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策略的思考..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181121 上传时间:2021-1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策略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对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策略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对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策略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对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策略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对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策略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策略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策略的思考..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对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策略的思考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无论是现代还是过去的课堂教学,课堂提问都被广泛运用,也是当前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提问是实现教学反馈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师生相互作用的基础。合理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沟通师生的情感交流、调节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果。本文将结合数学课堂具体的教学实践,着重从提问广度、问题设计、提问方式等方面来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有效性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提问是教师诊断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效改进

2、教学的基本手段。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方式,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误区: 1.重数量,轻质量。为追求课堂的热烈气氛,教师常常设计大量学生容易答出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提问目的不明确、表面热闹、华而不实。 2.重提问,轻反馈。课堂上教师一听到学生回答的思路跟课前预设的不一样,或是马上打断或是轻描淡写地过去,学生非但不能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去,反而容易造成学生对问题的麻木,失去课堂生成的机会。 3.重形式,轻实效。课堂问题的设计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脱离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启而不发;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课堂

3、问题抛出之后没有停顿或先点名后提问,学生没有时间思考。课堂提问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 二、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对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有重要的作用。合理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沟通师生相互了解的主要桥梁。掌握一定的提问技巧与策略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1.保持广度,分层提问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高中低水平三个层次的问题进行课堂提问。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着重引导他们去猜想和类比,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思维、培养能

4、力;一般的问题让中等生回答,让其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前提下稍有所提升;较容易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让其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解决基本问题;比较专业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实践证明,这样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中等生和后进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当然在每个问题出来之时,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责任尽自己的努力去思考问题。在教学中应避免“先提名,后提问”,这是没有注意广度而不能激起全体学生积极思考的错误提问方式。即使学生没有举手,也可以问他们,让他们更好地集中精力、努力思考、把握表现的机会。 2.灵活设问,引导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的问题难度要适中,若问题设置

5、太容易,学生不用过多动脑思考就能回答出来,若问题设置太难,学生可能会百思不得其解。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让学生“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特点和思维水平为基点来设计问题。那些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有一定联系的,但仅凭已有的知识又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也最有启发性,容易促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探索,提出贴近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提问,努力为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使学生由“学会”数学转变为“会学”数学。 3.把握时机,连续追问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教

6、师要连续追问,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问题思考的方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紧随着再问学生“为什么?”即你的回答的理由是什么,你得到这样的结论是根据什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扭转盲目猜题和想当然的趋势,特别是在概念的判别和选择题的解答时更应如此。当学生解决一个特殊形式的问题时,可以通过变式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方法化用,得出规律,发现问题的关键,得到新的结论。 例如,在复习相似三角形时,教师出示题目:如图,直角梯形ABCD,AD/BC,A=90°,B=90°,DEC=90°,试说明AD,AE,BE,BC之间的关系。 因为图形很熟悉,学生很

7、快就找到四条线段的关系。此时教师追问: “如果把这个图中的三个90度改成60度,这四条 线段有什么关系?”学生试着用第一步中找相等角 的方法,证得ADE与BEC相似,进而得到四条 线段成比例的关系。教师又追问:“如果把60度改 成130度,是否也有相同的结论呢?”学生思考片刻,马上得出肯定的回答。教师问:“现在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就得到当DAE=DEC=EBC时,AD、AE、BE、BC都是成比例的。通过变式追问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方法、熟悉了图形特征、拓宽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 4.留空反溃,延迟判断 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总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因此从问题提出到点名让学生回答应有一个适当的停顿,至

8、于停顿时间的长短,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反应情况而定。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有时应作出及时、明确的反应,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时还应留些许时间让学生对其回答深入思考,让学生自已纠正错误思路。 如,在学习实数时,无理数概念学习之后,设计问题: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是( )。 A.0.6 ;。 当学生选择选项B时,不要让其他学生来帮助纠正,这会让这位学生失去纠正自己错误的机会。引导学生处理不正确答案可用两种策略:一是由答案到问题的提问,二是由问题到答案的提问。当学生选择选项C时,可以问:“为什么选择选项C?”学生可能会答:“因为选项C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可再追问:“

9、选项A、B、D都不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吗?”这时学生会一个一个去辨别。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进行思考,自己能找到正确答案,并且对无理数概念加深了理解。如果教师过早地公布“标准答案”或作出评价,则可能抹煞学生自我纠错的机会,扼杀学生的思维动力。 5.启发诱导,发展思维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进其知识的内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得如何,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有启发性。通过提问、解疑的过程,达到诱导思维的目的。学生之疑一般有两种层次:一是自学后有疑,疑而不解。二是自认为无疑实际有疑。对学生自知有疑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把疑

10、问讲出来,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然后教师把对此问题的多种疑问一一列出、逐一解决。而对于学生自认为无疑的问题,教师可设置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发现疑问,有疑问会产生争论,有争论才能辨别是非,也才能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真理的兴趣。特别是经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之间的交流,突破学生思维的盲点,使问题得到解决,会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 如,在复习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出示:如图,P为RtABC所在平面内任意一点(不在直线AC上),ACB=90°,M为AB边中点。(1)操作:以PA,PC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PADC,连结PM并延长至点E,使ME=PM,连结DE,PB;(2)探究:试猜想与线段DE有关的结

11、论,并予以证明。 第一步由学生画图得到,第二步先让学生去猜想 与线段DE有关的结论。学生通过观察可以猜测 DE与BC会相等,而且会平行。但是让学生轻松 地得出证明不是很容易。由于图形中的线条比较 多,学生显得有点无处着手。此时教师可设问引导:要说明DE平行且等于BC,只要说明什么?学生会想到证明平行四边形,于是很自然地要把BE连结。教师引导:要证四边形BCDE是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条件呢?学生会发现原先画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边AD的CD平行且相等。教师引导:如果能说AP与BE平行且相等就可以了。学生此时会想到连结AE,现在只要说明四边形AEBP是平行四边形了,结合已知可以发现AD和PE互相平分,于是思路就走通了。教师逐个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让学生突破思维的盲点,从而自如地解决了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由于题目冗长或是图形复杂,造成学生解题的阻碍,师问生答是一种常用的教学策略,它是师生参与互动学习的有效方式,不仅可以确保学生集中注意力,也能确保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判断的准确性。 三、结束语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善教者必善问,善问是一种艺术,只有善问,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设置课堂提问,使提问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认知规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