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讲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和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pptx

上传人:peixunshi 文档编号:13168659 上传时间:2021-12-17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846.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0讲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和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20讲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和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20讲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和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20讲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和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20讲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和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0讲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和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0讲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和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pptx(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ZT,基础自主梳理考点互动探究教师备用习题,1.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变化(1)区位含义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2)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_、土壤、_等。社会经济因素:_、_、政策,此外还有劳动力、地价和_等。,气候,地形,市场,交通运输,农业技术,(3)区位选择的实质:合理利用农业土地。(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_因素变化不大,_因素经常变化。_是影响农业生产的最重要自然因素,在社会经济因素中_和_条件的影响越来越突出。,自然,社会经济,气候,市场,农业技术,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不合理生产方式的影响:如砍伐森林、过度垦殖、

2、_等,造成水土流失、沙漠扩大等后果。(2)农业技术的负面影响,土壤盐渍化,过度放牧,农药,1.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时可依据某地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具体总结见图201:,核心突破,探究点一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20-1,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分析的主要方向。,(续表),命题点 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1 2016海南卷 图202所示区域中,秋明、汉特曼西斯克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2014年起,这些城市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据此完成(

3、1)(3)题。图202,命题探究,(1)该地区蔬菜种植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光照D土壤,A 解析第(1)题,结合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俄罗斯中部,纬度较高,热量不足,不利于蔬菜的种植。图示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或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夏季光照充足,虽然降水少,但气温低,蒸发弱,且有河流流经,故水分充足,B、C项错误;寒温带、亚寒带平原地区一般土壤肥沃,故D项错误。,(2)该地区利用温室种植蔬菜的优势条件是()A劳动力成本低 B生产技术先进C种植历史悠久 D能源供应充足,D解析第(2)题,该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故利用温室种植蔬菜需要有充足的能源;从图

4、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并有输油管道与城市相连,故能源供应充足。,(3)该地区扶持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建设的直接目的是()A减少蔬菜对外依赖 B增加农业经济收入C改善当地种植结构 D提高土地利用率,A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区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且波动较大,因此扶持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建设的直接目的是减少蔬菜对外依赖。,在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中,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在不断变化中,其主要是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影响农业生产。具体分析如图203所示:,核心突破,探究点二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图20-3,命题点 农业区位因素的发

5、展变化22015全国卷 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1)(2)题。,命题探究,(1)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D 解析第(1)题,由于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转变,对花卉、蔬菜的需求量增大,且花基、菜基鱼塘的单位面积产值较桑基、蔗基鱼塘的高。因此,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原有的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

6、的是提高经济收入。,(2)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得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A解析第(2)题,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也是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因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大量的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基塘农业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故A项正确。基塘农业是混合农业、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中“绿色、循环”等理念相符合,可大力向其他地区推荐,故B、C项错。改革开放以来,当地水热条件未发生显著变化

7、,D项错误。,1有利影响:如果农业生产保持合理的强度,土地资源可以永续利用。2不利影响(1)农业开垦:导致植被、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旱涝灾害频发,全球变暖加剧,等等。(2)干旱、半干旱区:过度放牧会引起草场退化,甚至土地荒漠化;灌溉农业由于采取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地盐渍化。(3)一些农业技术改进也会对生态产生负面影响:大量施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广泛使用杀虫农药,会导致农产品和土壤遭受污染。,核心突破,探究点三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命题点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3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

8、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1)(3)题。(1)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命题探究,A 解析第(1)题,春季是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播种季节,且春季气温较低,所以春季使用地膜的数量和规模大。,(2)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D 解析第(2)题,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风沙大,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3)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危害作物根系发育阻碍土壤温度提升阻碍土壤水肥运移加快表土

9、流失速度A B C D,A 解析第(3)题,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可危害作物根系发育与阻碍土壤水肥运移。,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图B201)采用滴灌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棉和有机棉。据此完成13题。,图B201,1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热量 B土壤C光照 D水分,A 解析第1题,热量是图示地区发展种植业的限制条件,原因是纬度较高、海拔高,气候生长期短,需要种植晚种、早熟品种,以免遭受冷冻灾害。,2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A降低运输成本B改善生态环境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D增强市场竞争力,D 解析

10、第2题,无论什么品种的棉花都需要运输,都会消耗水资源,对生态环境不利。引种新品种,有利于满足市场对新品种(彩色棉和有机棉)棉花的需求,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市场竞争力。,3该地发展棉花种植业面临一些问题。其中,机械化作业可缓解的问题是()A交通不便B劳动力缺乏C资金不足D土地多盐碱,B 解析第3题,阿拉善位于内蒙古西部,地广人稀,机械化作业降低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从而缓解了劳动力缺乏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期华北平原城市郊区农业蓬勃发展,塑料大棚包围了城市。由于棚内灌溉,冬季棚顶上常常结满露珠,较冷的水滴滴到蔬菜上,容易导致蔬菜腐烂。近年来,华北平原城郊塑料大棚数量锐减,市民餐桌上的许多蔬菜来自千

11、里之外。据此完成46题。,4 20世纪80年代初期华北平原城市郊区农业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新的蔬菜品种大量出现B蔬菜需求量大增C菜农素质明显提高D农业结构的调整,B 解析第4题,市场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规模和结构,20世纪80年代初期华北平原城市郊区农业蓬勃发展,塑料大棚包围了城市,主要原因是蔬菜需求量大增,所以B正确。,5减少大棚顶上露珠最可行的方法是()A增大灌溉水量B降低棚内温度C推广滴灌技术D改变大棚颜色,C解析第5题,棚顶上的露珠的产生,是由于冬季蔬菜大棚内湿度过高,以及棚内温度高而棚外温度低;但是降低棚内温度的方法不可取,减少灌溉用水量可降低空气湿度。故减少大棚顶上露珠最可行的方法是推广滴灌等节水技术,所以C正确。,6 “市民餐桌上的许多蔬菜来自千里之外”主要得益于()A全球气候的变化B农业专业化生产C蔬菜品质的提升D交通条件的改善,D 解析第6题,近年来塑料大棚数量锐减,市民餐桌上的许多蔬菜来自千里之外,主要得益于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保鲜技术的进步,所以D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