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地质水文地质工操作规程.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213628 上传时间:2021-12-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井地质水文地质工操作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矿井地质水文地质工操作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矿井地质水文地质工操作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矿井地质水文地质工操作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矿井地质水文地质工操作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井地质水文地质工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地质水文地质工操作规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矿井地质(水文地质)工 操作规程矿井地质(水文地质)工操作规程第一节总则一、为了提供准确、可靠、及时的地质资料,指导矿井安全生产的正 常进行,严格按标准化管理,特制定矿井地质(水文地质)工人操作 规程。二、凡是矿井地质工,均应认真学习本操作规程,并按照操作规程的 规定进行正规操作。三、操作规程是依据部颁 矿井地质规程 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制定的, 如有内容及要求上与部颁 规程不符之处, 则以部颁规程为准四、今后如使用新设备、开发新手段,将及时修改、充实该操作教程 以适应现代化矿井生产的需要。第二节矿井地质观测第 1 条沉积岩的观测及描述: 沉积岩的观测及描述,以矿井地质规程的要求为基本内容,但要

2、以岩石命名的内容作为观测描述的重点。一、颜色的观察描述:1需要砸开岩石,对其新断口进行观察; 2均统一在自然光线和岩石湿度下进行色调的描述。二、碎屑粒度的观测: 1用 510 倍的放大镜进行判读,也可凭经验估计;2某一粒度含量在 50%以上则构成基本名称; 另一粒度含量在 5025%之间, 以“质 ”表示;255%之间,以 “含”表示;小于 5%则不参加命名。三、岩石成分的观察鉴定: 1砂岩可用放大镜观察,也可用肉眼观察其颗粒成分; 2隐晶的化学岩成分,需使用浓度为5%的衡盐醒试剂并结合肉眼进行鉴定区别;3对大于 25%的成分进行描述,亦可参加命名。四、对胶结物成分的鉴定: 1强度较低的岩石,

3、可对其胶结物的成分作肉眼鉴定; 2强度较高的岩石, 对其胶结物的成分可用稀盐酸试剂进行鉴定区别; 3必要时进行室内化学鉴定。五、层理的观测描述: 1需对岩层的两个直交方向的断面进行观察,分清层理和节理,方可 进行描述;2对石灰岩顶板中的透镜状层理,需观察描述其间有无泥、煤线及方 解石脉充填物。六、岩石力学性质的观测描述:1.确定岩石的普氏系数“,应以岩石强度分级表进行比拟为主,必要 时先进行室内实验确定,然后结合在现场用锤子对岩石进行敲击,视 其破碎的难易程度进行鉴定; 2靠近露头受风化影响的岩石,应在倾斜方向上每隔10m 选点观测;3对岩石的吸水变软或膨胀特点进行观测描述。七、对岩石碎屑粒度

4、的分选性、滚圆度;对断口的形状;对结核的形 状、成分、分布及硬度;对化石的种类、名称、富集程度进行观察描 述,对有代表性的化石应采取标本、室内进行防风化处理;八、一切穿过煤系地层的井巷均应逐层观测,按本条的要求进行岩性 描述;九、每一个矿可在主要石门或有代表性的钻孔采集一套完整的煤系标 本,标本应在室内作防风化处理后保存。第 2 条煤层的观测一、换行观测点的间距及观测内容:1井筒、石门等空层巷道所揭露的煤层, 均应定点按矿井地质规程 要求作全内容详细观测描述; 2沿煤层掘进的巷道,需按矿井地质规程针对煤层稳定性所规定 的观测距离进行观测,重点对煤层的厚度、结构、顶底板岩层及倾角 进行观测; 3

5、工作面中的观测间距相当于旬产量验收期的间隔,沿工作面倾向可 间隔10m布1个测点,只作煤厚、夹石厚度的观测; 4两测点的煤厚之差大于 0.5m 时,或倾角之差大于 5°时,可在两测 点间增加 1 个观测点。二、煤层厚度的观测: 1一般丈量煤层的真厚度,也可在剖面图中量取或丈量伪厚度再换算 成真厚度,观测的精度以 m 为单位,保留小数点以后两位;2厚煤层分层开采时,在回采倒数第二个分层时必须探煤厚,如使用 煤厚探测仪时应在回采第一个分层时探测煤厚; 3如用电煤钻探煤厚时,钻杆需要垂直于煤层换层深度一般应扣除 0.051m。三、煤厚结构的观测:1在复杂结构的煤层中,凡厚度大于 0.05m

6、 较稳定的夹石层应进行丈 量,并对各煤分层的厚度分别进行丈量; 2夹石的单层厚度大于或等于 0.7m 时,其上下的煤分层可作为独立 煤层。四、煤层厚度变化的观测:1煤层变薄、分叉时,应着重观测煤层的结构、煤质及最低可采厚度 的范围;2对古河床冲刷,则着重观测冲刷带的宽度、深度、煤厚、煤质及冲 刷带的岩性和延展方向。五、煤层顶底板的观测描述:1对工作面周围巷道所揭露的顶、 底板,应测绘成小柱状, 并描述顶、 底板与煤层的接触关系;2伪顶、直接顶的岩性如有变化或局部赋存,需尽可能的观测其边界 范围,在工作面图上标明; 3对顶板裂隙的观测参照第 4 条执行 第 3 条煤、岩层产状的观测: 一、顺层巷

