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测定的方法学验证分析.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178345 上传时间:2021-12-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测定的方法学验证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测定的方法学验证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测定的方法学验证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测定的方法学验证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测定的方法学验证分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CHENGDU MEDICAL COLLEGE乙肝表面抗原的ELISA法定量分析方法学验证姓名Z P学号0925400072班级09级医学检验本科二班指导老师沈富兵二一三年四月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测定的方法学验证作者:ZP (成都医学院检验医学院09级医学检验本科二班,610500)【摘要】目的用福州蓝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出品的乙肝表面抗原ELISA法定量分析试剂盒对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测定的方法进行验证,以判断是否能用于教学以及临床分析。方法 运用ELLISA法定量测定乙肝表面抗原,应用试剂盒 HBsAg标准从浓度为8ng/ml的2倍稀释的6个浓度梯度,根据 OD值绘制标准 曲线再计算相对回收率和板内

2、和板间精密度,通过资料数据综合分析。结果 HBsAg线性较好,其准确度、精密度、LOD值均在正常范内。 结论 ELISA法定量检测HBsAg能较准确、快速地反映体内乙肝病毒复 制情况,可以用于教学以及临床分析。【关键词】乙肝表面抗原方法学验证标准曲线 精密度 ELLISA病毒性肝炎中乙型肝炎的危害较大,我国是病毒性乙型肝炎的高发流行区, 普通人群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率接近60%,约占世界 HBV!带者的1/3。乙型肝炎病毒的病原体不仅具有传染性,还可能导致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所以乙型肝炎病毒的早期、准确、定量检测对乙型肝炎临床诊 断、疗效观察及预防

3、具有重要的意义。酶免分析法HBV- EIA是 HBVS原和抗体最常用的检测技术,其方法简便、价廉,适合一般实验室推广,其中酶联免疫吸附 技术(en zyme lin ked immuno sorbe nt assay, ELISA)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它常用聚苯乙烯为固相载体,使其与待测标本中的相应抗体或抗原结合,然后加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再加底物显色,最后根据色泽深浅来推算待测抗原或抗体的含量。 此方法特异性高,有效测定范围可达到 20500 ng/ml,且酶免疫法有标记的试剂 比较稳定并且无放射线危害等优点。我们采用对已知抗体浓度的样品进行 ELISA的定量检测,通过对其数据的分 析来验证E

4、LISA法最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衡量其实用性。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试剂盒乙肝表面抗原ELISA法定量分析试剂盒,福州蓝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出品。 1.1.2仪器及酶标板酶标仪:Bio-Rad 680;洗板机:Bio-Rad 1575;超纯水系统:Millipore Elix ; 电热恒温培养箱(DNP-9052):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1.1.3溶液配制0.01M pH7.4的PBS缓冲液:称取 8g NaCI、0.2g KCl、1.44g Na2HPO4和 0.24g KH2PO4,溶于 800ml 蒸 馏水中,用HCI调节溶液的pH值至7.4,最后加蒸馏水

5、定容至1L即可。质控品:用PBS缓冲液将标准品配制成6、3、1.5ng/ml三个质控品,每质控品1ml。首先取450 d的8ng/ml的标准品到C1号EP管中再向其中加入150 d的PBS缓 冲液,即配制成了 6ng/ml的质控品,再取300pl C1号EP管内的溶液到C2号 EP管内,再向C2号管内加入300 pl的缓冲液混匀。即配制成了 3ng/ml的质控 品。接着取300 d C2号管内的液体到C3号EP管内,再加入300 d的缓冲液混 匀,即配制成了 1.5ng/ml的质控品。具体方法如下图11.2检测方法1.2.1标准曲线各浓度的配制用PBS缓冲液将标准品配制成 8、4、2、1、0.

