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土地利用现状分析.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207091 上传时间:2021-12-1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6.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州土地利用现状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滨州土地利用现状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滨州土地利用现状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滨州土地利用现状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滨州土地利用现状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滨州土地利用现状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州土地利用现状分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测绘学院资源09 24号马淑敬滨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测绘学院资源09 24号马淑敬土地利用的自然与社会经济背景分析(一)自然条件滨州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湾、东邻 东营、南连淄博、西南与济南市交界、西接德州、西北隔漳卫新河 与河北省海兴县、黄骅市相望,是山东的北大门。*河凰莊丘巾押戟审矗密市/ -即号 /* 时 * H._ HUM"肉AM ;一*TL Ao 广轉冷'd 1碑帥庄於弗 Q *厂石h忙禺备叫I f T伞*录 *<£«/ 'a ° .Af 7E»| jXfflSTAG At 九屮市 J

2、3;2jfK. Q"T畑价卅帀 »T 二亠、/J立2巾憂应帀,19滨州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快捷。距济南空港只 需1小时车程,1个半小时直达黄骅港,3小时抵达青岛,当日往返 京津塘地区。205、220国道与滨博高速、津汕高速、荣乌高速融合 贯通,在建的黄大铁路和即将运营的滨港铁路纵横境内,三座大桥 飞架黄河南北,是华北、华东各省市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二)自然资源和历史沿革滨州市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土地94.5万公顷,其中已开发的 耕地46.7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13公顷。黄河贯穿东西,淡水 资源充足。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 26种,已开发15种。石油和天然 气储量

3、丰富,是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主采区。海岸线长240 公里,是山东省重要的原盐生产基地。滨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这里就有人类居住, 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遗迹,不断出土问世。春秋末期,伟大的军事 家孙武是惠民县人士,他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堪称惊世之作。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王薄,在邹平县雕窝峪首举义旗,成了隋王朝的 掘墓人。明初农民起义领袖唐赛儿,滨州市人,她揭竿而起给明王 朝以沉重打击。汉孝子董永的故乡就是位于小清河畔的博兴县。宋 朝的范仲淹,就学苦读的醴泉寺就在邹平的长白山中。传统民间艺 术异彩纷呈,著名的山东吕剧就发源于博兴县支脉河畔刘官村一 带,起源于元朝的胡集灯节书会,泥塑、木版画

4、及具有七百年历史 的滨州民间剪纸具有深厚的乡土气息,独具艺术风格,久负盛名。(三)人口2001年至2007年人口统计如下:年份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出生人口死亡人口自然增长人B人口总数T(%0)(%)率(0)数(万人)数(万人)口数(万人)(万人)200110.736.054.683.882.201.68362.95200210.866.204.663.952.261.69364.79200310.186.583.613.722.401.32366.15200412.456.216.244.582.282.30368.90200512.836.776.484.602.432.17371.2520

5、069.946.003.943.702.231.47373.16200719.826.543.283.672.441.23374.48*年份-人口总数(万人)(四)城镇化滨州市在2000年城镇化率是2438%从2001年以来年均递增1.4 个百分点,到2010年底达到了 36.97%,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梯次 明显的城镇体系。总人口达368.86万,城镇人口 13694万,非农业 从业人员比重占58.98%,人均地区年生产总值达到了 33670,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巧960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 34.29 平方米。全市乡镇已经全部实现村村通公路、电话、广播电视和互 联网;乡镇卫生

6、院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基本完成,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面免除;小城镇成为城乡统筹的关键节点,截至加 10年 底,全市88个乡镇(办事处)建成区面积达16973公顷,比2007年 增加226公顷;乡镇建成区人口达到62万人,同比增加了 2.5万人。(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51.52亿元,年均增长14.8%;人均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2100元,超过6000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达到103.99亿元,年均增长26.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 完成3166亿元,年均增长2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431.16 亿元,年均增长19.0%。黄河三角洲高效

7、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步伐加快,为“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 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城镇化快速推进,城镇化率提高了 10个百 分点,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83平方公里,人口 70万,碧水绿荫、 生态园林型现代化城市框架初步形成。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型农 村社区建设快速启动。(六)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第一季度,滨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 7.4亿元, 同比增长80%滨州市保障性住房开工 2453套,开工率35.4%;棚 户区改造开工1557户,开工率27.5%。市城区城中村共拆迁院落928 个,拆迁面积32.6万平方米,完成整村拆迁村居1个。滨州市路域

