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年级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岳阳楼记》教案4名师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321265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九年级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岳阳楼记》教案4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九年级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岳阳楼记》教案4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九年级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岳阳楼记》教案4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九年级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岳阳楼记》教案4名师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九年级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岳阳楼记》教案4名师优秀教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岳阳楼记教案4阳楼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 积累词语。 实词:(名词)赋、国、景、大观、迁客、骚人、宠辱、 (动词)谪、属、把 虚词:夫、斯、其、微、则、然则 词组: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气象万千、霪雨霏霏、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虎啸猿啼、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一碧万顷、 郁郁青青、皓月千里、心旷神怡、先忧后乐二 理解句意。 “得无异乎,”(反问句) “吾谁与归,”(变序句) “则有者矣。”(长定语句) “其必曰乎。”(表示揣测语气的陈述句) 三 了解“对偶”的特点及作用。 四 理解本文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作特点。 五 学习我国古代进步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2、乐而乐”的 高尚思想。 教学设想: 一 本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立意高远,而且文采斐然,句式于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味,体会文章的特点,并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二 倡导学生自读,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指导自读) 一 导入新课。 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文学方面也相当有成就。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历代都作为散文名篇收入各种选本,它究竟有哪些独到之处使它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呢,这是我们在阅读这篇文章时必须认真思考的。 二 指导自学。 1.读懂文句: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

3、全文大意。教师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见“教学目的”),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 2.思考:(1)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2)找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3)本文的中心句(文眼)在哪里, 三 课外作业。 1.把小黑板上关于范仲淹的资料抄在练习本上。 2.反复朗读,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教读第14段) 一 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根据上一课布置的思考题提问。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在答得完整,目的只在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以便有的放矢地教学。) 二 研习新课。 教读第1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

4、行正音、释词。 1.要重点理解的词句。 谪封建社会官吏的降职或远调,也指把有罪的人遣戍远方,如“发闾左適(同“谪”)戍渔阳九百人”。 属同“嘱”,通假字,“属予作文以记之”点明写作本文的缘由。 2.思考与讨论。 首句中“谪”字点明了滕子京当时的处境。滕被谪以后心情不好,准备修好岳阳楼后“凭栏不恸数场”。可作者偏偏在文章的一开头就点出这个“谪”字,这不是存心触痛老朋友吗,试联系整篇文章的意思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是否别有深意, 引导要点:从这个“谪”字看,滕子京正是一位如下文所说的“迁客骚人”,作者一开头就点明滕的处境,其实暗暗包含对老朋友的劝勉:你虽然身处逆境,但希望不要像一般的迁客骚人那样为个人

5、的遭遇而悲叹,应该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时,作者自己在庆历五年也遭贬谪,这样写也暗寓与老朋友同处逆境、自勉勉人之意。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是很深的。岳阳楼记所以传诵千古,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不是泛泛的记事写景之作,百是一篇有所寄托,立意高远的好文章。 教读第2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1.要着重理解的词句。 夫本文中几个“夫”都念(观夫、若夫、嗟夫)前两个“夫”有指示作用,相当于“那”;“嗟夫”,感叹声,亦作“嗟乎”。 然则顺接连词。注意不要跟转折连词“然而”搞混。“然则”在这句中有承上连下的作用:(既然)洞庭湖是这样(气象万千),它北通巫峡

6、,南到潇湘,降职外调的官吏和忧然失志的诗人大多会合在这里,那么他们看到这景色后产生的感情,能不因景色的变化而不同吗, 骚人课本注解: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世也称诗人为骚人。但在某种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两者不能对换,如本文“迁客骚人”若换成“迁客诗人”就不恰当 得无异乎“得无”本是一个表示测度的语气副词(如“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但本句中“得”“无”是两个词,相当于现在说的“能不”。以诘问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 2.思考与讨论。 (1)这一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仔细体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引导要点:作者善于选取形象化的词语绘声绘形。

7、如: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一“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一“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衔”“吞”字连用,更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了气势,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气象万千连用两个数词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极有声势。 (2)本节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应的关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们找出来说明它们的关系或作用。 引导要点:“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为下两段分别写洞庭湖上“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景象伏线。“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8、,既承接上文写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两段文字,其中“情”“异”,是关键词,是全篇抒情、议论的基础。行文前顾后盼,文理绵密。 教读第3、4段,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1.要重点理解的句子。 “则有者矣”是一长定语句。“者”指代“览物之情”。以第3段末句为例,从“去国怀乡”到“感极而悲”都是“者”的定语。第4段末句的结构相同。这两句可分别译为“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忧虑谗言,惧怕讥讽,满眼凄凉,感伤到极点而悲痛的心情了。”“就会产生一种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誉和屈辱一齐忘记,端着酒杯面对和风,充满了喜悦的心情了。” 景形声字,“日”形“京”声。“景”的本是“日

