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学复习.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211217 上传时间:2021-12-1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规划学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环境规划学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环境规划学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环境规划学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环境规划学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规划学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规划学复习.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环境规划学一、环境规划的基本定义 1. 政府为协调人口 、经济、资源与环境,转变经济社会 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 , 强化源头防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与 经济持续增长 ; 预先对资源与环境保护进行合理的时空安 排。 2 为何预先进行合理时空安排 ?1)自然资源的稀缺性2)环境容量的有限性3)生态平衡的脆弱性4)人类欲求的无限性3. 资源环境的重要性何在 ? 维持人类生存与发展、保障人体健康与社会福利,满足经济 过程所需的首要物质基础。二、环境规划的核心本质 1. 政府为限制经济逐利的盲目冲动和肆意妄为,加强工 业化、城填化、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中的资源管理、生态保 护和污染防治 , 基于相关规划在多种

2、约束条件下做出的综合 决策。2. 基于哪些规划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同层级 )2)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 上层级 )3)国土空间规划 ( 以主体功能区为基础 )3. 受哪些条件约束 ?1) 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约束2) 人体健康与公共安全的约束3)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约束4) 成本支出与技术能力的约束4. 人民群众最起码的环境权益1) 喝上干净水2) 呼吸清洁空气3) 吃上放心食物 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一、环境规划的主要分类1、以规划期限分类1) 短期 35 年2) 中期 510 年3) 长期 1020 年长期与短期规划有何区别?2、以规划内容分类1) 综合: 各行政层级的环境保护规划2

3、) 单项: 专一性的污染防治规划、生态与资源保护规划 二、 环境规划的技术流程1、环境形势的审慎判断2、规划目标的权衡决策3、实施方案的优化 比 选4、规划文本的斟酌措辞5、规划图表的精准绘制 第三节指导思想一、环境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提高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产品为核心严密防控生态 环境风险,强化资源节约利用、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 修复,加快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二、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1. 坚持绿色发展、标本兼治2. 坚持质量核心、系统施治3. 坚持空间管控、分类防治4. 坚持改革创新、强化共治5. 坚持履取尽责、社会共治 第二章理论基础 第一节环境容量 第二节资源环境承载力第三节

4、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体 考点多 第一节环境容量一、环境容量的定义作为反映环境自净能力的量,其数值应能全面表征污染在 环境中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迁移、转化和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二、环境容量的估算用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污染含量限值减去环境背景值之 差,依据污染排放的特定输入、输出关系估算成最大允许污 染排放量。限值 -背景思考题 ( 估算河流水环境容量 )河上游来水量为im/s,污染物本底值1mg/L,流经某城接纳 污废水排放量 31.536t/a ,水质标准限值为 2mg/L,所有计 算条件“均衡稳定”限值 -背景: 2mg/L-1mg/L=1mg/L全年水量:im/s=3600 X24 X365 X

5、1=31536000m/a1mg/L X31536000m/a=31.536t/a均衡稳定蕴合的简化假设1. 忽略河水流量、污染背景浓度的季节性、周期性波动变化2. 忽略污废水量及污染排放浓度3. 忽略污染在水中的物化生衰减及三维扩散差异三、环境容量的应用对给定的环境区域,根据其自我净化能力、环境敏感目标 与污染排放源强的时空分布现状,理论上为满足环境质量标 准规定的污染含量限值,应当执行的污染排放总量控制上 限。 思考题 (环境容量的相对客观性 )哪些因素直接影响环境容量估算数值的高低 ? 实际应用中能人为调控环境容量吗 ? 第二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一、定义 二、评估 三、改善一、资源环境承载

6、力的定义 自然生态系统依靠物质流、能量流、负熵流,在一定限度内 抵抗人类干扰、维持体系相对稳定,并且重新调整其自组织 形式的能力。二、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估 承载力高低不完全由自然生态或社会经济单方面状况决 定, 更取决于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融洽程度,深受经济社会 与资源环境匹配关系的影响。决定人与自然融洽的关键1、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的方式、结构与效率2、经济结构与布局、科技水平、生产与管理效率。3、污染排放与生态干扰的时空分布、各生态限制因子的调 控三、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改善1、专业技术领域2、资源利用领域3、自然生态领域4、污染控制领域、专业技术领域制定、调整产业、税收、贸易、信贷政策,

