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陕西十大面条.doc

上传人:doc321 文档编号:13173059 上传时间:2021-12-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向世界的陕西十大面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走向世界的陕西十大面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走向世界的陕西十大面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走向世界的陕西十大面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走向世界的陕西十大面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向世界的陕西十大面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世界的陕西十大面条.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走向世界的陕西十大面条1、岐山臊子(嫂子)面臊子面具体做法步骤:1、 首先是准备原材料。 制作臊子面需要的材料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猪肉(肥瘦比例最好是5:5)、鸡蛋、黄花、木耳、土豆、豆腐、豆角、香菜、胡萝卜、葱、姜等。 二、岐山臊子面制作过程; 1、首先将豆腐、土豆、豆角、胡萝卜切成小丁,木耳和黄花菜用温水泡过洗干净后也切成小丁。 2、将鸡蛋打碎,放入适当的盐,在锅里放入少许油后,用小火把鸡蛋做成很薄的鸡蛋皮,然后把鸡蛋皮也切成小丁。 3、 做肉臊子。 把猪肉也切成小丁,可以带皮一起做,这样更好吃。 在锅里放一点油,油熟后把肉到进锅里用大火翻炒,等肉变色后改用小火炒,接着放入姜末、五香粉

2、,等肉八分熟后加适量的盐,不断翻炒直至炒熟,然后倒入醋和辣椒面炒,等味道全部进入后盛出。 4、 做菜臊子。 在洗干净的锅里加入油,油热后将刚才切好的胡萝卜、土豆和豆角到入锅里炒,等快熟的时候将豆腐丁也加入锅内。放入适量的盐后炒熟盛到盘中备用。5、 下面条,按正常下面条的程序将面倒入热水锅里,开锅点凉水,重复两三次后直至面条熟了,再将面条捞入冷水里。 6、现在开始将刚才做的菜臊子和肉臊子的半成品综合,形成最后浇在面上的臊子。 在锅里放些油,油热后放盐、姜末和醋进行炝锅,倒入水烧开,放入刚才做好的肉臊子和菜臊子,煮大约5分钟后放入鸡精即可。为了使面口感更好,可多放点水,这样更加爽口。 将盛好的面浇

3、入酸香辣适口的臊子,一碗美味又营养的臊子面就做好了,一般吃两碗是没有问题的夏天天气太热,没有胃口的时候,吃哨子面既营养又美味,还能提高食欲。 2、关中biangbiang(音)面 做法: 材料:手擀面二斤(因人而议)、辣椒面(最好是陕西歧山的)、花生油、胡萝卜、青蒜、葱、姜、蒜、花椒(若干)biang biang面的做法: 1、胡萝卜切丝,开水焯熟,备用。 2、青蒜、姜、蒜、葱白切碎,备用。 3、面条煮熟、箜干、可过水。 4、花生油加热,倒入花椒,中火,油滚热。 5、面捞出置碗,在面条上撒匀葱姜蒜、青蒜、辣椒面。 6、热油趁热迅速泼在面上。 3、 户县摆汤面 “摆汤面”是户县著名的地方面食特品

4、,它和“大肉辣子”同属户县两大著名风味特吃,并入选中华美食名小吃序列。此小吃是在具有悠久历史的关中臊子面的基础上,创新而成的一种面食后起之秀,时至今日,凡来户县的外地客人无不慕名品尝而赞不绝口。另外,户地民间有:“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叠丝线,吃到口里嚼不断,咽到肚里香半年”的歌谣,就是对“摆汤面”朴素而又形象的写照和赞美!与一般面吃法不同,一碗上好的臊子汤,汤中配有黄花、木耳、油豆腐丁、西红柿、蒜苗、韭菜、葱花、肉丁(用酱油、醋、盐、大料、葱姜、肥瘦肉盘好的臊子肉),一碗温汤西面条,吃时挑一筷头面条放入臊子汤中,来回摆动,让其充分沾上调味汁子,喜庆宴席、团体用餐,节日待客中间搁一盛有温水的

