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论文校企合作论文.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201889 上传时间:2021-1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学结合论文校企合作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工学结合论文校企合作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工学结合论文校企合作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工学结合论文校企合作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工学结合论文校企合作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学结合论文校企合作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学结合论文校企合作论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工学结合论文校企合作论文摘要: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的立体化校企合作模式是解决工学结合难的一剂良方。立体化校企合作模式的内容是: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双服务模式为先导,以双培养模式为关键,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形成服务、教学、实训、实习、就业一条龙的立体化工学结合的创新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双赢,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关键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双服务;双培养一、创建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的立体化校企合作模式的背景(一)高职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高职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一般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心核心课,其中专心核心课多是操作性、实务性较强的

2、技能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课程实践来认识、体验与提升。但目前专心核心课的实践课时在总课时中的比例是比较低的,甚至在某些院校存在着实践课程开设率低、随意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及模式的现象,尚未真正摆脱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讲授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2、实践教学的师资水平有待提高高职院校所需的双师型师资一般要求相对优良的工作环境、优厚的薪资报酬、良好的实践教学设备,这就成了各职业院校聘请双师型教师的阻力。很多职业院校的教师多属于“学院派”(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一线的具体工作经验,实际动手能力不强,实际工作经验不足。导致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陈旧、模式单一、体系不完整;教学方法欠缺、教学手段墨守陈

3、规,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及质量。3、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没能“无缝对接”经济的发展与企业环境的变化使得专业的相关知识也随之改变,专业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也随之产生一些更新与外延,实践技能更是产生较大的变化。职业教育要求以行业执业标准导入教学内容,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无缝对接”。由于专业教师多数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各门课程实践培养标准、内容及教学计划的制订没有很好地协调、递进与衔接,造成职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这样,就很难将各门课程理论教学所支撑的职业技能汇总在一起形成的综合岗位职业能力,达到提升高职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和就业核心力的目的。4、没能充分建设专业工学结合的校外实践教学基

4、地由于高职院校资金投入有限,校内的试验环境基本以机房和模拟环境为主,无法实现真实操作,因此,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多数校外实践基地基本停留在参观、实习的层次上,无法真正的纳入到实践教学体系中去,更谈不上产学研结合的深层次合作。(二)高职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突破点工学结合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工学结合的一方高职院校的积极性较高,而工学结合的另一方,企业的积极性较低,高职院校处于“一厢情愿”的“单相思”状态。这是因为企业是以生产、经营为中心,是以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的。尤其是以私营为主的中小企业更是如此。因此,高职院校要与企业结合,要遵循“先服

5、务、后合作”的原则,放下架子,了解企业对人才和管理的需求,通过多方面为企业提供主动、周到、无偿的服务,让企业首先获得利益,见到成效,才有与企业合作的基础条件。所以,在工学结合的实践中,探索出“双服务”模式。在为企业服务的基础上,与企业合作,走“双培养”模式之路,实现“把需要工作的学生培养成具有岗位综合能力的合格职业人”的培养目标,使学生“零距离”上岗,尽快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达到校企双赢,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二、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的立体化校企合作模式的内容(一)双服务模式双服务模式的内容是: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指导,发挥高职院校的资源优势,积极主动地为地方企业提供双服务。一方面为地方企

6、业培养各类技能型人才,满足地方企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为地方企业提供技术、管理的咨询、策划、培训等多项服务,解决企业技术、管理的难题,满足企业发展对技术、管理方面的需求,使企业首先受益,密切校企关系,逐步建立校企合作关系。1、为地方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运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专业培养质量体系、培养内容和培养方法,为地方的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服务企业以及其它企业定向培养各类创新型技能型人才,满足地方企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2、为地方企业提供技术、管理服务,引导地方企业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在为地方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同时,成立专家服务团,首先引导地方企业的技术、

7、管理健康发展。其次帮助地方企业解决技术、管理方面的难题,进行咨询、策划。再次,为地方企业进行全员职业培训,提高全员素质。采取上门服务、跟踪服务等方式,为地方企业无偿免费服务。(二)双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1、高职院校专业培养高职院校通过专业定向培养地方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课程体系、专业培养课程标准、专业培养教学体系与专业培养课堂体系和专业培养质量体系。2、学生自我培养通过学生自我培养,使学生明确专业培养方向与目标,根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环境的机会与威胁,确定自我培养的目标与方法,处于明确学习状态,主动配合学院专业培养实现培养目标,成为一个合

8、格的创新型、技能型职业人。学生自我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包括:通过自我分析,制定自我培养方案;运用闻、见、训、战立体化自我培养模式;日常的成功心理激励训练。三、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的立体化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一)高职院校要在工学结合中起先导作用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要在高职教育激励竞争中得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走工学结合之路,发挥先导作用,放下“架子”,主动地、积极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与地方企业“联姻”,才能使专业具有地方特色、专业特色,才能使学生具备职业岗位需要的综合能力,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这样企业才会满意,学生才会满意,家长才会满意,社会才会满意,高职院校才会受到社会

9、各方面的支持和重视,高职院校发展才能有生命力。(二)高职院校要不断创新“双服务”的内容与形式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中的先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为地方企业提供双服务,通过双服务打通校企合作之道。但是,要巩固和发展校企关系、工学结合,还要坚持创新的原则,根据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急企业所急,排企业之难,不断创新双服务的理念,创新双服务的内容与形式,才能不断提高双服务的绩效,巩固和发展校企合作。因此,高职院校要确立服务创新理念,不断提高专家服务团的能力,创新双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三)及时跟踪市场、社会、企业的需求信息,有针对性地落实与修订“立体化校企合作模式”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人才市场公共信息网提

10、供的近年就业信息看,企业的岗位对学历要求大部分集中于大专及以下学历。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形成对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的态势。企业最需要那些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再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认真思考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如何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准确定位等问题,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与培养质量则必须思考如何为学生提供有效服务问题。高职专业就业目标可以锁定各类地方企业。地方企业各类岗位的工作思路与工作流程有一定规律可循,工作内容却千差万别,有极大的创新空间。高职院校在进行工学结合的实践研究探讨时,应当顺应这一职业特征,注重对学生社会能力、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参考文献:养模式刍议j,广西大学学报,2010,(s1).2李兴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3黄宏伟.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