7、道中煤、岩层产状的观测: 1煤层顶板较平整的,可用半圆仪的直边在层面上移动找平,之后, 沿直边方向划一条线段,用矿灯照这边线段,在罗盘保持水平的条件 眄,移动罗盘,使罗盘玻璃中长线与走向线在镜中重合,这时读出磁 针所指的方位刻度即为走向方位角, 将半圆仪垂直于走向便测出倾角, 顺倾余方向可用罗盘测出倾向,也可以用产状符合在草图上按倾斜方 向作出标记;2煤层顶板不平整的 ,可在上、下帮的稳定的夹石或底板层面上挂半圆 仪拉线 ,找出最大倾角 ,并用罗盘测出其倾向 ,利用走向与倾向的夹角是 90°的关系,可求出其走向方位角。二、上、下山及石门中煤、岩层产状的观测: 1可在巷道两帮选同一层面

8、,用绳挂半圆仪拉平,并用罗盘测出走向 方向,再顺走向方向视半圆仪的直边与层面或层理重合,即测得岩层 的真倾角,其倾向可以用产状符号,根据现场煤、岩层的倾斜方向标 记在草图上;2在与走向夹角较小的巷道中观测产状时,可在巷道中间测得两组视 倾向、视倾角;也可以迎头及一帮分别测得视倾角,用八月图法间接 求产状。第 4 条构造的观测及描述:、褶曲的观测:1顺层的水平巷道,有明显弯曲时,应加密产状观测来控制褶曲的形 态;2上、下山及石门、岩石大巷遇褶曲时,可由巷道剖面图结合岩层的 产状观测来控制;3根据产状和同一层位标高的变化,可确定褶皱的尺寸。二、节理的观测可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其观测点位置的选择和观测

9、内 容应有所不同:1根据顶板管理的要求,可对本矿罗难管理的顶板,在采面初次来压 的位置上,对上、下顺槽选 4m 长的范围,观测节理的方向和条数,求 得节理的密度;2对断层性质的判断,可在断层两侧的剖面上,观测断层局部应力场 所产生的张节理、剪节理与断层迹线之间的夹角。三、断层的观测描述应按矿井地质规程要求,围绕断层性质、断 距和断裂结构面的力学属性来进行:1对盘的岩性鉴定及层位对比时,如落差较大,巷道中见不到对盘的 煤层,应在巷道穿过断层带及变形较大的牵引带后,鉴定对盘正常层 位的岩性,进行层位对比;2落差大于 5m 的断层,要对断层带的宽度、充填物的岩性、煤线、 糜棱化及含水性进行描述,对断

10、层两盘的牵引、附生小断层、派生节 理、断层面的擦痕及其倾伏角均应进行观测描述,并进行细部素描或 地质摄影;3断层面产状的观测操作方法同上述煤、岩层产状的观测。煤巷中, 一般在受牵引较小一盘的同一层面与断层迹线相交的对应点上,拉线 观测其交面线的方向;岩石巷道中,一般观测断层的走向线方向; 换 行4距断层观测现场 10m 以内有机械设备及电器时,不能使用罗盘 进行观测,可沿巷道两帮分别测出断层面至导线点的距离,如两距离 之差大于或等于 5m 时,可直接按此距离填图;若两距离之差小于 5m 时,可根据巷道毛断面宽度,经过大比例尺作图或计算出断层方向与 巷道的夹角;也可求出断支的方位角,再进行填图;

11、 5在大于 15°的倾斜巷道及工作面中,所丈量断层至测量点的斜距, 需换算成平距再填图; 6在巷道中能够揭露断层两盘对应层面的,可直接丈量铅垂断距。不 具备上述条件的,可沿层面及层理分段量出层厚,间接量取断距;也 可作出剖面图,在图上量取铅筐断距; 7落差较大的断层,应观测两盘的岩层产状。并根据正常产状关闭定 断层断距(落差); 8过落差较大的断层时,在见煤之前,巷道每掘进 46m 必须观察一 次,以防在岩层中再遇见与前者跌落方向相反的断层; 9对盘见煤后,一定要对两盘的煤层进行对比; 10回采工作面中的断层,应每隔一旬进行一次跟踪观测; 11所观测的断层必须当天填图,与罗盘点联系的

12、断层可暂用铅笔填 绘,待巷道测导线后必须重新丈量断层与导线点的距离,再重新填图上墨,并填卡片。四、陷落柱的观测描述: 1观测陷落柱的位置、延展方向及陷落角;2观测陷落岩块的岩性,并进行层位对比; 3应描述其弃填物的密实程度和含水性; 4观测陷落柱附近煤、岩层产状要素。五、对侵入煤系地层中的岩浆岩观测及描述: 1针对岩浆岩的命名,观测描述其颜色、结晶程序及矿物成分; 2观测侵入体的位置、产状、宽度,并对其形态进行描述; 3观测侵入体周围的煤层受热变质的范围,并对变质程度进行描述。 第 5 条井下巷道地质编录:一、巷道编录帮的确定: 1上、下山及石门的编录一帮,应与矿井地质剖面图的方向一致,如 果

