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公园绿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176214 上传时间:2021-1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城市公园绿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城市公园绿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城市公园绿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城市公园绿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城市公园绿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城市公园绿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城市公园绿化的现状与开展趋势 摘要:本文以莱芜红石公园为例,重点介绍了红石公园的环境状况以及园内出现的各种问题,探讨城市综合性公园改造的方法。也介绍了中国城市公园的起源,主要是为了让我们对城市公园有更好的了解,以方便我们对未来城市园林建设时有所把握,也对出现的问题在解决时有所借鉴。关键词:城市公园;起源;红石公园;开展公园是城市中的绿洲,是环境优美的城市公共自然游憩空间。尽管城市公园出现的历史并不长,但是其在为人们提供游览、休憩、保健和娱乐等活动空间和美化城市景观面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防灾减灾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其中,城市综合性公园因其规模大、建园时间长而更

2、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既是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十分珍贵的绿色资产。我国的城市公园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英法等殖民者在我国沿海开埠城市建造的"租界公园",其风格主要是英国自然式或法国规那么式,以大片草坪、树林和花坛为特征。这些公园在功能、布局和风格上都反映了外来的特征,对我国早期的公园开展建设有一定的影响。一百多年以来,我国的公园从模仿当时欧洲公园风格到形成以自然山水、植物配置和园林建筑并重的特点,有了自己的风格。城市公园得到了长足的开展,其类型与数量都有了明显增加,公园的内容和设施也不断得到充实和提高,成为城市居民开展户外游憩、健身、文化娱乐等活动的重要场所。特

3、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城市环境建设得到重视。无论是新建公园还是改造老公园,现场条件的认知与现状分析都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所不同的是对待老公园的现状通常需要考虑的方面会复杂很多。这种复杂性无论是优秀的还是拙劣的,都是新一轮公园改造设计所要面对的。在改造设计时,既要为公园注入新的血液,更要充分恰当的利用好现状资源。在深入分析上一轮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根底上,对公园进行合理的梳理、调整与完善,使老公园真正做到"旧貌换新颜"。尽管公园按不同的主题进行景观规划,但是从整体空间来看,由于公园各景区的景观营造主题不明确,景点与游览路线缺乏精心组织,从而使得公园空间零

4、散,难以感受到引人入胜的景观空间结构。例如视线应该通透的地方被一些杂木遮挡住,临水开阔观景的地方却没有很好的亲水空间,一些游戏设施也没有经过合理的组织,总体给人凌乱的感受。第一,公园道路在空间引导与组织上较弱,也缺乏系统性,例如主次园路过于平直,缺乏必要的迂回,与景点空间的衔接生硬。第二,公园南半部的东西两侧因南湖相隔而连接不畅。第三,园路分布不均匀,等级不清楚,公园南部的道路较密而北部过稀。公园中实际上不乏有些潜质的环境,只是没有挖掘。例如红石谷,从北到南的水带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一方面在北方城市中水面时不可多得的造景资源;另一方面红石公园水系的形态本身又很有特点,两岸植被也十分茂盛。一座

5、大型城市公园需要有不同个性或特色的空间才能组成丰富的公园景观。2.1.4局部植被退化,物种贫乏公园中的局部植被,特别是下层的地被、多年生植物和草坪,都出现了严重退化、物种单一、缺乏趣味等状况。导致这种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使用过度,如草坪,没有科学有效地维护,如多年生植物,缺乏规划设计,这主要表达为缺乏地被层、植物景观单调、物种不丰富。2.1.5硬质景观及小品设施品质低下,缺乏维护随着新材料新技术不断运用到景观建筑之中,公园中原有的亭、水榭、茶室、餐厅、花架、水池、驳岸、坐凳、垃圾箱、雕塑等建筑和景观小品显然都已不再具备相应的适量和艺术品位。景观建筑太多为仿古典园林建筑样式的混凝土结构,家具设施