8、 范围内的27个新型农村社区项目已启动23个。(七)生态环境随着土地利用规划不断实施,保护生态,美化环境已经逐步形 成全社会的共识,由低密度建设区、城市绿地、水面、农田等共同 构成的生态框架,为全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通过退耕还林,水体保护目标,划定保护界线;大力发展苗木、花 卉等高效生态农业和绿色走廊; 兴建城市垃圾、污水处理厂等措施, 至2010年末,全市林地面积16200.9公顷。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及动态变化及原因分析滨州市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用地类型面积(平方公里)农用地耕地437834.41625146.23:其它187311.82建设用 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2334

9、3.75146375.45交通用地7742.43:水利设施用地15289.27未利用 地荒草地60984.5172942.95盐碱地35617.36河流水面16131.6苇地10241.22滩涂41990.56其它6978.27滨州市土地总面积944464.62 hm2,区域内土层深厚,土地资源类 型丰富,土地后备资源较为雄厚,在济南都市圈中,具有优越的土地 资源优势。截至2011年10月31日,滨州市土地总面积中居民点及 工矿用地12 3343.75 hm 2,交通用地 7 742.43 hm 2,水利设施用地15289.27 hn2 未利用地 172 942.95 hni,其中荒草地 60

10、984.5 hni , 盐碱地 3 5617.36 hm 2,其他未利用土地 6978. 27hm 2,河流水面 16131.6 hm2,苇地 10241.22hm2,滩涂 41990.56hmi。土地资源特点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适宜农、 林、牧、渔多类型开发和多种经营。全市北部为黄河泛滥及尾部摆动 形成的冲、洪积沉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农业生产发展潜力 巨大。南部为泰沂山北麓与黄河冲、洪积叠交地带,兼具山前平原和 黄泛平原的特点,地势平缓,土质较好,适宜发展多种种植、养殖、 盐及盐化工高新产业等。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优势为该市乃至济南都 市圈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土地保障。

11、三、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分析(一)滨州市农用地土地利用结构图及分析根据土地详查数据统计,滨州市行政辖区内土地总面积为 944464.62 hm2,2012年土地利用分类结构如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 滨州市农用地占了较大比重,2012年农用地土地利用分类结构如图 2,从图中可以看出滨州市耕地也很多,2012年其他农用地分类结构 如图3,结合三个图可以得出,滨州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耕地数量稳中有增,质量逐年 提高。近几年,滨州市把耕地保护列入了土地管理的中心工作,建立了严格的耕地保护和管理制度, 并大力实施耕地整理。在近几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矛盾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实现耕地面积稳中

12、有增。在 耕地质量保护上,近几年,全市加强了对耕地开发整理复垦的质量管 理力度,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目标,大力实施中低产田开发治理, 并进行农田基础设施的综合配套工程建设,开发整理复垦的耕地全耕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 其他农用地图2 2012年滨州市农用地土地利用分类结构图口畜禽饲养地 口衣村道路 养殖水面田坎口设施农业用地口坑塘水面口衣田水利用地 口晒谷场等用地图3 2012年滨州市其他农用地分类结构图(二)滨州市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结构图及分析2012年建设用地分类结构如图4:4%511%34%城市用地 建制镇 农村居民点 独立工矿 特殊用地 铁路用地 公路用地 口水库水面 水工建筑图4 201

13、2年滨州市建设用地分类结构图从图4可以看出滨州市城市化程度、工业化程度、交通便利度反映在用地数量上的特征:在居民点用地总量中,城市居民点用地仅占17%,而农村居民点达到34%之多,说明滨州市的城市化具有较 大的发展空间;工矿用地仅占建设用地总量的18%,说明滨州市是一个工业特征明显的县市,滨州市的交通用地有公路用地、铁路用 地,说明武汉交通多样发达。(三)滨州市未利用地土地利用结构图及分析4%荒草地 盐碱地一口河流水面口苇地滩涂 口其它图5 2012年滨州市未利用地分类结构图从图1可以看出滨州市的未利用地占武汉市土地总面积比例较 大。结合图5进行具体分析发现,未利用地中数量最大的是荒草地, 占