7、 加强源头管控, 全面节约资源,调整优化不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定位的产 业布局、 规模、结构,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 , 化解过剩产能 强化清洁生产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 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循 环发展。持续更新的动态分级调控合理区分不同工艺、设备与产品 :鼓励类 ( 优先扶持与套优惠 )允许类限制类 ( 改造现有与置换新建 )禁止类 ( 淘汰现有与严禁新建 )思考题 ( 布局调整的成效 )首都钢铁集团从北京整体搬迁到唐山从哪些方面改善 了北京的资源承载力 ?高污染高能耗 ( 水、大汽 )2. 资源利用领域1 )严格保护耕地 , 集约使用没用地2)强化散煤治理和煤炭消费减量替代 , 增加清洁能源使 用

8、,优化能源结构3)在流域内综合平衡生态、生活、生产用水量,强化以水定规模,用水紧缺地区退耕还水、严控高耗水产业发展4)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整体,统筹考虑保护与利用,加强海洋禁渔休渔、水域禁捕限捕,草原禁牧休牧。城市用能的合理调配逐步提高城市用电 、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比例,清洁能 源应优先供应民用燃烧设施和小型工业燃烧设施 , 重点城市 还可依法划定禁止燃煤区域。煤炭的清洁利用1)新建硫分 >1.5%或现有硫分 >2%的煤矿 , 必项配建煤炭 洗选加工设施。2) 鼓励煤炭基地建设坑口电厂,变运煤为输电,变分散 燃煤为集中燃煤。思考题 ( 规模控制的必要性 )全国农业播种面积要力争稳定在

9、16.5 亿亩, 为何仍要确 保耕地不少于 18 亿亩。3. 自然生态领域(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填开发边界三 条控制线,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2)推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海洋休养生息 , 对生态严 重退化地区实行封禁管理,稳步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和退收 还草,防止超载过牧。4、污染控制领域 ( 补救 )1) 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 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后果严惩重罚等制度。2) 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 与的环境治理体系3) 严禁通过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篡改伪造监测数 据或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等逃避监管方式违法排污第三

10、节 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一、国土空间开发实质二、国土空间开发原则三、国土空间恰当定位四、国土空间结构优化一、国土空间开发实质 就是以工业化、城填化推动经济发展,将生态空间和 农业空间转化为工矿和城镇建设空间的过程(填空 )国土空间结构形成后很难改变1) 对国土空间过度盲目、无序开发 , 简单追求占用土地 的外延扩张,不会带来可持续的发展。2) 工矿和城镇建设空间调整恢复成生态空间或农业空 间的难度和代价很大。国土开发面临的两难挑战1)保障国家农产品供给安全而保护耕地2)保障生态安全和人民健康 , 应对水资源短缺 二、国土空间开发原则1. 国土开发与承载能力相匹配2. 集聚开发与均衡发展相协调3.

11、分类保护与综合整治相促进4. 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相统一 填空、问答、简述、阐述(考试题型吗?) 理解的基础下有条理的记忆三、国土空间恰当定位城市化地区 :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地区。 农产品主产区: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地区。 重点生态功能区: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地区。生态产品 维系生态安全、提供生态服务功能 , 保障人居环境的自然要 素,包括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肥沃的土壤、富饶的物 产、宜人的气候等,生态产品同农产品、工业品和服务产品 一样, 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 (三产的划分:农业 是第一产业, 工业是第二产业, 服务业是第三产业, 粑粑注) 生态安全在国家

12、或区域尺度上 , 生态系统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格局 稳定,并能够为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提供生态服务 的状态,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服务功能1. 维持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2.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3. 保持营养素、净化和固化污染4. 提供农、林、牧、渔初级产品5. 调蓄洪水、稳定海岸、调节气候、减轻自然灾害 国土空间开发定位的调整 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退田还湖等 , 既是对农业空间 开发定位的优化,更是纠正过去开发中主体功能的错位,把 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恢复成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 能。水源涵养功能 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地等通过其特有的结构与水相互作 用,对降水进

