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纳西族自治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

上传人:doc321 文档编号:13168132 上传时间:2021-12-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龙纳西族自治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玉龙纳西族自治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玉龙纳西族自治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玉龙纳西族自治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玉龙纳西族自治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玉龙纳西族自治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龙纳西族自治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玉龙纳西族自治县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 计 公 报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统计局2018年5月4日201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部门积极作为、有效应对,在基数逐季走高、价格指数不断提升的情况下,顶住压力,扎实做好稳增长各项工作,全力抓好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推动全县经济健康稳步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经济效益良好、结构协调优化、社会和谐稳定、民生不断改善的良好局面。一、综合根据核算,经市统计局审定2017年全县生产总值(GDP)完成58608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3%。区县分设十五年增速分别为12.2%、15.1%、11.7%、13.1%、14.0%、13.5%、

2、14.0%、15.0%、16.0%、16.0%、17.2%、10%、11%、7%和9.3%,年均增长达到13%,2013-2017年年均增速达到10.8%。经济运行的稳定性进一步加强。分产业情况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15146万元,增长6.0%;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55085万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15857万元,增长9.0%。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由20.3:42.2:37.5调整为19.7:43.5:36.8,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0.7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

3、1:51.4:35.5,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22、4.78和3.30个百分点。按年末人口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6416元,比上年增加2174元,增长9%。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增加值28408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8.5%,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图一、2011-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情况图二、2012年与2017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对比图2017年,全县各项税收收入完成84940万元,同比增收1457万元,增长1.8%,其中国税收入完成48151万元,同比增收8379万元,增长21.1%,其中,增值税完成43695万元,同比增

4、收9595万元,增长28.1%;地税收入完成32789万元,比上年减收7364万元,下降18.3%。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91734万元,同比减收15399万元,下降14.4%,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5847万元,比上年减收18531万元,下降24.9%,其中,增值税完成12983万元,增长36.6%,营业税完成104万元,同比下降96.8%;烟叶税完成7739万元,同比下降1.3%,企业所得税完成886万元,同比增长18.1%。财政总支出完成289257万元,同比增支23767万元,同比增长9%;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78732万元,同比增支22008万元,增长8.6%,财政八项

5、支出完成186137万元,同比增支37338,增长25.1%。表1:财政收支情况表(单位:万元、%)指标绝对数增长(%)指标绝对数增长(%)地方财政收入91734-14.4地方财政支出2892579.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5847-24.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787328.6增值税收入1298336.6农林水事务支出49005-29.4营业税收入104-96.8教育支出4768321.1企业所得税收入886-18.1医疗卫生支出259836.6个人所得税收入62234.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669122.2烟叶税收入7739-1.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344914.3图三、2011-2017

6、年全县地方财政收支完成情况二、农业2017年,全县农业和农村全面发展。继续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特色优势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取得了粮食丰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成绩。年末实有耕地面积405897亩,比上年减少427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52701亩,比上年减少586亩。粮食种植面积502952亩,比上年减少3159亩,其中稻谷面积17833亩,小麦面积93699亩,玉米面积170821亩,油料种植面积45505亩,烤烟面积92000亩。全年粮食产量120536吨,比上年增加467吨,增产0.39%,其中夏粮产量429

7、94吨,增产0.32%,秋粮产量77542吨,增产0.43%;油料产量5489吨,增产3.08%;烤烟产量14746吨,减产6.49%。全年肉类总产量58523吨,比上年增产0.93%,其中猪肉产量51927吨,增产1.26%,牛肉产量3905吨,减产7.75%,羊肉产量1788吨,增产9.63%,牛奶产量4071吨,减产50.5%,禽蛋产量2205吨,增长4.16%。表2: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吨、头)产品名称绝对数增长(%)产品名称绝对数增长(%)粮食产量1205360.39肉类产量285230.93药材产量210577.28猪出栏700340-0.1蔬菜285460.1猪存栏470620

8、0.59苹果1053020.21羊出栏1437010.01核桃385001.23羊存栏2532552.01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1770万元,增长6.1%,其中,农业产值完成89921万元,增长4.3%,林业产值完成12476万元,增长9.0%,牧业产值完成104646万元,增长4.8%,渔业产值完成6623万元,增长10.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完成18104万元,增长6.2%。图四、2011-201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增长情况三、工业和建筑业2017年,全县工业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实现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55703.5万元(包含阿海、梨园电厂反馈产值),同比增长6.3%,其中规模

9、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21723.5万元,同比增长6.0%,规模以下工业完成产值33980万元,增长8.9%。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28776万元,增长10.4%,在全部GDP中所占比重为2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2185万元,增长10.7%,工业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6.1%,拉动GDP增长2.43个百分点。图五、2011-2017年工业总产值及增长速度2017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完成126451万元,增长18.9%(现价),在全部GDP中所占比重为21.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5.3%,拉动GDP增长2.35个百分点。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38