6、5、0.25ng/ml。先取6个EP管分别标记为对应的浓度。取400 d标准品于标记为的EP管中,再取200 d号管内液体于 号管内再向 号管中加入200d的缓冲液混匀,即配制成了浓度为 4ng/ml的标准品。再从 号管内取200 d的液体到 号管内,接着取200 d的缓冲液到 号 管内混匀,即配制成了 2ng/ml的标准品。从 号管内取200 d的标准品到号管内,再向号管内加入200 d的缓冲液混匀,即配制成了 1ng/ml的标准品。用同样的方法,配制好浓度分别为0.5ng/ml、0.25ng/ml.的标准品体积分别为200d、200d、400pl备用。具体方法如下图 2图21.2.2测定方

7、法取出试剂盒中已包被酶标板,取出板条,在相应孔中加入已配制好的系列标准品、质控品及空白对照;88631.5O44631.5O22631.5O11631.5O0.50.5631.5O0.250.25OOOOOOOOO图3注:双线框区域为标准品,浓度依次为8、4、2、1、0.5、0.25ng/ml,三线框区域为质控品,浓度依次为 6、3、1.5ng/ml,粗框区域为空白对照加入的是 PBS缓冲液,每个孔内加入的均是 50 pl。37T温育30min,洗板4次;加入酶标抗体,生物素二抗,50孔;37T温育30min,洗板4次;加入A、B液,50孔,37C温育15分钟;加入终止液,50孔。1.3标准曲

8、线制作及结果计算酶标板放入酶标仪,盖上盖子;在电脑上打开 Microplate Manager 5.2软件;选择450nm波长(参照波长630nm),设置LAYOUT和报告模式,测定 各孔吸收值;输入标准品各浓度值,以双对数法制备标准曲线,获取各孔的浓度值,打 印标准曲线图和计算结果。1.4统计学方法用Microsoft Excel处理实验数据。2结果2.1测得的OD值如下表1.73901.63801.08500.69200.33800.01500.88400.88801.21700.67400.35300.00900.53600.50901.21800.65600.33800.01000.2

9、7200.26001.23300.67400.34700.00900.14900.13801.24800.69600.34300.01200.06200.07100.00900.01200.00200.00900.00900.01100.00900.01100.0100图4注:图4与图3相对应2.2标准曲线1=浓度(ng/ml)图5由上图可得出如下结论:标准曲线以浓度为横坐标,以测得的0D值为纵坐标。由对应浓度和0D值 得出的散点连成一条直线后,散点基本都在直线上,说明散点的线性非常好。在 以后检测乙肝表面抗原浓度的时候可以根据测出的0D值在标准曲线上找出对应的浓度。2.3准确度(回收率)计算

10、各质控品高中低三个浓度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2.59%、100.887%、93.68%都在正常范围内如表1所示。ELISA法检测 VEGFR2-F(的回收率准确度(回收 率)计算VEGFR2-FC(n g/ml)测定值(ng/ml)回收率(%)平均回收率RR(%)SD(%)64.99883.365.63793.9565.64294.03392.595.3065.71595.2565.78796.4533.093103.133.005100.16732.91897.267100.8872.6033.005100.16733.112103.7331.51.37791.81.51.45096.6671.

11、51.37791.893.682.071.51.42194.7331.51.40193.4表12.4精密度计算2.4.1板内精密度板内精密度质控品各浓度组的 RSD都小于15%,精密度良好,如表2所示板内精密度VEGFR2-FC测定值测定值测定值测定值测定值RSD(%)(ng/ml)12345本S64.9985.6375.6425.7155.7875.694 ±.3185.58533.0933.0052.9183.0053.1123.027 ± 0.0782.5771.51.3771.4501.3771.4211.4011.405 ± 0.0312.210表22.

12、4.2板间精密度板间各组浓度质控品RSD都小于15%,说明板间精密度达到标准。如表 3 所示。板间精密度VEGFR2-FC(ng/ml)测定值测定值测定值测定值测定值X _ SRSD(%)64.9985.6375.6425.7155.7875.694 ±.3185.58565.4715.4235.6745.3235.7465.5274 ± 0.1773.20265.7735.6745.7825.5475.6675.689 ± 0.0961.68733.0933.0052.9183.0053.1123.027 ± 0.0782.57732.8153.335

13、3.1873.2212.9333.098 ± 0.2166.97232.8863.3443.1183.2342.9973.116± 0.1825.8411.51.3771.4501.3771.4211.4011.405 ± 0.0312.2101.51.2261.2571.2271.5641.3341.322 ± 0.14210.7411.51.6651.2431.2361.5411.3201.401 ± 0.19213.704表32.5检测限(LOD)计算:取空白孔的0D值的均数加2倍标准差。空白孔的0D值的均数=0.0098空白孔的OD值的