13、行截流、渗透、蓄积,并通过蒸散发实现对水 流、水循环的调控, 主要表现在缓和地表径流、 补充地下水、 减缓河流流量的季节波动、筛洪补枯、保证水质等方面。水土保持与防风固沙功能 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地等通过其结构与过程减少由于水 蚀或风蚀所导致的土壤侵蚀的作用,主要与降雨、风速、温 度、土壤、地形和植被等因素密切相关。四、国土空间结构优化 坚持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优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要求,扩大绿色生态空间, 保持农业生产空间, 保证居住、公共设施等生活空间,适度压缩工矿建设空间第三章 环境规划的分区保护第一节 环境分区控制 一、生态防护分区二、资源保护分区三、污染防控分区四、环境

14、敏感分区一、 生态防护分区1. 建立自然保护区2. 建立国家公园3. 划定重点生态功能区4. 划定生态脆弱区5.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6. 划定基本草原1、建立自然保护区 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 的天然集中分布区 , 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 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程区域予以特 殊保护和管理,涵盖区域内自然环境、自然资源、自然景观 的总体。三大基本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类:代表性、典型性 野生生物类自然遗迹类 自然保护区内部防护功能分区 核心区 : 重要自然生态系统、濒危物种、自然遗迹等主 要保护对象集中分布,需要采取严格管理措施的区域。缓冲区 :

15、 为缓冲外来干扰对核心区的影响 , 在核心区外 划定的,只能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的区域。实验区 : 为探索自然生态保护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 有效结合 ,在缓冲区外划定的 , 适度集中从事名种教学实习、 参观考察、传统生产生活的区域。思考题 ( 生态保护分区 ) 朱鹮自然保护区是如何在其内部合理确定核心区、缓冲 区和实验区 ?强调分区合理及面积适当核心区 : 春季营巢繁殖区缓冲区 : 越冬区实验区 : 夏秋两季游荡觅食及夜宿区核心区占 30.3% 、缓冲区占 26.5%、实验区占 43.2%2、建立国家公园 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 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为

16、主要目的,实现国家 所有、 全民共享、 世代传承、 自然资源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 具有国家象征、代表国家形象,彰显中华文明的边界清晰的特定区域。 3、划定重点生态功能区1) 水源涵养型 : 指重要江河源头和重要水源补给区2) 水土保持型 : 指土壤侵蚀性高、水土流失严重、需要保持 水土的区域3) 防风固沙型 : 指沙漠化敏感性高、土地沙化严重、沙尘暴 频发并影响较大的区域4) 生物多样性维护型 : 指濒危珍稀动物、植物分布较集中, 具有典型代表性生态系统的区域。4. 划定生态脆弱区1) 东北林草交错生态脆弱区2) 北方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3) 西北荒漠绿洲交接生态脆弱区4) 南方红壤丘陵山地5)

17、 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生态脆弱区6) 西南山地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7) 青藏高原复合侵蚀生态脆弱区8) 沿海水陆交接带生态脆弱区 又称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交界过渡 区域,该区域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较差, , 对环境变化反映 相对敏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发生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 漠化、盐渍化等退化演替,而且系统自我修复能力较弱,自 然恢复时间较长。 5、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或生态环境 敏感脆弱、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 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6、划定基本草原二 . 资源保护分区1、设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3、设立其

18、它资源保护区1. 设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为防止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水源水质,最优先划定 加以特殊保护的水域和陆域范围。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 二级保护区 , 必要时可划分准保护区 , 在用、备用和规划的饮 用水水源地,都应设置相应的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部防护功能分区( 1)一级保护区 : 以取水口 (井) 为中心,为防止人为活 动对取水口的直接污染 , 确保取水口水质安全而划定 , 需加 以严格限制的核心区域。(2)二级保护区 : 在一级保护区外,为防止污染源对水 源水质的直接影响 , 保证一级保护区水质而划定 , 需加以严格控制的重点区域(3)准保护区 : 依据需要在二级保护区外 ,

19、 为涵养水源, 控制污染源对水源水质的间接影响,保证二级保护区水质而 划定,需实施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和生态保护的外围区域。2.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进一步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在此基础上划定粮食生产功 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科学划定农业生产“两区”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要按照 “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要求和重要农产品 自给保障水平 , 综合考虑消费需求,生产现状、水土资源条 件等因素,科学合理划定水稻、小麦、玉米生产功能区和大 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3、设立其它资源保护区 建立时空禁区强化保护1)基本草原实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2)扩大基本农田