6、也陈旧破损严重,雕塑的主题、环境、材质、艺术品质等都已不能与公园或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相匹配。红石公园现状较为传统,没有现代城市公园的气息。对于城市中心的大型公园而言,如果景色杂乱无章或是空间缺乏组织、荒芜零散,那么不能与其地位相称,难以提供环境优美的游憩空间。整个公园景观缺乏亮点,与现代城市景观面貌不相称。城市综合性公园因其规模大、内容多、环境关系复杂,在改造过程中容易受到方方面面的牵制,需要兼顾到公园与其所在地段城市景观环境的平衡。在充分研究公园及其周边城市格局和文脉特征的根底上,通过形成与城市机理相对完整和统一的整体城市空间,使公园能自然地融入到城市环境当中。1向外的空间开放性公园作为

7、城市公共空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与城市景观的交融渗透、市民的自由使用功能也相对远离。现代城市公园要成为真正的公园,开放与自由接近程度是一条重要的衡量标准。在红石公园的改造中提出了"有选择"的局部开放策略。2内外的空间渗透性3形成新的空间界面这一开放的城市与公园空间界面的特征集中表达在纵横两轴上:第一是纵轴南北向的入口景观渗透空间;第二为横轴东西向的亲水渗透空间。城市公园的改造只是其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它既有历史,又有未来。因此,对历史的尊重及对未来的谨慎都是公园改造应遵循的景观延续原那么。在充分利用现状的根底上,对于影响空间布局、游览、使用等一些重要内容或地段的现状,

8、需要采用深度改造的方式。一切遵循"充分利用、适度改造"的总体原那么。公园建设要到达"园以景胜"的目的,创造公园景观特色就十分重要。在综观全园根底之上,辨明各景区的景色潜质或特点,在改造过程中要巧于利用自然环境和蔼于结合人文背景去强化这些特点,使景区有明确的主题,景点有鲜明的特色。对于红石公园的改造,针对不同地段的特点嬴采取不同的改造策略,有的地方宜改造深入,有的地方却着笔非常少。公园改造关注节约型公园建设理念。绿色是公园的主体,绿荫、草地、花卉乃至水体、土壤是公园的生命系统。以自然为师,尽可能利用自然过程本身的力量保持公园的自然生态特征。3.1保护好现有

9、长势优良的植物,特别是一些高大的乔木,公园景点建设与环境整治中加以充分利用。3.2不再增加数量多的树种,尤其是数量多而长势一般或较差的树种,例如刺柏、碧桃等,应增加其他植物种类的数量。3.3控制华山松、侧柏、刺柏、龙柏等常绿树种的数量,改变植物群落结构,提高生物多样性。3.4通过调整获得良好的公园植物景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总体上公园南部植物景观应变化丰富,到达公园植物景观的要求。公园北部土层较薄,树种少,更多表达植被的自然野趣。总体布局有待完善,植物分区有待调整。2东部与南部的植物群落林下层次单一的地段总体上应增加层次,结合植物景观造景要求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3增加一定量的欣赏性较强的

10、地被与宿根花卉,尤其在公园南半部游人较多的地段。4合理搭配乔灌木、常绿与落叶树种,提高落叶乔木、灌木数量,形成丰富的四季植物景观。3.5进一步提高公园植物配置的艺术性:1不应将植物作为孤立的造景要素,而应将其与水景、地形、建筑、园路等诸要素相结合,形成整体的植物景观。2除了特定景观空间的要求,种植设计与调整中应尽量防止出现公园现状中的层次单一的植物景观。3植物组群配置中应充分考虑不同植株在形式、质感、高矮、色彩上的相互映衬与整体统一的要求。4结合园景空间主题充分展现植物的迹象特征。4.2传统文化要素在城市公园中的开掘、运用和表达4.3现代城市公园设计中的生态化、人性化、个性化4.5建设、管理过程中市场机制的引入结语:综上所述:当设计师在进行城市核心公园的景观设计时要时刻关注公园的公共空间属性,关注公园的使用者-人的舒适性,以及公园的细节设计、文化内涵的表达、经济使用等,同时,关注公园建设对周围城市片区的影响,对城市可持续开展的奉献。现代城市公园的生态功能已逐渐显露出来,而不仅仅局限娱乐和休憩作用,其所展现的生态美已成为当代公园建设的新视野。在改善现代城市生态和居住环境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