10、379万元,同比下降7.9%。四、固定资产投资2017年,全社会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年全社会规模以上固定资产在建项目141个,其中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32个,房地产项目9个。全年完成投资731923万元,比上年增长21.6%,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2.9个百分点。按投资性质划分,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0822万元,同比增长49.9%,商品房销售面积5.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1101万元,同比增长19.8%。新增固定资产137479万元,增长2.1%。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3737万元,同比增长65.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99722万元,增

11、长112.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08464万元,增长12.7%。图六、2011-2017年全县固定资产完成及增长情况五、消费市场、招商引资消费市场繁荣稳定。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7053万元,增长12.3%。分地域看,城镇实现86164.8万元,增长12.7%,农村实现40888.2万元,增长11.6%。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实现17173.6万元,同比增长6%,商品零售实现109879.4万元,同比增长13.4%。全年共有招商引资项目55个,其中新建项目36个、续建项目19个;全部项目全年共完成投资369300万元,同比增长1.6%。图七、2011-2017年全县贸易增长情况六、服

12、务业2017年全县服务业重点企业共计15家,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家;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4家;物业管理业1家;租赁和商业服务业1家;居民服务业1家;文化体育和娱乐业5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5306万元,同比下降3.3%;营业利润56237万元,同比下降0.6%。其中交通运输业营业收入40552万元,同比下降3.9%;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2726万元,同比增长14.0%;物业管理业营业收入859万元,同比增长19.5%;公共设施管理业营业收入14035万元,同比下降0.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1710万元,同比增长22.4%;文化业营业收入38766万元,同比下降0.1%;

13、体育业营业收入2681万元,同比增长137.5%;娱乐业营业收入3023万元,同比下降10.7%。七、旅游业旅游配套设施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的提高,使我县旅游业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全年接待海内外人数132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6%,其中接待国内人数123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7%,接待海外人数85.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1.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6.7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2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6%,旅游外汇收入2183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1.3%。八、金融业本年末,玉龙县农村信用合作社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持续增长,存款为524233万元,比年

14、初增加51240万元,增长10.8%;各项贷款余额为394508万元,比年初增加48488万元,增长14.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374976万元,比年初增加48330万元,同比增长14.8%。九、人口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县户籍人口222530人,全年增加人口1320人。其中乡村人口188583人,城镇人口33947人。全年出生人口3321人,人口出生率1.5%,死亡人口2245人,死亡率为1.0%,自然增长人口107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85。表3:人口主要构成情况(户籍人口,单位:人)指标年末数比重指标年末数比重总人口22253010018-59岁14677766.0城镇人口339

15、4715.360岁及以上3631816.3乡村人口18858384.7少数民族19130586.0男性11295550.8纳西族12379955.6女性10957549.2傈僳族2679812.00-17岁3943517.7白族213829.6十、人民生活2017年,全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142147万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35258万元,比上年增长8%;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8170元,比上年增加14459元,增长23%。全年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81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工资性收入1423元,经营性收入8105元,财产性收入

16、394元,转移性收入259元。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18元,同比增长8.3%,其中工资性收入16977元,经营性收入3378元,财产性收入3178元,转移性收入2085元。图八、2011-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图九、2011-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十一、文化、教育、卫生年末全县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演出场次130余场,组织文艺活动246次,乡镇文化站16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个,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量11万册,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9%,实现村村通3.7万户。年末全县共有学校160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2

17、所,初级中学10所,小学10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另有教师进修学校1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特殊学校1所,幼儿园42所。基础教育在校学生27439人,其中小学11618人,初中5420人,普通高中3326人,职高922人,在园幼儿5989人,特殊学校160人。全县共有公办教职工2827人(不含中职教育),专任教师2523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1148人;初中专任教师602人;高中专任教师411人;幼儿园专任教师256人;职高专任教师55人;市特殊学校专任教师16人。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2个,其中县级医院1个、卫生院16个、妇幼保健院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社区服务中

18、心1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1个、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865张,其中县级医院500张,县级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30张,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35张.每千人拥有病床数3.91张。卫生技术人员743人。乡村卫生室97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08人,每千人拥有卫生专业人员3.36人。十二、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年末全县全社会从业人员177430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43476人,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0238人,城镇个体、私营从业人员23238人,农村从业人员133954人。2017年末,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8373人,比上年末增加1099

19、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4783人,比上年增加947人;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02077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3022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14398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37262人,参保率为98.8%;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0278人。为585名创业者提供了小额担保贷款和贷免扶补创业贷款5812万元,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2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8%。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预计数和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玉龙纳西族自治县2017年统计年鉴为准。2、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的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社会发展有关指标由相关部门提供。14 / 14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