20、轮作休耕试点3)禁止在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范国内安置移民、破坏植被, 对现有农牧民应有计划地组织迁出 ( 生态移民)二、污染防控分区1、大气污染防控分区 2、流域污染防控分区 3、海域污染防 控分区 4、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控分区 5、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控分区1.大气污染防控分区复合型污染严重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与山东城市群复合型污染显现区:辽宁中部、武汉及其周边、大株潭(应该是长株潭吧)、成渝、海峡西岸城市群传统煤烟型污染区:山西中北部、陕西关中分区三大重点区域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地区。分区施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深入推进重污染行业过剩产能退出,降低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加

21、强重污染天气应对,深化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大幅削减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量,统筹防控细颗粒物和臭 氧污染,协同控制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污染。(大气中主要污染物:SQ、PM2.5、Q、VOCs NO粑粑注) 2、流域污染防控分区按主体功能区规划和行政区划,划定陆域控制单元,建立流 域、水生态控制区、水环境控制单元三级分区体系,实施以控制单元为空间基础、断面水质为管理目标、排污许可制为 核心的流域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在控制单元产排污与断面 水质之间形成响应反馈机制。流域污染防控原则 3、海域污染防控分区(填空)1)上流流域控制区2)沿海陆域控制区3)近岸海域控制区4)中部海域控制区5)贯彻陆

22、海统筹、河海兼顾、控制入海污染总量原则。 4、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控分区1)将未污染和轻微污染农用地划分为优先保护类农用地,把符合条件的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2)将轻度和中度污染农用地划分为安全利用类农用地,结合主要作物品种和种植习惯, 制定实施农艺调控、替代种植、 定期开展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与评价等安全利用方案。3) 将重度污染农用地划分为严格管控类农用地,采取划定 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调整种植结构、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湿、轮作休耕、轮牧休牧等风险管控措施。4)除防控产出的农产品污染物含量超标,安全利用类和严 格管控类农用地还要防控对地下水和饮用水水源安全影响。 5、建设用地

23、土壤污染防控分区1)禁止在居民区和学校、医院、疗养院、养老院等单位周 边新建、改建、扩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2)列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的地块,不 得作为住宅、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采取划定隔离区域、 监测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状况等风险管控措施或修复措施。 四、环境敏感区 对某种(类)污染因子或生态影响高度敏感,需要保护、维 系或特别关注的地域单元第一类环境敏感区 (14 个 )1)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风景 名胜区2)基本草原、基本农田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产 种质资源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3)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4)水土流失重点预

24、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第二类环境敏感区1)重要湿地、天然林、天然渔场2)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 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 重要陆生动物自然繁育和越冬场所、迁徒通道、栖息和觅食区 域,重要水生动物,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 道3)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江河洪水调蓄区、河口、 河湖及河海交汇区域、地下水重要补给区4) 资源性缺水地区、防风固沙区5) 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 第三类环境敏感区1) 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 要功能的人群聚集和活动区域2) 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其他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 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思考题 ( 污染

25、分级控制 ) 针对不同功能定位的国土空间,应当如何合理规定污染含量 限值?1)环境功能区划分原则 合理兼顾和平衡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的现实需2)污染分级控制要能满足国土空间使用功能的定位要求 允许针对污染现状作出阶段性的有限度妥协 第二节环境功能分区一、环境空气功能区二、地表水环境功能区三、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四、土壤环境五、声环境 环境空气功能区1) 一类区: 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 区域,适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浓度限值。2) 二类区:居住区、文化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工业区 和农村地区,适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浓度限值。 二、地表水环境功能区 1)自然保护区(

26、小题)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I类标准 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I类或口类标准 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大题) 一级保护区:水质不得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H类标准,保 证饮用水的卫生。 二级保护区:水质不得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川类标准,并 保证流入一级保护区的水质满足一级保护区水质要求。 准保护区 : 水质应保证流入二级保护区的水质满足二级 保护区水质要求。3)渔业用水区 珍贵鱼类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类标准。 一般鱼类用水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川类标准。 3)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大题)1)天然浴场、游泳区等直接与人体接触的景观娱乐用水区, 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川类标准。2)

27、国家重点风景游览区及与人体非直接接触的景观娱乐 用水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W类标准。3)般景观用水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工业用水区:各工矿企业生产用水的集中取水点所在水 域的指定范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W类标准。农业用水区:灌溉农田、森林、草地的农用集中提水站 所在水域的指定范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混合区:排放口污水与清水逐渐混合、稀释,经自净满 足下一个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要求的特定水域,水质劣V类。过渡区:在水质类别相差较大的水环境功能区间划定的,使 相邻水域管理目标顺畅衔接的过渡水质类别区域。(知道名字)三、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1、第一类:海洋珍稀濒危生物物种、海草床或珊瑚礁生