13、巷道腰线不在与其对应的一帮,所测的剖面可以反向作图; 2回采巷道则编录靠工作面的一帮; 3复杂构造,可根据需要编录两帮或两帮一顶,并绘制展开图。二、观测基线的设置方法: 1观测基线一般可利用巷道的腰线; 2没有腰线的平巷及坡度一致的巷道,可以巷道的底板或棚口作为观 测基线; 3无腰线的倾斜巷道挂设观测基线时,应以导线点作为基线的起点和 终点,并与导线的高程联系起来;4地质条件简单的井筒, 可在垂直地层走向的井筒直径两端设立标志, 挂井筒边垂线作观测基线,并陆续在已成井壁上设深度标志点。三、地质界线的控制: 1起伏较大的岩层,除最高点和最低点没有观测控制点外,每侧需有 2 个以上的控制点; 2当

14、岩层产状较大且厚度稳定时,可以层面与基线的交点并结合半圆 仪量出层面的视倾角进行控制;3顺层巷道且层厚稳定时, 可在每个导线点测小柱状来控制岩层界面; 4断层两侧需分别设控制点;5顺层岩石大巷及煤层倾角大于是 25°的顺槽,应每隔 50m 观测一个 迎头断面图。四、地质编录的基本要求: 1应做到经常及时、准确客观、系统统一、重点突出; 2每次编录后,需在两天内清绘成图,发现问题要及时补测; 3穿层石门剖面均应有岩性描述; 4必须使用统一的标准图例及比例尺。第三节矿井水文地质观测第 6 条水动态观测: 一、水位(水压)、水量观测的时间: 1一般每月观测两次,即每月的 5 日与 20 日

15、,观测应力求同期,如井上、下观测点较多,应在 23 天内观测完;2本矿及邻矿有突、放水时,观测次数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 3受水威胁的回采工作面,其井下观测孔的水压,可每隔 5 天观测一 次数;4放水试验期间的观测,应按设计要求进行。 二、地面长观测孔的水位观测:1测绳(标定刻度的电线) ,应每年比长一次,比长时的拉力应等于 测绳重,误差超过 2/1000 时,必须更换; 2长观测孔的深度,应每年进行一次丈量,如孔内含水层的部位有淤 塞,应及时进行冲孔处理;3.测水位时,需测定两次,两次测量之差不得大于 2cm,以两次的平 均数为准,每次提拉测绳长度需大于 10m。三、井下水压的观测:1. 日常

16、的同期观测,应使用防爆数字式精密压力计,放水试验的同步 观测,可使用普通压力表,但在放水前一时刻、稳定后及恢复后一时 刻,应使用精密压力计进行校验;2. 防爆数字式精密压力计的操作步骤如下:选用适当的量程;观测工作电压不得低于13.2V;将传感接在被测管道 上,插头推入 “输入 ”插座;调零;开测压管阀门,待数字稳定后进行读 数;计时;关闭阀门;关机并拆除传感器;3. 普通压力表的使用,应每个校核 换行一次,确定改正值,观测范围应在表的极限刻度的 3/4 内,用扳手垂直拧紧在测压管上,不得有漏水现象。四、井下放水钻孔的水量观测: 1钻孔水量观测尽量使用统一类型的仪表; 2使用孔口瞬时流速流量计

17、时,应把探头放在孔口中心部位并与孔口 管的轴向一致,使用YKS卫型时,流速应小于6m/s ;管径应小于© 146mm3使用水表观测,其口径应与孔口管相匹配,观测时,应以5min 作为一个时间段,观测其始、末读数;4当水流不满孔口时,应用容积法或其它方法进行水量观测。五、测水站的涌水量观测: 1使用堰测法时,应在相当于堰口水头高的 3 倍的距离上游标定观测 基线,进行观测; 2使用流速仪法时,应将其探头放置在过水断面的中部观测,当过水 断面的宽大于 0.5m 时,应在过水断面上先 23个部位进行观测,求其 平均流速。六、原始记录及资料整理的基本要求:1 原始记录要填写地点、 观测者、日期、观测数据、仪表名称及编号; 2观测后当日内登入各类台帐,最迟不得超过 1 天,发现问题应及时 补测。第 7 条水质取样:一、取样地点的确定:1凡突水地点,均应及时取样;2凡初揭露的含水层,均应取样;3较大的长期淋水点及涌水点,均应取样;4井下放水孔在穿过各含水层时,均应分别取样;5连通试验时,按设计采取。3 次以上;二、取水样的操作: 1取水容器在取水之前,应用取水地点的水,刷洗容器 2取水样后,应在 6h 内送交化验室; 3提交化验报告后,应及时填入台帐,并相应编绘图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