5、面盆,每人面前一碗臊子汤,将面条挑入汤碗中,如此往复,席间香气四溢,主宾谦让,亲亲热热、和和美美、温馨融融,别有一番情趣。 其特点:面薄筋光,油汪汤煎,酸香适口,素有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象条线,吃到嘴里光又绵。“摆汤面”特点: 一、汤汪味厚,讲究亮汤鲜菜,入口郁香有余,老幼皆宜。二、面薄性筋。讲求薄切细擀,面条筋攘,口感光、滑、舒齿爽舌,百吃不厌。三、汤面分碗。一碗盛臊汤,汤煎臊鲜,撩人食欲;一碗盛面条,清波叠丝,食人眼馋。4、 耀州窝窝面 5、 礼泉烙面 6、 蓝田饸饹面 7、韩城大刀面 8、澄城手撕面 9、乾县浇汤面 浇汤面,有人称哈水面,是孤陋寡闻之辈对浇汤面的曲解。

6、 浇汤面正宗之地在陕西乾县,尤其在乾陵以北及永寿部分地区为。浇汤面是世上少有之美食,过去只有在结婚丧葬的重大日子以及过年时才有的吃。 浇汤面的来历也不凡,从时间上说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姜太公时期。话说姜太公从西歧起兵时,在如今的周公庙捉到巨蛇一条,大喜,犒赏三军,将蛇肉切为小块,作成臊子称为臊子面,是今天歧山臊子面的前身,只是蛇肉早改为猪肉了。吃饱喝足,大军前行,走到扶风兴平地界,蛇肉所剩不多,就在蛇肉里加上菜蔬,而那一带居民吃面仍保持了那时的风格。到了乾县一带,肉没了,菜也没了,所剩只有肉汤,便用现有材料,将肉汤用大锅煮,加入佐料,盐,醋,辣子,剁碎的菜叶,经熬制的汤奇迹般的香飘十里,再将面煮

7、好,捞到碗里,浇上熬好的汤,这便是流传千古的浇汤面的前身。浇汤面的做工尤其讲究,工序繁多汤,要肉汤,经文火久熬,使所放香料融入汤中,料汤合一。醋要好,是粮食醋,汤好不好,全凭醋把门辣子要用大油泼过的,不能用菜油,否则太燥将鸡蛋摊成薄饼,与白菜叶一起剁碎放入汤中,辣子红红,鸡蛋黄黄,菜叶白白,煞是好看,看一眼,哈水四溢。 面加碱,有韧性,筋到,细如发丝而不断。事先煮好的,过水冷却,捞成鸡蛋大小的小嘬,吃时,将面挑到碗里,加上汤即可食用。 这种面条的特点是,面少汤多味道香。做法是:先将手工挂面煮熟,过水,然后抓成一小团放入碗中,烧一大锅开水加入调味品调制成汤,再将热汤浇入碗中,汤上边漂着一层葱花、

8、鸡蛋饼等。因为一碗只有一筷子头面,一口就能吃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一口香”,一般人都能吃十几、二十碗。10、大荔炉齿面 介绍: 大荔炉齿面因其形似炉齿而得名,原料有面粉、猪五花肉、笋瓜、油炸豆腐等21种,经和面、制炉齿面、制卤、煮熟调味等工序,可谓选料严格,配料多样、工艺精细、面条柔韧光润,臊子香辣味浓,诱人食欲,誉满三秦。原料:面粉,猪五花肉,鸡蛋,油炸豆腐,豆腐,笋瓜,水发黄花,水发木耳,水发粉丝,咸面酱,醋,酱油,精盐,碱面,五香粉,香菜,蒜苗,大葱,辣椒油,葱花油,菜籽油。制作:1.将精盐、碱面用清水化开,倒入面粉中,再加清水和成面团;2.将面团擀成椭圆形薄片,对折2次,揭开,在折痕处用刀划成两片,再每隔四分宽切成连刀条,再揭开,即成炉齿面;3.菜籽油烧七成热,下葱段略煸,再下五成熟肉丁急速搅炒,然后依次下豆腐丁、油炸豆腐丁、笋瓜丁、精盐、咸面酱、酱油、五香粉,再加煮肉汤及黄花、木耳、粉丝等制成汤臊子;4.将鸡蛋摊成蛋皮,切成象眼片,与香菜段、蒜苗片等制成花臊子;5.取炉齿面煮熟,分别装碗,调入精盐、醋、酱油少许,再浇上“汤臊子”,撒上“花臊子”,最后淋入辣椒油、葱花油即成。14 / 14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