28、态系 统等类型的海洋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第二类:河口、潮间带、盐沼(咸水、半咸水)、红树 林或海湾生态系统和海洋经济生物物种等类型的海洋自然 保护区,不属于海洋自然保护区但具有较高保护价值的珍稀濒危物种、珊蝴礁、红树林、海草床集中分布区,国家湿地公园,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海水浴场及海上 运动或娱乐区、海水增养殖区。3、第三类:海洋自然遗迹和非生物资源类别的海洋自然保 护区,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除第一、二类环境 功能区以外的其它生态保护区。4、第四类: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等其它海域四、土壤环境功能区农用地 :耕地(水田、水浇地、旱地) ,园地(果园、

29、茶园) 草地 (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 )。林地 : 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建设用地:第一类用地 : 居住用地 ,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中的中 小学用地、医疗卫生用地和社会福利设施用地,公园绿地中 的社区公园或儿童公园用地。第二类用地(不背):工业用地, 物流仓储用地 ,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 公用设施用地,其他 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 其他的绿地与广场用地。四、 声环境功能区0 类 : 康复疗养区等特需安静的区域。1 类 : 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 公为主要功能,需保持安静的区域。2 类: 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

30、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 工业混杂 , 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3 类: 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 ,需要防止工业噪声 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4 类: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第四章环境规划的目标决策 第一节 目标决策基本定位 第二节 污染排放总量控制 第一节 目标决策基本定位一、优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二、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地区三、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四、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五、禁止开发的各级各类保护区一、优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1、开发定位此类地区经济比较发达、 人口比较密集、 开发强度较高, 存在过度开发隐患,资源环境问题更加突出。

31、应优化工业化 城镇化开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提升参与全球分工与竞争层次,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2、发展方向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高效、高附加值转变,增强高新 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控 制城市蔓延扩张、 工业遍地开花、开发区过度分散。进一 步健全城镇体系,促进城市集约紧凑发展,围绕区域中心城 市明确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推进城市闻功能互补和经济联系。二、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地区1、开发定位 此类地区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发展潜力 较大,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 应重点工业化城镇化开发,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基础上

32、, 拓展 经济持续发展空间,吸纳外来人口 , 减轻其他地区人口、资 源、环境压力。环境目标: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和开发区应按循环经济理念, 大力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资源消 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提高环境质量。避免出现土地过多 占用、水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压力过大问题。三、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1、开发定位 此类地区耕地较多,农业发展条件较好,同样适宜工业化城 镇化开发。2、3、环境目标 发展循环农业,加强土壤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减少化 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用量,促进农产品、畜产品、水 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确保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四、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3、

33、环境目标保持生态系统稳定和完整,增强生态服务功能,引导超载人 口逐步有序转移, 形成点状开发, 面上保护的空间结构, 过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退田还湖、封山育林等措施, 保有并扩大水面、湿地、林地、草地等绿色生态空间;通过 产业结构调整,大幅度减少污染排放总量。六、禁止开发的各类保护区1、适用区域自然保护区、 2、 环境目标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实施强制性保护,严格控制人为因 素对自然生态和文化自然遗产原真性、完整性的干扰,严禁 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引导人口逐步有序转移, 实现污染零排放,提高环境质量。第二节 污染排放总量控制一、环境容量总量控制(看不见,蒙的) 从环境容量纳污限度

34、出发,强调确保区域环境质量保护目标 的实现。二、管理对象总量控制思路 从管理对象承受能力出发,强调顾及排放源增加污染削减治 理难度。三、动态优化总量控制指标在污染削减承受能力与环境容量纳污限度间合理求得相对 平衡;初始应偏重管理对象总量控制,谋求对排污源的真正 约束;然后逐步向环境容量总量控制转变,将强化污染控制 最终实现环境质量保护目标,与提高社会经济综合效益有机 结合。第五章 环境规划的方案比选第一节 规划目标实施方案第二节 规划方案比选实例十三五一、主要目标量化指标与非量化指标约束性指标与预期性指标生态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生态保护修复 二、具体方案1、环境治理保护工程2、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