14、了未利用地总量的36%之多,其次是滩涂,占了 24%,再其次是 盐碱地,占了 12%荒草地占了 36%说明滨州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 城市,但是土地的后备资源不足,开发潜力不大。四、土地利用程度分析由于查找得到的数据有限,这里对土地利用程度的分析,选取了 土地利用率一个指标。公式一、土地利用率=已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X 100% 公式二、农用地利用率=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地、其他农用地)面积/土地总面积X 100%公式三、建设用地利用率=建设用地 (居民点、工矿、交通、水利等用地)面积/土地总面积X 100%(一)未利用土地开发全市1996 2010年期间开发未利用地 46793.06

15、公顷,19962003年全市实际开发未利用地17773.16公顷,相当于规划控制指标 的38% 土地利用率由85.59 %提高到88.26 %。全市规划实施期间 未利用地开发具体情况见下表。滨州市规划实施期间未利用土地开发情况表单位:公顷19962010年规划未19962003年实际开头际开发未利用土地与利用土地开发控制指标发未利用土地面积规划控制指标的比率%46793.0617773.1638.01066.47872.1781.83456.991823.8934.57671712.52223.334535.977944.4823.05433.32677.4449.37001086.13155

16、.2833.331656.53198.8(二)城镇用地集约度提高全市1996年末城镇用地面积8046公顷,城镇人口 56.23万人,人均用地面积143.1平方米,规划至2010年末,全市城镇人口 148.0万人,城镇用地面积15440.00公顷,人均用地面积104平方米。至 2003年末,全市城镇用地面积13004.9公顷,城镇人口 103.66万 人,人均用地面积125.5平方米,人均城镇用地面积比1996年减少 17.6平方米。全市规划实施期间城镇变化情况见下表。滨州市规划实施期间城镇用地面积变化情况表单位:公顷、万人、平方米/人单位 名称1996 年人均城 镇用地面积2003年末城镇用地

17、 面积2003年末城镇人口2003年人均城镇用 地面积2010年人均城镇用 地规划指标2003年人均城镇用地面积与 规划指标比较2003年人均城镇用 地面积与1996年末指标比较全市143.113004.9103.66125.510421.5-17.6滨城区130.0 :5021.923.75127.210225.2-2.8惠民县165.01387.4911.18124.010519.0-41.0阳信县191.51735.5912.55138.310830.3-53.2无棣县168.41709.8514.01122.010913.0-46.4沾化县144.2991.08.42117.71107

18、.7-26.5博兴县152.1 -1122.57.92141.710239.7-10.3邹平县140.03036.5725.83117.610314.6-22.4(三)农村居民点用地定额1996年末滨州市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219平方米,上轮规划2010年全市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下降到 200平方米,2003年 末,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63623.4公顷,农村人口 280.07万人, 人均用地面积227.2平方米,比1996年末增加8.2平方米。全市规 划实施期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变化情况见表十一。表一滨州市规划实施期间居民点人均用地情况表单位名称1996 年 人均农村 居民点用 地面积

19、2003年末农村居民 点用地面积2003 年末农村 人口2003 年 人均农村 居民点用 地面积2003年人均农村居民点 用地面积与 规划指标比 较2003年人均农村居民点 用地面积与1996年末指标比较全市合计21963623.4280.07227.227.28.2?滨城区215.98476.8535.60238.11.322.3惠民县213.411827.856.21210.4-3.0-2.9阳信县259.7975340.93238.36.8-21.3无棣县203.97237.7730.98245.445.441.5沾化县247.28249.434.95236.060.3-11.2博兴县1

20、98.97792.0137.04210.425.411.5邹平县246.210286.644.36231.928.9-14.3五、进行土地利用现状综合分析(一)上轮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概况19962003年期间滨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如下:1、耕地19962003年期间,全市耕地面积净增加3473.62公顷,平均 每年增加耕地496.23公顷。耕地增加来源主要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增加耕地为14038.38公顷;耕地减少情况主要是非农业建设,共占用耕地8721.24公顷。2、园地19962003年期间,园地面积净增加229.5公顷。园地增加原因主要为农业结构调整3、林地19962003年期间,林地面积