14、标准差=0.0028L0D=0.0098+2*0.0028=0.01543讨论通过图4、图5和表1、表2、表3可知本次实验的准确度、板内精密度、 板间精密度、LOD值都复合实际,且各数据都趋于理想,对此我们做出分析:HBsAg是乙肝病毒感染后最早出现的血清标志物之一,因此HBsAg的检测是诊断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依据。而针对这项检测的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与高特异性 的高低以及二者的结合程度是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临床诊断和用药,所以对HBsAg的检测方法的建立和方法的验证是实验成败的关键所在。本实验以HBsAg测定为例,为了对乙肝表面抗原ELISA法定量进行分析的 方法学建立与验证,以确

15、认ELISA法定量检测HBsAg能否较准确、快速地反映 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情况。按试剂说明书严格操作的同时做标准曲线。本实验用的试剂盒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往预先包被人乙肝病毒 表面抗原(HBsAg)捕获抗体的包被微孔中,依次加入标本、标准品、HRP标记的检测抗体,经过温浴并彻底洗涤。用底物TMB显色,TMB在过氧化物酶的 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 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 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 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 度(0D值),计算样品浓度。本实验严格按试剂说明书操作的同时运用计算机 软件和酶标仪,测得了

16、 0D值且绘制出了标准曲线。本实验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通过倍比稀释来完成其定量检测。其中,标准品的浓度依次为:8 4、2、1、0.5、0.25ng/ml,每个浓度设置两个孔,共十二个孔;质控品的浓度依次为:6、3、1.5ng/ml,每个浓度设置五个孔,共十五个孔。往标准品、质控品依次加入标本、标准品、HRP标记的检测抗体,而阴性对照加入等量 PBS,经过温浴并彻底洗涤。用底物 TMB 显色,TMB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 黄色。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计算质控品的准确度、 板内精密度、板间精密度、LOD值。本

17、实验是设计精密,操作简便、快捷。主要是通过对质控品的准确度、板内 精密度、板间精密度、LOD值的计算和根据标准品的 OD值得出的标准曲线, 以确认ELISA法定量检测HBsAg能否较准确、快速地反映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情 况。如图5所示,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85,接近于1,即相关性良好。方法 准确度(accuracy),一般用相对回收率表示,表明用该方法测得的生物样品中待 测药物的浓度与其真实浓度的接近程度,由表1可得出相对回收率符合参考值85%115%,所以该测定方法比较准确。方法精密度(precision),般用RSD表示,对于ng/ml级水平的RSD 一般 应W1%。由表2板内精密度和

18、表3板间精密度可知,板内精密度完全符合要求, 板间精密度基本符合要求。检测限LOD,又称方法的灵敏度,由计算得LOD=0.0154,说明本分析方法 对于低浓度样品的检测灵敏度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人群乙型病毒肝炎感染率达 10%左右,乙肝的实验 诊断对于其治疗及预防有重要参考意义。ELLISA适用于乙肝表面抗原的定量测 定,其优点是快速、方便、操作简单,且灵敏度相对于其他方法较高,自20世纪 70年代以来,许多高灵敏度的测定方法应用于临床免疫学检测,特别是酶联免疫法(ELLISA法)应用最广,其解决了低浓度HBsAg的定量检测问题,能够及时 有效的测定出乙肝表面抗原含量,对临床诊断和用药提

19、供有力的依据。综上所述,通过实验对HBsAg的准确度、板内精密度、板间精密度、 LOD 值的评价和分析,证实该定量检测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能够满足临 床检测和教学的要求。参考文献1 李金明,王露楠,徐锡霞,等室内质量控制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准确的影响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24(4) : 255 2 施纪文,徐简华,温惠萍.ELISA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比较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5,20 (5): 49.3 章敏,万唐,彭慧中,等前S2、前S1抗原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相关性探讨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6): 609.4 陈慧英,张锦锋,岑小鹏,等.ELISA检测乙型肝炎HBsAg室内质控血清的试剂和使用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2000,15 (4): 203-205 周小辉,周元平,姚春平血清 HBV DNA复制与慢性乙型炎肝脏损伤程度的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13(4) : 133-135 6梅小平,李健,曾跃.乙型肝炎病毒 DNA水平与临床的关性分析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4,16(5): 19-21 .7赵公之.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与临床 J.中国实用医药,2006,9(4) : 87-8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