盐比色法实验八 折点加氯消毒实验一、实验目

9、的(1)掌握折点加氯消毒的实验技术;(2)通过实验,探讨某含氨氮水样与不同氯量接触一定时间的情况下,水中游离性余氯、化合性余氯及总余氯与投氯量之间的关系。二、实验原理水中加氯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1)原水中不含氨氮时,向水中投加氯能够生成次氯酸和次氯酸根,反应式如下:次氯酸和次氯酸根均有消毒作用,但前者消毒效果较好。HOCl是中性分子,可以扩散倒细菌内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妨碍细菌的新陈代谢,导致细菌死亡。水中的HOCl和称为游离性氯。(2)当水中含有氨氮时,加氯后生成次氯酸和氯胺,反应式如下:次氯酸和氯胺均有消毒作用,次氯酸、一氯胺、二氯胺和三氯胺(又名三氯化氮)在水中均可能存在,它们在平衡状

10、态下的含量比例取决于氨氮的相对浓度、pH值和温度。当pH<78时,1mol氯与1mol氨氮作用生成1mol一氯胺,氯与氨氮(以N计)的重量比约为5:1。当pH=78时,2mol氯与1mol氨氮作用生成1mol二氯胺,氯与氨氮(以N计)的重量比为约为10:1。当pH>78时,3mol氯与1mol氨氮作用生成1mol三氯胺,氯与氨氮(以N计)的重量比为大于10:1,并出现游离氯,同时随着投氯量的不断增加,水中游离氯越来越多。水中有氯胺时,依靠水解生成次氯酸起消毒作用,消毒作用比较缓慢,接触时间不能小于2h。水中的NH2Cl、NHCl2,NCl3称为化合性氯。化合性氯消毒效果不如游离性氯

11、。(3)氯还能与水中的含碳物质,铁、锰、硫化氢及藻类起氧化作用。水中含有氨氮和其他消耗氯的物质时,投氯量与余氯量的关系可以参见折点加氯曲线。余氯量(mg/L)加氯量(mg/L)ABCDO图8-1折点加氯曲线OA段,投氯量太少,氯完全被消耗,余氯量为0。AB段,余氯主要为一氯胺。一氯胺与次氯酸作用,部分生成二氯胺,部分产生下面反应:BC段,一氯胺和余氯均逐渐减少,二氯胺逐渐增加。C点,余氯值最少,称为折点。CD段,C点后出现三氯胺和游离性氯,随着加氯量的增加游离性余氯越来越多。按大于折点的量来投加氯称为折点加氯。其有两个优点,一是可以去除水中大多数产生臭和味的物质,二是有游离性余氯,消毒效果好。

12、 本实验采用N,N-二乙基-1,4-苯二胺(DPD)滴定法来测定水中的游离氯和总氯。游离氯测定的原理是在pH为6.2-6.5条件下,游离氯与DPD生成红色化合物,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消失。总氯测定的原理是在pH为6.2-6.5条件下,存在过量碘化钾时,单质氯、次氯酸、次氯酸盐和氯胺与DPD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消失。本测定方法的检出限(以Cl2计)为0.02mg/L,测定范围(以Cl2计)为0.085.0mg/L。三、实验仪器设备及试剂1、实验仪器设备(1)20L水桶1个;(2)50mL比色管若干;(3)10mL酸式滴定管1支;(4)1000mL烧杯12个

13、;(5)250mL锥形瓶若干;(6)温度计1支;(7)5mL移液管,1个;(8)2mL移液管,1个;(9)1mL移液管,1个;(10)50mL和100mL胖肚移液管,各1个;(11)洗耳球,2个;(12)1000mL容量瓶1个。2、试剂(1)1%浓度氨氮溶液100mL;(2)1%氨氮溶液100mL;(3)约1%(以有效率氯含量计)浓度次氯酸钠溶液100mL;(4)碘化钾(AR)固体;(5)缓冲溶液(pH=6.5)500mL;(6)1g/L DPD溶液200mL;(7)2.5g/L硫代乙酰胺溶液50mL;(8)2.8mmol/L硫酸亚铁铵溶液1L3、水样取自来水20L,加入1%浓度氨氮2mL,混

14、匀,即为实验用水,其氨氮含量约为1mg/L。四、实验步骤1、测量原水水温2、水样配置分别取1000mL原水置于12个1000mL烧杯中。投加约1%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投加量分别为0、0.2、0.5、0.8、1.0、1.4、1.8、2.0、2.2、2.5、3.0、3.5mL,计算每个烧杯中的加氯量(mg/L)。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匀,静置2h。2h后测定水样中的游离氯、化合氯和总余氯的量。3、余氯的测定游离氯的测定 取烧杯中100mL水样放入250mL锥形瓶中,立即加入10mL缓冲溶液,5mLDPD溶液,迅速混合,立即用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至无色,记录硫酸亚铁铵溶液用量A。总氯的测定 取烧杯中10

15、0mL水样放入250mL锥形瓶中,加入1g左右的碘化钾固体,加入10mL缓冲溶液,5mLDPD溶液,迅速混合,静置2min后,用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至无色,2分钟内如还有红色出现,则再滴定至无色,记录硫酸亚铁铵溶液用量B。取烧杯中100mL水样放入250mL锥形瓶中,加入1mL硫代乙酰胺,加入10mL缓冲溶液,5mLDPD溶液,迅速混合,静置2min后,用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至无色,记录硫酸亚铁铵溶液用量C。注意:如果100mL水样中含氯量超过测定范围,则水样应进行适当稀释。4、次氯酸钠溶液含氯量的测定用移液管移取1.0mL的约1%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与10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线,盖

16、塞,颠倒摇匀。准确吸取50mL稀释后的次氯酸钠溶液于250mL三角烧瓶中,加入50mL蒸馏水稀释,加入1g左右的碘化钾固体,加入10mL缓冲溶液,5mLDPD溶液,迅速混合,静置2min后,用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至无色,2分钟内如还有红色出现,则再滴定至无色,记录硫酸亚铁铵溶液用量V。次氯酸钠溶液含氯量= mg/L五、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实验原始记录表实验时间实验地点原水温度 次氯酸钠含氯量 mg/L氨氮含量 1 mg/L硫酸亚铁铵浓度 mmol/L水样编号123456789101112次氯酸钠溶液投加量,mL00.20.50.81.01.41.82.02.22.53.03.5加氯量,mg/L滴定结果mLABC余氯量mg/L总余氯游离性余氯化合性余氯仪器名称及型号实验小组成员六、实验结果整理和分析1根据余氯的计算结果,绘制游离性余氯、化合性余氯和总余氯与加氯量间的关系,即折点加氯曲线。2讨论采用折点加氯,加氯量应为多少。七、思考题1水中含有氨氮时,加氯量与余氯量关系曲线中为什么会出现折点?2有哪些因素影响加氯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