21、净减少618公顷。林地减少原因 主要为农业结构调整。4、城市用地19962003年期间,城市用地面积净增加 2997公顷。城市用 地面积增加来源主要为建设占用,规划实施期间共增加城市用地 2997公顷。在建设占用中,主要占用农用地和部分农村居民点转入, 其中占用耕地尤为突出,其次是部分工矿用地。5、建制镇用地19962003年期间,建制镇用地面积净增加2517.9公顷,增加 的主要原因是近几年我市赶超战略的实施,招商引资步伐加快,城 镇新增建设用地大量增加。6、农村居民点用地19962003年期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不减反增,净增加1804.8公顷,其主要原因是近几年广大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2、纷纷到村外位置较好的地段新建住房,导致农村空心村的出现。7、独立工矿用地19962003年期间,独立工矿用地面积大量增加,共增加 8277.2公顷。独立工矿用地增加原因是很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工 业项目建设计入了独立工矿用地中,没有计入城镇用地。&交通用地19962003年期间,交通用地面积增加 2211.7公顷。交通用 地增加原因是滨博高速和滨大高速等几条高速公路以及省道和县 乡级公路的升级改造。9、水利设施用地19962003年期间,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增加 7364.5公顷。水 利设施用地增加原因是黄河、小清河、章卫新河、徒骇河、德惠新 河、小开河等几条大型防洪排涝河流疏峻加固建设占

23、用。10、未利用地19962003年期间,未利用地面积减少39125.9公顷。未利用 地减少原因是开发为农用地和建设占用。(二)本次土地利用分析背景滨州市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和得天独厚 的区位优势,在经济圈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是丰富的耕地后 备资源可以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耕地。根据滨 州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全市共有中、低产B330 000 hm2 ,通过整理可 增加耕地37000 hm 2。二是北部沿海大面积的荒草地、盐碱地和海 滩涂资源,能够以发展畜牧、海水养殖、油盐化工、耐盐碱特色农 业为突破口,利用靠近京津冀城市群的地理位置,大力建设滨州北 部工业园区

24、,参与济南都市圈及京津冀城市群的产业分工,承接并 传递其城市群的辐射带动功能。滨州市北部的无棣、沾化两县有未 利用地171173.31hnt其中难以开发利用为农用地的大约 5 000 hni, 滨州市在这里规划建设的滨州港港口工业园区,不仅可以解决全市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问题,而且为济南都市圈的建设提供广阔的用 地空间。三是滨州市作为济南都市圈内唯一的沿海城市 ,通过港口 建设,发展临港经济,可以构建济南都市圈与渤海湾经济圈及日韩 等东北亚国家便捷的运输通道。四是拥有较为便宜的劳动力资源和 农产品资源,为城市群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提供 支撑。(三) 本次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结果(1)

25、 积极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为济南都市 圈发展提供用地保障。按照济南都市圈的发展目标和布局 ,结合滨 州市经济发展战略,尽快研究、修编滨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中把滨州市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纳入济南都市圈土地资源利用的整体框架。使滨州市土地资源参与省会城市 群经济圈的资源配置与整合,通过对城市功能合理定位,土地 利用结构重新调整,形成布局合理、梯次分明、集约高效的土地利 用模式,提高土地资源整体利用水平。(2) 加快建设用地结构的优化调整。按照济南都市圈经济发展 的战心城市,以纺织、服装制品、石油化工!盐化工!生物化 工及 制品、汽车!飞机!轮船交通设备制造

26、及零部件、农副产 品加工等4大产业链为内核的发展思路,在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 上,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逐步调整不合理用地,压缩重复性建 设用地和低效用地,集中土地资源,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并保证 基础设施用地,从而保障滨州市经济发展所需的建设用地。(3)强化农村产业化经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市 委、市政府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调整优化农业布局,着力建设北部沿海水产品养殖区、中北部优质林 果及畜牧业养殖区、中部城郊农业区、沿黄优质粮棉和水产畜牧养殖 区、南部花卉和林果区等5大特色农业经济区,全面提高农业综合 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竞争力的整体思路,加快推进农业用地结

27、构调整, 大力开发整理中低产田,提高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推进滨州 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发挥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努力打造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制造业基地。按照市委、市政府南融(融入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济南都市圈)、北接(接轨天津滨海新区)、中建(建设黄河三角洲 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经济战略,从滨州土地资源优势入手,利用 北部地区面积广大的盐碱地和广阔的海滩涂资源优势,以发展 畜牧、海水养殖、盐及盐化工、耐盐碱特色农业为突破口,延长产业链,借助与京津冀经济圈邻近的优势地理位置,通过在省会城市群内部经济、技术、市场、人才、信息等方面沾光借力,大力建设滨州市北部工业园区,并积极参与京津冀经济圈产业布局,变土地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的有机统一,从而为济南都市圈发展提供支撑。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