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工程训练基地建设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206835 上传时间:2021-12-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工程训练基地建设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加强工程训练基地建设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加强工程训练基地建设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加强工程训练基地建设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加强工程训练基地建设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工程训练基地建设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工程训练基地建设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加强工程训练基地建设培养大学生实践能 力加强工程训练基地建设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摘要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实践教学基 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结合我校人才培养模式和 失德育、大工程、大实践”的教 育理念,介绍了我校工程训练基地建设的经验,探索了应用 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关键词工程训练基地 工程实践能力 0引言众所周 知,1999年教育部实施了世界银行贷款 高等教育发展”项 目,第一批资助的学校有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11所。在这些学校带动下,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几乎所有的工科院校和综合性大学都建立了工程训练基地,开设了工 程训练课程,为学生 学习工艺知识,增强工

2、程实践能力, 提 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搭建了训练平台。1工程训练基地建设背景我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定位于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就业主要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主 要致力于社会现实问题和生产实践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主要 从事将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促进经济与社会的 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特征就是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上应体现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面,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技运用、推广 与转换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树立 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应 用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最大差异在于其必须 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在人才培养

3、上的关键性作用,着力于采 取多层次系列训练方案,形成由单一到综合、由相对独立到 学科(专业)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 力和创新能力,真正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特色。建设规范的、稳定的、条件优良的工程训练基地,是实 践性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和保证,它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 质、创新能力以及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特殊作用。2工程训练基地建设目标及原则2.1工程训练基地建设目标 工程训练基地是我校在 失德育、大工程、大实践 ” 的教育理念下,为适应大工程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而建立的一个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实施工程专业技能训 练

4、和综合创新能力的实践性教学基地,也是校内最大的实践 教学基地,是我校整个实践性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学校各专业工程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工程训练基地的建设目标是建成达标的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具有达标的教学水平,能取得一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的工程训练基地,它将成为全面落实我校三、四”的办学方略和 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 ”的教育 理念的实践与创新教育的重要基地,是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不可或缺的校内工程实践教学基地。2.2工程训练基地建设原则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确立 了基地建设原则实用性原则工程训练基地符合我校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满足学校党委明确的 六 大职能”的需要,

5、同时考虑了今后的发展可能产生的需求。经济性原则不追求大而全,盲目多投资。以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充分调研论证、 进行经费预算,并充分利用原有的场地和设备,节省投资成 本。整体性原则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布局设备。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都遵循我校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的办学理念。可创新原则无论软件还是硬件,都给师生提供较大的 自主创新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3我校工程训练基地建设情况 3.1硬件建设工程训练 基地主要仪器设备总数量达 347台套,总价值3081万元, 教学使用总面积8000平方米。工程训练系列课程每年完成本科学生13000人次的教学,工作量达75万人

6、时。3.2 软件建设 工程训练基地采用四段式教学模式第一阶段为工程教育,即工程认知阶段,是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大 一学生开设的必修课。通过电气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及信息等内容的专题 讲座、录像教学、现场演示教学,实物、模型、展板参观等 方式对相关领域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使学生受到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熏陶。第二阶段是学生实训的初级阶段,称为工程训练。它是我校所有专业大二学生学习机械制造和电气工程的 基本知识和相关的基本工艺方法,增强工程素质、提高实践 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实践性必修课程。训练内容有车工、钳工、铳刨磨、焊接、铸热、锻压、特种加工、数控车、数控铳以及电气工

7、程训练等21个训练项目。第三阶段是学生实训的中级阶段,称为专业技能训练, 我们工程训练基地只承担了机械类专业的部分技能训练任 务,是面向机械类大三学生开设的必修课。在工程训练的基础上,机械类专业的技能训练要求学生 进行典型机械的拆卸、测绘和装配,强化基本理论、基本知 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是提高学生综合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中,部分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设计、制作一些创新作品。工程技术操作以实践为主,学生必须进行独立拆卸、测 绘、装配和调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第四阶段是学生训练的高级阶段,称为综合创新训练。一是面向全校所有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选修课;二是支 持科技创新活动,主要面向与机电密切相关的专

8、业,以及计 算机、资源、安全、建工等学院理工科专业对机电感兴趣的 学生。围绕我校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了工程训练课程体 系,并已经融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内容如下机械工 程训练A,时间为4周(即160学时),4学分;面向机械、 材料类专业开设,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 与控制、金属材料工程和无机非金属专业等。机械工程训练 B,时间为3周(即120学时),3学分, 面向近机械类专业,包括工业设计、工业工程和工程力学专 业等。机械工程训练 C,时间为2周(即80学时),2学分, 面向其他工科专业,包括采矿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等专业。机械工程训练

9、D,时间为1周(即40学时),1学分, 面向经济类、管理类、理科类、文学类和法学类等专业开设工程技术实践,时间为 26周(120学时),3学分, 面向机械类专业高年级开设。电气工程训练 A或B,时间为1周(即40学时),1 学分,面向非电类专业开设。综合创新训练,结合各种竞赛,开设选修课。3.3 师资队伍建设 工程训练基地现有教学人员7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助教6人;高工 5人,工程师2人勘工25人;技师19人,高级工3人叶级工 1人,初级工6人。师资队伍中三师型”教师有4人。工程训练基地全体教师爱岗敬业,在本职岗位上勤奋工 作、勇于进取,甘于奉献,为学校的发展建设做由了巨

10、大贡 献。为了提高工程训练的教学质量,积极引进三师型”教师充实工程训练指导教师队伍,目前已成功引进4名。他们既讲授各训练模块的概论课,又参与实训指导工作, 对现行工程训练项目也进行研究论证并设计新的项目,提由 保证工程训练教学质量的办法和措施,取得了预期效果。随着工程训练基地规模的扩大,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显得更加重要突生。工程训练基地有科学的规划,对新教师和年轻教师,相 关训练室组织教师在本训练室内部进行试讲评议,针对存在的问题提由改进措施,使他们能尽快转换角色,熟悉并胜任本职工作;对新到工程训练基地的工作人员,首先进行培训,并指定有经验,责任心强的老教师传帮带,实行导师制,使 新教师和年轻教师

11、提高责任心,真正理解工作的内涵,明确 责任,传承好的作风、好的传统,严把教学关。4结束语 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 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并通过 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逐步形成、逐步实现的。实践证明,我校通过开展工程训练系列课程,大学生的 工程意识明显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明显增强,创新素质明显 提升。因此,要因地制宜地建设规范的、稳定的、条件优良的 工程训练基地,不断完善工程训练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劳动 观点、创新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综合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增强工 程实践能力的目的,把实践教学开展的更好,为国家和社会 培养由更多更好更有用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兴盛和社会 的繁荣作曲贡献。参考文献1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金工 系列课程)指导性文件Z.2006.06. 2李文双,李海越.构建 工程训练实践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工程素质J.黑龙江教 育.2008. (12) .3任洁梅,程冬梅.加强学习基地建设,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实验室科学.2008. (2) . 4潘鸿,董绍捷物流实验室建设与功能分析.实验室科学.2008.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