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H体育教学叙事.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216648 上传时间:2021-1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YH体育教学叙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XYH体育教学叙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XYH体育教学叙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XYH体育教学叙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XYH体育教学叙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YH体育教学叙事.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不仅仅传授给学生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过程,使他们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还能形成高尚的品德。所以与学生进行交谈就成为了教师给学生做思想工作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周二上午第四节课,我像平常一样,早早的来到操场上等待上课,看着6年3班的同学们在没有体委整队的情况下,迅速的站好了队伍,心里很高兴,可是体育委员又没来,我问了一下排头同学,说体委作业没写完被班主任留下补作业了。我也没多想继续上课。课堂常规过后,学生开始围着篮球场热身跑,这时体育委员走过来向我报告“老师我来晚了。”我一脸严肃的问他“为什么最近几节课总是来晚?”他的回答让我原本计划批评他的话语戛然

2、而止,“老师,我不能跑步,我的运动量太大了,我的身体承受不了了。”我很好奇的问他“你早上跑步?还是参加了什么课外训练队?”他说“我早上不跑步,也没参加什么训练队啊!”我继续问“我们体育课的运动量也都不大,女同学都能适应,你又怎么能承受不了呢?”他很无奈的表情“我也不知道啊,反正我妈和老师都说我运动量过大。”我突然想到“可能是他有身体上的疾病不能参加体育运动,而又不想对别人说。”想到这些我对他有了一丝同情,安慰他说“既然不能运动,就做见习生吧,到旁边休息一下。”课堂上同学们很活跃,我看了一下表,还剩10分钟,于是我组织班级学生分为男生一组、女生一组,每组4个篮球做投篮练习。我做巡回指导,当我指导

3、完女同学回过头来,却看见体委拍着篮球,不但又蹦又跳,还跑了个三步篮。一种被欺骗的感觉油然而生,很气氛刚才真不应该同情他、安慰他,我走过去质问他“你不是运动量过大,身体受不了吗?不能跑步,却能蹦跳,还跑三步篮?”他迅速的把篮球扔到了一边,很尴尬的低下了头。这时几个平时和他关系不错的同学听到了我的质问,都跑了过来,一个同学看着体委说“我天天打篮球,跑的比你多,运动也没过量。”又有一个同学开玩笑说“他就是不想跑步,骗老师的,哈哈。”还有的同学说“刚才他还打篮球了呢。”.在同学们的质疑声中,我看到体委的脸一下子红了。首先我在头脑中简单的做了个谈话“准备工作”,与学生谈话要做到有的放矢,要达到预期效果,

4、就要详细了解学生的情况,针对学生的问题及其性格特点确定谈话的突破口。考虑到他的面子问题,我不能让他在同学们面前太过于尴尬,就对其他同学说“没事了,大家继续去练习投篮吧。”同学们散开了。他似乎领会了我的用意,用感激似的眼神望着我,吱吱唔唔的对我说“老师,对不起。”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熟悉学生的心理规律.他能主动向我承认错误,证明他的心理已经不设防了。我直接了当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很坦诚的说“课刚开始总要练习队列队形和跑步,我觉得没意思太枯燥,不愿意跑才想出这个理由,等大家自由活动的时候我再和他们一起玩。”我告诉他体育项目本身就是锻炼我们勇敢顽强、坚韧不拔意志品质的一门功课。既然是谈话就不要

5、上纲上线的讲理论,我用比较生动真实的事去引导他的思路,让他扪心自问。比如刘翔,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训练,一次次的奔跑冲向重点线,难道不枯燥吗?姚明刚去NBA,由于力量差无法站稳中锋的脚步,在力量室一次次举起沉重的哑铃,抗起巨大的杠铃,汗水浸透他的衣背,难道不枯燥吗?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毅力去获得成功不言而喻。为了缓和沉重的气氛,我问他“你知道姚明那么高的个子,如果不练习跑步会是什么样子吗?”他摇摇头,我告诉他“NBA和CBA是看不到他了。”他很好奇的看着我,等待我的下文“可能会在残奥会上看见他坐在轮椅上打篮球。”他笑了“老师,您讲的道理我懂了,我就是意志差了点,总是不愿意跑步或是做反复的练习,以

6、后我会努力克制自己的。”“好,以后我也会监督你,帮你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你可要给班上其他同学做个榜样啊。”.谈话在玩笑话中结束了。下课前,看着体委格外认真的组织同学集合,我的心里被成功的喜悦填满了。没想到一堂普通的体育课,不经意遇到了这样典型的事例。这件事给了我很深刻的感悟,不同的学生,性格特点不同,就要确定不同的谈话内容和方式,有的要用激将法,有的要用鼓励法,有的要用批评法,有的要直截了当的说,有的要委婉的说.不同的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让学生觉得被尊重、被理解、被关注,从而走进学生的内心,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呈现出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良好状态,真正实现交流目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