9、光”。 锦鳞鳞,指鱼,是借代(部分代整体),加上“锦”字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清浅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 浮光跃金这句写月夜有风时湖面上的景色。“浮”和“跃”两个动词分别作名词“光”和“金”的定语,构成两个偏正短语。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造成了一种动态美。 静影沉璧这句写月夜无风时湖面上的景色。语法结构、修辞方法跟上句相同,不过它写的是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跟上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把动词,持,握。“把”作介词是后起的用法(把门关上),或用在比较接近口语的诗词中(欲把西湖比西子)。 其喜洋洋洋洋,众多或盛大貌,这里形容喜的样子。朗读时“喜”字

10、后要稍顿一下。这句可译为:那喜悦真是达到了极点。 2.思考与讨论。 (1)本文写景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愁苦之景则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是喜气洋洋。写景取得这样的效果,“奥秘”在哪里呢,主要在于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细读这两段写景的部分,说说作者为表现“悲”“喜”两种不同的感,分别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样渲染气氛的, 引导要点:作者选择的景物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以第3段为例:雨是“霪雨”,风是“阴风”,浪是“浊浪”,时间是“薄暮”,所闻是“虎啸”和“猿啼”,无不是带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以“霏霏”“怒号”“排空”“冥冥”等词语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风高、恐怖凄惨的画面就呈现在读者

11、的面前了。有些景物本来没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如“日星”“山岳”“商旅”“樯”“楫”等,但配以“隐耀”“潜行”“不行”“倾”“摧”等词语,就带上了浓重的愁苦色彩。 (2)第3、4段除了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都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这个相同点外,两段在结构上也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先写景,后抒情,为情设景,缘景抒情;甚至连前后两个抒情句的表达方式也完全相同。试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把两个抒情句都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引导要点:这两个抒情句是文章思路发展的中心环节:前句迁客骚人登楼而悲,后句写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喜,联系上文看,是为了落实“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联系下文看,是以迁客骚人随物而变的心情,衬托古仁

12、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从而引发出“先忧后乐”一段正论。如果把两个抒情句删去,文章思路中断,也破坏了文章的内在联系。 三 布置作业。 完成“朗读背诵”一、二。 第三课时: (教读第5段,总结) 一 检查作业。 二 研习新课。 教读第5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1.要重点理解的词句。 “先天下乎”这是一个略带测度语气的肯定句。 注意:“其”在这里是代词,不是表示推测的副词。这一句是作者代古仁人回答。“然则何时而乐耶,”用“乎”这样测度的语气,显得委婉而得体。 2.思考与讨论。 这一段是学习的难点所在,教读应着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可层层启发,设问: (1)本

13、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记了登楼所见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生的不同的“情”。作为一篇“记”,写了这些也够了,但作者的本意却不在写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聋发聩的讨论来。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从这里开始看作者是怎样逐步深入地阐发他的思想的。请想一想: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提出: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他们“

1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 (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或忧或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或忧或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4)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联系第一课时介绍的有关作者的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提示: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

15、的理想,从他力主革除弊政、做官勤政爱民的行为看,确实不是徒托空言。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表明自己本来就不为个人的进退、荣辱而悲喜,虽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决不改变,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 三 朗读全文。要求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领会本文 “景”“情”“理”交融的特点以及具有音乐感的语言特色。 四 总结性练习。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阴风怒号( ) 薄( )暮冥冥 浩浩汤汤( ) 岸芷汀( )兰 郁郁青青( ) 宠辱偕( )忘 嗟夫( ) 属( )予作文以记之 2.

16、下面译文中有几处译得不正确,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古仁人)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退处民间又为君主担忧,真是进朝做官也担忧,退处民间也担忧。然而他们什么时候才乐呢,他们必定会说“忧在天下人之先,乐在天下人之后”吧。 点在圆上 d=r;3.第3段的写景、抒情与第4段的写景、抒情是什么样的关系,这两段对表现化简后即为: 这就是抛物线与x轴的两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文章的中心思想起了什么作用,4.本文有两种对偶句,一种是两句相对,如“北通巫峡”对“南极潇湘”;一种是本句自对,如“迁客”对“骚人”。试从文章中各找出几组对偶句来,并说明它们是怎样构成对偶的。 4

17、、根据学生的知识缺漏,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补缺补漏。参考答案 1.(略) dr 直线L和O相离.2.有两处译得不正确:(1)“是进亦忧”把“是”译成“真是”不对。“是”是代词,相当于“这”,可译为“这(真是)”。(2)“然则”误译为“然而”,应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3.第3、4段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略)。 4.两句相对 4.二次函数的应用: 几何方面衔远山吞长江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应用题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函数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sin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本句自对: 政通人和 朝晖夕阴 迁客骚人 樯倾楫摧 1.圆的定义:虎啸猿啼 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春和景明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心旷神怡 岸芷汀兰 五 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