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9—20167韩竹丹专题研究总结.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217733 上传时间:2021-1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9—20167韩竹丹专题研究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59—20167韩竹丹专题研究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59—20167韩竹丹专题研究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9—20167韩竹丹专题研究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9—20167韩竹丹专题研究总结.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杭州市始版桥学前教育集团科研资料科学活动中激发中班幼儿探索兴趣的材料的适宜性的实践研究 摘要:贯彻指南精神,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幼儿科学活动中,材料投放的情景化、多样化、生活化、层次化,有助于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行。同时,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使用,使得晦涩深奥的科学原理更生动形象,贴近幼儿的理解方式,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个支持者、引导着,必须通过不断观察幼儿在科学活动中与材料的互动情况,适宜地选择材料、投放材料,才能实现科学教育的核心价值,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高。关键词:科学,幼儿,材料,实用性指南强调:“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

2、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皮亚杰的观点中也指出:只有主动与材料互动,才能调动幼儿的及急性,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深入,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我们的科学活动中,教师作为支持者、引导者,要为幼儿创设能产生探究行为的环境,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 ,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一、材料投放的情境化,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情境是儿童产生探究行为的催化剂,一个适宜的情境会让幼儿的兴趣得到大大的激发。材料投放的情境化是指教师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符合幼儿探索的兴趣,能最大程度地激发起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所提供

3、的材料要直观、形象,对幼儿具有吸引力,能让幼儿容易操作,才能让幼儿有继续探索的欲望,增加幼儿的探索兴趣,真正做大“玩中学”。在科学活动“冰块不见了”开展时,我创设了小妾旅行的情境来引导孩子。当时正值比较寒冷的冬天,我让幼儿想象成自己是一只生活在南极的小企鹅,用小企鹅做游戏来认识冰,用小企鹅环游世界,分别把冰带到不同温度的地方,看温度对冰融化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跟着老师“环游世界”,在这个过程中还知道了冰块遇热会融化,而且冰块的融化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速度的。正是由于材料投放的情境化,使得复杂的科学问题简单化、生活化,激发幼儿探索和参与的兴趣,通过探究,增强了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

4、、材料投放的多样化,激发幼儿探究的积极性。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探究的意义就是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让幼儿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到正确的思路和方法。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为幼儿创设充分的探究条件,促进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互相学习的能力。在科学区的活动中,教师要十分注重引导幼儿进行实践和验证,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反复使用材料,用多种感官和方法去感知材料,认识材料。在实验“沉与浮”中,老师在科学区提供了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纸制品、木制品以及生活中幼儿经常接触到的材料让幼儿进行操作,探索哪些材料能够浮起来,哪些材料不能浮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对材料的基本认识和类比,孩子们知道了物体的沉浮与物

5、体的材质没有关系,与材料的重量(密度)有关系。而在第二次的区域活动中,老师提出“能不能让他们变一变”(即让沉下去的浮起来,让浮起来的沉下去)中,幼儿也能够通过对材料的操作,经过各种各样的尝试完成老师的“要求”。通过投放多样化的材料,孩子们在各种活动积极动手动脑,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材料投放的生活化,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科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生活是科学教育的园区那,科学教育根植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这样的学习特点也要求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取之于幼儿的生活,考虑幼儿主体与材料客体的相互作用,通过操作探索,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

6、的兴趣,使幼儿动手动脑,体现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因此,科学区的操作材料应选择与幼儿密切联系,贴近幼儿认知水平的,来源于自然的,生活的,能让幼儿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材料。幼儿园的自然环境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好场所,春天和孩子观察树叶的变化,看柳枝吐绿,看小草发芽;夏天和孩子们一起乘凉,寻找树下的蝉蜕和墙角的蜗牛;秋天观察天气变化,感受季节的更替活动室也是科学教育的资源,为什么要安装纱窗,为什么电扇转起来会有风,为什么花露水喷出来后会闻到气味等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教育素材。来自幼儿生活的科学活动以及材料,都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因为他们更贴近自然,贴近生活,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吸引着幼儿积极参

7、与,激发探究的主动性。四、材料投放的层细化,激发探究的深入性。通常,材料投放的层次化,是指教师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投放不同目标层次的材料。而我这里讲的材料投放的层次化,是指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为幼儿准备材料,能够随着幼儿的操作,探索过程的发展而发展变化,材料能够适应不断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具有可发展性。能够起到帮助幼儿经过探索尝试、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形成最近发展区的作用,及材料的“细化”。分层次投放材料,给孩子们更多的探究空间,不断挑战自我,激发他们深入探究的兴趣,引领幼儿向更深层次的科学原理迈进。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也大大增前两个幼儿的探究性趣,活动后的视频回放,启发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科学原理的小课件,为幼儿浅显易懂地讲述了生活中科学原理的小奥秘。总之,合理适宜的投放材料,并创造一个良好的探索环境和氛围,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而材料投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必须不断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有的放矢地选择材料、提供材料、及时调整,补充材料,才能发现科学教育的核心价值,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高。参考文献1 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徐丹丹,投放适宜的材料,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3左红梅,在科学活动中如何有效的投放操作材料第3页(共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